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觀風巡檢”
司馬懿這一次代表曹丞相東曹署奔赴四方州郡“觀風巡檢”,做得非常隱秘低調。出行之時,他只帶了王昶一個屬吏和十名侍衛、僕隸,輕車簡從,素服樸裝,讓人一看還以爲是哪個致仕官員告老返鄉了。
他們一行出了許都,既沒有北上幽州,也沒有西去涼州,而是東奔廬江郡而來。王昶初時有些驚詫,這廬江郡在四方州郡之中,不過是毫不起眼的一個小郡,全城百姓最多不過八萬戶,每年供給朝廷的糧賦數量也排在末後。司馬大人卻第一個選中了它進行“觀風巡檢”,當真有些不可思議。但驚詫歸驚詫,他也只得隨了司馬懿同行,並不多言。他相信,司馬大人這麼做必是有他這麼做的道理,只是自己身爲屬吏琢磨不透罷了。
到了廬江郡,王昶才真的知道了這裡的情形有多辛苦。且不談城中集市裡交易的百姓稀稀疏疏的,便是街道兩邊稍稍看得進眼的房屋也沒幾間。他心底細細一想,這廬江郡與江東逆賊孫權接壤,離戰火也太近了,又怎能富庶繁榮得起來?
他正在思忖之際,耳畔裡只聽得車輪轔轔響動,馬車終於來到了廬江府衙門前停下。他先掀開了車簾往外一看,立時便怔住了。只見那府衙破舊得很,兩扇脫了漆的木門,一面結滿了蛛網的匾額,兩座缺腿少爪的青石獅,幾堵被火燒得黑炭似的牆垣……看起來就像遭了洗劫的大戶屋宅,狼藉得不堪入目。
“這……這裡怎麼成了這個樣子?”王昶不禁失聲嘆道,“廬江郡雖是近鄰江東孫權之境,難免戰火之殃,但也不應頹敗到這般地步啊!這裡的太守高柔,真不知道是怎麼樣保境安民的?”
司馬懿也應聲探身出來認真看了一看,卻又坐回到車廂裡,沉吟了片刻,向王昶冷冷地吩咐道:“你且下去向他們通報一聲,再瞧他們到時候會怎樣說。”
王昶聞言,應了一聲,跳下馬車,疾步直往那府衙門口而去。
就在這時,但聽得“吱呀呀”一陣戶樞轉動的聲響,那兩扇破舊的大門緩緩推了開來,廬江太守高柔和手下一班差役、胥吏,已是滿面堆笑大步迎出。
“哎呀!王公子、司馬大人!下官昨日纔得到丞相府裡的公文,通知你們東曹署近期將來本郡觀風巡檢……”高柔趨步到王昶面前,拱手施一禮,又來到司馬懿乘坐的馬車前,朝車簾裡弓著身子,呵呵笑道,“難怪高柔今天一大早起來左眼皮跳得厲害,原來是你們這兩位貴人大駕光臨了!下官實在是有失遠迎——你們來得好快啊!”
隔了片刻,馬車車簾倏地往上一卷,便見頭戴高冠,身著玄袍,一襲官服打扮的司馬懿端著一派欽差大臣的姿態,滿面莊敬之容,緩緩下了馬車,站到了高柔面前。
不知怎的,司馬懿就在那壩地當中那麼一站,舉手投足之際便有一股莫名的沉峻雄岸之氣,猶如凜凜勁風一般直向高柔和他手下的胥吏、衙役們橫捲過來。
高柔也算是和司馬懿多年相識的熟人了,今日一見他這舉動、這氣勢,竟是禁不住在心底裡暗暗倒抽了一口涼氣,噤了片刻,不由得又舔了舔嘴脣,凝了凝心神,正欲開口作聲,卻見司馬懿微一擡手,從他身畔昂然而過。司馬懿的雙眼盯著府衙的那些舊門殘垣,緩緩走近了,默默地細看了一遍,然後迴轉身來,肅然向高柔說道:“昔日大禹將拯天下之大患,故而先卑其宮室,儉其衣食,以此終能平定九州,收服華夷。高太守與諸君悠然端坐於這殘垣敗壁、陳門舊匾的府衙之中,治理庶事,不以爲苦,莫非是想效仿大禹聖君一樣‘卑其衙室,儉其衣食’?但不知爾等此舉此爲終能平定江東,降伏諸逆乎?”
