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第700章 基督之爭

bookmark

隨著大唐、大齊以及天竺三大帝國的介入,大食不但停止了擴張,甚至現在已經轉爲一種防禦的姿態,畢竟無論從哪方面來說,他們都不是三大帝國的對手。

也正是看到這種情況,君士坦斯二世忽然萌發了一個野心,那就是將丟失掉的南方行省從大食手中奪回來,畢竟這些行省都是在他手中丟失的,若是能夠再奪回來,那麼不但彌補自己的名聲,甚至還可能一舉成爲羅馬帝國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

也正是在這種想法的支持下,君士坦斯二世開始了收復失地的各方面準備,其中軍事與經濟方面的就不用說了,這幾年羅馬通過與大唐等國的貿易,也帶動了國內的工商業發展,國庫收入十分充足,自然有足夠的實力發動戰爭。

另外君士坦斯二世爲了爭取到那些已經失陷的南方行省百姓的支持,他想到一個自認爲不錯的辦法。南方行省雖然已經被大食佔去,但是這些地區的百姓暫時還沒有改變信仰,主要還是信奉基督一性派。於是君士坦斯發佈了一條法令,那就是禁止天主教和東正教討論基督神性與人性的問題,這也就相當於變相的向基督一性派示好。

本來君士坦斯二世的這條法令也的確起到了效果,比如像伊琳娜的父親,他和一些從南方行省逃亡出來的貴族在知道這條法令後,就對君士坦斯二世充滿了感激。另外原來南方行省的一些教會也紛紛暗中派來與君士坦斯二世聯絡。

說起來那些失陷的南方行省教會,他們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大食是個伊斯蘭教國家,只是出於穩定的考慮,並沒有在佔領區內強制傳教,但是卻對非伊斯蘭教徒徵收額外的稅收。這讓那些基督教會感受到一種致命的威脅,所以在君士坦斯二世通過法令向他們示好後,這些教會向君士坦斯二世靠攏也是很自然的事。

東羅馬皇帝即是政治首領,同時也是宗教首領,所以君士坦斯二世的法令同時也代表了東正宗的態度,但是君士坦斯二世卻忽略了羅馬教會的反應。

現任的羅馬教宗,或者直接稱呼爲教皇的是馬丁一世,而且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君士坦斯二世對這位馬丁一世十分的不喜歡。當初馬丁一世繼位成爲教皇時。按教會的禮制,是需要得到羅馬皇帝的批準,只是西羅馬帝國早就滅亡了,所以之後的羅馬教皇,都是向東羅馬帝國皇帝請示登基。

當然了。因爲東羅馬帝國早就失去了對羅馬的統治,所以這個批準也只是羅馬教皇登基的一個環節,並不是必須的。比如君士坦斯二世就沒有批準馬丁一世的登基,但是馬丁一世最後還是成爲羅馬教皇。

馬丁一世在召開並主持的拉特蘭會議上,公開譴責基督一志論以及君士坦斯二世禁止爭論基督意志問題的法令。這讓東羅馬皇帝十分惱火,甚至直接對馬丁一世下達了逮捕令。

雖然羅馬城所在的亞半寧半島被倫巴底人統治,但是東羅馬帝國畢竟是地中海地區的霸主。君士坦丁二世下令逮捕一個人的權力還是有的,因此馬丁一世很快就被逮捕,並且在幾個月後,被押送到君士坦丁堡。

但是君士坦斯二世卻沒有想到。他的這個舉動卻惹了大麻煩,雖然羅馬教會和君士坦丁堡教會一向不怎麼對付,但其實兩個教會分離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很多教義也不像後世那樣相差甚遠。其實若是拋開政治立場,兩個教會的教義也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比如在對等基督一性派方面,他們的立場就是相同的。

