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誠跟隨著陸文忠來到了上海。原先跟隨在陸文忠身邊的只有吳望江,現在多了一個石誠,兩個人一文一武,算是他的左膀右臂。石誠在陸文忠召開全體報攤業主大會的那一天就被徹底征服了,陸文忠離開西京的時候,他堅決要求追隨左右。碩士學位他不要了,一紙退學申請打到學校,他的導師很吃驚,極力挽留,但石誠還是義無反顧地走了。
兩個人能走到一起恐怕離不開一個“緣”字。人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相會不等于相跟相隨,如果沒有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心悅誠服,便不會有跟隨,相會終了也就是個會面。石誠有頭腦,也很果斷,加之為人忠厚,吃苦耐勞,讓陸文忠很欣賞他。在一個成功的組合里,除了決策者,最需要的是踏踏實實,不折不扣的執行者。陸文忠原來的“刀鋒社團”組合里面,陰人是個不安分的執行者,時不時想玩一點自己的小聰明,所以,陸文忠果斷地拋棄了它。石誠不同,不貪慕虛榮,家境貧寒,他就去賣報紙;遇到能幫助自己的人,他便一心一意地跟著人家干;關鍵的還有一點,就是他并不盲從,有質疑,他會提到當面。他是一個稱職的執行者。
浦東位于上海市東部,長江入海口處,北依物豐人杰的長江三角洲,面對浩瀚無垠的太平洋,一年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此刻,陸文忠帶著石誠、吳望江兩個人,正站在浦東區的一條街道上。
“仔細看看這里,未來的一段時間,我們恐怕要在這里度過啦。”陸文忠輕輕地說道。
老板在這里又要有一番動作了。這是石誠的第一反應。老板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會不會又掀起一場大風大浪?石誠連問自己三個問題,卻沒有答案。這里可是舉世聞名的上海灘,是冒險家的樂園,同樣,它也是墳場。兩百年里,無數的巨賈富商在這里跑馬圈地,也有無數的倒霉蛋在這里折戟沉沙。想到這里,石誠的手心里捏了一把汗,冷汗。
這條街道位于陸家嘴區,是一條不起眼的街道,眼下看起來還有些破舊。三個人站立的地方,對面是一家制衣工廠,門口的白漆長木牌上寫的是“滬生制衣有限公司”。工廠的大門修得很簡陋,很長時間也不見有任何車輛出入。他們仨人的身背后是一處建筑工地,人影憧憧,機聲隆隆,一派繁忙景象。
石誠的眉頭皺了起來,他的腦子在飛快的轉動。老板顯然是要在此下手,是對面呢?還是身后?對面是一家制衣工廠,看情形,經營狀況不好,再說,服裝加工屬于夕陽產業,利潤很薄,有必要涉足這一領域嗎?身后是一處建筑工地,建設正如火如荼,難道老板要在此投下巨資?或者是這處工地就有他的投資?這是一處什么樣的工地呢?石誠扭頭仔細打量工地,尋找可供識別的標志。
他找到了一塊工地施工招牌。招牌上醒目地寫著施工項目:國家基建銀行大廈。
石誠糊涂了。
陸文忠看清了石誠臉上的表情,不由微微一笑,開口說道:
“我關注的是對面的制衣工廠,我打算收購它。”
“為什么?”石誠不由自主地反問。
“因為它要拍賣。這家工廠經營不善,早已經入不敷出。前些天,它在網上公開掛出拍賣公告,
我打算吃下它。”
“收購一家頻臨倒閉的企業,要它做什么?現在,整個服裝行業都不景氣,我們為什么還要涉足這個領域?老板,我們可不是救世主。”
石誠直言說道。他不會拐彎抹角,也不懂得順桿爬,討好老板。
“服裝行業難做,并不是不能做,關鍵看你怎么做。再說,你剛才已經看清楚了身后面的工地,難道就沒有一點別的想法?”
“別的想法?”
石誠想了一陣,仍然百思不得其解。他知道老板的思維總是在跳躍,并且跳動的頻率快,幅度大,常人根本無法追及。自己已經追隨他一段時間了,智商也算是高的,但對老板腦子里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卻還是無法捕捉住一二?他不由露出一絲苦笑。
“別介意,我沒有考你的意思,只是通過你求證一下我的想法。我是這樣想的,收購對面的制衣工廠,并不是去施舍,你說得對,我不是救世主,我是看中了它的地皮,想通過收購拿到它的地皮。”陸文忠拍拍石誠肩膀,說道。
“要它的地皮?”
“是的,得到它的地皮,然后再賣出去。”
“賣給誰?”
“你的身后不是國家基建銀行大廈嗎?離它不遠處還有幾家在建的金融機構,你說,在它的對面,要是再建兩家或三家銀行大廈,這里是不是就成了初具規模的金融小區?制衣廠有那么一大塊地,無效益的閑置著,是不是有點可惜?”
“建銀行大廈?我們建嗎?那要多大的資金量?再說,就是建成了,沒有銀行愿意搬過來,不來租房子,怎么辦?”
