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平時自己沒有少做鍛鍊。巴拉克一邊想,一邊繼續向裡爬。突然,他右手攀住的那塊石頭鬆脫了,他心裡一悸,雙腳一軟,整個人一下子就失去了支撐,沿著洞壁滑了下去,並且壓向了在他前面的登山家。
兩人同時沿著洞壁滑了下去,然後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幸好掉落的高度並不算太高,最多讓他們有點軟組織損傷。
原來,這條窄小的山洞通向了山體中一個很大的內腔,也就是一個大山洞。摔在地上兩人在驚恐中擡起頭,睜開眼,眼前的東西又點燃了他們生的希望——一個足足有三層樓房高的明亮的超大洞口,就在不遠的地方。
“巴拉克先生,我們有希望了!”
兩人掙扎著,同時站了起來,忍著身上的疼痛踉踉蹌蹌地向二十幾米外的那個洞口跑去。
那大大的洞口,真的能通到下山的路麼?
佛羅里達,馬西森教授家。
那個叫巴拉克的人有重大的嫌疑,大衛幾乎可以斷定,巴拉克就是幕後主謀——一個有錢的資本家,宗教神秘傳說的狂熱分子,以及一個請得起殺手的人。然後,大衛將整件事的脈絡講給了馬西森聽。
馬西森戴上花鏡,簡單地將翻譯手稿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馬西森合上手稿,擡頭對大衛說:“那古卷是一本諾斯替派的著作。”
“諾斯替派?”大衛覺得這對他來說是個完全陌生的詞。
“對,諾斯替派。如果你想了解它的話,我就給你從頭講起。”
大衛點了點頭。
“你是基督徒嗎?”
“不,我不是,我從小就是個無神論者。”
“好的。我提這個問題是想以此來決定我的講述方式。好了,我們開始。按《聖經》的說法,我們偉大的主,耶穌,他是一個神。兩千年前,爲了拯救活在愚昧中的人類,他揀選了一位猶太少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聖母瑪利亞’做了自己的母親,誕生在耶路撒冷南端的伯利恆。相傳,聖母在生耶穌前,還是個處女。耶穌隱居長大。直到30歲左右,也就是公元一世紀的30年代,他離開了隱居的納匝肋來到約旦河,公開宣講天國與他的福音。慢慢地,他在民衆中得到迴應,衆多人開始接受他的宣講,並跟隨他,而他在這些跟隨他的這些人當中選了十二個作爲他的使徒。他的行爲以及他在民衆中的影響力,使得羅馬帝政下的猶大教的祭司團大受影響,深感耶穌可能撼動他們的地位,所以想把他除之而後快。後來,由於使徒猶大的告密,羅馬帝國駐猶太總督彼拉多將耶穌逮捕。耶穌受盡了打罵和侮辱,最後,他被釘在十字架上,痛苦地死去。在死前,他告訴自己的信徒,在三天後,他將復活。三天後,耶穌應驗了自己的話:他復活了。當時的情形是這樣的:在耶穌下葬三天後,按習俗,幾個女人來到耶穌的墳墓爲他的身體擦香油,但當這些女人到達墳墓的時候,她們發現墳墓裡竟是空的。在那一天,耶穌又重新出現在了他的信徒身邊,讓他們看到他真的復活了,相信他是勝過死亡的真正的救世主。幾天後,他在重信徒的面前升入天國。在他復活後,昇天前,他建立了教會,並將他的一位叫彼得的使徒確立爲教會的領導人,也就是首位教皇。耶穌昇天後,以使徒彼得爲領導人的教會努力向世人宣揚耶穌的教導,慢慢地,這個小團體發展成了今天覆蓋全球的基督教。”說完這一大段話,馬西森點了一根雪茄煙,然後向大衛提了一個問題:“耶穌在被抓之前和他的十二使徒在耶路撒冷共進的那次晚餐上,就明確地預言他將被抓並被處死,那麼你知道他爲何還要去耶路撒冷舉行那‘最後的晚餐’麼?”
