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14章 出將入相

鎮南將軍府,毗鄰大將軍府而建,坐落在大將軍府右側。

最近半個月,這座嶄新的府邸張燈結綵,喜氣洋洋,既是喬遷新居,又有大婚之喜。

鎮南將軍這個封號最早是荊州劉表的官職,去歲劉表升遷徵南將軍,領荊州牧,自此這個官爵便空置下來。

兩日前,天子下詔,敕封李暹爲鎮南將軍,武鄉侯,自此這座新建於驃騎大將軍右側的府邸便掛上了鎮南將軍府的門匾。

與李暹同時受封的將軍不在少數,僅秩同四平將軍及以上的將軍便有六十餘位,餘下雜號將軍、中郎將和裨將等職位的將領多達兩百餘位。也就是說,此次得到封賞的將領遍及西涼軍所有中高級將領。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敕封的將領之中,真正拜將封侯之人便有七十二位,而文官之中加官進爵之人同樣多達五十餘位。

而這些文臣武將的新晉官職有一部分是各路諸侯現有的官爵,也就是所謂的重複官職,或者說西涼文武官員取代了某些諸侯的官職。對此,朝中老臣曾當堂提出質疑,可是李利卻置若罔聞,不予理會,於是這些重疊的官職仍舊有效,敕封詔書依然如期頒佈。

經過這次大範圍的封賞,西涼軍中上百名文臣武將有入朝參政的資格,並且品階不低,秩同九卿的文官和武將便有二十餘人之多,近乎完全取代了朝中現有的文武百官。唯一例外之處便在於。三公之位無人敢於僭越,目前朝中三公仍舊是司空李傕、太尉朱儁和太傅馬日蟬。

然而,此次卻有一人凌駕於三公之上。正式晉升大將軍之位,錄丞相事,總攬天下一切軍政要務。不言而喻,當今天下能夠位居如此顯赫高位者,有且僅有一人,這便是原驃騎大將軍李利李文昌。

也就是說,時至今日。李利終於從幕後走向前臺,正式入朝理政,替天子治理天下。發號施令。而曾經掌管朝政的李傕則功成身退,仍然擔任司空之職,兼領車騎將軍之職,掌管長安禁軍。

至此。東漢王朝被李家叔侄二人牢牢握在手心裡。正式進入李氏外戚獨攬大權的時代。李傕掌管京師內政,負責城門守衛和進出長安的所有關隘禁令;李利總攬大局,執掌西涼大軍,重心仍是領兵征戰在外。叔侄二人,其叔主管內政,其侄則是掌管兵權與戰事;不同於以往的是,此後所有內政要務必須得到大將軍府(即丞相府)首肯後方能得以實施。

今天是李利的胞弟李暹大婚之日,同時也是新任平東將軍桓飛、五虎將之一的虎衛將軍許褚和軍師將軍、大將軍府主簿郭嘉。以及新任涼州刺史、丞相府長史李玄四人的大婚吉日。

這是一場遲來的大婚,本來早在去年秋天便該成親。卻因司隸戰事驟起,使得五對新人不得不推遲婚期,直到今年二月中旬才得以結成連理。李暹的新婚妻室是趙雲的妹妹趙雨,而李玄、郭嘉、桓飛和許褚四人的妻室則是甄家四女。此次姻親過後,甄家便是李利治下新興的第一大家族,也是長安新貴,門庭之顯赫直追北地郡李氏宗族,也就是李利的本家。

成婚大禮定在鎮南將軍府一起舉行,由李利親自主婚,並邀請四位重量級的長者前來做證婚人。這四人分別是:太學院院長蔡邕、儒聖孔子後裔的大儒孔融、司空李傕和醫學院主事、太學士華佗。除此之外,還有太學院一百零二位大學士(即名師)前來觀禮,代表人物便是鄭玄、皇甫嵩、朱儁、張機、國淵、邴原、崔琰、管寧、華歆、王越、史阿等人,而這裡面的大多數人都是李利麾下文武官員。

當然,如此熱鬧的場面自然少不了西涼軍將領的身影,數百名裨將軍及以上的將領悉數前來觀禮,以致於婚禮尚未開始,整個府邸便已沸騰起來。很多偏院和側堂內都已擺上筵席,一衆將領三五成羣地聚在一起大塊朵頤,一大早便開懷暢飲起來,使得府邸內一衆扈從雜役忙碌不堪,侍婢們把腿都跑細了,卻還是忙不過來。不得已,老管家李富只好求助於大將軍府內府管家鄒靜,從大將軍府臨時抽調三百名雜役和兩百名侍女前來幫忙。此外,大將軍府別院中的一應傢俱也悉數搬過來,致使駐守大將軍府的上千甲士也跟著忙碌不停。

