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10章 紀昌學射

“前時,傷寒大疫橫行三軍,車騎抱病,士卒羸弱,死者上千。雖有諸將士同心協力,共抗瘟神,方有此役之勝,然若論功勞最著者,莫過於軍醫,或甘冒風險行走病營,或親嘗湯藥以救病患,醫者,疫中將校也,不可不賞。”

第五倫倒是大方,下邳傷寒剛有所好轉,就對參與開方、救治的醫者們大發賞賜,或增加俸祿,或賜予絲帛,同時更宣佈:“少府之下太醫令,本爲六百石,予思及皇考皇妣故於疫中之事,又親見士卒飽受頑疾之苦,心有餘悸,深知醫者國之大事也,特擢爲千石官,以此推之,太醫丞六百石,其下疾醫、瘍醫、食醫、獸醫、帶下醫、小兒醫,皆官升一級,擢爲四百石吏!”

這是大手筆啊!過去醫者被視爲“百工”的一種,雖然出類拔萃者也進入體制,歸少府管轄,但比起依靠五經走上仕途的士人,他們依然低賤一層。

第五倫卻不這麼看,從當權起就頗爲重視醫學,過去少府下有疾醫、瘍醫、食醫、獸醫四個門類。疾醫掌養萬人之疾??;瘍醫治療各種膿瘍、潰瘍、金創、骨折,幾乎就是外科醫生,軍中醫者多來自此官署;食醫相當於營養師,負責皇帝、後宮的食物搭配;獸醫則要管官方擁有的海量牛馬牲畜,畢竟一場牲口疫病,就可能讓國家損失數千百萬錢。

在此基礎上,第五倫又增加了“帶下小兒醫”,專門針對婦科、婦產和小兒疾病,且不侷限於宮廷,每個月都派人在四京巡視,傳播一些分娩、小兒的知識。

如今這五個門類,皆官升一級,從四百石做到了六百石,相當於一縣之長,醫生地位無形中高了一截,衆人自然高興。

第五倫卻仍不滿足以此,又下一道詔令:“於太醫之下,再增一官署,名曰‘疫醫’,疫醫丞秩四百石,專司時疫,其下有傷寒、瘴氣、虜瘡、癘風、傳屍五醫長,秩二百石。”

魏國作爲一窮二白的封建王朝,醫生也缺,當然沒有在各地開防疫站的條件,連赤腳醫生都沒法派。但第五倫以爲,再窮不能窮醫學,對五大疫魔的研究,不能再靠某位名醫的單打獨鬥,是時候由朝廷出資,花大氣力來診治了。

“開人體解剖之門,令朝野醫者早日‘知己’,除此之外,還需‘知彼’。”

在議定疫醫丞及其下五位醫長人選時,第五倫召集隨軍的幾位名醫,讓他們推舉,桓譚也旁聽了這場會議。

卻聽皇帝說道:“除傷寒外,要論殺人最衆者,莫過於四種,皆爲人之大敵?!?

“先說這瘴氣,南方暑溼,障毒互生,疾癘多作,秦始皇伐百越,秦兵逾嶺南後遇瘴,未戰而疾死者過半;漢武時征討閩越、南越,雖並九郡入漢土,然交州暑溼,士卒大疫病死不少;王莽時益州句町不服,前後三次遣兵征伐,因遇瘴毒,兵卒死者十之二三,動用二十萬人,居然不能令小小句町屈服,爲天下笑,也致使益州離心,公孫述得以收買人心,終於割據一方。”

在戰爭之外,漢時一個官員若得知被派到南中、交州去做官,肯定要哭天搶地,與家人訣別,因爲外地人赴任路上就染病而死的太多了,至於被髮配去蒼梧等地的囚犯,也視之爲畏途。第五倫甚至聽說有人爲了不願去交州,竟花錢賄賂將流刑改爲死刑的荒唐事——至少這樣可以死在中原,不必曝屍南交,足見對南方瘴氣畏懼到了何種程度。

