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五百五十二節 怡和絲廠

繅絲業也是如此,第一個在中國建立現代繅絲廠的,并不是中國人,而是怡和洋行。

歷史上186o年他們就在上海開辦了第一家繅絲廠,怡和繅絲廠,原本英國人是想把繅絲廠辦到江南去的,可是不管是太平軍占領江南,還是清軍占領江南,都不答應他們這個要求,所以無奈之下只能放在了上海。

可問題是上海并不是一個桑蠶產區,上海周邊主要是種棉花的,繅絲廠的原料蠶繭還得從蘇州一帶運過來。

運輸不是問題,問題是蠶繭可不是一個死東西,它不是礦石不是棉花,蠶繭里面可是有蠶寶寶的,那是活的東西。時間一到,蠶寶寶會咬破蠶繭,咬破的蠶繭就是廢繭,手工或許還能有辦法處理,機器完全沒轍。

這只是一個問題,即便在合適的時間內,能運到一些蠶繭,路程中磨損的,壓扁的,也都不容易使用。

因此怡和洋行在上海辦絲廠,他們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比如他們需要建設科學的運輸設施,仿制蠶繭在運輸過程中受損。即便運到了上海,蠶繭是季節性原料,江南的桑蠶基本上是春夏兩季,他們要在這兩個季節收購到一年所需的原料,這就需要保存設備。需要儲繭設施,一般是建設冷庫,否則蠶寶寶覺得溫暖就會咬破蠶繭。

總之怡和洋行要解決的,并不是一個繅絲廠的問題,他需要解決的,是一整套現代繅絲體系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他一個洋行能夠辦理的,巨大的投資且不說,還要跟地方政府進行各種溝通,可以說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這個產業很難展起來。

所以在運營的過程中,怡和繅絲廠經常遭遇原料不足的問題,停工幾乎是常態,最主要的就是一個儲繭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于是在慘淡經營了十年之后,現實在是競爭不過蘇湖一帶的手工繅絲,怡和繅絲廠直接關閉了。

十年,也就是從年,這跟太平軍攻打上海沒關系,在之前他們就要開不下去了。其實歷史上最大的問題,是普法戰爭的問題,由于世界第一大絲綢生產國法國陷入了戰爭狀態,導致過去依靠直接向法國出口生絲還能勉力支持的怡和繅絲廠才徹底經營不下去了。

原本他們直接關閉,但是這個時代,由于廣東繅絲業的飛展,讓事情有了變化。

徐榮村是上海第一批買辦,但他的家族可不是他一個人來闖蕩的,事實上他還是跟著他哥哥徐鈺亭來的,徐鈺亭早年在澳門經商,主要就是做外貿生意,可以說鴉片戰爭之前,他就是買辦。

后來鴉片戰爭之后,上海開埠,洋人蜂擁進入上海,但是一時間場面根本打不開,因為上海沒有澳門那一整套服務體系,結果寶順洋行出借巨資,邀請在澳門時的合作伙伴徐鈺亭來上海展。

早在1846年,徐鈺亭就在上海成立了一家亦昌絲茶土號,主要經營絲茶和鴉片,其實就是他在澳門做的那些事,絲茶是給寶順洋行供貨的,鴉片則是寶順洋行給他供貨的,這等于是將徐家在廣東的貿易轉移到了上海。

隨著上海開埠初期的飛展,尤其是上海人不排外的獨特性格,讓徐鈺亭在上海如魚得水,幾年之內就把生意做大了。徐榮村就是借助他哥哥的人脈和關系,來到上海的,開辦了一家榮記絲鋪,主要還是做生絲生意。

但徐榮村腦子活,一聽英國人辦貿易博覽會,別人都不關心的情況下,他就寄了一包生絲去展覽,結果獲得了金獎,讓大明官府注意到了他,邀請他辦洋務,從此走上了官場。但他的家族依然在上海經營外貿生意,不但沒有因為他退出而低落,反而因為他的人脈,做的越大了。

他哥哥徐鈺亭這幾年身體不行了,可是徐家出了一個厲害的后生,名字叫做徐潤,在后世也是大名鼎鼎的大買辦,在歷史上主要印記是后來幫李鴻章做輪船招商局。

徐潤是跟徐榮村一起被徐鈺亭帶到上海來的,跟徐榮村不同的是,徐潤一開始是被介紹在寶順洋行當學徒的,一晃就是二十幾年,徐潤從一個學徒成為了寶順洋行的買辦,現在更是接過了家族生意。

