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93章 上洛

bookmark

張宗的計劃並非憑空想出,據他所知,史上便有兩個成功的例子。

“秦武王時,秦欲東出函谷,攻韓、窺周,於是遣相國甘茂率軍倍險,擊宜陽城。”

宜陽是南崤道上最大的城郭,城方八里,地勢險要。可一旦奪取了宜陽,便可通三川,窺洛陽。

“到了秦昭王時,秦將白起從宜陽出兵,與韓魏決戰(zhàn)於南崤道盡頭的伊闕關,以寡勝衆(zhòng),斬首無數,中原遂門戶大開。”

而如今,張宗打算將甘茂、白起加上呂不韋時在前代基礎上滅周的三場戰(zhàn)爭,一次打完!

洛陽,天下之中,漢高時還把這當了幾個月都城,劉邦更曾言:“吾行天下久矣,唯見洛陽!”如今雖非京師,卻亦是中原一大都會,名流聚湊,人口之繁僅次於長安、臨淄。雅言亦以洛音爲基準,長安是政治中心,那洛陽便是文化中心。

張宗建議竇融繼續(xù)讓鄭統去硬磕新函谷,他則繞道宜陽拿下洛陽,二人把這奇功給分了。

若是能取得這天下名城,張宗必將名聲大噪,而魏王已有長安,再得洛陽在手,宗周、東周齊活,帝業(yè)便基本成型了。

“諸君好用險啊。”

竇融卻沉吟了,反問張宗:“諸君既知宜陽之戰(zhàn),可知甘茂爲何能贏得此役?”

這張宗就不太清楚了,竇融只道:“戰(zhàn)國之際,宜陽名爲縣,實爲郡,韓軍重兵把守,非數月不能下,而甘茂作爲秦王客卿,在朝中常被人誹謗,故而他出徵前,便舉了曾子殺人與樂羊謗書之事,與秦武王定下了息壤之盟,立誓一定會信任甘茂到底!”

“果然,宜陽難下,秦軍勞師遠征,久攻不下,士卒疲乏。而朝中謗甘茂者無數,秦武王亦頗爲動搖,派人喚甘茂回師,而甘茂只回了‘息壤’二字,如此方能再戰(zhàn)數月,奪取宜陽。”

“與之相反,白起雖戰(zhàn)勝於伊闕,最終卻未免自刎於杜郵,就是因爲與秦昭王方略相左,最終被猜忌了啊!”

“我相信,以諸君之能,一定能奪取宜陽,下伊闕,但事關重大,吾等得先與魏王立‘息壤之盟’才行!”

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戰(zhàn)術上將軍可以自己拿主意,戰(zhàn)略上卻必須回稟。竇融想,既然第五倫定的戰(zhàn)略目標是全取弘農郡而非拿下洛陽城,那他們最好不要擅自做主,魏王就在安邑,相隔百多裡,縱有山川相隔,往來不過三四日,形勢也不會有太大變化。

張宗雖然覺得竇融太過謹慎,但畢竟是老領導,亦是此戰(zhàn)的主將,遂應諾聽命。

等兩日後,二人合寫的奏疏送到安邑城時,第五倫只笑道:

“餘沒用錯人。”

“竇融這剎車片,當得不錯!”

……

“宜陽有鐵有糧,若在綠林手中,將源源不斷爲新函谷關運送箭矢兵刃,與之互爲犄角,故我軍欲取函谷,必先奪宜陽。”

“而綠林重兵守於新函谷關一線,強徵民夫,兵力亦有三萬之衆(zhòng),糧秣則由洛陽往西運送,若我軍偏師能從宜陽襲伊闕,再往北斷洛西大道,則綠林將被困於函谷。“

單從軍事角度來看,張宗的提議到這一步,是極其正確的,也有很強可行性。

可接下來他提議“襲取洛陽”,就是不懂政治了。

洛陽雖爲天下之中,士人總有個東周洛邑的情節(jié),但如今第五倫已有長安京師,又舉起了攘夷大旗,政治上的正義性是不缺的,取洛陽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但洛陽是座大都邑,自從第一次進長安被迫提前交卷後,第五倫對這些大城市就頗爲警惕,打個比方。

“長安是北京,洛陽就是上海,這大上海,能隨隨便便進麼?”

