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第145章 儒商引發的爭吵

bookmark

唐儉的話雖然看似突兀,不過在場地的三人全都能聽懂。其中房玄齡聽後是搖頭苦笑,而李愔則是嘿嘿傻笑,因爲他在報紙發表的文章,又惹出一樁極大的風波。

這件事說來也怪李愔,他爲了表彰錢貴那幾個積極的大商人,同時也爲了吸引更多有錢的大商人購買土地券,膽大包天的提出了儒商的概念。

千萬別小瞧這兩個字的威力,儒是什麼?儒是士人階層形成的基礎,也是士人把持國家政權的基礎。而商又是什麼?商是賤業,在幾年之前,商人是在大唐的政治階層中,處於最下層的地位,只要你和商人沾了邊,無論以後你能坐到什麼地位,都會受到人們的鄙視。

這點武媚孃的父親武士彠就是典型的代表,雖然被封爲應國公,但因爲以前是木材商人出身,所以處處遭人鄙視,而在他死後,兩個兒子又不爭氣,應國公府現在已經徹底沒落了,甚至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大唐竟然還有這麼一位國公。

儒代表的是最高層的統治階級,商人則是最低賤的職業,雖然現在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就整體而言,與士人階層依然有著巨大的差距。可是李愔倒好,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兩個本來天差地別的字放在一起,這讓無數高傲的士子都感到憤怒,所以紛紛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指責李愔侮辱聖賢。

對於士人們的指責,李愔一反常態。開始陸續發表文章,與反對他的士人們展開了論戰。這種事若是放在以前,他估計想都不敢想,畢竟一個連論語都背不全的人,怎麼能在文章上與那些士子相比?

不過現在卻不同了,李愔上次掀起了白話文論戰,再加上大唐日報也開辦了白話報。甚至有不少地方報也有白話文版塊,隨著這些報紙的傳播與影響,讓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排斥白話文。甚至有不少初識字的人,也只能看懂白話文。

也就是仗著這點,李愔纔敢大膽的將自己的文章發到報紙上。以自己這個後世人的見識和觀點,與那些士子們打起了嘴仗。對方的人數雖多,不過吵吵鬧鬧無非也就一個觀點,那就是說李愔侮辱聖賢、不尊孔孟之道。

對此李愔卻另走偏鋒,祭出孔子‘有教無類’這句話做武器,高呼商人雖然重利,但若是得到孔孟之道的教誨,去掉在行商過程中的各種不法行爲,同時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做爲行爲準繩。使得商人的各種行爲更加切合儒家的行事標準,如此一來,豈不是更顯示了儒家博大的胸懷,也更能體現聖人對世人的教誨。

還真別說,李愔這套以儒家爲基礎的理論。確實折服了不少的詩書人,慢慢軟化了態度,甚至還有不少人公開支持李愔。之所以如此容易讓這部分詩書人改變態度,這主要還是李愔採用的策略正確,沒有選擇與對方正面硬頂,而且是將儒家的理論拿過來。當成自己武器,以儒對儒,無論是哪方面贏了,儒家都沒有什麼名譽上的損失。

當然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支持李愔的讀書人還是少數,大部分都還是抱著老思想,不但在報紙上指責李愔,而且在朝堂上,也不時有御史參李愔幾本,甚至連孔穎達那幫頑固的老臣,也一連幾天上本,參奏李愔辱沒皇家風範等等。

這些事要不是有李世民壓著,再加上大部分朝臣,看在那三千萬貫收入的面子上保持中立,恐怕李愔早就受到處罰了。

不過這件事到現在還沒完,儒報上對李愔提出儒商的事依然口誅筆伐,而支持李愔的那些詩書人也在大唐日報和工商報上發表文章,再加上一些商人僱傭的無良文人幫腔,現在兩方人馬吵的越來越兇,甚至很有可能蓋過上次的白話文事件。也正是因爲如此,唐儉纔會好心提醒李愔,讓他一切小心行事,千萬不可大意了。

