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402章 決心南下

有人給黎元洪進言,何不把國會議員們召喚到天津,議員人數超過法定人數,在天津組織政府就合法了。

黎元洪覺得有道理,于是向銀行抵借十二萬元,用自己的私款在天津成立“國會議員招待所”。只是,沒等議員達到半數,這筆錢很快就用光。黎元洪以“旅費”的名義,給每個議員五百元。有些議員就是為這五百元來的。見黎元洪沒多大油水,從天津的又返回北京了。

即便是這樣,黎元洪仍我行我素,在天津照樣以總統身份,經常有公函送給外交使團的領袖葡萄牙公使符禮德。符禮德開始還把他的公函當回事,隨時照譯照轉。后來見黎的文件越來越多,符禮德不耐煩了,便在外交使團的聯席會議上聲明,黎的文件沒有照轉必要,以后都不轉發了。

在天津的直隸省長王承斌,本就是曹錕的近臣,黎元洪在天津處處受困于他。

正當黎在天津四處碰壁,一籌莫展之際,六月十七日,收到好友章太炎的信,力勸他到上海另圖發展。

信中有言:“公果愿成事者,當與段氏(段祺瑞)切實攜手,外借奉天之力,遠借西南之聲,持之數旬,必當有濟?!?

黎元洪聽了章的話,發布了一道命令:任命段琪瑞為討逆軍總司令兼第一路司令,張作霖為第二路司令,盧永祥為第三路司令,并以自己的同鄉親信陳宦為參謀長。

段祺瑞對黎元洪仍耿耿于懷,見到命令,冷言冷語地說:“討逆我不會自己討,要你姓黎的給我命令?真是笑話?!?

知道了段的態度后,黎不死心,又改任張作霖為討逆軍總司令,閻錫山和盧永祥為副司令。但是張、閻、盧都表現得很冷淡。

再一次受挫后,黎元洪又收到了章太炎六月十七日的信,仍然勸他南下。

信云:“密書已達,數日籌商,仍請我公速成到滬。一、國會議員誓如魂魄,公譬如軀干,有魂魄無軀干,失所憑依,終于散盡。此不能不來者一。二、三百議員到滬,未能過半,非公自來不可。不然,議決之案,無人執行,彼亦無味,非仍被賊人誘去,必則別圖建設以招紊亂。此不能不來者二。三、外人仍認公為總統,則滬可截留關余、鹽余。即不能截留,亦可使之掯住不發,以絕賊人命脈。公若不來,他人無此力量也,此不能不來者三。四、各派對公,容有同異,然商人最信公,不來則歡忱不接。此不能不來者四。以上四因,皆最切要言,來時有元首之資格,而不必具元首之威儀則更善。”

一九二三年八月八日,在滬國會議員劉楚湘等二百八十人,發表了歡迎黎元洪南下的通電。

內言:“公宜早日南下,身先同人,成立政府,號召中外,使外而友邦,內而國人,知正統之所歸,正義之所在,即使各方面意見未趨于一致,而公亦當紆尊降貴,與之周旋,只要為國伸正義,不妨己身受勞怨?!?

黎元洪此前已經派親信金永炎去了次上海,和各路“神仙”有過接觸。金回來說:“盧(盧永祥)未切實歡迎,孫派意見未融”,因此,是否南下,黎還在猶豫。

這時,段祺瑞派親信李思浩等人也來極力動員黎南下,表示段會盡力給予支持??磥矶我蚕虢枥柙榈牧?,報直系的一箭之仇。

黎元洪終于下決心南下了。

為了安全,一九二三年九月八日,經友人安排,黎元洪秘密搭乘日輪長府丸,偕李根源、陳宦、莊景珂和兩名日本醫生二人踏上行程。于九月十一日抵滬,下榻法租界杜美路二十六號。

當晚即在寓邸邀請唐紹儀、章太炎、李根源、褚輔成、章士釗、陳宦、饒漢祥、鄭萬瞻、焦易堂等進行一番密商。

隨后發出一道通電:“元洪忝受國民付托,待罪公仆,德薄能鮮,致有六月十三日之禍。惟念紀綱不可不立,責任不可不盡,業于九月十一日到滬,勉從國人之后,力圖靖獻,謹此奉聞。”

又有致廣州孫電云:“(上半段與前電同)……我公昔在清季,與元洪共開草昧,休戚與共,惟望共伸正義,解決時局,海天南望,佇候教言?!?