馬西森像在學校教學一般向他眼前的大衛發問。他知道,對於在這全世界最大的基督教國家長大的大衛來說,這不算是一個問題。但就像他在學校講課一樣,要不時地穿插著問題,增加與學生的互動,用提問和回答來銜接。
“救贖。耶穌對人類的救贖。”大衛配合地回到到。
“回答正確。救贖。按基督教的教義,人生面帶有原罪。那就是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中違逆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致使罪惡與魔鬼纏身,而後世人皆爲兩人後裔,生而帶有原罪,無法逃脫痛苦與死亡的必然結局,耶穌在兩千年前降臨人間,爲的就是成就上帝的救贖工作。(作者注:在基督教中,只有一個神,那就是三位一體的上帝。三位一體,包括聖父、聖子、聖靈。聖父就是萬有之源造物之主,聖靈受聖父及聖子之差遣運行於教會與時間萬物之中,而聖子,即是兩千年前降世爲人的耶穌-基督。),還有就是告訴人們要‘愛人如己’、‘轉離惡行’、‘盡心愛上帝’。基督教講‘世界末日論’。就是說,人類所生存的這個世界總有毀滅的末日,而在末日到來之前,耶穌將第二次降臨人世。到那時,他將要審判全人類,讓每一個人都站在神的審判臺前,按照個人一生所作,所行,所思,所言的一切接受神的審判。信仰基督並按基督的教導行事者,將升入天堂,擺脫人世的苦難,而十惡不赦者,則將受到公義的刑法並被打入地獄。而救贖到底是指什麼呢?瞧瞧,宗教的東西一說起來就沒個完。”馬西森對著大衛笑了笑,“救贖是指耶穌心甘情願的被人釘上十字架,幫人類承受了一切的罪惡,在末日審判時,他將有能力讓那些信仰基督並按基督的教導行事者的罪惡赦免,而讓他們升入天堂。以上這些,就是基督教的背景,一定讓你這樣一個無神論者聽來感覺很枯燥。”馬西森說完癟了癟嘴。
“不會的,馬西森先生。背景資料是必須的,就像我們在辦案時必須首先了解嫌犯的背景一樣。”
“那好,現在我們就開始去抓這個‘嫌犯’:‘諾斯替’派。而在講‘諾斯替’派之前,我們又不得不提到瑪利亞。這個瑪利亞,並非指聖母瑪利亞,而是指另外一位:瑪利亞-抹大拿。在《聖經》裡,她是耶穌的一個門徒。而近年來,許多研究宗教歷史的學者相信她與耶穌是結髮夫妻。休伊特教授和都是其中的一員。我們的證據有很多,比如說1945年被一位農夫在埃及北邊的拿哈瑪地城的一塊田裡無意發現的被裝在一個紅色陶罐裡的大量紙莎草古卷。在這些古卷中,記述了早期基督教的重要歷史。在這些古卷的許多地方都提到瑪利亞-抹大拿(Mary Magdalene)是耶穌身邊一個非常重要的門徒,她對耶穌的理解比其他人都要深。而在這些古卷中的一部分——《腓力福音》(Gospel of Philip)中,瑪利亞-抹大拿更是核心人物。此福音書中提到瑪利亞-抹大拿是耶穌最喜歡的門徒,瑪利亞在耶穌與其他門徒講完公開課後還能單獨接受耶穌的教誨。她瞭解關於耶穌的許多其他門徒無緣知道的信息,而最重要的是,古卷裡還提到她就是耶穌的‘配偶’。基督教會從不承認這點,所以那些古卷特別是《腓力福音》都被他們稱爲‘僞經’。但是,即使在《聖經》裡,我們也可以發現,瑪利亞-抹大拿絕對是耶穌身邊的一個重要角色。在耶穌生命的兩個重要時刻,她都在場:在耶穌受難被釘上十字架時,其他門徒都躲了起來,而她在刑場目睹了耶穌的死;耶穌死後,她去給耶穌擦香油守靈,又是第一個發現耶穌復活的人。