對於唐儉的好意,李愔自然十分感激,道謝之後,並親自將兩人送出府門。看著唐儉和房玄齡離開的背影,李愔心中有些感慨。自己與唐儉相識,原因只不過是都愛好美食,在一起也就是吃吃喝喝,討論一下天下各地的奇珍佳餚,其它方面並沒有深交,算起來頂多是對酒肉朋友。

另外唐儉此人平時懶散好色,給李愔的印象其實就是個滿頭白髮的紈絝子弟,但沒想到在這種時候,人家還能想到提醒自己,相比較而言,因爲房遺愛的關係,自己與房玄齡的關係比唐儉還要親密一些,可是房玄齡從頭到尾都沒有提醒自己,反而是酒肉朋友的唐儉率先開口。

當然了,房玄齡身爲百官之首,顧慮的事情肯定要比沒心沒肺的唐儉要多,但也正是這樣,讓李愔對唐儉這個人又多了一層好感,心想若是以後有好處,一定要拉上唐府,更何況人家的兒子還是自己的姐夫呢。

手中有了錢,李世民的膽氣立刻壯了起來,先是在朝堂上對李愔大加讚賞一番,然後以高昌身爲屬國不尊號令,擅自出兵攻打焉耆,阻斷大唐的商路爲由,任命侯君集爲交河行軍大總管,薛萬均被任命爲副總管,轄下的將領還包括趙元楷、阿史那社爾等人,率步騎10萬,以及附屬的突厥、契苾之衆征討高昌。

不過在侯君集出征那天,離開長安的除了軍隊之外,另外還有一支十分龐大的商人隊伍,與一臉肅穆的戰士不同,所有商人都是眉開眼笑,指揮著僱傭的護衛帶著各種各樣的貨物,隨著大軍一起西行。

在高句麗戰場上,有商人蔘與的戰爭,已經讓大唐軍隊的上上下下都看到了好處,所以高句麗戰爭一結束,大唐立刻頒佈法律,鼓勵商人進入戰場,當然了,這次能進戰場的商人都要經過兵部與工部的聯合確認,併發放憑證,否則是沒有資格進入戰場的,這麼做主要是怕有敵人喬裝成商人刺探軍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隨行的這些商人,雖然帶著各式各樣的貨物,但是與以前相比,他們身上卻並沒有帶多少銅錢,大大的減輕了商隊的重量,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卻還是要多虧了大唐銀行的介入。

原來在啓程之前,也不知是誰想到的辦法?這些隨軍的商人,已經將要帶的銅錢全都存入銀行,讓銀行給他們開出一張張面額不等的存款憑證,然後帶著這些存款憑證進入戰場,想要向戰士購買戰利品時,他們可以直接用這存款憑證結算,反正大唐將士是第一個認可銀行的人羣,他們也願意收下這薄薄的一張紙,算起來這應該是大唐商人自發搞出來的紙幣了。

征伐高昌大軍的開拔,暫時轉移了不少人的目光,使得報紙上關於儒商的爭吵減少了許多,開始報道起西征大軍的行程,以及這次的對方,高昌國的一些情況,另外對於西突厥在此戰中扮演的角色,也有不少所謂的專家發表了看法。只是這些磚家水平不一,還沒分析出什麼結果,最後反而自己先吵了起來。

看到這種亂哄哄的局面,李愔乾脆厚著臉皮找到李靖,請他也寫篇文章分析一下,沒想到老頭一聽還很高興,想都沒想就寫了篇自己對這場戰爭的看法,結果一經發表,立刻引起不小的轟動,畢竟這是除了李愔這個閒王之外,第一個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的大唐高層,而且有不少人也能看出,衛公這篇文章對還未發生的高昌之戰所做的分析,比前些天報紙上的那些人要強出不知多少倍。