之前君士坦斯二世宣佈禁止討論基督神性與人性的法令已經引起東正教內部一些人的不滿,現在他又直接將羅馬教皇馬丁一世給逮捕,這下讓不少貴族都是心生不滿,紛紛求見君士坦斯二世,希望對方能夠赦免馬丁一世,甚至連元老院也反對逮捕馬丁一世,只可惜在帝國時期,元老院並沒有什麼實權,更不可能對君士坦斯的決議產生什麼決定性的影響。

在這些貴族當中,反應最激烈的,當數遠在小亞細亞半島的狄奧多西親王,也就是君士坦斯二世的親弟弟。當初在李恪的暗中幫助下,讓他從君士坦丁堡逃到了小亞細亞前線,這幾年憑著他以前立下的軍功,以及打下來的人脈基礎,使得狄奧多西將小亞細亞的軍隊掌握了大半,現在已經有了和君士坦斯二世叫板的實力。

狄奧多西在知道君士坦斯二世下令逮捕馬丁一世的消息後,立刻聯合小亞細亞的各級貴族,聯名抗議君士坦斯二世的這一舉動,甚至不少君士坦丁堡的貴族也紛紛響應。當然了,君士坦斯二世本身也有許多的支持者,再加上那些逃亡回來的南方行省貴族,他們也聯合起來與狄奧多西爲首的反對派吵成一團,一時間整個東羅馬帝國的政局變得一團糟。

不過明眼人都看的出來,狄奧多西之所以如此賣力的反對逮捕馬丁一世,其實並不是因爲他對宗教有多麼的狂熱,真正的原因是想通過這件事,對君士坦斯二世的威望造成打擊,從而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當初狄奧多西在君士坦丁堡時,雖然名義上擔任著執政官,但其實手中根本沒有多少權力,平時連出城都很困難,可以說那種生活簡單和軟禁沒什麼兩樣。

也許正是受到那段生活的影響,狄奧多西在重新回到小亞細亞半島後,開始對權力無比熱衷起來,現在不但將大部分的兵權抓到手中,同時也拉攏了一大批當地的貴族,特別是朝中還有伊琳娜爲盟友,更讓狄奧多西如魚得水,一切都顯得十分順利。

只不過隨著地位的變化,狄奧多西的野心同樣也在膨脹,甚至在一些私下場合中,他更是毫不顧忌的表示,只有自己成爲東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才能更好的保護帝國的安全。所謂奧古斯都,其實就是東羅馬帝國的同治皇帝,地位與君士坦斯二世平等。當初狄奧多西的母親努力了一輩子,也沒能讓他成爲奧古斯都。

對於狄奧多西的野心,君士坦斯二世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只是小亞細亞那裡的情況特殊,狄奧多西在軍隊中十分有威望,現在又把持著軍隊的實權,使得君士坦斯二世也不敢輕易動他。

只是讓君士坦斯二世沒想到的是,狄奧多西趁著這次逮捕馬丁一世的機會,竟然糾集大量的貴族向他發難,這讓君士坦斯二世一時間有些措手不及。

不過君士坦斯二世也不是吃素的,他很快組織起自己的支持者,開始與狄奧多西爲首的反對派打起了嘴仗,另外兩人也同時想到一個人,那就是伊琳娜。伊琳娜身爲皇后,在帝國中的地位僅在君士坦斯二世之下,再加上她與李恪的那種特殊關係,使得伊琳娜在帝國中的影響力大增,若是一方爭取到她的支持,那麼很可能就能壓倒另一方。

其實伊琳娜當時的立場十分尷尬,狄奧多西是李恪爲她找的盟友,以前兩人也互相幫過對方幾次忙,比如像伊琳娜的父親,就是在狄奧多西的幫助下,才重新成爲羅馬海軍的艦隊指揮官。所以若是從盟友關係來說,伊琳娜應該站在狄奧多西的一邊。

但是這次不同以往,以前狄奧多西與伊琳娜只是暗中通一通消息,最多幫對方一點小忙,其它的並沒有太多聯繫。但這次狄奧多西竟然直接與伊琳娜的丈夫君士坦斯二世對上了,而且原因是君士坦斯二世支持基督一性派,剛好伊琳娜的家族全都是一性派的教徒,所以無論是從身份還是宗教方面,伊琳娜都應該支持自己的丈夫。