高柔聽出了司馬懿此番言語之中所含的深深諷刺之意,不禁面色窘得一片通紅,張了張口,正欲答話。司馬懿顯然是沒有耐性聽他分辯,又冷然開口道:“本座記得,自建安十四年以來,朝廷幾乎每年都要給你們廬江、揚州、夏口、襄陽等近鄰征戰之地的州郡撥有一筆修繕城垣衙門的款項——你們將它花到哪裡去了?哼!莫非是爾等妄生貪念,上下其手,沆瀣一氣,竟將這筆款項私分貪墨了?”
“司……司馬大人!您……您這番話可真是冤殺下官了?”高柔一聽司馬懿這話來得凌厲,嚇得汗流滿面,急忙彎下腰來誠惶誠恐地說道,“這些年來,朝廷確是給我們廬江郡撥來了不少修繕城垣、衙門的款餉。下官等人雖然未曾將它們用來修繕城垣、衙門,卻是不敢將它們貪爲己有。請司馬大人明鑑,下官等將這些款項用到了另外一些更爲利國利民的地方……”
“哦?你們把它用到了什麼地方?”司馬懿雙目緊緊盯著高柔的表情不放,緩緩逼問了上來,“擅自挪用朝廷下撥的款項,亦是有違大漢律令……”
“司馬大人有所不知,下官是將朝廷撥下的修繕城垣、衙門的款項,用來興建了幾所‘勸學堂’。”高柔此刻已是穩住了心神,臉上懼色漸漸淡去,身形一躬,侃侃道,“司馬大人,荀令君曾言:‘昔舜分命禹、稷、契、皋陶以揆庶績,教化征伐,並時而用。及漢高祖之初,金革方殷,猶舉民能善教訓者,叔孫通習禮儀於戎旅之間;世祖光武帝有投戈講藝,息馬論道之事,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今曹公外定武功,內興文學,使干戈戢睦,大道流行,國難方弭,六禮俱治,此姬旦宰周之所以速平也。既立德立功,而又兼立言,誠孔聖述作之意,顯制度於當時,揚名於後世,豈不盛哉?若
須武事畢而後製作,以稽治化,於事未敏。宜集天下之大才通儒,考論六經,刊定傳記,存古今之學,以一聖真,並隆禮學,漸敦教化,則王道兩濟。’下官認爲他所言極是,便將興辦‘勸學堂’當作了全郡的頭等大事。再加上我們廬江郡距離江東逆賊孫權太近,戰事一開便遭殃及,所以這衙門往往是毀了又修,修了又毀,不知浪費了多少款項……後來,下官一咬牙,也顧不得許多了,乾脆也不再修繕這衙門了,節約下了這筆款項就建了幾所‘勸學堂’……”
“是啊!是啊!請恕下官無禮。且讓下官也來獻進幾句,”這時,高柔府中的那名郡丞也小心翼翼地湊上來插話爲自己的上司開脫,“大人們來的時候走的是城東大街,所以有所不知。高太守支持興建的那幾所‘勸學堂’就修在城西。嘖嘖嘖!您去視察一下就知道了,那幾所勸學堂修得巍峨壯觀,好生氣派!那橫樑、柱子、門窗、全是上好的楠木做的!裡邊又亮敞又明亮,剛竣工時便有二十八位博學之士應邀前來入駐講學,眼下共招了三百多名學生就讀……全廬江郡的老百姓都紛紛稱讚高太守辦了一件惠及千秋的大好事呢!”
