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云凇面對此種局面,真是欲哭無淚啊,悔不該當初在軍事會議上與夏威發生爭執。現在白崇禧把守城的任務交給了自己,這分明就是在為夏威撐腰啊。韋云凇無奈的把布置防御兵力的任務,交給了桂林城防司令部代理參謀長葛銘。
按照桂林的地形,東、南、北三面是必須堅守的,可是桂林城防司令部只有17000人的兵力,代參謀長葛銘只能把桂林城西面的陣地放棄了。即便是這樣,兵力依然是過于單薄,根本就沒法守住桂林城。他多次向桂林城防司令韋云凇,應當向白崇禧長官提出增加桂林城的兵力,可是韋云凇只是心不在焉的說道:“有警衛營不就可以了嗎!”
“有警衛營不就可以了嗎!”,這沒頭沒尾的話到底是什么意思?代參謀長葛銘始終也沒整明白,直到有一天他對自己的副官說起了這句話,副官的回答讓葛銘恍然大悟。原來這是韋云凇司令向自己交了個底,韋云凇司令的意思是到時候可以叫警衛營掩護逃跑!
葛銘知道“逃跑”這個詞是輕易不能說出來的,于是他便用“突圍”來代替“逃跑”。可是“突圍”也要有一個恰當的借口啊,如果不戰而“突圍”的話,不被白崇禧長官槍斃,也得為桂林城的丟失而背黑鍋。葛銘琢磨了好久,才想出了三條辦法。他急忙找到韋云凇,誠懇的對韋云凇說道:“司令,這桂林城無論如何也是守不住的,唯一的生路就是我們先堅守上一段時間,然后司令再向白長官請求突圍,這樣一來,白長官也不好做得太過分,不顧我們的死活的,所以他一定會同意我們突圍的。”韋云凇也覺得此計可行,于是兩人細細商談突圍的路線。
葛銘指著地圖說道:“我考慮了3個突圍方案,一個是向西突圍,然后再轉向西北,逃進桂西北的群山里。但從西面走的缺點在于山路崎嶇,影響行軍速度,很容易被日軍追上。”對于這個方案,韋云凇沒有異議,他開口問道:“第二個方案呢?”葛銘回答道:“第二個方案是向南,等我們突出日軍的包圍后,再向西北運動,其目標還是逃進桂西北的群山里。但如果由南面突圍,一定會遇到鬼子的尾追堵截的。”韋云凇不明其中的道理,就疑惑的問道:“向南突圍為什么就會遇到鬼子的尾追堵截呢?”葛銘指著地圖回答道:“司令請看,這南面是日軍的主攻方向,從這里突圍出去后,就必須再轉向西北,否則的話我們就會一頭扎進日軍的重兵集群中了。”聽了葛銘的解釋,韋云凇更加疑惑的問道:“南面是鬼子的主攻方向,你還選擇從南面突圍,你這不是要找死嗎?”葛銘再次耐心的解釋道:“正因為這里是鬼子的主攻方向,鬼子絕對不會想到我們會從他的主攻方向上突圍,所以這樣我們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了。雖然鬼子會尾追堵截,但我們已經占了先機,再加上我們熟悉道路,就可以把日軍甩掉,從而逃進桂西北的群山里。”
韋云凇考慮了一下,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急忙對葛銘說道:“我想起來了,城內還有一輛破鐵甲車,你一定要修理好它,突圍的時候就可以指望它了。”葛銘搖了搖頭說道:“我早就想到那輛破鐵甲車了,我派人去看過,那輛破鐵甲車已經損毀得非常嚴重了,根本就沒有修復的可能了。”韋云凇覺得很失望,就開口問道:“那么,你的第三個方案呢?”葛銘喝了口水,然后接著說道:“第三個方案就是從北面溜出去,北面不是日軍的主攻方向,日軍不會布置重兵的,雖然我們的突圍意圖會被東面的日軍發現,但由于日軍的兵力薄弱,在我們的強力沖擊下,一定會撕開一道生路的。”說完之后,葛銘就用期待的眼神看著韋云凇,希望他盡快的選擇一種方案來。韋云凇考慮了一下,然后對葛銘說道:“就采取第三種方案吧,你馬上布置下去,省得突圍的時候弄得手忙腳亂的!”