是以,整個鎮南將軍府從清早開始便忙碌起來,內院中扈從侍婢們腳步匆忙,進進出出;前院正門車水馬龍,一輛輛馬車將正門外大街堵得水泄不通,前來送禮祝賀之人接踵摩肩,排隊進府。眼見如此盛況,歷來很少拋頭露面的甄氏張藹不得不組織大批內務府女官前來幫襯一二,登記造冊,疏通人羣。

然而,就在府邸內忙得不可開交之時,大將軍李利卻在正堂與岳父蔡邕悠閒品茶,堂下兩邊還有十餘人作陪,左側坐著孔融、華佗、張機、皇甫嵩和朱儁,右邊則是李玄、李儒、賈詡、郭嘉和周瑜。

說起來,李利這兩年很少有暇與這些當世大儒和名將坐在一起品茶敘談。尤其是坐在他身邊的岳父蔡邕,這個老泰山可是讓李利又敬又怕。敬他是因爲蔡邕不僅把女兒嫁給他,還曾經幫過李利的大忙,可以說是恩同再造。想當初,若不是蔡邕在董卓面前大力舉薦他出任武威太守,李利焉有出人頭地之日,何來今日位極人臣之地位?而李利之所以害怕蔡邕,並不是真的畏懼,而是害怕蔡邕在他耳邊不住地嘮叨,反覆唸叨忠義禮儀、臣子之道。

當年董卓身死時,蔡邕整天纏著他念叨著給董卓收屍,弄得李利是一個頭兩個大,苦不堪言。最後被逼無奈之下,李利只好讓蔡琰把他拉走,而後每天陪著他說話,看書、練字,如此才讓耳根子清靜下來。

自此以後,李利對岳父蔡邕便有些害怕,輕易不願和他坐在一起;即便是每年過節前去探望,也是匆匆一晤,而後立即溜之大吉。爲此,蔡琰和一衆姐妹常常以此取笑他,有時候還以邀請蔡邕過來小住幾日威脅李利乖乖就範。

時節如流,光陰荏苒。

一轉眼,三年過去了。自從蔡琰給李利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後,蔡邕便經常前往郿鄔看望外孫,有時候一來便是半個月,頗有些流連忘返的勢頭。不過有一點很奇怪,那便是蔡邕自從有了外孫之後,便很少再與李利單獨敘談,偶爾見面也只是說幾句關心的話,此外再不多言,再不提及臣子之道了。爲此,李利起初還很不習慣,下意識認爲老泰山又在醞釀什麼長編大論,等到適當的時候一起爆發。

然而,幾年下來,蔡邕除了寵愛外孫之外,再也沒有多餘的話,一心鑽研學問,教書育人。三年間,他再不過問朝堂政事,也不提君臣之禮和臣子之道,似乎一下子變得安靜許多,亦或是轉過彎了,知道自家女婿志向遠大且心志堅韌,多說無益,便索性不再嘮叨了。

直到不久前蔡琰跟李利說起一件事,讓李利徹底對自己這位岳父徹底改觀,真正打心眼裡敬重他。那是三個月前的事情,蔡邕和孔融在太學院當衆翻臉,兩個年逾六旬的當代大儒爭執不下,吵得面紅脖子粗,險些大打出手。而事情的起因便是,孔融不知從何處得知李傕大肆削減皇室供給,以致於餓得天子劉協面黃肌瘦,經常無力上朝。爲此,孔融便找蔡邕發牢騷,其目的無非是希望通過蔡邕知會女婿李利一聲,善待天子。

不承想,蔡邕聞言後勃然大怒,聲稱前方戰事膠著,西涼本就糧草短缺,身爲一國之君理應做出表率,節衣縮食,以供大軍征戰,豈可藉機生事,擾亂後方安定。而後,兩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便爭執起來,互不退讓,弄得整個太學院都爲之譁然,繼而分成兩撥勢力,大肆辯論,卻誰也說服不了誰。此事隨之愈演愈烈,傳得沸沸揚揚,使得李傕不得不親自出面,領兵進入太學院,儼然是文的不行就要武力解決。而這時蔡邕卻站了出來,阻止李傕領兵進入學院,而孔融也眼見事態不妙,再不敢多說什麼。