本來伊琳娜的立場還是比較偏向自己的丈夫的,畢竟狄奧多西若是真的成爲帝國的奧古斯都,那麼就會將君士坦斯二世的權力分走一半,自己身爲君士坦斯二世的妻子,地位自然也會下降,再加上宗教的影響,因此若是不出意外的話,伊琳娜最後還是會站在自己的丈夫一邊。

不過最後伊琳娜考慮了很長時間後,卻是誰也沒有選擇,而是向君士坦斯二世提出,自己在君士坦丁堡呆的很悶,所以想借這個機會出去走走。伊琳娜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其實就是想借這個機會,去伊比利亞半島私會自己的情人。

君士坦斯二世開始時雖然被狄奧多西打了個措手不及,但他畢竟是羅馬皇帝,擁有帝國的最高權力,所以很快就穩定住局面,並慢慢的挽回劣勢。所以現在他最擔心的,就是伊琳娜會支持狄奧多西,現在聽到伊琳娜擺明了兩不相幫,這讓他立刻鬆了口氣,同時也答應了伊琳娜暫時離開君士坦丁堡的要求。

第374章 染血的礦石第641章 李愔一家(上)第32章 吐蕃之議與修路第654章 可怕的羅馬貴族第349章 真正的熱武器第115章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第683章 爪哇刺史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57章 斥候小隊(下)第337章 出大事了第470章 蝦夷獵熊第278章 臭氣逼人的化學院第15章 “神棍”西來第333章 對百濟與新羅和治理第110章 王氏議事第395章 武媚娘進王府第677章 空蕩蕩的瑪雅城市第41章 人貓李義府與新作坊第535章 街頭鬥毆第551章 呂萬的目標:美洲第623章 袋鼠肉的功效第6章 與老李同志的首次會面第366章 風議郎第342章 上海改革第92章 殿下,媚娘來幫您吧!第69章 李愔的禮物第714章 讓長孫皇后放心第729章 獻陵祭祀第126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447章 遺憾的比基尼第221章 爲什麼不做成罐頭?第76章 最後一戰(上)第322章 軍校學員到來第693章 叢林中的小隊第35章 燒製水泥(下)第315章 到達金城第311章 備用計劃第124章 大唐日報第89章 人渣李愔第110章 王況的父親第558章 改良婆羅門第602章 瘟疫肆虐第202章 李承乾和李泰創造的奇蹟第107章 角力第78章 開拓市場的排頭產品第593章 差點形成的大災難第488章 太子妃採兒第343章 上海缺少一樣東西第114章 無堅不摧第442章 範鎮惡的把柄第427章 黃金飾品帶來的金礦第687章 搶人第121章 崔氏女第487章 非她不娶!第2章 挖坑讓李永跳第684章 美洲人的移民(上)第739章 李恪歸來第68章 李世民的影子第603章 爪哇之殤第246章 澎湖列島第84章 與新羅人的衝突第252章 甘蔗種植園第746章 偶遇故人第118章 另立王妃?第694章 五萬貫的天價第12章 有女一帆第30章 駕著漁船去卑沙城第475章 破產的商人第296章 佛入吐蕃第129章 六哥,您看我怎麼樣?第77章 李愔在地圖上畫了個圈第658章 浴室沉思第301章 南陽公主第585章 當年的故人第411章 忐忑的李治第334章 細雨中的櫻花第522章 軍政分離第542章 大唐備戰第307章 成婚之前第560章 剃髮與起航第648章 羅馬晚宴(上)第9章 官辦造船廠第432章 船隊匯合第480章 採兒回京第77章 李愔在地圖上畫了個圈第46章 整合資金起建水泥廠第503章 爲了黃金,幹!第102章 段綸帶來的喜訊第388章 不客氣的李永等人第722章 兕子知道了第12章 有女一帆第215章 長孫無忌要見李愔第295章 李世民要滅吐蕃第374章 染血的礦石第225章 說服夢雪第176章 歷史重演第508章 呂宋採礦業第102章 獻策之人第120章 邪惡的開端第208章 用雙手打下一片江山
