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外記(十三)逍遙津之戰

公元215年,張遼以八百步卒逆襲孫權,繼而打敗孫權親自率領的十萬大軍于逍遙津(合肥境內),從而解除了合肥之圍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此戰直接擊潰了孫權親自斷后的后軍,差一點生擒孫權。

決議

曹操在出征張魯前,派護軍薛悌送函到合肥,寫到“賊至乃發(賊軍到時就打開)”,在大軍壓境之際,張遼等便打開曹操之函,寫到:“若孫權軍來到,張、李兩位將軍出城迎戰,樂將軍守城;護軍薛悌不要出戰。”因雙方兵力懸殊,諸將都對此指示感到疑惑。本來張遼、李典二人不睦,曹操為了防止戰中二人間隙至于不利之境,于是命令樂進守城接應。是時,張遼說:“曹公正率軍在外作戰,等他率領的援軍到達時,孫權軍必定已攻破我們。所以教函要我們在敵軍集結完畢前反過來攻擊他們,先挫折敵人的氣勢,以安定軍心,然后可以順利守城。成敗之機,就在此一戰,各位有何疑惑?”

李典聽到這話,感慨地說:“此為國家大事,就看你的計謀定得如何而已,我豈能因私下的恩怨而忽略公事呢?”于是當夜張遼就在七千人中募選死士,選出了八百人。殺牛宴饗將士,預備次日的大戰。

交鋒

第二天凌晨,張遼披甲持戟,帶著這八百人殺進孫權初到尚未整陣的部隊,張遼帶隊沖進了東吳軍鎮營裏,親自殺了數十人,斬了兩將,并且高喊著:“張遼在此!”敢死隊直沖進孫權主陣,孫權大驚,不知該如何,退到小土丘上,以長戟指向四周防衛蜂擁而上的曹軍。張遼在土丘下吼著,要孫權有種下來決一死戰。孫權不敢有所舉動,后來等局勢稍穩一看,張遼軍也不過數百人而已,就下令其它在外的軍隊從后面把張遼這些敢死隊圍起來,圍了數圈不讓他們有機會逃跑。[3]

張遼看局勢不對,連忙率左右將士突圍,殺出一條血路。張遼與左右數十人殺出重圍后,回頭一看,其馀陷在重圍的戰士們高喊著:“張將軍難道要丟下我們不管了嗎?”于是張遼又再領著這數十人,殺進包圍幾層的東吳軍,把其它人帶了出來。東吳軍人人都被張遼軍震撼到,沒有人敢抵擋他們。從凌晨戰到中午,吳軍將士原本高昂的斗志都萎靡下去了,張遼遂領軍回城,整備守城事宜。而曹軍初戰告捷,軍心大振,將領們對張遼也心悅誠服。

孫權大軍到齊后(除賀齊領著三千解煩軍留在逍遙津南岸未到),就展開了攻城作戰。誰知合肥城在以前的楊州刺史劉馥的積極建設下,城墻高又堅固,木柱石頭等防御器材一樣不少。諸將連續強攻了十幾日都打不下來,呂蒙、甘寧等人一時也都想不出什麼破城之計,此時東吳軍中疾疫流行,再打下去也沒什麼意義,孫權只好下令班師。[5]

反攻

東吳各兵團接獲命令就依次各自退去了。張遼在城上看著吳軍退去,卻發現孫權主陣押於后面,其余部隊都已先行出發了。東吳軍部隊散退,孫權身邊正是兵力最少的時候,機會豈可錯過。

逍遙津是南肥河上面的渡口。原來孫權要諸軍先退,然后本陣自逍遙津口渡河南撤,此時北岸只剩孫權及呂蒙、凌統、蔣欽與車下虎士一千馀人。張遼立刻與李典、樂進率合肥城守軍出城襲擊。

孫權看到合肥城步騎齊出,心知不妙,趕緊派人去將前面已撤退的部隊叫回,無奈那些部隊已上路一段時間,一時還趕不回來。全軍右部督凌統帶著親衛族眾三百人與曹軍展開激烈血戰。甘寧拉弓拼命射箭,看到東吳軍戰士人人戰志消靡,于是大聲責問鼓吹手為何不吹號擂鼓。鼓吹手聽命,便擂鼓吹號,東吳軍聽到,士氣為之一振。