“呵呵呵……好你個高柔!原來你把款項挪來興建了勸學堂!你照著荀令君這一番治國良言去做,自然是毫無瑕疵的了。”司馬懿靜靜地聽著,此刻方纔慢慢霽和了面色,稍一沉吟,忽然向著高柔躬身一禮,歉意深深地說道,“既是如此,本座錯責於你了!望你原諒!”
“啊呀!司馬大人真是多禮了!下官怎麼擔受得起?”高柔見狀急忙“撲通”一響跪在地上,不敢接下他的致歉。司馬懿急忙跨前一步,伸手扶起了他。二人相視有頃,都哈哈大笑起來。
頓時,全場的氣氛爲之一鬆,大家的心情便如雨後天晴一般亮堂了起來。
夜燈初上,高柔本也知道司馬懿亦是精通儒學的高手,便興沖沖帶了幾本古籍,到司馬懿下榻的驛舍前來拜訪求教。
賓主分座坐下之後,司馬懿笑吟吟地對高柔說道:“高君,今日在大庭廣衆之下,本座對你嚴詞厲色,亦是職責所在,迫不得已,還請你多多諒解。”
“司馬大人說哪裡話?東曹署代表曹丞相前來四方州郡觀風巡檢,”高柔急忙謙虛之極地答道,“下官自然會像尊敬曹丞相一樣尊敬你們的。無論你們如何督責下官,亦不過是如同嚴父訓斥幼子,終歸是爲我們好。下官豈敢忤逆?又豈敢怨望?”
司馬懿聽了,暗暗點頭,心道:今日嚴詞教訓高柔,用意本是爲丞相府立威。而高柔亦非碌碌之輩,大概也是猜到了自己的用心,纔在衆人面前裝得極爲謙遜,配合自己演了這一出“雙簧戲”。看來,這高柔不愧爲一個隨機善變,通達時務的人才,倒是值得一用。
一念及此,司馬懿便呷了一口清茶,微微瞇起了眼,若有心似無意地說道:“高君,你興建勸學堂,延攬賢士儒生的教化之功,本座返回許都之後,自會奏明丞相褒獎於你的。不過,今夜,本座倒想和你談一談題外話,你可情願否?”
“請司馬大人明示高見,下官洗耳恭聽。”高柔聽了,頓時心花怒放,急忙拱手答道。
司馬懿面色一凝,將手中茶杯輕輕放回到桌幾之上,沉吟了片刻,才悠悠地嘆道:“如今天下大亂,羣雄競起,征戰不休。司馬懿一路巡來,但見沿途千里平原,白骨遍野,城郭皆爲廢墟,百姓陷於溝壑,孤幼哭號流離,令人爲之酸鼻。你我本是儒士出身,心繫蒼生,也只盼著上天降下命世之英,撥亂反正,還天下一個太平啊!”