征伐高昌的大軍出發了,報紙上關於儒商的爭吵也少了,李愔總算輕鬆下來,不過他卻知道現在不是休息的時候,趁著現在這段時間,乾脆先把軍校的事搞定,畢竟現在李世民手中有錢又有人,早一點建好軍校,大唐的軍隊建設也能早一刻走上正軌。

這天李愔一大早就進了宮,先去陪楊妃吃了早餐,再過一個月,楊妃肚子裡的孩子就要出生了,這時候算是最關鍵的時刻,所以李愔每天都要進宮陪母親一會。

等到早朝過後,李愔徑直去兩儀殿找到李世民,行禮之後,剛想說軍校的事,不過卻聽李世民忽然開口說道:“六郎,你來的正好,先看看這個吧!”

李世民說著,將一個批過的奏摺遞給李愔,結果他接過來一看,立刻嚇了一跳,這本奏摺的內容雖然不多,但卻極爲血腥,因爲這是一本殺人的摺子。

“父皇,這些人雖然可惡,但一下子殺了十幾個,這會不會太多了?”李愔小心翼翼的問道。

“六郎,你什麼都好,甚至在戰場上的表現也不錯,雖然比不上爲父當年,但也有幾分膽氣,不過你要記住,朝堂上有時比戰場更加殘酷,該殺人的時候,絕對不能手軟!”李世民看了看李愔,卻是一臉平靜的說道。他年青的時候在戰場上殺人無數,現在只不過是殺幾個該殺之人,自然不會有任何的心軟。(未完待續)