在混戰中,督禁衛軍的陳武不幸戰死,宋謙、徐盛都負傷往后退,潘璋這時正好在他們后面,便馳馬上前,斬殺了宋謙、徐盛的后退士兵兩人。原本往后退的敗軍看到這種情形,盡皆回到自己崗位戮力死戰。

凌統親衛護著孫權來到逍遙津渡口,發現橋已被曹軍破壞,剩下兩邊延伸的橋板,中間有一丈多的地方沒有橋板可供依托。孫權親近的官員谷利,要孫權持著馬鞍,然后讓馬后退,再飛縱向前,谷利在后面用鞭抽馬,以助馬勢。孫權就這樣連人帶馬的飛到南岸。南岸有賀齊的三千兵馬在那邊接應。賀齊將孫權安置好了,就領著解煩軍殺進戰局,拾到了徐盛因負傷而丟掉的長矛。

凌統護送孫權突圍到津橋,看著孫權安全的到了南岸,又回身繼續再戰。身旁的左右親兵一一戰死,凌統也多處負傷。后來認為孫權應該沒安全顧慮了,才準備離開戰場。但是橋已被曹軍破壞,各條通路也被曹軍封鎖,凌統只好披著戰甲潛行,回到東吳軍所在。孫權這時已上船,看到凌統回來,十分驚喜,趕緊找人幫凌統更衣換藥。凌統因他的親族眾們沒有人活著回來,很是傷感,孫權用衣袖幫他擦淚,安慰他說:“公績(凌統字),亡者已矣,只要你還活著,還怕會沒有人嗎?”回去之后,孫權果然給凌統以前兩倍的部隊。

張遼不知孫權已退走,問投降的東吳士兵,剛有個紫色胡須、上身長腿短、善于騎射的人是誰,東吳降卒說那就是孫權。張遼與樂進在戰場上遇到,談到這事,說早知道就急追他,搞不好就抓到,曹軍聽了皆大為嘆恨。

等東吳軍都撤出了,孫權在船上與諸將飲宴,賀齊在席間涕泣而道:“至尊(當時東吳將士如此稱孫權)身為人主,應當持重,今天這樣的事,差點全盤皆沒,部下們都震驚萬分,希望您能以此為終身之誡!”孫權起身謝賀齊,說必定會謹記在心。

張遼、樂進、李典這次以七千人大敗東吳十萬大軍,曹操大為嘆賞,封張遼為征東將軍。李典增加采邑三百戶。樂進并前功增邑五百,共一千兩百戶,分出五百戶封一個兒子為侯爵,樂進升至右將軍。此戰江東將領陳武身死孫權親自主持葬禮,并要陳武兩個愛妾殉葬,凌統、潘璋拜為偏將軍,蔣欽遷蕩寇將軍。這戰對孫權集團的影響可不小,盡管東吳的兵力損失還未像夷陵之戰對蜀漢那樣,對國力造成破滅性的大打擊。但俗語有云“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孫權親愛的陳武是役戰死;凌統英年早逝恐怕也與合肥之戰有關。《岳麓書社》印的《三國志》就采納《建康實錄》的記錄,把凌統的壽命更正為二十九歲,也就是合肥之戰后的兩年。因為《三國志.駱統傳》記錄他在夷陵之戰前,代領已亡的凌統之部曲;再加上二十年期間,東吳的著名戰役也沒有凌統參戰的身影,這益證二十九歲才為事實。

在戰略層面方面,孫權曾問呂蒙應是北伐還是西向,呂蒙回答若取得徐州,將要應付報復的曹操精銳騎兵,不如西取荊州,憑藉自身水軍輔助守城,根本不需要關羽。不論合肥之戰發生于這番建議之前還是之后,一定會對孫權集團產生巨大的震蕩:曹操主力遠在漢中,無救援下,張遼區區七千余步騎,加上合肥城,也能粉碎孫權十萬大軍的攻勢,何況曹操本人親率大軍呢?至于和劉備集團交戰,取三郡的過程就輕松太多,取荊州的戰略方向重新被考慮。建安二十四年呂子明白衣渡江,遠因不能說與合肥之戰完全沒有關系。