不準備好一大批官吏,好好約束軍紀,是不敢貿然去考試的。

更大的原因是,洛陽哪怕因戰(zhàn)亂凋敝,人口也不亞於長安,打進去了,需要一大批兵卒留守。那幾十萬張嘴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匆匆拿下反而是個大包袱。

倒不如等八月秋收完畢,河東、河內都有餘糧可以賑濟了,再繼續(xù)進取不遲。

虧得第五倫點了竇融居中調遣,能替第五倫在前線勒住馬速,否則張宗、鄭統二人勇則勇矣,一激動衝太猛反而成了畫蛇添足,還是竇周公懂他的心思,也明白大局。

於是第五倫準了張宗襲南崤道、包抄函谷關綠林軍的請求,但卻否決了他打洛陽的提議。

“先殲綠林於函谷,待八月秋涼,餘將親往河南‘上洛’!”

……

依魏王之詔,張宗從陝縣往南,走了南崤道,等待他的第一道難題,是“峻拔陡峭”的雁翎關,這小小崤函之地,關隘真是數不勝數。

而橫野將軍鄭統則向東進軍,也要路過一處“山岸如削”的硤石關,

盤道極峻,逶迤轉折,緩緩東行,需要翻越許多山嶺,若遇到急澗高峽,雨水入注,須得架橋才能渡過,有些地方擡頭只見一線天,真讓人忍不住想說一句:若綠林預先在此埋伏一軍云云。

道中有不少山民,爲了避亂兵,拋棄了里閭,住到了山上,穴居而生,仰頭看去,他們的巢穴層列如蜂房,偶遇有下來取水尋食的,也蓬髮黧面,好似野人,見了兵就逃,看來過去途經此地的新軍、綠林都沒少作惡。

而在途經硤石關時,魏軍在小道間綿延十餘里行軍,像極了一條長蛇——有些地方想並排走五人以上都難。

“敵襲,敵襲!”

隨著前鋒一陣驚呼,山上扔下了許多石塊大木,夾雜著俯射而來的箭矢,往魏兵頭上砸來,衆(zhòng)人不得不頂著盾牌,而敢死之士咬著短刀沿著山石攀爬而上,仰攻伏兵。

綠林總算想起來,他們其實也是擅長山林作戰(zhàn)的,放棄了會被魏軍水陸夾擊的地方,在硤石關設防,再逮一批本地人做壯丁,儘可能在狹長的山道上阻攔魏軍前進。

“接下來去到澠池,還有數十里,澠池到新函谷關,又有百里。”

鄭統看著地圖,在掃盲班學了一年半載,他現在也能識幾個字了,聽著石塊砸在頭頂盾牌的叮噹響,明白這場仗不好打,不由罵道:“這綠林要退就退乾脆些,乖乖在函谷等著,可卻只退半截,吾等每一步都要慢慢往前挪,月底能到新函谷關麼?”

“一定要打過去,可勿讓張宗這河東子走南道佔了頭籌,吾等丟了大王嫡系的威風!”

……

“大王,魏軍驍勇,硤石關守不住了。”

“澠池縣也丟了,函谷之西,只剩下新安城!”

“讓潁陰王死守新安。”

奉劉玄之命鎮(zhèn)守河南郡和洛陽的諸侯,乃是出身舂陵宗室的鄭王劉賜,字子琴,劉伯升兄弟起兵時,他亦有參與。更始稱帝后爲光祿勳,徹底倒向劉玄,備受信任,又被封爲丞相,今年春天趕赴洛陽,修繕宗廟、宮室,負責遷都的準備工作。

可如今看來,遷都恐怕是不成了。

趁著綠林主力南調勤王,魏軍東進,在崤函間來勢洶洶,無能的潁陰王抵擋不住,跑到東邊來求救,虧得劉賜還有些見識,知道守河南必先守弘農,又將他攆去新安、澠池設防,否則魏軍早就兵臨函谷了。

可禍不單行,就在劉賜焦頭爛額籌集糧秣運往函谷之際,卻有斥候匆匆來報。

“魏軍遣偏師走南崤道,雁翎關棄守,宜陽城失陷!”