第254章 你打算如何治理?第67章 苦逼的李愔第198章 三箭併發第239章 港口外等死的船隊第649章 羅馬晚宴(下)第576章 李愔要去錫蘭第69章 李世民的兩個許可第504章 到達高原第248章 楊暕託孤第98章 無花果樹第657章 插足地中海第44章 給兄弟們開後門第50章 軍用食品第48章 高句麗的前期戰役第490章 唐滅薛延陀之戰(上)第9章 腹黑正太報應快第587章 北天竺劇變第296章 佛入吐蕃第51章 朕要御駕親征第446章 澳洲的開發之始第467章 下一個移民地第400章 張玄素遇刺第91章 暴打李佑第691章 皇宮的改革第648章 羅馬晚宴(上)第369章 小陰一把第91章 暴打李佑第93章 天人之姿,月仙公主第49章 鹽票法第56章 斥候小隊(上)第137章 國子監學子第300章 指點薛仁貴第462章 山洞宿營第28章 左老爺買奴第752章 採兒的建議第649章 羅馬晚宴(下)第308章 金庚信與金春秋第668章 什麼叫羣毆第292章 西郊亂葬崗第444章 歸來第94章 李世民又神出鬼沒了第200章 八百斤!第293章 好色好賭的道士第601章 一次意外第203章 永不和親!第610章 三姐妹第683章 爪哇刺史第8章 雉奴與兕子第107章 幸虧是李愔第645章 黑海海峽第607章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256章 行政與司法第609章 使團入長安第99章 父皇~把我的三國還給我!第376章 火槍守城第47章 太原王公子第92章 殿下,媚娘來幫您吧!第443章 呂宋島,馬尼拉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95章 軍校!好名字!好辦法!第36章 文心發火第281章 說服楊暕第379章 蘇我蝦夷之死第662章 遭遇西哥特戰船第201章 慘勝第288章 風癱第742章 駕崩第463章 蕭林的盤算第152章 道學院與化工產業第750章 六哥,你瘋了嗎?第139章 工商報與儒報第220章 搭棚子的李愔第631章 月光下的決斷第184章 絕不讓大唐女子外嫁吐蕃第307章 成婚之前第327章 三箭滅百濟第409章 塵埃落定第744章 矛盾與衝突第71章 推廣酒精第198章 三箭併發第170章 拒絕的背後第737章 樑皇山第564章 抵達獅城第437章 四衛在行動(下)第113章 王安穩坐釣魚臺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391章 馮氏兄妹的隱瞞第512章 給你一年時間第752章 採兒的建議第320章 大國與小國的差距第77章 最後一戰(下)第361章 部落頭人大會第679章 風暴海峽第381章 媚娘病了第86章 李愔要離開長安?第336章 楊暕去世第17章 釀酒作坊與發酒瘋第497章 白送火器?第277章 參觀道學院
第254章 你打算如何治理?第67章 苦逼的李愔第198章 三箭併發第239章 港口外等死的船隊第649章 羅馬晚宴(下)第576章 李愔要去錫蘭第69章 李世民的兩個許可第504章 到達高原第248章 楊暕託孤第98章 無花果樹第657章 插足地中海第44章 給兄弟們開後門第50章 軍用食品第48章 高句麗的前期戰役第490章 唐滅薛延陀之戰(上)第9章 腹黑正太報應快第587章 北天竺劇變第296章 佛入吐蕃第51章 朕要御駕親征第446章 澳洲的開發之始第467章 下一個移民地第400章 張玄素遇刺第91章 暴打李佑第691章 皇宮的改革第648章 羅馬晚宴(上)第369章 小陰一把第91章 暴打李佑第93章 天人之姿,月仙公主第49章 鹽票法第56章 斥候小隊(上)第137章 國子監學子第300章 指點薛仁貴第462章 山洞宿營第28章 左老爺買奴第752章 採兒的建議第649章 羅馬晚宴(下)第308章 金庚信與金春秋第668章 什麼叫羣毆第292章 西郊亂葬崗第444章 歸來第94章 李世民又神出鬼沒了第200章 八百斤!第293章 好色好賭的道士第601章 一次意外第203章 永不和親!第610章 三姐妹第683章 爪哇刺史第8章 雉奴與兕子第107章 幸虧是李愔第645章 黑海海峽第607章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256章 行政與司法第609章 使團入長安第99章 父皇~把我的三國還給我!第376章 火槍守城第47章 太原王公子第92章 殿下,媚娘來幫您吧!第443章 呂宋島,馬尼拉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95章 軍校!好名字!好辦法!第36章 文心發火第281章 說服楊暕第379章 蘇我蝦夷之死第662章 遭遇西哥特戰船第201章 慘勝第288章 風癱第742章 駕崩第463章 蕭林的盤算第152章 道學院與化工產業第750章 六哥,你瘋了嗎?第139章 工商報與儒報第220章 搭棚子的李愔第631章 月光下的決斷第184章 絕不讓大唐女子外嫁吐蕃第307章 成婚之前第327章 三箭滅百濟第409章 塵埃落定第744章 矛盾與衝突第71章 推廣酒精第198章 三箭併發第170章 拒絕的背後第737章 樑皇山第564章 抵達獅城第437章 四衛在行動(下)第113章 王安穩坐釣魚臺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391章 馮氏兄妹的隱瞞第512章 給你一年時間第752章 採兒的建議第320章 大國與小國的差距第77章 最後一戰(下)第361章 部落頭人大會第679章 風暴海峽第381章 媚娘病了第86章 李愔要離開長安?第336章 楊暕去世第17章 釀酒作坊與發酒瘋第497章 白送火器?第277章 參觀道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叙永县| 株洲市| 南京市| 邵阳市| 虎林市| 新安县| 漳平市| 乡城县| 洛隆县| 佛山市| 洪湖市| 新宁县| 禹州市| 鹿泉市| 长乐市| 库伦旗| 胶南市| 阿坝| 寿阳县| 新建县| 营口市| 历史| 德清县| 阳春市| 太仆寺旗| 铁力市| 呼伦贝尔市| 蒙城县| 大渡口区| 额尔古纳市| 霸州市| 石首市| 宁城县| 揭西县| 南溪县| 肇源县| 隆德县| 彭山县| 南召县| 甘孜| 大渡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