而教會則從不理會這些,而是把她看作一個有悔改意圖的**,追隨耶穌的一位普通門徒。確實,在《聖經》裡,那不知被修改過多少次,纔在公元二世紀末最終被教會完全認定的一本所謂的‘正典’集裡,的確有一兩句話是這樣說的。但我們認爲,那就是教廷對瑪利亞-抹大拿身份的一種掩蓋。他們故意把她說成是一個**,來降低人們對她的注意力。而教會爲什麼要這樣做呢?顯而易見的理由是,耶穌有妻子的事實是對耶穌神性的破壞。教徒無法接受神聖的主耶穌竟然像凡人一樣和一個女人結了婚,甚至還有了小孩。教會要標榜耶穌的神性,要壯大教會就必須將瑪利亞-抹大拿這個人的真實身份在《聖經》和人類歷史中永遠隱藏,《聖經》中說,當年耶穌在昇天前親自任命彼得爲教會*****,在學術界中,有另一種說法,就是說當年耶穌昇天之前把教會的最高權力交給了他的妻子,因爲瑪利亞-抹大拿當時懷有身孕,就要臨產,所以耶穌就請他的使徒彼得暫時代管了教會。也許是爲了維護耶穌的神性,真正地將教會發展壯大,又或是不想釋放權力。總之,在彼得成爲教會臨時的當家人,耶穌升入天堂之後,耶穌的妻子瑪利亞-抹大拿就被教會排擠了。他們不認可她的地位,並否認了她是耶穌妻子的身份……”
“馬西森教授,我打斷一下,”大衛對教授剛剛說的好像產生了很大興趣,“您是說,在那樣一個猶太教統領的男權社會下,耶穌竟想將整個教會交給他的妻子——一個女人?”
“對,這看起來好像有點怪。但一些宗教研究者卻是對此推測找到了一些事實佐證。他們認爲,耶穌講求男女平等。當然,後來的基督教會,對女性是帶有歧視的,因爲他們認爲是夏娃偷吃了禁果而給人類帶來了罪惡,痛苦與災難。從初世紀開始,教會就看婦女爲此等,不法、邪惡、甚至爲魔鬼的化身。而在《聖經》中,我們卻看不到耶穌對女性的歧視。在《聖經-新約》對耶穌的記錄中,他以自己的言行爲榜樣,顯示出了他對女性的保護與尊重。所以說,在這一點上,教會是與耶穌的思想有所違背的。你理解了嗎?”
“嗯。”大衛認真地點了點頭。
“好,我們接著剛纔的地方講。在耶穌升入天堂之後,以彼得爲首的教會開始排擠瑪利亞-抹大拿,而有一部分耶穌的門徒,則沒有站在彼得的一邊。他們尊重耶穌的妻子,誓言要追隨這個教會本來的領導人以及耶穌的子嗣,而在這些人當中,就包括了彼得的助手馬可。後來,這羣人在馬可的組織下,形成了一個可見的小團體,這個團體就被稱作‘諾斯替派’。”馬西森看著大衛新奇的眼神,呷了一口咖啡。
諾斯替派。大衛想起了,以前休伊特教授也在課堂上以及自己的書中提到了這個團體,但那都只是一筆帶過,並且只說它是公元一世紀在基督教內部曾出現過的有著異於正統基督信仰觀念的派別。對,像“諾斯替派”這樣的在宗教歷史研究中十分模糊研究的很不透徹的內容,休伊特教授是不會向大衆過多提起的,大衛這樣想著。但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休伊特教授已經弄清楚了諾斯替派的來龍去脈,但他卻暫時不想將它公佈給世人。
馬西森接著說:“人們對諾斯替派的認識少之又少,而它恰恰就是休伊特教授研究的重點之一。”
重點之一?怎麼教授他從未向世人提起過。大衛意識到,馬西森教授一下要講的內容,也許是別人從未聽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