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第508章 呂宋採礦業

bookmark

馮石介將自己發現的金礦上報給馬尼拉後,立刻引起燕北的重視,畢竟這是呂宋私人發現的第一座金礦,而且估計儲量也不小,這剛好與當初李愔制定發展呂宋的計劃相配合,所以燕北不但親自接見了馮石介,而且還讓各個衙門給於馮石介方便,儘快將松樹高原的金礦開採出來。

說起來呂宋雖然被打下來了,但是經濟發展和人口都是大問題,臺灣那邊雖然一直在移民,而且移民的速度也很快,但是在一兩年內,臺灣的人口恐怕還達不到飽和,而臺灣的人口不飽和,就不會有人願意跑到呂宋去。呂宋的人口上不去,不但對當地的統治不利,而且經濟也沒辦法發展,畢竟人口才是一切的基礎。

也正是考慮這些,李愔纔想出這麼一個辦法,那就是以呂宋的礦藏爲誘餌,鼓勵民間探礦,只要找到了礦藏,特別是像黃金、銅之類的礦產,絕對可以吸引不少人蔘與投資,而只要有人開礦,那麼就會吸引大批的人遷來呂宋,只要有了人口,一切都不是問題。

馮石介辦理好手續後,然後立刻帶著人回到臺灣,以馬尼拉官府出具的文書做憑證,向已經遷到臺灣的大唐銀行總部貸款,然後用這些貸款購買各種開採金礦的設備,同時又招募了一批管理人員,至於開礦所需要的礦工,呂宋那邊就是奴隸產地,雖然現在捕奴業不景氣,但是購買奴隸還是比臺灣容易的多。

另外馮石介在考慮到松樹高原距離海邊還有一段距離,而且想要在陸地上修理出一條路的話,實在是件費時費力的辦法,另外以呂宋那種多雨的天氣,一般的路很容易被沖毀。若是修建水泥路的話,前期的投入又太大,所以最後馮石介一咬牙,買了一條小型的蒸汽船。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馮石介記得,那條克庫河水面寬闊,而且又沒有什麼太大的障礙物,只可惜從松樹高原流下來時,水流太過湍急。一般的船根本就上不去,所以他才決定買條蒸汽船,這種船雖然貴,而且燒石炭,但是動力卻是極大。足夠逆流而上,只要多走幾趟,就能把採礦設備和人員都送到松樹高原上,節約大量的時間。

一切準備就緒後,馮石介又租了幾條大船,將各種設備和人員全都送到呂宋,不過他們卻沒有去馬尼拉。而是直接在克庫河口停泊下來。不過當他們趕到這裡時,燕北已經派人到達這裡,正在這個河口處修建一座小港口,而且還駐紮了一支漢人與三韓人混編的軍隊。人數雖然只有三百人,但也足以保護金礦和人員的安全。

隨行的人員暫時在克庫河口駐紮下來,然後由那條小蒸汽船進入河道,經過十幾天不停的運輸。終於將所有設備和人員都送到了松樹高原上,另外馮石介還派林哥他們到馬尼拉購買了一批奴隸。也在隨後運到高原上。

隨著人員與設備的到位,被馮石介命名爲松樹金礦正式進行開採,前期主要還是淘金,無數奴隸進入那條河谷裡,將河底的金沙淘出來。另外馮石介還託人從大唐請來一位地師。所謂地師,其實就是幫人看陰陽宅院的風水,這種行爲起源很早,在晉朝時就已經十分流行了,而到了隋唐之時,更是盛行無比。

這些地師們成年行走在野外,幫人勘探風水,積累了大量關於地質方面的知識,可以說是最早的一批地質學家,對於各種礦藏也有很深的研究,所以在以前時,偶而也會幫人探礦脈,後來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大唐對各種礦藏的需求直線上升,這也使得尋礦探脈的活越來越多,看到這種情況,有不少地師乾脆專門研究起探礦的學問,將原來的副業變成了主業。