九月十二日,黎元洪在寓所招待新聞記者,發表書面談話如下:

“余在國會未曾有正當解釋任期之前,總統地位,當然存在。余在京因不能自由行使職權而移津,然天津依然為暴力所包圍,乃不得不轉而至滬。上海為輿論中心,政治策源地,故余來深欲征取各方意旨,并將中心所懷,報告于眾,使各方公判,而求妥善解決之道。連年兵禍,國民已創深痛鉅,余素主和平,尋求國是之解決,雅不欲訴諸武力。余對于總統之位,毫無戀棧之意,亦無作下屆總統之野心,惟進退授受,當遵法定手續。

“今法紀蕩然,長此混亂,國何以立?余故不憚跋涉而來滬,求各派人士之合作,以維法律而整綱紀。故余南來之宗旨,一言以蔽之曰:維持法律,整飭紀綱而已。至現在北京之攝閣,毫無法律根據,今合法內閣之總理為唐紹儀,仍有施行政事之權力,滬上之國會,為主張正義而來,彼開會時,余當出席報告,請其維持法紀而固國本。余之行動一遵民意,而以法律為根據,如有能整飭紀綱,維持法律者,余即當按法定手續以政權相授,決不遲疑戀棧也。”

中外各報對黎元洪的南下和他的談話,反應并不熱烈,都沒有成為一件大新聞。這和黎及其身邊人的期望大打折扣。

黎元洪被直系捧上總統位子,并沒有得到奉系、皖系以及國民黨和西南方面的同意,除盧永祥外,其他人當時雖然沒有明確態度,實際上都是反對黎上臺的。特別是南邊,因黎的上位而恢復法統,使其護法失去合法性,可見所謂護法也多半是豎起的一面旗幟而已。

所以,黎元洪此番到滬來尋求各方支持,大家反映冷淡應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太炎先生看來也是把形勢估計得太過樂觀。

而黎這次到上海,好像也真不是時候,因為此間正盛傳江蘇的齊燮元將與浙江的盧永祥要發生軍事沖突。

江浙兩省對于戰爭的威脅極為敏感,兩省的士紳如張一麐、張謇等發起《江浙和平公約》,分別請蘇浙軍民當局和浙滬護軍使簽字,以資信守。

黎到上海時,這個和平公約剛好簽署,其中規定:“對于兩省境內保持和平,凡足以引起軍事行動之政治運動,雙方須避免之?!?

江浙人士認為黎元洪在上海組織政府,將使和平局勢受到破壞,張謇曾找到黎,力言江浙和平關系重大,希望不要輕舉妄動。言外之意是反對黎在上海活動。

九月十三日,黎在杜美路寓所召集各地應邀而來的代表,舉行全國性的會議。參加者有廣東代表汪兆銘、浙江代表鄧漢祥、奉天代表楊毓珣、云南代表陳維庚、貴州代表李雁賓、四川代表費行簡、趙鐵橋、湖南代表鐘才宏等人,段祺瑞的代表也有參加。

黎元洪是想協商籌組一個全國性的政府。

黎元洪以主席身份首先致詞,他說:“這次南下完全是自動,因為曹錕用金錢和武力攫取總統,眼看就要成功,如果大家坐視其上臺,必定惹起各省兵爭,破壞和平,流禍無已。故不若用拆臺方法,令其不能做總統,即可保全和平;今拆臺只得一半成功,故率然南下,希望和各方通力合作,貫徹拆臺宗旨。盼各方支持,拆臺既竣,建設之事,則非本人所能勝任,惟望天下仁人志士共起擔負?!?

黎的說完后,見會場無人應聲。于是黎又繼續說:“目前拆曹錕大選之臺,即須我方先能搭臺,而搭臺最要在組織政府,俾能號召一切。現在已商請唐少川擔任內閣責任,請各省贊成?!?

各省代表互相看了看,最后由汪兆銘起立致答:“各省對公個人皆極仰佩,去年直系擁公上臺,各省所以不一致贊成者,因法律上所見不同,且灼知直系毫無誠意,故今年六月十三日之事,早在意料之中,今公個人跋涉南來,深感公之為國宣勞。至于組織政府一事,事關重大,各代表事前毫未知情,也未有所準備,自當慎重考慮,電告本省,請示可否?然后奉復?!?

