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心中早就不服氣多爾袞,他是皇太極的長子,如今也封了親王,並且頗有戰功,在滿清貴族之中也頗有一些支持者。
很多人把他視爲儲君,下一任的清國皇帝。但是這個自小被祖父努爾哈赤稱讚寵愛的這個十四叔多爾袞年級跟他相差不大,但是卻處處壓他一頭,這已經讓他很不爽了。
這次出征大同,本以爲自己會是主帥,沒想到皇太極卻把主帥交給了多爾袞這個眼中釘,這讓他更是非常不爽。
清國五萬大軍來到大同城下,多爾袞派出使者進城勸降,卻沒想到使者被人割了腦袋從城牆上扔了下來,這徹底激怒了想要一戰立威的多爾袞,因此不等紅衣大炮到了就下令攻城。
明軍野戰不行,但是守城還是很有經驗的。在清兵前赴後繼悍不畏死的進攻之下,明軍用滾木、礌石,金汁(也就是燒的滾燙的大糞水),石頭,弓箭等各種守城利器一次一次的將端著雲梯向上猛攻的清兵趕下了城頭,給清兵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並且城頭的各式火炮還不時的響起,更是讓清兵損失慘重。
多爾袞雖然看著清兵的屍體不斷被拖下來,但是卻依然下令不停的進攻。
僅僅兩天不到的時間,攻城的一萬漢八旗軍已經剩下不足半數,一萬蒙古八旗軍也損失了三成,但是大同城卻穩穩當當的依然矗立在眼前,城頭上的明軍旗幟依然高高飄揚。
多爾袞這才發覺,大清的軍隊還是那個不善攻城的軍隊,野戰的威風並不能讓他們一句拿下大同城。
當然,對於漢人和蒙古人死多少他都毫不在意,他在意的只是自己作爲主帥的威嚴和權威會不會被質疑和挑戰。
這不,立刻就有人來挑戰了,還是他一直看不起的豪格。
在多爾袞的眼中,豪格就是一個頭腦簡單的莽夫,根本沒有資格和自己抗衡,更沒有資格成爲儲君。
多爾袞對那個位置是有野望的,這是很多人都看的出來的,他也有這個實力和能力。
所以跟豪格的不合這基本上就是一個明擺著的事實。
“哼,我作爲副帥,不能眼睜睜看著你讓大清的勇士白白送死,你必須下令停止攻城。”豪格每次被多爾袞以王叔的身份壓制,心中早都積累了不少不滿,此時更是不顧一切的大聲喊道。
“豪格,這裡我是主帥,一切後果自有我跟皇上解釋,還輪不到你對我指手畫腳。你要是再敢在我面前大聲咆哮,我就是下令斬了你,皇上也沒話說。”多爾袞心中本就煩悶,看見豪格又如此挑釁自己的威嚴,立刻厲聲喝道。
豪格一滯,被多爾袞的氣勢給壓住了,恨恨的瞪著多爾袞,最終冷哼一聲轉身下了瞭望臺。
聽著豪格下去的時候那沉重急促的腳步聲,多爾袞舒了一口氣,讓自己冷靜下來,對旁邊的一名格什哈(親兵侍衛)吩咐道:“快馬催促佟養性那個狗奴才,讓他加快速度趕上來,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看不到紅衣大炮,就等著掉腦袋吧。”
格什哈領命離去之後,多爾袞又下令繼續攻城。
本王本來是要下令停止攻城的,但是你豪格既然說了,那本王就不能讓別人以爲本王是怕了你了。
剛纔兩人在瞭望臺上的掙扎很多人都聽見了,所以多爾袞自然更不會立刻下令停止攻城了。
隨著嗚嗚的牛角號再次響起,無數的清兵又吶喊這擡著雲梯向著城牆狂奔而去,城頭上的明軍也冒出頭來開始準備防守了。
而此時,多名清軍傳令兵也策馬向被而去,去尋找已經陣亡的佟養性傳達睿親王的命令。
………………
烈日高懸在天空,整個天空沒有一絲的雲彩,遼陽城裡的樹木上的樹葉都被烈日烤的捲了起來,無數的知了在樹枝之間不停的聒噪著。
大軍出征之後,整個遼陽剩餘的千餘名老弱守軍也都被這烈日烤的懶洋洋的,不管是在城門口值守的,還是在城牆上面巡邏的,一個個都有氣無力的,很多人抱著手中的長矛在陰涼處躲陰涼打著盹。
自從五年前從明軍手中奪下遼陽城之後,明軍再也沒有出現在遼陽城下一次。所有人都知道大明如今是外憂內患,日暮西山了。別說奪回遼陽城了,能守住大同城已經算是燒高香了。
剛奪下遼陽城的時候清軍還是很謹慎,戒備著明軍北上奪城的。
但是一年一年過去了,遼陽城根本連一個明軍的影子都沒看到過,自然這防禦就鬆懈了下來。
這一次五萬大軍出征大同,所有人都知道明軍更不可能有力量做其他事情了,所以這防禦和戒備心更是低到了一個境地。
南面的平原上忽然響起了一陣如悶雷漫卷的響聲,從南到北快速的席捲過來,煙塵四起,形成了一條快速向著遼陽城移動的黑線。
聲音越來越大,終於驚醒了城頭上抱著長矛躲在城樓拐角處躲陰涼打瞌睡的幾個清兵。
“那是什麼?”一個清兵揉著眼睛捅了捅旁邊的同伴迷糊的問道。
同伴睜大眼睛看了好一會遲疑道:“好像是大隊騎兵,難道是睿親王他們得勝班師了嗎?”
“乖乖,睿親王就是厲害啊,這才三天時間,這大同城就被拿下了,這次真是立了大功了。我看睿親王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任的大汗了。”
清國是從皇太極的時候才改成皇帝的,以前努爾哈赤的時候一直都叫大汗,這才改了沒幾年,所以很多人還是習慣叫大汗。
“那可說不好,這次肅親王也是副帥,立了功也有份的。肅親王可是皇長子,繼承皇位倒是很有可能。”
這兩個清兵一邊看著遠處奔騰而來的騎兵,一邊八卦著清國皇室。
“你們快看,那面大旗上寫的是什麼?”忽然一個清兵指著城下大叫了起來。
雖然騎兵越來越近,一桿寫著一個大大的”江“字的大旗逐漸在烈日下越來越清晰的展現在了遼陽清兵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