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第705章 伊琳娜的選擇

bookmark

狄奧多西發動的這場政變,事先的保密工作做的極好,除了他和幾個心腹之外,外人沒有接到任何的消息,哪怕是反對派中的那些貴族,也是在軍隊衝進拉馬尼奧爾宮中時,才知道狄奧多西竟然早就做出這種決定,因此一時間即震驚又意外。

不過狄奧多西在政變前也做了足夠的準備,在控制住局面,並且由切爾諾殺死福里斯,震懾住局面後,狄奧多西立刻出面安撫在座的貴族,特別是其中幾個勢力強大的大公,全都被他許以重利,其它貴族也都得到或多或少的好處,這讓在座的貴族雖然沒有當場表示支持他登基,但也沒有對這場政變報以強烈的反對。

狄奧多西是個很聰明的人,雖然他知道這些貴族的命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那麼他完全可以用這些貴族的性命威脅,要求這些貴族支持自己,這樣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他登基稱帝的目的。但是狄奧多西卻沒有這麼做,因爲他這樣一來,他將會得罪羅馬的大部分貴族, 這會讓他在登基之後,根本無法治理國家,甚至可能會在不久之後被這些貴族聯合起來,把他再次從皇位上逼下來。

也正是因爲如此,狄奧多西在給出自己的好處後,就十分大度的將大部分貴族都釋放了,不過還有一小部分貴族是君士坦斯二世的鐵桿支持者,這些人被暫時看押起來。至於君士坦斯本人,則在狄奧多西的逼迫下書寫手令,而狄奧多西的手下開始拿著手令接管君士坦丁堡的防務。

本來一些比較偏向君士坦斯二世的貴族回到家中後,還在考慮是否要將皇帝陛下營救出來,這可是一個天大的功勞。但是在第二天早上,卻傳來君士坦斯二世的死訊。狄奧多西解釋說他是自殺,原因就是昨天福里斯死後,君士坦斯二世受不了愛人的去世,所以就自殺殉情。

雖然這個解釋看似很合理,但是整個羅馬都沒有人相信,況且據一些見到過君士坦斯二世屍體的人說,屍體的兩支手臂、大腿、胸口等部位,全都有刀傷存在,加在一起最少也有十幾刀。一個自殺的人怎麼可能連砍自己十幾刀,這簡直就是侮辱人類的智商!

但政治就是政治,無論事實是什麼,狄奧多西卻是一口咬定君士坦斯二世是殉情自殺,其它人也根本沒有辦法。而且君士坦斯二世死後。使得那些想要營救他的貴族也只能放棄之前的想法。

不過狄奧多西雖然囚禁了君士坦斯二世大部分的鐵桿支持者,但是還有一部分因爲某些原因,而沒有參加這次大會的貴族,這些貴族有相當一部分都是深受君士坦斯二世的信任,所以身擔要職,平時根本就走不開,因此並沒有參加大會。這也讓他們逃過一劫。在這些貴族中,其中有一個手握重權的老將,那就是福里斯的父親默坦。

默坦和伊琳娜的父親奧弗隆一樣,都是個海軍老將。而且默坦深受兩代羅馬皇帝的信任,一直負責指揮整個黑海海峽的羅馬海軍,負責整個海峽的安全事宜。福里斯也是從小跟著父親,擁有豐富的海軍管理與作戰經驗。他能擔任羅馬海軍的執政官,除了與君士坦斯二世的特殊關係外。也的確有著真才實學。

默坦在得知兒子的死訊,立刻也是怒髮衝冠,福里斯是他最看重的兒子,年紀輕輕的就成爲海軍的執政官,身上肩負著家族興盛的重任,但是現在卻被人殺死,這讓他的希望也破滅了,因此對於篡位的狄奧多西,他的心中充滿了仇恨與怒火,因此立刻命令手下的海軍封鎖整個海峽,特別是小亞細亞方向,更是嚴禁任何人通過海峽來到君士坦丁堡。