在第五倫看來,以上慘案頻發的地區,基本都是亞熱帶,南方潮溼炎熱、蟲毒瀰漫,確實有醞釀疾病瘟疫的溫牀。北方的將士經過長途跋涉,到達遙遠的南國,無法適應彼處的氣候水土,或遭毒蟲叮咬而感染了瘧疾,或因飲食不潔而罹患痢病,各種病痛纏身,以致死者泰半。他們不明真正的病理成因,只能從異於家鄉的惡劣環境出發,將這些不幸的遭遇統統歸因於瘴氣,這倆二字成了一個籮筐,啥都能往裡裝。

往後第五倫要向南進軍,肯定也要面對所謂的“瘴氣”,當然得提前想辦法應對。

“一方面得將瘴氣這筐中的瘧疾、痢疾、腳氣等病區分開來,一方面,也得藉此科普,以破除中原對‘瘴氣’之懼?!?

畢竟第五倫認爲,華夏未來在南方,以後肯定會有移民、駐軍等舉動,若不能破除瘴氣的迷霧,恐怕會被視爲“驅百姓赴深淵”,遭到抵制啊。

若說“瘴氣”還是南方特有病癥,北方人較少染上,那麼“虜瘡”,也就是天花,這種外來疫病,卻正在一點點入侵中原。

太醫們上稟道:“據說此病乃是漢武時征討西域,獲大宛俘虜來獻時傳入,元成後漸行於中原,染病者發瘡頭面及肢體,須臾周匝全身,狀如火瘡,皮破後皆冒白漿,劇者多死?!?

這天花源於外國,進入中土,最初被認爲是麻疹,但病癥不同,致死率還極高,在民間有愈演愈烈之勢。但對於如何診治,醫者們也一籌莫展,畢竟是新病。

“扁鵲、倉公時未曾見過此癥,後人便無計可施了?”

第五倫將衆醫者罵了一番,不過他心裡也沒底,既然天花才傳入百年,那是否感染牛了呢?若是尚未有牛痘,又何談接種?總不能先弄人痘吧。

這些事只能令新上任的虜瘡醫長去調查,他們還有時間。

相比於剛傳入百載的天花,“癘風”,也就是麻風病,則是中原早有的頑疾了,據說孔子的弟子冉耕就患過,第五倫在關中爲吏時也見過一些病人,有的掉了耳朵鼻子,更多則是皮膚潰爛,見者色變,紛紛驅趕,那場景頗爲可憐。

但這又是不得不做的,第五倫下令:“漢時病遷坊之制,要重新恢復,往後再遇癘風病患,須得將其遷入其中?!?

暫時搞不定治療,只能從隔絕上下功夫了,不過這些疾病中,第五倫與太醫們討論最多的,還是“傳屍”,也就是肺結核,亦稱癆病。

傷寒、天花等病雖然爆發猛烈,但若僥倖痊癒,至少還能恢復如常,但這癆病卻是令人絕望的絕癥。

“此病無處不惡,累年積月,漸就頓滯,陰陽兩虛,不能勞作,以至於死?!?

作爲統治者,這癆病最是可恨,好好一個勞動力,染病後就基本廢了,更可怕的是,此病極容易傳染,探視病人、死後弔喪都可能染上,往往一人染病,動輒滅門甚至滅村。

將這些頑疾的緣由、破壞一一詳細瞭解後,第五倫只感覺心有慼慼焉,也難怪在1949前,兩千多年間,哪怕是所謂“盛世”,中國人平均壽命就在三十多徘徊不動,光是這無窮無盡的瘟疫,就令人感到窒息。

每一個在古代好好活著到白頭的人,都太不容易了。

但至少,從他這裡,要邁出與這五大瘟神對抗的第一步了。

關於這幾種疾病過去的情況,第五倫也瞭解得差不多了,遂點到了正題上:

“予亦嘗觀天祿閣醫書,醫者多以爲,傷寒、瘴氣,皆乃外淫之邪氣所致,但予又聽說,癆病乃是因癆蟲入體,齧人心肺?”