此時的徐潤主要還是以生絲、茶葉為主。但是年輕的徐潤腦子活,這幾年大明的繅絲業展迅猛,兩年前他就在老家香山縣開辦了一家繅絲廠,但是經營并不理想,競爭不過來自南海、順德等桑蠶基礎達的那些繅絲廠,雖然還不至于破產,但是卻也沒什么利潤。

徐潤明白在廣東徐家沒有優勢,可是在上海他們優勢很大,恰好聽說怡和洋行要變賣絲廠,絲廠的土地徐潤不在乎,他在乎的是那些機器設備和工人。但是怡和繅絲廠的問題,徐潤也很清楚,他也辦過絲廠了,知道原料是最大的麻煩,法國人、意大利人是通過建設蠶繭儲備庫來為大工廠提供原料的,廣東繅絲廠則是直接建在鄉下,省去了這個設備錢。

徐潤明白,除非能將繅絲廠建在蘇州等地的鄉村,否則他接受怡和繅絲廠還得倒閉,如果是以前的徐潤也就不會打什么注意了,可現在徐家不一樣了,他們出了一個外交官,而且是能跟太平天國說上話的徐榮村。

歷史上本就是官僚買辦,極善于利用官方力量,放著自家叔叔不用,才是怪事。

于是就出現了這樣一幕。

李秀成考慮到跟大明打交道中,還得跟徐榮村這個人打好關系,覺得也不是什么大事,太平天國的世界觀,不是鄉紳的,而是底層民眾的,反而讓他們比較不在乎那些條條框框,連孔廟都砸的人物,當然不會在乎什么洋廠了,他們過去可是將洋人當作兄弟的,而且洪仁玕寫的辦工廠、修鐵路等書籍,可是在太平天國公開刊印的。

所以觀念上沒什么抵觸,李秀成隨口就答應了下來。

他不知道他這個無意的舉動,會讓江南的繅絲業現代化提前了幾十年。

當然也讓太平天國的稅收增加了一大塊,只是傳統的繅絲業破產了,但小民的生死,誰會在乎,太平天國的王爺只關心他們有沒有錢花,他們這些農民造反的目的可不是為了實現什么主義,他們造反的目的只是為了自己當地主而已。

徐榮村自己也不知道向李秀成要的這個特權,會給徐家帶來多么大的利益,他只是隨口幫侄子問問罷了,成了也就這樣,不成也不在乎,他最重要的身份和任務,還是調停。因此跟李秀成說好之后,接下來他就要去跟英國人交涉了。

他跟李秀成商議的內容,主要還是大明的訴求,英國人能不能接受還不一定。但是大明已經考慮過保護英國利益的問題,甚至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個英國人爭海關,徐榮村認為他還是很有把握說服英國人的。他需要盡快的恢復上海地區的貿易,這不僅僅是洋人的利益,也是大明商人的利益,上海對外貿易很達,但是跟大明的貿易同樣達。

英國人果然比太平天國難對付,更不好說話,他們對大明軍隊進駐上海、大明艦隊駐扎上海堅決不能同意。徐榮村則用太平軍來壓英國,表示如果明軍不駐扎這里,太平天國是不會放心的。

問題的核心其實還是控制權,英國人還是想自己控制這里,他們想在上海駐軍。但之前的情況表明,他們的駐軍完全無法維護上海的安全。徐榮村以這一點為突破口,認為英國根本無法保證上海的貿易安全。

大明的態度讓英國人很矛盾,他們現,想要完全控制上海,英國要么在動一次戰爭,而且這次戰爭的規模難以預料,他們必須消滅太平天國政權,才有可能一勞永逸的解除上海的威脅。

根據英國人的保守估計,這個戰爭的規模,絕對不比鎮壓印度起義小。他們至少要組建二十萬6軍來打這場仗,花費上億英鎊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收益卻比印度小的多,先即便打贏了,他們能直接統治中國江南也不太容易。

如果不選擇戰爭,他們只能選擇跟大明合作,盡管他們看出來大明是利用他們跟太平安國的外交關系,從中謀利,想要介入上海,可是如果不讓大明介入,那么他們就要自己來保證上海的安全。