對於默坦的反應,狄奧多西也早就預料到了。其實在當初計劃時,他並不想殺死福里斯,主要就是默坦的海軍控制著黑海海峽,但是福里斯不但是君士坦斯二世最親近的人,同時也他的得力助手,君士坦丁堡的軍隊將領中,大部分都受福里斯的控制,若是這個人不死,那麼他就無法真正的掌控君士坦丁堡,因此權衡之後,狄奧多西還是選擇殺死福里斯。

事實上也的確如狄奧多西所料,福里斯死後,他很輕鬆的就控制住了君士坦丁堡,默坦雖然封鎖了黑海海峽,使得他和小亞細亞的聯繫暫時中斷,但是默坦也不敢輕易進攻君士坦丁堡,畢竟這裡是羅馬的首都,城中居住著無數的貴族,甚至連默坦的家人也在這裡,若是他敢強行進攻的話,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不過也正是默坦封鎖海峽的舉動,讓君士坦丁堡的貴族們也開始猶豫起來,他們並沒有急著支持狄奧多西登基稱帝,而是選擇了一種觀望的態度,看狄奧多西如何處理這件事,若是對方能夠解決默坦的話,那就說明狄奧多西的確很有實力,到時再支持他也不遲,若是他連默坦也無法解決,那麼他的能力也將會受到貴族們的質疑,到時別說是做皇帝了,恐怕連命都保不住。

狄奧多西也十分清楚自己的處境,因此在最開始的時候,他也積極與默坦接觸,而且還許以重利,希望能得到對方的諒解。但是默坦卻是個十分古板的人,特別是在經歷了過喪子之痛後,他恨不得親手殺了狄奧多西,因此自然不可能與他和解,再加上狄奧多西暫時無法稱帝,也根本沒有權力命令他,因此默坦是鐵了心要與狄奧多西死磕到底。

另外默坦也並不是有勇無謀之輩,他知道君士坦斯二世並沒有兒子,那麼在他死後,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中,排在第一的就是皇后伊琳娜,所以他在接到狄奧多西發動政變的第一時間,就派人去通知伊琳娜,希望她能儘快趕來,到時藉助她的威望,狄奧多西根本沒有任何稱帝的機會。

遠在伊比利亞半島的伊琳娜正在幫助李恪安定國內的民心,同時也負責照顧李恪的飲食起居,白天李恪處理政務,伊琳娜就在旁邊端茶送水,晚上兩人更是雙宿雙飛,儼然和一對夫妻沒什麼兩樣,甚至有時候伊琳娜完全忘記了自己的羅馬皇后身份。

但是當狄奧多西發動政變,丈夫君士坦斯二世身死的消息傳來時,伊琳娜卻是震驚的無以復加,甚至她根本不敢相信這個消息是真的,但是在經過幾經確認後,她終於相信了這個殘酷的消息,當場伏在李恪的懷裡痛哭不已。

雖然她和君士坦斯二世並沒有多少感情,但是兩人畢竟是夫妻,伊琳娜也不是那種絕情的人,所以對於丈夫的死,她自然也感覺十分的悲傷難過,但是她畢竟不是普通的女人,在悲傷過後,擺在她面前的,就有兩條路需要她選擇。

第一條路是再也不會羅馬,就在吳國與李恪雙宿雙飛,做一對真正的夫妻,雖然吳國的皇后不是她,但是她相信李恪絕對會好好的對她,日後也幸福生活也將唾手可得。

第二條路則是冒著危險回到羅馬,然後聯合默坦,將狄奧多西抓住,這樣一來,即可以爲君士坦斯二世報仇,而且她也很可能成爲羅馬的下一任皇帝,畢竟羅馬的法律規定,女子同樣可以成爲皇帝。

按照伊琳娜的本心來講,第一條路無疑是最適合她的,畢竟她早就厭倦了複雜的政治生活,只想像現在這樣,每天都呆在李恪身邊,簡簡單單的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過伊琳娜在經過兩天的慎重考慮後,卻違背自己的意願,反而選擇了第二條路,這也就意味著她不但要冒險回到君士坦丁堡,而且日後也可能陷入到那種她厭倦的生活中去。