石誠的擔心不無道理。只是他的思維過于循規蹈矩,像平常人一樣,無法突破既有格式的束縛。
“我們當然不建,是讓銀行建。我想用這塊地,攪動上海灘的銀行業來個大挪移。俗話說,物以類聚,銀行當然要和銀行聚在一起。美國紐約的華爾街,英國倫敦圣保羅大教堂東側的金融城,不都是這樣嗎?聚在一起,相互間會拉升人氣,也會提高辦事效益。這個道理,他們都懂。”
陸文忠似乎沒有把石誠的擔心當成一回事,說得胸有成竹。
“你是不是已經有了目標?或者已經同某一家銀行有過接觸?”石誠問道。
“沒有。”陸文忠搖搖頭,接著說道:“你看看對面的制衣廠,那塊地皮上能蓋幾座銀行大廈?蓋大的,最低兩座,蓋小的,不下于三座。珠藏于櫝,太好啦,太好啦!”
他轉移了話題,對自己的估算結果大概很滿意,連叫了兩聲“好”。
瘋了,簡直是瘋了。到現在,連一家銀行都沒有接觸過,人家會不會理你都不知道,他居然在設想該弄兩家還是三家?他當這是小孩子過家家?那么大的銀行,搬來搬去,好玩啊?石誠為陸文忠腦子里有這種瘋狂的想法感到害怕,覺得有必要提醒一下。畢竟,這是個要動用巨額資金的大動作,出不得閃失。
“我們是不是慎重一點,先做個前期調研?”石誠顧慮重重,說道。
“不要。商機稍縱即逝,瞻前顧后,沒有膽氣抓住,到了會兩手空空。我們賭一把,如何?”
陸文忠說話的時候兩眼放光。這是一個越有挑戰,越勇往直前的主兒。石誠知道,
老板的心意已決,再說別的只會帶來負面影響。他暗自一咬牙,決心陪著陸文忠闖一回,哪怕刀山火海也要趟出一條路來。
對“滬生制衣有限公司”的收購談判進行的很順利。收購的價格并不高,1.1億元人民幣;但附帶的條件很苛刻,要求全盤接收公司的600名職工,不得下崗,不得裁員。也許正是因為這一條,嚇退了許多有心人。畢竟,安排600名職工可不是小事情。
陸文忠恰恰在這一點上毫不含糊,他甚至保證:半年之后,600名職工的工資將增長四分之一。制衣廠的效益連續數年不好,職工的工資發得時斷時續,新老板的話讓他們重新燃起了希望,大家群情激奮,抬著他在偌大的廠區里轉了一圈。
當時的場景,令石誠也很感動。他再一次見識了老板悲天憫人的襟懷,領略到老板敢于扭轉乾坤的魄力。
收購合同很快就簽署了,先期支付定金,數額為總價款的百分之五,就是550萬元,五個月后,余款全部付清。
不過,簽合同的人不是陸文忠,是石誠。這是石誠當得第二個老板啦,跟著這個真老板,石誠不知道自己今后還要當多少回老板。陸文忠在這次收購談判中也不叫陸文忠,他又使用了一個化名,叫杜銀運。
浦東是上海的新開發區,西渡黃浦江,就進入了老城區。
外灘位于上海市中心黃浦區的黃浦江畔,又名中山東一路,全長約1.5公里。它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臨黃浦江,西面是一連串的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52幢風格迥異的大樓,又被稱為“萬國建筑博覽群”。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后,上海作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開始對外開放,隨即,英法兩國先后搶占外灘,建立租界;西方列強開始以他們的方式經營、管理和建設租界,外灘就成了租界最早建設和最繁華之地。從19世紀后期開始,許多外資銀行和華資銀行在外灘安營扎寨,這里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東方華爾街”之稱。于是,外灘成了一塊風水寶地,在外灘擁有一棟建筑,不僅是財富的象征,更是榮譽的象征。外灘代表著上海的風景,無論是極目遠眺或是徜徉其間,你都能感受到一種剛健、雄渾、雍容華貴的氣勢。
wWW⊕ тTk án⊕ c o
石誠陪著陸文忠,自北向南,幾乎把整個外灘走了一遍。陸文忠很少說話,在每一棟著名的建筑前,他都會駐足欣賞片刻,那副好無敬畏之心的表情,讓石誠心里暗暗直打鼓。老板無所顧忌地要在這里攪起一場風暴,最后,他們是被這場風暴拍死,還是挺立潮頭弄潮,只有天知道。
陸文忠沒有在任何一棟建筑前面停留,而是帶著石誠一路向南,最后拐進了南端的延安東路。
延安東路中段的18號,是浙杭銀行的大門。
“我與薛建民行長有約會,時間是三點整。”陸文忠對門口的保安說。
他帶著石誠大步穿過布置的莊重、典雅,面積卻有點小的大廳,直上三樓。“我們兩個這幅打扮,像是兩個管道維修工,跑到這兒來是修理廁所的。”石誠想著,跟著陸文忠越過一間間辦公室。“他要是把那個帆布書包扔掉該多好啊!”最后,幾個漂亮的女秘書又把他倆“過濾”了一遍,放他們走進薛行長的辦公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