在巨額成本和跟大明分享上海權力方面,英國人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后,他們明智的答應了下來,但是提出了幾個要求。

第一,大明在上海的駐軍不能過英國,在何種情況下,大明要增加駐軍數量,都需要得到英國的諒解,并且對等的增加兵力。

第二,上海的海關依然由英國人管理,大明不得介入海關的管理。

第三,上海的租界必須恢復之前的狀態,洋人將繼續在租界中保持自主,大明不能介入租界的政治。

這些條件,大明倒是可以考慮,可問題李秀成從來沒考慮過他打下了上海后,還要將上海交出來給洋人,而且太平軍還不能在上海駐軍,那么這將讓他在政治上受到強大的壓力,肯定有一群人會彈劾他的。

徐榮村覺得自己的工作真的不好干了。

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一百九十三節 大兵壓境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發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為契機第四百四十七節 戰爭沖擊第四百三十六節 身股制改革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十節 門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三百三十三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1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四十八節 舍身第四百二十九節 一起承擔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一百七十二節 作戰計劃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一百一十三節 厘局弊病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38節 救人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三百零九節 一個標桿第三百九十五節 收回香港之謀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上架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占北亰城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五百五十三節 軍火買賣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三百二十六節 美軍顧問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三百零九節 一個標桿第五百九十九節 丁戌奇荒第八百零九節 中國的世界政策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一百六十三 為了中國茶的未來第八百一十五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1第五百九十五節 太平洋鐵路的命運第一百一十八節 巨額訂單第一百零八節 軍事大欺詐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沖擊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柜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六百零九節 制衡第一百三十八節 奪情第三十一節 攻城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一百六十一節 派遣使團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游說 1第三百六十三節 常捷軍的末日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七百一十九節 十年保護期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四百四十二節 另一條鐵路的命運第七節 應募第三百四十四節 定國號和出兵第三百三十一節 徙木立信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第三百七十三節 湘軍撤圍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三百五十節 一群傳教士第七百八十七節 慈禧的算計第七百七十九節 昏君混臣第一百二十九節 瞞天過海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并不高第十二節 機會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第八百一十二節 列強分贓會議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三百零六節 廣東姓朱了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四十九節 勝利
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一百九十三節 大兵壓境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發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為契機第四百四十七節 戰爭沖擊第四百三十六節 身股制改革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十節 門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三百三十三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1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四十八節 舍身第四百二十九節 一起承擔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一百七十二節 作戰計劃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一百一十三節 厘局弊病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38節 救人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三百零九節 一個標桿第三百九十五節 收回香港之謀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上架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占北亰城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五百五十三節 軍火買賣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三百二十六節 美軍顧問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三百零九節 一個標桿第五百九十九節 丁戌奇荒第八百零九節 中國的世界政策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一百六十三 為了中國茶的未來第八百一十五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1第五百九十五節 太平洋鐵路的命運第一百一十八節 巨額訂單第一百零八節 軍事大欺詐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沖擊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柜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六百零九節 制衡第一百三十八節 奪情第三十一節 攻城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一百六十一節 派遣使團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游說 1第三百六十三節 常捷軍的末日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七百一十九節 十年保護期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四百四十二節 另一條鐵路的命運第七節 應募第三百四十四節 定國號和出兵第三百三十一節 徙木立信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第三百七十三節 湘軍撤圍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三百五十節 一群傳教士第七百八十七節 慈禧的算計第七百七十九節 昏君混臣第一百二十九節 瞞天過海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并不高第十二節 機會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第八百一十二節 列強分贓會議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三百零六節 廣東姓朱了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四十九節 勝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技| 泰州市| 库伦旗| 海宁市| 静海县| 北海市| 抚松县| 阜康市| 莆田市| 西藏| 洛宁县| 金秀| 孝昌县| 芷江| 烟台市| 雷波县| 元氏县| 海宁市| 资溪县| 普定县| 新蔡县| 洪雅县| 万宁市| 张掖市| 合阳县| 禹城市| 揭东县| 广南县| 永登县| 大竹县| 防城港市| 呈贡县| 南川市| 永顺县| 天等县| 光泽县| 伊金霍洛旗| 孟津县| 怀仁县| 迭部县| 白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