對於伊琳娜的這種選擇,連她的父親奧弗隆都有些不贊成,雖然奧弗隆知道,若是自己的女兒回到羅馬,很可能會成爲下一任的皇帝,這將對他的家族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整個家族也可能成爲真正的皇族。但是做爲一個疼愛女兒的父親,他在這段時間親眼看到,呆在李恪身邊的伊琳娜無比快樂,特別是她臉上那種發自內心的笑容,奧弗隆已經好多年沒有在女兒臉上看到過了。

再加上奧弗隆也知道,狄奧多西肯定不會讓伊琳娜順利的回到羅馬,所以他們這一路上,肯定會遇到一些危險,身爲父親,他不想讓自己的女兒置身於險地,因此對伊琳娜選擇回到羅馬的事極力阻攔。

可惜伊琳娜是個外柔內剛的性子,認定了一條路後,誰也無法讓她改變主意,最後奧弗隆無奈,只得將這件事告訴暫時被伊琳娜瞞著的李恪。

本來李恪在知道君士坦斯二世的死訊後,心中著實高興了一段時間,因爲在他看來,伊琳娜再也不用回羅馬,也不用與他再分離了,但是卻沒想到伊琳娜竟然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這讓感到十分意外。

另外李恪對伊琳娜還生出幾分誤會,認爲伊琳娜之所以要回去,無非就是有兩個原因,第一就是爲君士坦斯二世報仇,第二則是成爲羅馬皇帝。無論伊琳娜因爲哪個原因回去,對他都不是件好事。不過在李恪冷靜下來後,他很快發現,事情肯定不是自己想的這麼簡單,伊琳娜選擇回去,肯定有更深一層的意思。

