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虞不由得想起了從小就聽大人們講的垛金山寶藏的傳說。
據說,當年之所以虞家的祖先會在虞姬寨安家,是因為曾聘請一個南蠻子來看過風水,南蠻子是個高手。虞家祖先陪著南蠻子走到垛金山下時,南蠻子忽然倒地不起,口吐白沫。虞家祖先急忙救起蠻子,蠻子悠悠醒轉過來,說了一句:此地金氣沖天,不過一般人鎮不住,反會有性命之憂。虞家祖先大驚,暗暗記住此地。
晚上,倆人宿在山下的一棵大樹下。半夜時虞家祖先醒來,睜眼一看,蠻子已不在身旁,起身尋找,發現月光下蠻子正往山上爬去。虞家祖先偷偷跟在后面。
爬到半山腰,蠻子停了下來,四處張望了一下便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念了三遍以后,右手往山中一指,眼前的山崖忽然就打開一扇石門。
石門開了,滿山立時金光閃閃,原來石洞里有一頭金牛,正拉著金磨在碾金豆子。蠻子激動得仰天大笑,然后沖進去脫了衣服就往衣服里扒拉金豆子。
虞家祖先見狀,大喊:“蠻子,先把金牛牽出來。”
蠻子聽有人喊,嚇得一哆嗦,金豆子散了滿地。金牛見了,哞哞長鳴。石門轟然關閉。
虞家祖先驚得目瞪口呆。暗暗慶幸自己沒有跟著蠻子一起沖進洞去。否則,寶藏沒拿到,命已休矣。
也就是從那以后,虞家祖先便在垛金山下住下來,開枝散葉,形成了今天的虞姬寨。
這個傳說,虞姬寨的所有人都知道。不過,后來,垛金山金礦開發,人們又說山中的寶藏都已被挖走,垛金山已成一座空山了。
虞浩東并不知道程虞腦子里這些奇奇怪怪的念頭,他打開衣柜,拉開底層的暗格,從中拿出一個破衣服纏成的包裹,小心地解開這堆破衣服,里面露出一個黑色的漆盒。
虞浩東把漆盒放到桌子上,打開漆盒,里面是一本發黃的線裝書,書的封面有幾個蒼勁的大字:通備螳螂拳譜
原來是武功秘籍,并非是自己想象的藏寶圖之類。程虞覺得自己挺好笑的。
虞浩東輕輕撫摸著這本書,對程虞說:“這本書來之不易啊,寫這書的人那可真是用生命來寫的。”
程虞說:“大舅,我聽說過太極螳螂拳、梅花螳螂拳、六合螳螂拳、七星螳螂拳等等,可還沒聽說過通備螳螂拳呢。”
虞浩東說:“天下的螳螂拳都是出自咱們的祖師爺,而通備螳螂拳是你祖師爺密不外傳的功夫,只有這獨一份。”
程虞問:“這通備螳螂拳可與你之前教我的通備拳有關?”
虞浩東說:“當然有關,這關系可大了。”虞浩東看看程虞,接著說:“我今天,就把這通備螳螂拳的秘密給你好好說一說。這個秘密在咱們虞姬寨已經沒有幾個人知道了。”
虞浩東說著又從漆盒的底層拿出一張畫著人物的牛皮紙,紙已經發黃還有些破損。但紙上的人物依然看得清楚。這個人頂盔掛甲,面帶長髯,一臉的英氣,感覺就像三國的關公一般。
虞浩東把畫像掛在墻上,點上一炷香,拜了幾拜,回過頭來說:“程虞,你也來拜拜,這就是咱的祖師爺。”
程虞也上前拜了。
看著程虞疑惑的樣子,虞浩東說:“這是一段悲壯的歷史,我現在就講給你聽。”
事情發生在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
站在垛金山上,往西南看去,是莽莽蒼蒼的大山,直線距離大約百多公里之處是這一系山脈的主峰叫牙山,這牙山由三個山頭組成,分別叫大牙、二牙、三牙。三個山峰高低錯落,很有氣勢。當地有民謠:大牙矮,二牙高,三牙摟著二牙的腰。據說,這座山很有靈氣,一個風水先生說,這三個牙,主著當地會出三個杰出人物。
離牙山數十里有一個村莊叫唐家泊,村中有個姓于的大戶人家,姓于的大戶人家祖上在外地開金礦發了財,從于進表這一代遷到此處居住,已歷三世。 于進表的兒子于可清,綽號‘草上飛’,為明朝的武將軍,崇禎二年,與入侵腹地的后金軍作戰,殉國在保京戰場。于可清有個兒子于孟禧,字樂吾,因在同輩十人中排行第七,故稱于七。而于七的母親戚顏君,乃名門之后,是戚繼光的孫女。
曾幾何時,于家老爺娶了大將軍戚繼光的孫女為妻,可謂家業人丁俱旺,村里人很是羨慕。
老爺夫人對于七尤為疼愛。這于七從小聰明伶俐但卻不愛讀書,整日舞槍弄棒。戚夫人本是將軍家的女兒,有一身家傳的功夫,見于七喜愛武功,便悉心教授戚家的通備拳。而于家祖上曾在太虛宮修煉過丘處機一派的道家功夫,作為家傳用以健身強身和看家護院。于老爺也將于家的道家功夫傳授給了于七。