劉賜幾乎暈了過去,新函谷的箭簇全靠宜陽鐵官,這也就罷了。魏軍可從宜陽徑直沿著洛水東進,洛陽將直接面臨威脅!

劉賜倒是有力挽天傾之願,但兵力已捉襟見肘,近來洛陽以北的黃河上,還有魏兵乘戰(zhàn)船頻繁出沒,洛陽形同被三面包圍了!

“援兵,只能靠南方援軍了。”

劉賜別無他法,只能再寫一份奏疏,派人送去南陽,希望更始皇帝解決赤眉之患後,速速讓王匡等帶兵回來,否則……

“臣定難久持,洛陽恐失!”

……

七月中旬,當劉賜的求援奏疏送到宛城小朝廷中時,劉玄心中是絕望不已的。

“朕還指望遷都去洛陽避難,豈料洛陽也要保不住了?”

旬月以來,處處都是壞消息:赤眉軍已經在汝南完成重組,改了年號,氣勢洶洶西進,北路軍十萬人攻打潁川,開始圍困昆陽城。南路軍亦有十餘萬,樊崇親自統帥,越過低矮難以形成屏障的伏牛山餘脈,進入南陽盆地!

西邊的宜城王王鳳也派人稟報,說魏將岑彭進攻商於,眼下已取上雒縣,王鳳兵力與之相當,欲在商縣決戰(zhàn),恐怕不能回來勤王了。

漢中王劉嘉就更不必說了,因其部將延岑叛漢投蜀,放蜀王公孫述大軍進入漢中,劉嘉與賈覆被困在南鄭城,還指望劉玄去救呢!

事到如今,劉玄才發(fā)覺,數月前還看似天下最大勢力的綠漢,如今竟陷入四面楚歌之境,成了所有人齊上陣宰割的死駱駝。

而這位庸主耍耍借劍殺人的小花招還行,面對如此複雜的危局,卻只能目瞪口呆,問羣臣一句:“爲之奈何?”

朝臣們盡是緘默,他們也沒料到,綠漢會崩潰得如此之快,大爭之世,猶如逆水行舟,不進者則退啊!

還是西平王李通站了出來,他代表了南陽大姓的意見,他們與赤眉是不可能相容的,而劉秀又不肯回來,只能自救了。

“陛下,事到如今,既然無處可退,只能與赤眉決死了!”

出身南陽豪族的羣臣皆如此態(tài)度,劉玄臉上陰晴不定,最後竟拔劍而起,嘶啞著脖子道:“宛在朕在,宛亡朕亡!”

雖然聲音有些顫抖,但劉玄這一次,似乎終於像個人君了。

可等羣臣散去後,劉玄就立刻召來他最信任的大司馬朱鮪,態(tài)度大變。

既然遷都洛陽沒戲了,劉玄遂偏向了綠林渠帥們偷偷商量的另一條路,但卻比他們簡單蠢笨的“回山上繼續(xù)做盜寇”更有點前途。

卻聽劉玄喃喃道:“舂陵劉氏起源於長沙定王,初封於零陵郡(湖南永州),朕繼位快兩年了,竟從未親去祭祀先祖,真是不孝啊!”

綠漢在南方影響還是較大的,控制南郡江夏的秦豐、田戎,以及荊州南部長沙、零陵等郡各有守尉,雖實質割據,但名義上還是尊劉玄爲皇帝,只是勤王肯定不會來。

事到如今,北、西、東都強敵環(huán)伺,江東吳王秀也不可信,荊南就成了劉玄指望避難的地方。

“朕昨晚做夢了,夢到長沙定王和舂陵節(jié)侯,要朕去長沙及蒼梧之野獻牲,祀九嶷山。”

漢家以孝治天下,回老家祭祖的“孝”,或許能把“菜”的實質掩蓋過去吧。

“大司馬速做準備,一旦南陽不守。”

“漢室便要南渡了!”