汪的話講完,各省代表一致表示同意,于是黎這次組織政府的談話會以不了了之結束。

接下來的一件事,更讓黎元洪難堪。

就在黎在各省代表那里碰了軟釘子的當天,南下的國會議員在湖北會館召開談話會。黎元洪以大總統身份將已準備好的兩道命令函達國會,請求同意:

一、準李根源辭署閣職;

二、任命唐紹儀為國務總理。

黎同時通知議員們,準備前往報告一切。

在黎看來,南下議員集會不能沒有總統和內閣,否則議員集會失去了意義,這比和各省代表談話要有利得多,他相信議員們一定歡迎他。

但事情的發展大出黎的預料,議員在談話會中,國民黨籍議員張繼竟聲色俱厲地指責黎元洪,認為他誤國,依附軍閥,不顧國家民族大義,只求一己利害。他鄭重宣布,國會中如果再有文電稱黎元洪為大總統,他本人堅決不予承認。現在中華民國已經沒有大總統了。國會中原來設有的大總統席位,亦應立即撤去云云。

張繼的擋駕,使得國會空氣為之一變,議員褚輔成、黃云鵬、吳淵、谷思慎等,見情勢不佳,深怕黎元洪來了之后受到難堪,于是趕快打了電話去通知黎,請他不要來出席國會。

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402章 決心南下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222章 治軍嚴仁第440章 學科改革第72章 六字箴言第587章 魯迅逝世后第323章 外蒙善后條例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247章 外逃第5章 去買官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67章 迫不及待第74章 湖南和陜西的起義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97章 中山先生第610章 關于陳垣第268章 張勛第603章 終生的夙愿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194章 敘、瀘之戰第195章 師直為壯第187章 唐繼堯第72章 六字箴言第220章 參加甲午海戰第39章 全力追剿第374章 吳佩孚倒梁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共和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57章 管見十條第237章 主導權之爭第56章 禍從口出第57章 管見十條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212章 袁世凱發表《宣布帝制案始末》第84章 海軍起義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559章 被迫離開中國公學第82章 一明一暗第27章 如愿以償第428章 大學令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34章 自保第466章 保護進步人士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390章 內幕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204章 勸退第2章 小人精第589章 以講演為武器的戰士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39章 全力追剿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437章 大師云集第373章 梁士詒組閣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310章 戰與和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82章 一明一暗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289章 內斗第414章 大刀闊斧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233章 承認民軍為交戰團體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系惡化第65章 保路運動第34章 自保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370章 孫中山力主北伐
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402章 決心南下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222章 治軍嚴仁第440章 學科改革第72章 六字箴言第587章 魯迅逝世后第323章 外蒙善后條例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247章 外逃第5章 去買官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67章 迫不及待第74章 湖南和陜西的起義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97章 中山先生第610章 關于陳垣第268章 張勛第603章 終生的夙愿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194章 敘、瀘之戰第195章 師直為壯第187章 唐繼堯第72章 六字箴言第220章 參加甲午海戰第39章 全力追剿第374章 吳佩孚倒梁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共和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57章 管見十條第237章 主導權之爭第56章 禍從口出第57章 管見十條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212章 袁世凱發表《宣布帝制案始末》第84章 海軍起義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559章 被迫離開中國公學第82章 一明一暗第27章 如愿以償第428章 大學令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34章 自保第466章 保護進步人士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390章 內幕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204章 勸退第2章 小人精第589章 以講演為武器的戰士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39章 全力追剿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437章 大師云集第373章 梁士詒組閣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310章 戰與和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82章 一明一暗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289章 內斗第414章 大刀闊斧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233章 承認民軍為交戰團體第412章 “甲午”之后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系惡化第65章 保路運動第34章 自保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370章 孫中山力主北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应县| 谷城县| 上饶县| 乌审旗| 灵寿县| 丰顺县| 南通市| 玛沁县| 都江堰市| 浦城县| 白水县| 吉林市| 长寿区| 嘉祥县| 丹凤县| 土默特左旗| 什邡市| 霍城县| 天峨县| 治多县| 河北区| 土默特右旗| 方正县| 黄石市| 正阳县| 金溪县| 金沙县| 雅安市| 喀什市| 碌曲县| 都兰县| 会同县| 抚州市| 阳山县| 乐安县| 芮城县| 墨脱县| 秭归县| 栾城县| 桑植县| 任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