合肥之戰不但影響漢末三國,也為后人作為參考的經典戰例并加以運用,北宋的王文郁就是一例:“夏人圍蘭州,數十萬眾奄至,已據兩關,李浩閉城拒守。鈐轄王文郁請擊之,浩曰:‘城中騎兵不滿數百,安可戰?’文郁曰:‘賊眾我寡,正當折其鋒以安眾心,然后可守,此張遼所以破合肥也。’”《續資治通鑒.卷77.宋神宗元豐六年》

戰后張遼更被曹操遷作征東將軍。是曹操生前的唯一一個外姓三征,另外兩位是宗親的征南將軍曹仁和征西將軍夏候淵。的盧當日跳檀溪,又見吳侯敗合淝。退后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

此次戰役的經驗和教訓:1、張遼能以

區區七千人,大破十余倍之吳軍,其在戰前的準備謀劃,戰中的審時度勢,執行的堅決徹底,都將防守戰術發揮到極至,可謂以弱敵強的經典戰例。此次戰役,曹軍勝在三個方面:

其一是料敵機先。曹操二次兵臨合肥,雖仍勞而無功,但有了詳細查看地形的機會,預測了孫權將來用兵的必然態勢,故能根據守城各將的關系和特點,預為布置。對其教令,《通鑒》胡注云:“操以遼典勇銳,使之戰,樂進持重,使之守,薛悌文吏也,使勿得與戰”;而孫盛評曰:“至于合肥之守,縣弱無援,專任勇者則好戰生患,專任怯者則懼心難保。且彼眾我寡,必懷貪墮;以致命之兵,擊貪墮之卒,其勢必勝;勝而后守,守則必固。是以魏武推選方員,參以同異,為之密教,節宣其用;事至而應,若合符契,妙矣夫”,斯言是矣。

其二是靈活善戰。張遼不僅對曹操的戰略指導思想能夠融會貫通、大膽用兵,在執行中還能夠靈活機變、拼死力戰。其充分理解士氣對交戰雙方的重要性,即守城時不能一味死守,而應攻守兼雜,使敵來的不暢、攻得不順、退的不便,真正體現了防守戰術的精髓,連曹操也是“循行遼戰處,嘆息者良久”。

其三是戰備完善。早在官渡之戰時,曹操就表劉馥為揚州刺史,“馥既受命,單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又高為城壘,多積木石,編作草數千萬枚,益貯魚膏數千斛,為戰守備”。張遼等人屯合肥數年,也早有所準備,故孫權屢攻不下。

2、赤壁戰后,孫權親臨前線十一次,以此次的形勢最好,但也敗得最慘。雖說對比劉備夷陵戰敗的元氣大傷,東吳僅僅損失了陳武和數千兵,還沒到傷筋動骨的程度,但在心理上的影響是巨大的,以至于張遼抱病隨曹丕南征時,“權甚憚焉,敕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可見張遼成了孫權心中的夢魘。此次戰敗,主要有二個原因:其一是驕忽輕敵。孫權自恃人馬眾多,而合肥守兵寡少,來時不備,去時無防,連續遭到兩次襲擊。先挨當頭一棒,挫了銳氣,再遭銜尾一擊,差點蹉跎,致使大好形勢白白流失,甚是可惜。

其二是恃勇好戰。此戰之所以會產生那么大的后果,是因為兩次遭襲都有孫權在場,且勢如危卵。早在第一次圍合肥,孫權就想率輕騎突敵,張纮諫曰:“夫兵者兇器,戰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壯之氣,忽強暴之虜,三軍之眾,莫不寒心,雖斬將搴旗,威震敵場,此乃偏將之任,非主將之宜也。原抑賁育之勇,懷霸王之計”,孫權雖納纮言而止,但沒予以重視。故賀齊涕泣再言曰:“至尊人主,常當持重。今日之事,幾至禍敗,群下震怖,若無天地,原以此為終身誡”。血淋淋的教訓,總是易于接受,“大慚!謹以克心,非但書諸紳也”。