至此,這件源於兩個大儒之間的爭端便漸漸沉寂下去,直到西涼軍在前方大獲全勝,曾經的爭執也消弭於無形。經此一事,太學院的學生們對蔡邕提出“國難當頭、人人有責”的言論大加推崇,使得蔡邕在太學院的聲望大漲,儼然成爲最受學生們愛戴和敬仰的院長。

李利得知此事後,終於明白了,蔡邕並非不諳世事的老學究老頑固。此前他之所以勸說李利恪守君臣之道,那是因爲他還不知道李利的志向之大已經遠遠超過預期。然而,當他漸漸明白李利心懷天下之後,縱然心裡很難接受,卻也不便再說什麼。

時至今日,西涼軍越來越強大,李利更是如日中天,在西涼地界上的威望早已蓋過天子,使得西涼百姓只知大將軍李利而不知天子的地步。這讓蔡邕覺得李利或可成事,於是便在日常教學中刻意維護李利的聲譽,宣揚李利建立的功績,使得李利的形象深入人心,無形中推動學生們崇拜李利。

千萬別小看蔡邕所做的事情,這纔是真正從源頭支持李利的最好辦法。在思想上影響學生們尊崇李利,等到這些學生長大成人後,李利便是他們心裡一座難以企及的神祗,支持並效忠於李利是他們必然的選擇。

————————————————(……)