……

PS:第二章在23:00。

第77章 豬突豨勇第462章 你若以禮來降第202章 一方有難第386章 亡國第7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498章 打援第61章 名單第202章 一方有難第64章 大司馬第456章 謀刺第498章 打援第94章 千里馳援第271章 打拳第401章 王業(yè)不偏安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61章 名單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402章 飯稻羹魚第353章 四靈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524章 老友第268章 王司徒第573章 輸麻了第547章 換馬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160章 大新龍脈第674章 虎牙第551章 戰(zhàn)爭使者第518章 辯經第260章 不中第110章 跟我上第407章 皈依者狂熱第393章 上洛第395章 大公第676章 折衝千里第54章 暮鼓第433章 學會了哥的運營第548章 山頭第4章 第五倫讓梨第330章 你坐啊第108章 狼來了第246章 南巡狩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380章 軍糧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467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569章 手抖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337章 真香第297章 第五漢第657章 彼月而食第314章 賭徒第569章 手抖第488章 蟲子第699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375章 樂土第620章 五人第56章 天鳳六年第518章 辯經第96章 防不勝防啊第206章 保衛(wèi)家鄉(xiāng)第525章 畫圓第307章 驕傲第2章 改名狂魔第326章 魏蜀吳第643章 懂了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666章 報答第223章 打得贏就打第537章 暴力第576章 斷蛇第660章 凜冬將至第576章 斷蛇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132章 黃泥第576章 斷蛇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16章 死狗第405章 公孫帝第512章 脊樑第340章給他一個師第125章 五殺!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118章 地皇二年第649章 兄弟第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第598章 落紅第693章 齊卸甲第91章 官匪一家第275章 天無二日第111章 整整齊齊第267章 我爲王第534章 爾虞我詐第96章 防不勝防啊第346章 貴賤
第77章 豬突豨勇第462章 你若以禮來降第202章 一方有難第386章 亡國第7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498章 打援第61章 名單第202章 一方有難第64章 大司馬第456章 謀刺第498章 打援第94章 千里馳援第271章 打拳第401章 王業(yè)不偏安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61章 名單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402章 飯稻羹魚第353章 四靈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524章 老友第268章 王司徒第573章 輸麻了第547章 換馬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160章 大新龍脈第674章 虎牙第551章 戰(zhàn)爭使者第518章 辯經第260章 不中第110章 跟我上第407章 皈依者狂熱第393章 上洛第395章 大公第676章 折衝千里第54章 暮鼓第433章 學會了哥的運營第548章 山頭第4章 第五倫讓梨第330章 你坐啊第108章 狼來了第246章 南巡狩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380章 軍糧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467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569章 手抖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337章 真香第297章 第五漢第657章 彼月而食第314章 賭徒第569章 手抖第488章 蟲子第699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375章 樂土第620章 五人第56章 天鳳六年第518章 辯經第96章 防不勝防啊第206章 保衛(wèi)家鄉(xiāng)第525章 畫圓第307章 驕傲第2章 改名狂魔第326章 魏蜀吳第643章 懂了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666章 報答第223章 打得贏就打第537章 暴力第576章 斷蛇第660章 凜冬將至第576章 斷蛇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132章 黃泥第576章 斷蛇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16章 死狗第405章 公孫帝第512章 脊樑第340章給他一個師第125章 五殺!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118章 地皇二年第649章 兄弟第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第598章 落紅第693章 齊卸甲第91章 官匪一家第275章 天無二日第111章 整整齊齊第267章 我爲王第534章 爾虞我詐第96章 防不勝防啊第346章 貴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城县| 新田县| 鱼台县| 皋兰县| 汕头市| 社会| 府谷县| 怀安县| 襄垣县| 六安市| 沙洋县| 安康市| 南华县| 平南县| 江北区| 米林县| 江达县| 易门县| 浙江省| 于田县| 汉源县| 两当县| 资兴市| 白河县| 新巴尔虎右旗| 寿阳县| 黄陵县| 滦平县| 巨野县| 三都| 禹城市| 九龙县| 军事| 乌拉特前旗| 韶关市| 尖扎县| 白玉县| 昭苏县| 吴忠市| 白河县|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