衆人面面相覷,確有此說,但並不是主流,一般的醫者,依然將致病原因籠統歸咎於模糊的“外邪”。

“漢時名醫倉公曾發此論?!?

他們解釋道:“但這些所謂‘癆蟲’,卻從未見過?!?

桓譚也告訴第五倫:“王莽天鳳年間,令人剖屍治病,確實在不少人腸中覓得細蟲……”

他說的應該是蛔蟲等寄生蟲,第五倫甚至能想到其模樣,幸好他早上沒吃細麪條。

和諸儒不同,太醫們對王莽時準許解剖人屍一事,雖不敢當面贊成,心裡其實是期許的,畢竟醫家的老祖宗扁鵲也曾經將二人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嘛。

但他們也籍此認爲,倉公淳于意的“癆蟲”之說是不準確的:

“尚方亦曾開過癆病死去之人胸肺,但不論如何搜檢,卻仍未找到‘癆蟲’?!?

第五倫卻發出驚人之語:“不然,或許,只是因爲癆蟲極小細微,人眼有窮盡,不能察覺罷了,桓大夫,汝以爲呢?”

桓譚若有所悟,人眼有窮時,他對此體會頗深,過去桓譚與揚雄、劉歆等人探索天文,只能靠肉眼,觀星觀得雙目痠痛,遇上少見的星象,只恨不能再看得分明一些,制定的歷法、星圖亦有偏差。

等第五倫令能工巧匠製出“千里鏡”後,桓譚只覺得自己的雙目,當真延伸到了千里之外!靠千里鏡,他能看到月上斑駁,看到羣星變大十數倍。

而現在,第五倫再度提出一個想法,讓桓譚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千里鏡不止能用於觀日月之大?!?

“亦能用來察秋毫之末!”

……

桓譚在古書《列子》裡讀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紀昌向著名箭手飛衛學射,已經練到在織機飛速轉動下不眨眼了,飛衛卻覺得不夠,要求他繼續看東西:“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後告我?!?

於是紀昌用犛牛尾巴的尖尖,繫住一隻蝨子懸掛在窗戶上,南面而望之。十天之後,蝨子在紀昌的眼中漸漸變大了;三年之後,蝨子在他眼裡有車輪那麼大。用這種方法再看其他東西,人頭都如山丘一樣大……

第五倫將此戲稱爲“瞳術”,決然不信,他說,能做到這種地步的,絕不是靠肉眼練習,只能靠“視微鏡”。

這便是第五倫給專門用於“察秋毫之末”的望鏡取的名字,只可惜目前才做出了放大鏡,用來看古代簡牘上的蠅頭小字時,能照小爲大,桓譚便得到了皇帝贈送的一枚,但放大倍數不夠,依然不足以看到“癆蟲”。

真正的顯微鏡還得研製打磨,畢竟匆匆上馬的玻璃技術纔剛起步,目前連吹出合適的透明鏡片都不容易,第五倫有生之年,想要看到結核桿菌真容恐怕很難。他定了一個小目標:先發現較大的酵母菌這類真菌等給醫者瞧瞧,爲“微生”理論站住腳吧。

但既然原理相通,桓譚相信,這“視微鏡”遲早能做出來,到那時候……

“便是物莫遁毫釐,遠已莫可隱,細有鮮或遺?!被缸T對那一天滿是期待。

是啊,第五倫想做的,就是將這些隱藏在“外邪”濃霧下的小東西們,這五大病魔的真兇,一個個揪出來,照個通明!

精進視微鏡,那是工匠的活,第五倫卻給了桓譚另一項使命。

“予要讓君山,再去淮南吳王劉秀處,走一趟!”