馮石介請的就是一位專門幫人探礦的地師,畢竟他只發現這條滿是金沙的河谷,但是對於確切的礦脈,卻還沒有找到。不過在這位專業的地師到來之後,立刻十分震驚的發現,這片松樹高原的礦脈竟然不止一條,周圍很可能還存在著其它的金礦。

得到這個消息的馮石介十分的震驚,當下他出了重金讓那位地師保密,然後又請對方幫著尋找礦脈,準備將松樹高原附近的金礦全都納入自己的手中。然而很可惜的是,就在那位地師尋找到第三個礦脈時,一不小心摔斷了腿,當地又沒有什麼好大夫,所以馮石介只得將他送到馬尼拉診治,誰知這個地師剛養好傷後,又在馬尼拉遇到一個同行,兩人喝了點酒聊天,結果這傢伙的口風不嚴,竟然把這個消息給泄露了出去。

這下可真的捅了馬蜂窩了,眨眼之間,幾乎整個馬尼拉都知道在松樹高原上,到處都是金礦,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沒有被勘探出來。聽到這個消息的人幾乎全都瘋了,大部分人都是連夜準備好各種工具,然後揹著大包就向松樹高原趕去。而當馮石介知道消息泄露時,已經來不及挽回了,整個松樹高原上全都是尋找金礦的人。

看到這種情況,馮石介一邊咒罵著那個沒有職業道德的地師,一邊無奈的將原來探明的金礦搶先到馬尼拉註冊,畢竟現在消息已經泄露出去了,他只能先把探明的金礦保住在再,至於其它的,只能與那些起來的尋礦人公平競爭了。

而當松樹平原發現金礦羣的消息傳到李愔的耳中時,正在聽醜醜背誦論語的他是大笑不止,以前他只知道南洋金礦,沒想到呂宋那裡就有一個金礦羣,而且現在消息傳到臺灣後,也吸引了不少人從臺灣趕到呂宋去尋找金礦,雖然機會十分渺茫,但萬一能找到一片金礦的話,那麼就可以一夜暴富,這可是無數人做夢都想遇到的事,所以哪怕機會再小,卻也禁不住有人想去碰碰運氣。

說起來松樹高原周圍的確是一片巨大的黃金礦羣,就在那些尋礦人到達松樹高原後,很快就陸續傳出有人發現新礦的消息,這也更加刺激了那些尋礦人的神經,有些人甚至隻身一人就敢在羣山中鑽來鑽去,爲的就是比別人早一步尋找到黃金。

呂宋的淘金熱很快從臺灣傳到了大唐內陸,甚至連長安的報紙都對這件事做了報道,結果引起不少大商家的興趣,特別是一些以採礦爲業的富豪,他們更是將呂宋視爲一塊寶地,畢竟能發現這麼大的黃金礦羣,那麼肯定還有其它的伴生礦。

也正是因爲如此,這些實力雄厚的礦業巨頭也開始行動起來,組織人手到達呂宋探礦。他們可比那些單幹的探礦人專業多了,甚至隊伍中還有專門的地師,而且各種裝備也都是十分精良。也正是因爲如此,他們的收穫也比一般人強的多。

有了這些專業探礦隊伍的加入,松樹高原周圍的金礦很快就被勘探清楚,各個金礦都已經有了主人,其中馮石介佔了先機,成爲那裡最大的黃金礦主,另外還有幾家從臺灣和大唐來的大礦業主,他們佔據了剩下的大部分礦藏,至於其它的小總共金礦,則被一些私人尋礦者找到,同時他們也是一夜暴富的典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松樹高原附近的金礦被勘探完畢後,一些探礦隊並沒有因此而停歇,呂宋現在對礦業大力扶持,有不少的優惠政策,再加上這裡的奴隸充足,離臺灣又不算遠,所以不少人都準備在這裡大幹一場。特別是一些從大唐來的礦業主們,他們感覺無論是臺灣還是呂宋,都比大唐國內的環境要寬鬆多了,對礦業的管制並不是很多,同時也給了他們更大的利潤空間,所以他們在來到呂宋後,甚至都有一種不想回去的感覺。