于七得了戚家和于家的功夫,潛心修煉,終于將二者熔為一爐,創出了獨具特色的于家通備拳。小小年紀成為武林頂尖高手,于七在山東地界名聲大振。崇禎三年,于七考中武舉。于七頗有豪俠之風,仗義疏財,身邊聚集了一大批英雄豪杰。后來,于七娶了當地一個大戶人家的女兒李俊梅,人稱七嫂。數年后,于七的兒子于守宰、于守經相繼出生。
這年冬天,一場大雪過后,于七打開院門準備到山上練功,猛然發現門外倒臥著一個衣衫破爛的叫花子,于七上前,摸了摸叫花子,發現還有氣,忙招呼家人將叫花子抬進院里進行救治。
叫花子十五六歲,只是凍餓所致,并沒有大礙。于七看叫花子模樣周正,便問了問他家里情況。小叫花子是個孤兒,從小討飯為生,連個名字都沒有。于七見他可憐,便把他留了下來,并取名于德福。從此,于德福就成了于七的仆人。天長日久,于德福也跟著于七學了一身好功夫。
崇禎十六年,清兵從海上登陸山東半島。攻城略地,燒殺搶掠,無惡不為。時值連年大旱,天災兵禍,民不聊生。
于七做夢也想不到,強大的明朝迅速土崩瓦解。面對清兵的暴行,于七選擇了抗爭。他與南方的抗清力量秘密聯絡,聚集力量準備在時機合適時舉行反清起義。
于七正在緊鑼密鼓準備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事發生在離唐家泊不遠的萊陽城。
萊陽城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就是寶泉山廟會,此時春暖花開,人們出來看花、賞景、拜佛,祈求一年平平安安。于七的弟弟于九,也陪著妻子衣氏來了。衣氏出身大家閨秀,乃絕色佳人。不想一個叫宋彝秉的惡霸一眼就看上了衣氏,遂上前調戲。旁邊的于九看他這副德行,當即把他打了個鼻青臉腫。于九沒想到,這件事為于家招來了滅頂之災。
這個宋彝秉,人稱“宋二閻王”。他雖是萊陽城著名文人宋琬的侄子,卻是家族里的敗類,整日吃喝嫖賭、無惡不作。調戲衣氏不成,反被于九痛揍,宋彝秉越想越氣,決意報復。
宋彝秉依仗父親在清廷兵部為官,直接進京誣告:“于七在棲霞蓋金鑾殿、繡龍袍,準備反清復明當皇帝。”根基尚不穩定的清廷最聽不得這樣的消息,不管真假,直接派兵查封于家。
清廷下旨,令登州府查抄。登州府急派鎮將帶兵役三百人,來到唐家泊村,將于七家團團包圍。當時于七不在家,于九和于十正睡午覺。于七之妻李俊梅急忙叫醒于九和于十。兄弟二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帶領家人將登州兵役打了個落花流水,狼狽逃回了登州府。為此,清廷決定發兵“征剿”于七。
于七回家之后,知道惹下了滅頂之禍,遂決定起義反清。于七說:“清廷逼民造反,民不得不反;說我反清復明罪,是天賜我之榮譽。”
為給于家留后,于七秘密安排長子于守宰的媳婦帶領三個孩子潛往膠州隱居。之后,帶領全家近百口上了牙山,打出了抗清義旗,并迅速發展到數千人。這就是山東歷史上著名的于七牙山起義。
順治七年,于七率起義軍2000余人,東出牙山,與昆崳山的義軍合力圍攻寧海州。起義軍斗志昂揚,冒死爬城,銳不可當,很快攻破寧海城,殺死知州劉文淇,聲威大震。清廷聞報,驚恐萬分,急命登州調集各路人馬來與于七交戰,但都被義軍打得丟盔卸甲,大敗而回。清廷不得不派重兵圍剿。
據記載,順治十八年,清廷調集靖東將軍濟席哈、兵部郎中舒穆祿圖喇、山東總督祖澤傅等所謂三大帥,重兵“會剿”于七,列營牙山周圍。面對強敵,義軍屢次主動出擊,重挫清兵于十字線、營盤一帶,但終因寡不敵眾,只得退居牙山,誓死扼守。在幾次爭奪戰中,義軍居高臨下,越戰越勇,清兵屢攻屢敗,傷亡慘重。
最慘烈的一次戰斗中,清兵攻到大牙的一條通道口,情勢十分危急。如果這個通道口被攻下,義軍將無險可守。危急時刻,于七親率于家子弟列陣于通道口前,口中高誦李白的俠客行: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清兵蜂擁而上,于七揮動大刀,奮勇拼殺,將沖上來的清兵,一個個砍下山崖。直殺得橫尸遍谷,血流成河,一直殺了三天兩夜。大牙山前有個小村叫“血灌亭”,即因這場血戰而得名。
面對易守難攻的牙山天險,清兵無奈,便采取長圍久困的戰術,以三萬多人馬把牙山圍得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