第364章 這是什麼樣的精神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690章 “隕石”第525章 畫圓第515章 犧牲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223章 打得贏就打第316章 柱天第294章 公無渡河第153章 馬殺雞第377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新第315章 韓信第156章 衆籌與分期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488章 蟲子第156章 衆籌與分期第375章 樂土第462章 你若以禮來降第542章 第五包圍網第351章 報與桃花一處開第450章 捉襟見肘第336章 千萬人之心第387章 尊王攘夷第243章 好日子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437章 五頭鮑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286章 過河卒(第二卷完)第283章 借劍第634章 要多想第14章 宰天下第175章 大腿第418章 遊擊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16章 死狗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675章 雲夢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443章 故事第364章 這是什麼樣的精神第218章 天下利害第221章 託孤第563章 惡手第460章 牛頭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111章 整整齊齊第231章 兵諫第59章 爾來三萬六千歲第571章 天要下雨第394章 南渡第336章 千萬人之心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120章 天下亂第268章 王司徒第495章 陽謀第671章 借荊州第398章 平林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113章 故事第445章 陳倉第341章長楊第640章 蒼蠅附驥尾而致千里第529章 細線第45章 諸君!第601章 飲馬第159章 挑動黃河天下反第147章 要文鬥第494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50章 你爲什麼這麼熟練第30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255章 疾風第351章 報與桃花一處開第639章 得加錢第117章 打雁第518章 辯經第558章 獵物第318章 打掃乾淨屋子第568章 南巡第378章 五學第673章 巨人之力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271章 打拳第688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668章 賈復第314章 賭徒第129章 綠林第364章 這是什麼樣的精神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第120章 天下亂第485章 鬼第298章 不破不立第342章守戶之犬第43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第118章 地皇二年第354章 百廢待興第398章 平林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
第364章 這是什麼樣的精神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690章 “隕石”第525章 畫圓第515章 犧牲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223章 打得贏就打第316章 柱天第294章 公無渡河第153章 馬殺雞第377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新第315章 韓信第156章 衆籌與分期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488章 蟲子第156章 衆籌與分期第375章 樂土第462章 你若以禮來降第542章 第五包圍網第351章 報與桃花一處開第450章 捉襟見肘第336章 千萬人之心第387章 尊王攘夷第243章 好日子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437章 五頭鮑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286章 過河卒(第二卷完)第283章 借劍第634章 要多想第14章 宰天下第175章 大腿第418章 遊擊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16章 死狗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675章 雲夢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443章 故事第364章 這是什麼樣的精神第218章 天下利害第221章 託孤第563章 惡手第460章 牛頭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111章 整整齊齊第231章 兵諫第59章 爾來三萬六千歲第571章 天要下雨第394章 南渡第336章 千萬人之心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120章 天下亂第268章 王司徒第495章 陽謀第671章 借荊州第398章 平林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113章 故事第445章 陳倉第341章長楊第640章 蒼蠅附驥尾而致千里第529章 細線第45章 諸君!第601章 飲馬第159章 挑動黃河天下反第147章 要文鬥第494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50章 你爲什麼這麼熟練第30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255章 疾風第351章 報與桃花一處開第639章 得加錢第117章 打雁第518章 辯經第558章 獵物第318章 打掃乾淨屋子第568章 南巡第378章 五學第673章 巨人之力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271章 打拳第688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668章 賈復第314章 賭徒第129章 綠林第364章 這是什麼樣的精神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第120章 天下亂第485章 鬼第298章 不破不立第342章守戶之犬第43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第118章 地皇二年第354章 百廢待興第398章 平林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云港市| 汶上县| 祥云县| 洛浦县| 社会| 甘谷县| 扶绥县| 祁东县| 襄樊市| 灵丘县| 板桥市| 临高县| 闽侯县| 建湖县| 景谷| 江达县| 洞头县| 蕲春县| 保定市| 博白县| 西藏| 信宜市| 屏东县| 大余县| 新和县| 滦南县| 山东省| 中宁县| 盘山县| 大洼县| 嫩江县| 徐汇区| 五常市| 肃北| 大庆市| 黔南| 江阴市| 惠来县| 武冈市| 苍山县| 资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