第86章 戰韓遂,陣前鬥將(二)第158章 走馬燈,千里訪友第210章 宿世之敵第289章 戰幕第357章 情殤第373章 情深義重第978章 殺破狼,血戰狼山第203章 李摯單挑呂奉先第28章 英雄遲暮第902章 風雲會,諸侯雲集第641章 月夜迷蹤出奇兵第391章 突變第850章 破羌道一敗再敗第117章 捉馬兒,李摯建功第514章 夢裡神龍魚美人第243章 驅虎吞狼(五)第126章 走馬河,圍堵三部將第352章 漢陽之戰(四)第386章 雍州牧第912章 大混戰,昏天暗地第814章 出將入相第177章 望君亭,親疏有別第550章 段仲明落地驚魂第339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130章 風雷動,宮闈肅政第679章 函谷之登高望遠第179章 睥睨天下第533章 公瑾謙卑不速客第917章 鏡花緣,花爲誰紅第239章 良辰美景之破城第216章 龍爭虎鬥之人中呂布第99章 大潰敗,追殺三百里(下)第236章 鐵騎入夢(三)第123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二)第224章 橫生枝節,女生外嚮第619章 星夜兼程穩軍心第523章 翩翩紅顏大小喬第206章 撲朔迷離第27章 荒嶺截殺(三)第68章 玉面書生第376章 姦情敗露第972章 殺破狼,城下之盟(下)第237章 鐵騎入夢(四)第628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四)第217章 龍爭虎鬥之絕殺之技第258章 喋血山河(三)第96章 我們是兄弟第146章 狂沙漫天滅人寰第623章 孤注一擲圖霸業第678章 冰天雪地戰函谷第894章 勤王令,四方雷動第403章 九牛許褚第439章 中山之行——說客第559章 一聲輕詢斷人魂第58章 萬夫雄第519章 龍虎風雲會第489章 捨近求遠變中變第631章 錦馬超VS小霸王第489章 捨近求遠變中變第129章 風雷動,巾幗鬚眉第112章 半壁江山第448章 冀州軍第一將才第657章 血火爛漫飛雲渡(二)第2章 戰魂重生第778章 美夢成空第413章 用人之道第163章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第893章 千千結,秀色可餐第69章 滕氏雙雄第159章 休屠降,馬踏三郡(四)第805章 誰家新燕啄春泥第316章 殘陽血之血染長空第942章 朔風寒,神兵天降第227章 龍爭虎鬥之煙消雲散第216章 龍爭虎鬥之人中呂布第763章 天子劍第304章 閃電金刀第625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一)第845章 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絕第13章 生死驚魂第521章 梨園煮酒論英雄第969章 浪淘沙,返璞歸真第108章 神獸現,大戰野馬羣(中)第134章 黃沙嶺,三軲戰桓飛(一)第405章 天下馳名第547章 閃電金刀屠龍斬第108章 神獸現,大戰野馬羣(中)第709章 詭詐多智第794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83章 桓飛獻美第337章 經略長安(下)第248章 驅虎吞狼(十)第150章 無情沙漠兩心知第453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535章 猛虎落水遭蝦戲第619章 星夜兼程穩軍心第440章 中山之行——媒公第367章 天賜媚眼第185章 天大地大人心最大第626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二)
第86章 戰韓遂,陣前鬥將(二)第158章 走馬燈,千里訪友第210章 宿世之敵第289章 戰幕第357章 情殤第373章 情深義重第978章 殺破狼,血戰狼山第203章 李摯單挑呂奉先第28章 英雄遲暮第902章 風雲會,諸侯雲集第641章 月夜迷蹤出奇兵第391章 突變第850章 破羌道一敗再敗第117章 捉馬兒,李摯建功第514章 夢裡神龍魚美人第243章 驅虎吞狼(五)第126章 走馬河,圍堵三部將第352章 漢陽之戰(四)第386章 雍州牧第912章 大混戰,昏天暗地第814章 出將入相第177章 望君亭,親疏有別第550章 段仲明落地驚魂第339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130章 風雷動,宮闈肅政第679章 函谷之登高望遠第179章 睥睨天下第533章 公瑾謙卑不速客第917章 鏡花緣,花爲誰紅第239章 良辰美景之破城第216章 龍爭虎鬥之人中呂布第99章 大潰敗,追殺三百里(下)第236章 鐵騎入夢(三)第123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二)第224章 橫生枝節,女生外嚮第619章 星夜兼程穩軍心第523章 翩翩紅顏大小喬第206章 撲朔迷離第27章 荒嶺截殺(三)第68章 玉面書生第376章 姦情敗露第972章 殺破狼,城下之盟(下)第237章 鐵騎入夢(四)第628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四)第217章 龍爭虎鬥之絕殺之技第258章 喋血山河(三)第96章 我們是兄弟第146章 狂沙漫天滅人寰第623章 孤注一擲圖霸業第678章 冰天雪地戰函谷第894章 勤王令,四方雷動第403章 九牛許褚第439章 中山之行——說客第559章 一聲輕詢斷人魂第58章 萬夫雄第519章 龍虎風雲會第489章 捨近求遠變中變第631章 錦馬超VS小霸王第489章 捨近求遠變中變第129章 風雷動,巾幗鬚眉第112章 半壁江山第448章 冀州軍第一將才第657章 血火爛漫飛雲渡(二)第2章 戰魂重生第778章 美夢成空第413章 用人之道第163章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第893章 千千結,秀色可餐第69章 滕氏雙雄第159章 休屠降,馬踏三郡(四)第805章 誰家新燕啄春泥第316章 殘陽血之血染長空第942章 朔風寒,神兵天降第227章 龍爭虎鬥之煙消雲散第216章 龍爭虎鬥之人中呂布第763章 天子劍第304章 閃電金刀第625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一)第845章 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絕第13章 生死驚魂第521章 梨園煮酒論英雄第969章 浪淘沙,返璞歸真第108章 神獸現,大戰野馬羣(中)第134章 黃沙嶺,三軲戰桓飛(一)第405章 天下馳名第547章 閃電金刀屠龍斬第108章 神獸現,大戰野馬羣(中)第709章 詭詐多智第794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83章 桓飛獻美第337章 經略長安(下)第248章 驅虎吞狼(十)第150章 無情沙漠兩心知第453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535章 猛虎落水遭蝦戲第619章 星夜兼程穩軍心第440章 中山之行——媒公第367章 天賜媚眼第185章 天大地大人心最大第626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曲县| 冷水江市| 龙里县| 天祝| 隆回县| 吕梁市| 犍为县| 出国| 泸溪县| 张掖市| 乌兰浩特市| 屏南县| 买车| 民县| 铜川市| 广昌县| 许昌县| 恩施市| 筠连县| 伊宁市| 朔州市| 兰溪市| 丰宁| 广灵县| 西乌珠穆沁旗| 仁化县| 拜泉县| 诸暨市| 彩票| 陕西省| 南澳县| 临汾市| 昌平区| 华池县| 大方县| 定安县| 将乐县| 清徐县| 邯郸市| 盈江县| 静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