血賤逍遙津一役,不光是造就了張遼的絕世名將之譽,其更深遠的影響還在于使東吳君臣重新考慮國家戰略思想。《呂蒙傳》“今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正是這種轉變的體現,故在曹操于次年再度出兵濡須之際,孫權派都尉徐詳見操請降,魏吳修好,開始注目勢力暴漲的劉備,集中精力計謀趁機奪回荊州。逍遙津之戰的勝利對曹魏來說意義十分重大,這是因為合肥是曹魏在江淮一帶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則可以西問申、蔡,北向徐、壽,而爭勝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則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也因此,曹操對此戰中立下重大功勞的張遼倍加看重。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進攻東吳路過合肥時,還專門到沿著張遼奮戰過的地方走了一遍,每到一處“嘆息者良久”。

(本章完)

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三十五章 火燒烏巢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第一百零九章 三路伐吳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第一百零八章 火燒連營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舊制度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外記(二十四)司馬懿的悲劇第九十六章 平定三巴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舊制度外記(四十二)千年西北外記(三十一)偽善系統第七十五章 重用賢能第六十一章 襄陽鬧劇第八十章 蜜月陰謀第五十章 大難前奏第五十九章 營中對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第一百零四章 廢漢自立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九章 美人心計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革風波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群雄(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外記(十二)龐羲別傳外記(三)笮融小傳第一百六十四章 慘無人性外記(四十八)人物生卒.魏國后期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一百七十章 一統決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親旗幟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第一百三十四章 二宮之爭第一百零四章 廢漢自立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后(一)第一百零五章 宮闈斗爭第十章 長安之亂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第四十二章 江東基業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后(二)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外記(四十)荒漠鮮卑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舊功臣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風前夕第四十二章 江東基業第九十六章 平定三巴外記(四十三)曹魏統治西北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鮮卑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序幕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九十六章 平定三巴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遼東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外記(四十六)西北守神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民一品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外記(二十四)司馬懿的悲劇外記(三)笮融小傳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群雄(一)第七十六章 劉備曙光第四十章 對峙博望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第七十四章 智算華容第六十六章 口舌爭鋒第一百零二章 奸雄數終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十章 長安之亂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第一百七十章 一統決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外記(四十三)曹魏統治西北第六十九章 江東都督外記(二十一)曹休敗仗-石亭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第一百零三章 孟達叛變外記(九)毛玠與崔琰外記(三十六)英雄記
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三十五章 火燒烏巢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亂第一百零九章 三路伐吳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第一百零八章 火燒連營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舊制度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外記(二十四)司馬懿的悲劇第九十六章 平定三巴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舊制度外記(四十二)千年西北外記(三十一)偽善系統第七十五章 重用賢能第六十一章 襄陽鬧劇第八十章 蜜月陰謀第五十章 大難前奏第五十九章 營中對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第一百零四章 廢漢自立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九章 美人心計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革風波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群雄(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外記(十二)龐羲別傳外記(三)笮融小傳第一百六十四章 慘無人性外記(四十八)人物生卒.魏國后期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一百七十章 一統決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親旗幟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第一百三十四章 二宮之爭第一百零四章 廢漢自立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后(一)第一百零五章 宮闈斗爭第十章 長安之亂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第四十二章 江東基業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后(二)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外記(四十)荒漠鮮卑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舊功臣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風前夕第四十二章 江東基業第九十六章 平定三巴外記(四十三)曹魏統治西北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鮮卑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序幕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九十六章 平定三巴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遼東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外記(四十六)西北守神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民一品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外記(二十四)司馬懿的悲劇外記(三)笮融小傳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群雄(一)第七十六章 劉備曙光第四十章 對峙博望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第七十四章 智算華容第六十六章 口舌爭鋒第一百零二章 奸雄數終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十章 長安之亂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第一百七十章 一統決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外記(四十三)曹魏統治西北第六十九章 江東都督外記(二十一)曹休敗仗-石亭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第一百零三章 孟達叛變外記(九)毛玠與崔琰外記(三十六)英雄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察布市| 嘉义市| 格尔木市| 禄丰县| 阿瓦提县| 太湖县| 沙雅县| 汉源县| 育儿| 洪江市| 和政县| 遵化市| 肥东县| 襄樊市| 民乐县| 临西县| 托克托县| 锡林浩特市| 焦作市| 湖南省| 丰镇市| 贡嘎县| 萨嘎县| 合山市| 当阳市| 武宁县| 嘉善县| 卢龙县| 精河县| 徐闻县| 铜鼓县| 清徐县| 冕宁县| 安庆市| 福海县| 长武县| 利津县| 静乐县| 洪雅县| 图们市|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