第90章 武元慶、武元爽,你們贏了!第366章 風議郎第377章 倭國乞降第3章 捕奴船隊第450章 獨立女性第105章 把齊王府當傻子第168章 李世民要出口惡氣第221章 爲什麼不做成罐頭?第147章 建造軍校第109章 莊生夢蝶,蝶夢莊生第173章 泛舟閒談第163章 夢碎第712章 回長安第295章 李世民要滅吐蕃第46章 整合資金起建水泥廠第681章 受壓制的商業第70章 蕭文心來了第41章 李愔的坑,人人願跳第62章 即將開始的血肉盛宴第99章 長安局勢第39章 野蠻的自行車賽第618章 李恪的決定第463章 蕭林的盤算第244章 白玉印章第518章 成功的第一步第687章 搶人第383章 水到渠成之時?第593章 差點形成的大災難第61章 我拿他們和你換五千精兵第268章 擁堵的路上第26章 長安本初子午線第37章 情報天才武媚娘第102章 獻策之人第418章 搬遷第318章 飢餓的金城(上)第459章 石頭的‘野心’第723章 兕子與上官庭之第112章 我們都是守法之人第263章 不實用的六分儀第29章 捕奴隊被扣第289章 醫學院第5章 登州別駕第340章 孫氏夫婦第153章 皇室新成員第463章 蕭林的盤算第403章 李承乾被貶第98章 李世民與三國第530章 馬六甲獅城第141章 土地券第332章 鬼哭島,第293章 好色好賭的道士第62章 敷面膜第130章 報紙的影響力(上)第118章 另立王妃?第688章 馬氏種植園(上)第550章 好姐妹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153章 皇室新成員第211章 身不由已第329章 對馬海戰第212章 資本怪獸第557章 李愔的便宜不好佔第339章 偶遇故人第690章 西婭要上學第86章 李愔要離開長安?第14章 魚吃人第22章 女眷們的詩會(上)第548章 女老師第112章 出策之人與獻策之人第705章 伊琳娜的選擇第19章 開宴前的小插曲第507章 屠殺與黃金第710章 昇平與思唐的到來第249章 基隆出事了第8章 跑的了媚娘,跑不了惜君第547章 偶遇第411章 忐忑的李治第446章 澳洲的開發之始第58章 自我標榜的和平主義者第90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545章 吐蕃賊心不死第507章 屠殺與黃金第303章 幫李世民處理罪犯第305章 登州的準備第618章 李恪的決定第670章 惹楊妃生氣第358章 安置胡人的海島第745章 遷都?第435章 顛覆林邑的陰謀第708章 馬爾馬拉海戰第608章 羅馬大使的傳奇第472章 推行漢化的糾結第700章 基督之爭第580章 偶遇玄奘第218章 度量衡第3章 李恪帶來的壞消息第218章 度量衡第5章 李恪的野心第680章 封爵的深意第292章 西郊亂葬崗
第90章 武元慶、武元爽,你們贏了!第366章 風議郎第377章 倭國乞降第3章 捕奴船隊第450章 獨立女性第105章 把齊王府當傻子第168章 李世民要出口惡氣第221章 爲什麼不做成罐頭?第147章 建造軍校第109章 莊生夢蝶,蝶夢莊生第173章 泛舟閒談第163章 夢碎第712章 回長安第295章 李世民要滅吐蕃第46章 整合資金起建水泥廠第681章 受壓制的商業第70章 蕭文心來了第41章 李愔的坑,人人願跳第62章 即將開始的血肉盛宴第99章 長安局勢第39章 野蠻的自行車賽第618章 李恪的決定第463章 蕭林的盤算第244章 白玉印章第518章 成功的第一步第687章 搶人第383章 水到渠成之時?第593章 差點形成的大災難第61章 我拿他們和你換五千精兵第268章 擁堵的路上第26章 長安本初子午線第37章 情報天才武媚娘第102章 獻策之人第418章 搬遷第318章 飢餓的金城(上)第459章 石頭的‘野心’第723章 兕子與上官庭之第112章 我們都是守法之人第263章 不實用的六分儀第29章 捕奴隊被扣第289章 醫學院第5章 登州別駕第340章 孫氏夫婦第153章 皇室新成員第463章 蕭林的盤算第403章 李承乾被貶第98章 李世民與三國第530章 馬六甲獅城第141章 土地券第332章 鬼哭島,第293章 好色好賭的道士第62章 敷面膜第130章 報紙的影響力(上)第118章 另立王妃?第688章 馬氏種植園(上)第550章 好姐妹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153章 皇室新成員第211章 身不由已第329章 對馬海戰第212章 資本怪獸第557章 李愔的便宜不好佔第339章 偶遇故人第690章 西婭要上學第86章 李愔要離開長安?第14章 魚吃人第22章 女眷們的詩會(上)第548章 女老師第112章 出策之人與獻策之人第705章 伊琳娜的選擇第19章 開宴前的小插曲第507章 屠殺與黃金第710章 昇平與思唐的到來第249章 基隆出事了第8章 跑的了媚娘,跑不了惜君第547章 偶遇第411章 忐忑的李治第446章 澳洲的開發之始第58章 自我標榜的和平主義者第90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545章 吐蕃賊心不死第507章 屠殺與黃金第303章 幫李世民處理罪犯第305章 登州的準備第618章 李恪的決定第670章 惹楊妃生氣第358章 安置胡人的海島第745章 遷都?第435章 顛覆林邑的陰謀第708章 馬爾馬拉海戰第608章 羅馬大使的傳奇第472章 推行漢化的糾結第700章 基督之爭第580章 偶遇玄奘第218章 度量衡第3章 李恪帶來的壞消息第218章 度量衡第5章 李恪的野心第680章 封爵的深意第292章 西郊亂葬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原县| 行唐县| 凤城市| 三都| 泗洪县| 盈江县| 陆丰市| 广南县| 泰来县| 迭部县| 德清县| 三河市| 苏尼特左旗| 凤阳县| 炎陵县| 平山县| 东安县| 石阡县| 咸丰县| 大足县| 三原县| 江都市| 呼伦贝尔市| 依安县| 廊坊市| 宁德市| 奉节县| 甘南县| 梅河口市| 五原县| 洮南市| 萨迦县| 崇礼县| 新河县| 房产| 襄汾县| 东港市| 长寿区| 黄梅县| 怀宁县| 和林格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