高柔笑道:“司馬大人勿憂。當今曹丞相英明神武,所向無敵,數年間便蕩平袁紹、袁術等逆臣,只剩江南、西蜀一隅未得撫定。高柔相信只要曹丞相在位,天下太平指日可待!”司馬懿微微一笑道:“曹丞相這再造漢室、救國救民之功,真是可以彪炳千秋了!”高柔聽著,連連點頭稱是。司馬懿知道,高柔是被曹丞相從一個普通掾佐提拔到廬江太守職位上的,自然對他感激涕零,尊崇之極。一念及此,他的目光忽然變得意味深長起來:“可是,本座以爲曹丞相掃平諸寇,肅清中原,功蓋天下,澤被蒼生,卻一味謙退守節,至今仍是位止於三公,權不越相侯,似乎與其功德不相匹配呀!”高柔是何等聰明之人,聽司馬懿這幾句話,立刻明白了過來:“不錯,曹丞相功德巍巍,實在是令人仰不可及!朝廷若不加重賞,何以激勵天下羣臣效忠之心?”司馬懿微微而笑,只是不語。
王昶在一旁看著,只覺司馬大人的語言藝術當真微妙之極也含蓄之極,只是那麼稍一點撥,便讓別人的思路順著自己心中的謀劃那樣水到渠成了。
高柔沉吟片刻,又極小心地試探著問道:“那麼,請問司馬大人,高柔應向朝廷建議封賜曹丞相何等樣的榮祿呢?”王昶一想,難怪這高大人犯難,如今曹丞相位極人臣,獨攬朝政,尊榮無比,確實也沒有什麼更高的現存爵位封賜了——這也讓人實在難以進言。司馬懿這時卻拿起高柔帶來的幾本古籍翻了翻,避開他的問題,忽然問高柔:“其實曹丞相父子三人的詩是作得很好的,將來必定會名揚史冊。我極欣賞曹丞相的詩文。他的詩氣韻沉雄,令人回味悠長。你讀過他最近寫的那篇《短歌行》沒有?‘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古往今來,有哪一位詩人能像他這般言深意長,氣度雄遠?”
此語一出,王昶和高柔都微微變了臉色
。司馬懿的言下之意十分清楚,朝廷只有像周成王封周公那樣封曹丞相爲國公之爵,才配得上他的豐功偉績。但,這與漢朝的法律和禮節是大大相悖的。按照漢朝的法律和禮制,異姓只能封侯,王、公都只封給宗室。即使是像鄧禹那樣的開國功臣,都只能以四個縣封爲侯爵。當然,前漢也有人被封爲公爵,就是那個曾擔任過安漢公,後來又篡了大位的王莽。司馬懿竟向他暗示要請朝廷封曹丞相爲公爵,實在是大膽之極,大逆不道。高柔的心立刻“咚咚咚”地狂跳起來。他覺得一陣口乾,急忙伸手去拿茶盞,“當”的一聲,卻失手打翻了杯盞,茶水流了一地。司馬懿卻若無其事,只是靜靜地望向高柔,含笑不語。高柔竭力定住了心神,伸袖擦了擦額上的細汗,臉色變得有些潮紅,忽地沉默了下來,一言不發。
司馬懿這時卻開口了:“我記得當年高太守在軍營時身爲掾佐,卻嗜好研習刑名之術。有一夜,高君在營外就著月光埋頭攻讀《韓非子》,不覺夜深,竟至枕書而眠。正巧曹丞相巡視夜營,見到你這月下讀書的一幕,大是感動,見你睡意正濃,不忍喚醒,便解下自己衣袍,披在你身上替你禦寒。第二天,你便被丞相大人一下擢升爲刺奸令史,一夜之間連升三級……”
“司馬大人……丞相的大恩大德,高某永記不忘。你不必再多說了。”高柔仰起臉來,已是滿面淚光,哽咽著說道,“我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報答曹丞相了。”司馬懿面色平靜如常,眼角卻掠過了一絲讓人不易察覺的笑意。高柔慢慢平靜下來,緩緩說道:“周朝之時,周公、姜尚,雖也賢德過人,勞苦功高,但論其實績,遠遠不及曹丞相,卻享公爵之榮,擁裂土之封。高柔以爲,今日曹丞相之豐功偉績,絲毫不遜於當年的周公。朝廷應當封賜曹丞相爲國公之爵,並享有九錫之禮、裂土劃疆之賞。高柔今夜便回府寫好奏章,請司馬兄帶回許都呈送朝廷。”司馬懿臉上平平靜靜,只是微微點頭,不再多言。二人又親親熱熱地聊了幾句朝中形勢。高柔在交談中深爲司馬懿的真知灼見所折服,不禁讚道:“司馬大人志大才廣,忠勤敏達,將來必成大器,但望日後不要忘了提攜下官纔好。”司馬懿笑道:“古今爲士之大患,在於身懷異才而明主難覓。你我有幸遇上曹丞相這樣的明主,又何愁不能脫穎而出?高君勉之,司馬仲達在許都恭迎你榮升而歸。”高柔聽得心頭甚喜,忙說:“多謝,多謝。”