那些探礦隊在背後的礦業主支持下,開始對呂宋進行大規模的探礦。呂宋多山,山路的礦藏十分豐富,所以很快就有一些其它礦產被發現,甚至還有一些零星的金礦,只可惜都無法與松樹高原的金礦羣相比。除了金礦之外,很快就有人發現,呂宋的銅礦也不在少數,而且大多都是一些富礦,比大唐境內的銅礦要強多了。

金銅兩種貴重礦產的發現,使得呂宋的經濟終於有了一個起飛點,在採礦業的帶動下,不少臺灣和大唐的百姓到呂宋做生意或做工,這使得在短時間內,呂宋的漢人數量很快就從不足萬人,一直增長到十萬人左右,而且隨著日後採礦業的發展,人口的數量只會增長的更快。另外臺灣和呂宋的各個城市之間,也開始開設蒸汽船運輸,使得兩地聯繫的更加緊密,除非是遇到大的颱風,一般兩地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到達。

而就在呂宋的發展走上正軌,李愔剛想鬆口氣時,卻又被另外一件事纏上了身,這件事可比發展呂宋重要多了,所以必須他親自去處理。

第490章 唐滅薛延陀之戰(上)第468章 屈辱的範鎮惡第645章 黑海海峽第238章 陸青遇到的麻煩第257章 請楊暕回長安第242章 瘧疾的剋星第457章 發展迅猛的臺灣第625章 蘇伊士運河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477章 兵發呂宋第219章 齊王府的貨物第620章 大堡礁第238章 陸青遇到的麻煩第16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上)第111章 王兄,好久不見第656章 受傷第53章 王惜君的心計第85章 華服美人第19章 開宴前的小插曲第111章 王兄,好久不見第468章 屈辱的範鎮惡第634章 砂拉越河上的航行第634章 砂拉越河上的航行第358章 安置胡人的海島第8章 跑的了媚娘,跑不了惜君第680章 封爵的深意第586章 世家大族的困境與出路第191章 引盧氏上賊船第315章 到達金城第148章 二十年前的第一猛將第252章 甘蔗種植園第70章 要動身了第440章 林邑內亂(下)第438章 林邑內亂(上)第165章 我等你們盧氏求著我退婚第514章 末羅遊第75章 到處都是隱秘第318章 飢餓的金城(上)第664章 宙斯權杖第376章 火槍守城第326章 遭遇第12章 有女一帆第165章 我等你們盧氏求著我退婚第342章 上海改革第86章 李愔要離開長安?第643章 海外建國第572章 與美洲的第一次接觸第30章 駕著漁船去卑沙城第483章 李治與採兒的相見第292章 西郊亂葬崗第82章 商人的戰爭第530章 馬六甲獅城第618章 李恪的決定第104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第242章 瘧疾的剋星第458章 建州逃民第104章 血色腳印第186章 玩陰的!我喜歡!第40章 金光閃閃的商路第97章 漏氣的蒸汽機第468章 屈辱的範鎮惡第602章 瘟疫肆虐第128章 打壓之始第185章 打仗親兄弟第32章 兩軍相對第125章 遲到的懷孕第443章 呂宋島,馬尼拉第201章 慘勝第556章 西突厥滅亡第718章 李世民甦醒第389章 又見馮氏兄妹第114章 無堅不摧第532章 佛牙滅國記第185章 打仗親兄弟第219章 齊王府的貨物第69章 李世民的兩個許可第82章 財神與楊家第261章 女皇對女王第85章 華服美人第36章 文心發火第58章 自我標榜的和平主義者第489章 去天竺吧!第737章 樑皇山第139章 工商報與儒報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223章 不知道能不能化而爲鵬?第522章 軍政分離第570章 救命的鯨魚第472章 推行漢化的糾結第681章 受壓制的商業第57章 斥候小隊(下)第458章 建州逃民第331章 魏黑子與吳天德第299章 軍校的食堂第562章 醜醜上學第687章 搶人第749章 長安的早晨第181章 精簡版大唐冬運會第500章 風浪中的海船