葛銘開始布置突圍事宜后,桂林城防司令部里誰都知道所謂的“守城”只是擺擺樣子了,桂林城肯定是要丟給日軍了。因此,如何逃出桂林城就成了當務之急了。許多人都找到了代參謀長葛銘,希望葛銘在突圍時可以帶上他們。葛銘怕這些人在突圍時拖后腿,就義正嚴詞的告訴這些人,韋云凇司令根本就沒打算突圍,他是下了決心要與桂林城共存亡,怎么會不尊命令擅自突圍呢!
打發走了這些人以后,葛銘又認真的研究了一下“突圍”方案,對“突圍”的時間、步驟、路線等問題都充分考慮周全了,并找到了原本住在城北的百姓充當向導,以便可以找到不為人知的小路,悄悄的從日軍的眼皮底下逃走。
10月18日,日軍突破了桂系軍隊的攔阻,其兵鋒直指桂林而來。韋云凇急忙命令部隊作好戰斗準備,并公開宣稱要與桂林城共存亡!任何不尊命令擅自撤退者,必將受到嚴懲!韋云凇甚至還抽調出自己的親信,組成督戰隊去一線陣地,大有一副與日軍血戰一場的架勢。
日軍先頭部隊到達桂林外圍以后,還以為桂林城真如白崇禧宣布的那樣,布置了十來萬大軍要死守桂林呢。日軍先頭部隊未敢輕舉枉動,甚至是連火力偵察都沒有做,只是穩固住防線等待主力部隊的到來。這次進攻桂林,日軍第13軍可謂是傾巢而出,只在桂南等地留下了少量的地方警備隊。第13軍集中了4個師團約9萬余人的人馬,兵分三路向桂林急馳而來。
10月20日清晨,桂林城東方向,發現了日軍的主力部隊,緊接著,城南的守軍也發來了報告,說城南方向上也已經發現了大批日軍。韋云凇意識到日軍的大隊人馬到了,恐怕中午時分就會發動進攻的。他馬上將部隊做了一下調整,在城北方向上只保留了2000人的部隊,用以監視城北日軍的動向,而其余的人馬都被韋云凇調到了東、南兩個方向上。正如韋云凇所料的那樣,日軍于午后就開始了炮擊,為步兵部隊作好進攻前的火力打擊。雖然日軍的炮火很猛烈,但是韋云凇知道,這樣的炮火對城東、城南的防御陣地傷害不大,因為那些防御陣地都是實實在在的用鋼筋和水泥修筑的,完全可以抗住日軍的重炮轟擊。就是受禮的兵力有限,如果真的給他幾萬人馬,韋云凇還真有信心與日軍打上3個月呢。但是眼下的情況是,自己手中只有17000人的地方保安部隊,所以不得不精心的給自己安排一條穩妥的“突圍”路線。
日軍發動攻擊以后,以一小部分兵力在城北發動佯攻,牽制城北中國守軍的兵力。而主力部隊則向城東、城南發動了猛攻。傍晚時分,日軍步兵已經分別突破了城東、城南外的前沿陣地,正在向縱身攻擊前進。日軍對進攻發展得如此順利,也感到了十分的疑惑,他們怕這是中國軍隊采用的誘敵深入的方法,急命進攻部隊不要冒進,今天的進攻到此為止,全部進攻部隊原地轉入防御狀態,嚴防中國軍隊的突然反撲。日軍的步兵雖然停止了進攻,但他們的炮兵卻沒有停止攻擊,依然在用密集的炮火向桂林城進行著炮擊。有幾發炮彈已經越過桂林城的城墻,打到了桂林城防司令部的附近。這讓代參謀長葛銘感到了異常的擔憂,他急忙找到韋云凇,提醒道:“司令,是時候向白長官提出突圍計劃了,再晚一些恐怕就來不及了!”
韋云凇也想早些突圍,但是一想到戰斗才開始不久,就向白長官提出突圍,怎么也有些張不開嘴。于是他對葛銘說道:“在堅持一下吧,怎么也得堅持到明天再說啊。”葛銘見韋云凇如此一說,也只好放棄了現在就突圍的想法。
日軍的進攻部隊停止進攻以后,嚴陣以待的等待著中國軍隊的反攻,可是他們在戰壕里守了大半夜,也未曾發現中國軍隊有任何的反攻跡象。于是身在前線的日軍指揮官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了司令部,日軍第13軍司令官吉野貞夫經過一翻透徹的分析,他意識到自己上了“小諸葛”白崇禧的當了,眼前的桂林城分明就是“小諸葛”給他準備的“空城計”。吉野貞夫急忙給部隊下達了繼續進攻的命令,讓前線部隊必須于天亮時分,撕開中國軍隊那脆弱的防線,殺入桂林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