高太守剛纔說的是奉承上司的玩笑話,王昶對司馬懿卻真是這麼看的。“志大才廣,忠勤敏達”這八字評語雖佳,又焉能道盡司馬大人之長?他跟隨司馬大人鞍前馬後兩年多了,司馬大人的足智多謀、明察善斷、勁氣內斂、隨機應變等才能讓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他一直堅信,終有一天司馬大人一定會成爲一位名滿天下的賢相。不錯,當今朝廷雖是人才濟濟,各懷絕技,但在他看來,這袞袞諸公之中,最有潛力者實非司馬大人莫屬。沛國名士朱建平素來精於占卜相術,不少朝廷重臣都喜歡請他觀相,他常常能神神秘秘地說得旁人連聲唱喏。朱建平和司馬懿私交不淺,卻一直不敢看他的手相。有一次在司馬府中做客,其時並無旁人,朱建平才扳開司馬懿的左掌,細細看了一番。看完之後,只嘖嘖一嘆,神秘兮兮地說了句“天機不可泄露”。司馬懿便收回手掌,淡淡一笑道:“既是天機,不泄也罷。富貴功名,於我如浮雲,志不在此,也不多問了。”朱建平的臉色一下嚴肅起來,道:“司馬兄雖是無心求富貴,但只怕天命如此,自有大富大貴來逼你呀!”司馬懿悠悠一嘆:“你這話倒說準了。當年我二十餘歲在家鄉河內郡之時,一心只想當一個隱士,安守茅廬了此一生。卻沒想到曹丞相這麼看得起我,三番五次強行徵召我入府,唉……”他的表情忽然變得有些蒼涼,彷彿不想再回到過去,連重提舊事也成了一種痛苦。朱建平微微笑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司馬兄,你連這句話都還未參悟得透嗎?你這一生中隱士是肯定當不成了,但當今天下卻因你的出山而多了一個人中之傑——這纔是你命定的選擇啊!”司馬懿慢慢恢復了平靜,也不答他,卻把話題巧妙地移了開去。王昶在場聽得分明,頓時如聞驚雷,心頭大震。從此,司馬懿在他心中越發變得神人似的。司馬懿的一舉一動在他看來,都體現著超凡入聖的大智大謀。
第二天,高柔便寫好了那封推戴曹丞相晉公加禮的奏章,遞給司馬懿時連聲說道:“有勞司馬大人親手轉呈丞相,高柔不勝感激。”司馬懿接過奏章時輕輕拍了拍他的手背,什麼也沒說。二人會心,相視一笑。然後,司馬懿便帶著王昶又風塵僕僕地上路了。
這一路下來,司馬懿把高柔的那封奏章一亮,沿途的各郡太守們立刻便懂得了來意,紛紛擬稿成章,一致建議朝廷要重賞曹丞相之豐功偉績。王昶跟著司馬懿一路冷眼看來,也漸漸明白了一些。曹丞相如今功高蓋世,天下諸郡亦聯名推戴,更顯出了曹丞相實乃“順天應人”之大賢,說不定到時候漢室中興第一功臣當真是非他莫屬了。那麼,司馬大人這一次微服巡檢各州郡,看來是在爲曹丞相的崛起作輿論宣傳上的鋪墊了。他這一手當真高明,上合曹丞相之意旨,下得諸郡太守邀寵之心,實在是漂亮之極。但,他這一招也十分冒險,若是有人蔘他一本,告他擅自聯絡諸郡太守“悖公立私”,恐怕連曹丞相也未必保他得住。然而,司馬懿就是司馬懿,謀略不凡,膽識過人,不如此不足以稱爲一代人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