第490章 唐滅薛延陀之戰(上)第468章 屈辱的範鎮惡第645章 黑海海峽第238章 陸青遇到的麻煩第257章 請楊暕回長安第242章 瘧疾的剋星第457章 發展迅猛的臺灣第625章 蘇伊士運河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477章 兵發呂宋第219章 齊王府的貨物第620章 大堡礁第238章 陸青遇到的麻煩第16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上)第111章 王兄,好久不見第656章 受傷第53章 王惜君的心計第85章 華服美人第19章 開宴前的小插曲第111章 王兄,好久不見第468章 屈辱的範鎮惡第634章 砂拉越河上的航行第634章 砂拉越河上的航行第358章 安置胡人的海島第8章 跑的了媚娘,跑不了惜君第680章 封爵的深意第586章 世家大族的困境與出路第191章 引盧氏上賊船第315章 到達金城第148章 二十年前的第一猛將第252章 甘蔗種植園第70章 要動身了第440章 林邑內亂(下)第438章 林邑內亂(上)第165章 我等你們盧氏求著我退婚第514章 末羅遊第75章 到處都是隱秘第318章 飢餓的金城(上)第664章 宙斯權杖第376章 火槍守城第326章 遭遇第12章 有女一帆第165章 我等你們盧氏求著我退婚第342章 上海改革第86章 李愔要離開長安?第643章 海外建國第572章 與美洲的第一次接觸第30章 駕著漁船去卑沙城第483章 李治與採兒的相見第292章 西郊亂葬崗第82章 商人的戰爭第530章 馬六甲獅城第618章 李恪的決定第104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第242章 瘧疾的剋星第458章 建州逃民第104章 血色腳印第186章 玩陰的!我喜歡!第40章 金光閃閃的商路第97章 漏氣的蒸汽機第468章 屈辱的範鎮惡第602章 瘟疫肆虐第128章 打壓之始第185章 打仗親兄弟第32章 兩軍相對第125章 遲到的懷孕第443章 呂宋島,馬尼拉第201章 慘勝第556章 西突厥滅亡第718章 李世民甦醒第389章 又見馮氏兄妹第114章 無堅不摧第532章 佛牙滅國記第185章 打仗親兄弟第219章 齊王府的貨物第69章 李世民的兩個許可第82章 財神與楊家第261章 女皇對女王第85章 華服美人第36章 文心發火第58章 自我標榜的和平主義者第489章 去天竺吧!第737章 樑皇山第139章 工商報與儒報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223章 不知道能不能化而爲鵬?第522章 軍政分離第570章 救命的鯨魚第472章 推行漢化的糾結第681章 受壓制的商業第57章 斥候小隊(下)第458章 建州逃民第331章 魏黑子與吳天德第299章 軍校的食堂第562章 醜醜上學第687章 搶人第749章 長安的早晨第181章 精簡版大唐冬運會第500章 風浪中的海船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东县| 离岛区| 嘉黎县| 安国市| 长宁区| 灵石县| 莱芜市| 关岭| 沈阳市| 甘肃省| 浦城县| 丰台区| 通化县| 安龙县| 阿克苏市| 日土县| 鄂伦春自治旗| 高要市| 绥德县| 久治县| 西乌| 新竹县| 常州市| 东乌| 安达市| 安庆市| 武隆县| 镇远县| 宜兴市| 阳谷县| 彭山县| 潢川县| 恭城| 辰溪县| 惠安县| 连云港市| 宜兴市| 海南省| 孝义市| 阿合奇县| 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