第374章 染血的礦石第641章 李愔一家(上)第32章 吐蕃之議與修路第654章 可怕的羅馬貴族第349章 真正的熱武器第115章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第683章 爪哇刺史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57章 斥候小隊(下)第337章 出大事了第470章 蝦夷獵熊第278章 臭氣逼人的化學院第15章 “神棍”西來第333章 對百濟與新羅和治理第110章 王氏議事第395章 武媚娘進王府第677章 空蕩蕩的瑪雅城市第41章 人貓李義府與新作坊第535章 街頭鬥毆第551章 呂萬的目標:美洲第623章 袋鼠肉的功效第6章 與老李同志的首次會面第366章 風議郎第342章 上海改革第92章 殿下,媚娘來幫您吧!第69章 李愔的禮物第714章 讓長孫皇后放心第729章 獻陵祭祀第126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447章 遺憾的比基尼第221章 爲什麼不做成罐頭?第76章 最後一戰(上)第322章 軍校學員到來第693章 叢林中的小隊第35章 燒製水泥(下)第315章 到達金城第311章 備用計劃第124章 大唐日報第89章 人渣李愔第110章 王況的父親第558章 改良婆羅門第602章 瘟疫肆虐第202章 李承乾和李泰創造的奇蹟第107章 角力第78章 開拓市場的排頭產品第593章 差點形成的大災難第488章 太子妃採兒第343章 上海缺少一樣東西第114章 無堅不摧第442章 範鎮惡的把柄第427章 黃金飾品帶來的金礦第687章 搶人第121章 崔氏女第487章 非她不娶!第2章 挖坑讓李永跳第684章 美洲人的移民(上)第739章 李恪歸來第68章 李世民的影子第603章 爪哇之殤第246章 澎湖列島第84章 與新羅人的衝突第252章 甘蔗種植園第746章 偶遇故人第118章 另立王妃?第694章 五萬貫的天價第12章 有女一帆第30章 駕著漁船去卑沙城第475章 破產的商人第296章 佛入吐蕃第129章 六哥,您看我怎麼樣?第77章 李愔在地圖上畫了個圈第658章 浴室沉思第301章 南陽公主第585章 當年的故人第411章 忐忑的李治第334章 細雨中的櫻花第522章 軍政分離第542章 大唐備戰第307章 成婚之前第560章 剃髮與起航第648章 羅馬晚宴(上)第9章 官辦造船廠第432章 船隊匯合第480章 採兒回京第77章 李愔在地圖上畫了個圈第46章 整合資金起建水泥廠第503章 爲了黃金,幹!第102章 段綸帶來的喜訊第388章 不客氣的李永等人第722章 兕子知道了第12章 有女一帆第215章 長孫無忌要見李愔第295章 李世民要滅吐蕃第374章 染血的礦石第225章 說服夢雪第176章 歷史重演第508章 呂宋採礦業第102章 獻策之人第120章 邪惡的開端第208章 用雙手打下一片江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城市| 邳州市| 准格尔旗| 无锡市| 土默特左旗| 张家港市| 泸西县| 乌拉特前旗| 清流县| 汉寿县| 从化市| 枣强县| 墨竹工卡县| 怀化市| 东山县| 大英县| 家居| 阳曲县| 云阳县| 黎川县| 黔东| 盐边县| 泰安市| 寻乌县| 保德县| 郁南县| 屏南县| 崇阳县| 当涂县| 桑植县| 沁水县| 普安县| 申扎县| 长乐市| 舟曲县| 梁平县| 太仓市| 楚雄市| 呈贡县| 兰考县| 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