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勞務輸出公司,在解決了挖鳥糞的苦力之后,認為掏鳥糞對人的身體損害過大,大多數人都會患上肺病,所以拒絕了秘魯人的招工要求,而是改在秘魯購買荒地,開墾農田,秘魯人對土地比美國人還不在乎呢,只要給錢,那些腐敗的官員什么都肯賣,更不用說只是一片熱帶叢林了。
大明勞務公司在秘魯也花費了幾百萬購買土地,花費數百萬招募工人開拓,目前已經開出了上百萬畝農田,而且是能夠生產出口大明大米的稻田。招募的工人加上原本就留在秘魯的華人,總共加起來,也基本上有十萬人了。
另外在巴西、哥倫比亞、玻利維亞等國也都開始了開拓,只是在阿根廷進展不大,阿根廷的土地大多數都是牧場,早就被瓜分完了,沒有那么多荒地讓人開發。
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大明洋務司已經基本消滅了苦力貿易,也解放了絕大多數苦力,只有那些不為人知的苦力,還沒有解放。同時將苦力轉化為移民,以及推動新移民的工作,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
北美算是最困難的,南美的開拓也不容易,因此最大的進展是南洋地區,得益于幾百年來的移民,已經在南洋形成了完整的華人社區,他們跟國內宗親保持聯系,通過這種聯系,都不需要勞務公司推動,就源源不斷的有移民進入南洋。
由于有這種華人傳統的社會關系,大明勞務公司在南洋的管理比較寬松,當地華人只需要在領事館備案,沒人干涉他們的工作內容,只要不違反法律,南洋華人并不需要完全接受勞務公司的管理。
因為這種寬松,導致了南洋的英荷殖民者繼續大量招募華工,但都根據要求,在大明駐當地領事館進行了登基,以證明這些華工不是苦力,也不會從事被禁止的挖礦等危險工作,只是在修路架橋和最熟悉的農業經營上就業。
這幾年隨著大明的土地大批的植桑養蠶,越南的大米大量出口大明,連南洋都開始興辦起了水稻種植園,這些種植園非常需要年輕的華人勞工。為了替代已經變成桑園的數百萬畝耕地的產出,不但法國人在湄公河三角洲開辟了上百萬畝稻田、荷蘭人和英國人,在馬來亞和荷印殖民地也開辟出了上百萬畝的新稻田,大多數都是雇傭華人。光是這些農業新增勞力,再加上運輸、修路等勞工,這十年來,下南洋的華工高達百萬人。
移民數量總體并不大,工業時代必然產生大量的剩余勞動力,或者說剩余勞動力,也是工業時代的必須因素之一,因為只有在一個國家開始擁有富裕勞動力的時候,才能開啟工業時代。
大量剩余勞動力會產生大量的社會問題,因此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國家,往往都會爆發社會動亂,大明這十年來才移民了一百來萬,跟西方國家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連小小的瑞典,只有四五百萬人的基數的情況下,從1850年代開始,就向美國移民了上百萬人。
制約大明移民的最大問題,主要還是文化問題,華人是世界上最不愿意移民的民族,這幾乎沒什么爭議。
因此移民也只是大明政府解決剩余勞動力的最后手段,絕大多數勞動力還得內部消化,國內開始的工業化吸納了大部分,然后是農業土地的開發,主要是新的茶園的開辟,吸納了最大一部分勞動力。
這十年來,由于大明政權穩定,人口增長很快,廣東已經達到了三千萬人口,廣西人口也從五百萬恢復到了之前的八百萬,福健人口穩定在兩千萬左右,江西人口也從一千萬人,恢復到了一千五百萬人,廣西和江西人口的增長,一部分是逃亡人口的歸回,最大的則是農業人口的移民,兩地相繼開辟出了數以百萬的茶園,但是這部分勞動力就需要四五百萬,算上他們的家屬,構成了人口增長的絕大部分。
至此,大明四省人口總計已經達到了八千萬左右,放在全世界都算是一個人口大國,在西方僅次于俄國,在東方僅次于印度和北邊的滿清,世界總排名在第四位。
伍崇曜匯報完這些問題之后,就安心去處理臺灣問題了。
日本人在臺灣的軍事行動沒什么難度,難的是之后的立足問題,他們展現出強大的戰斗力后,當地十八社土著很快就跟日本武士結盟,聯合滅掉了殺人的牡丹社,瓜分了牡丹社的土地和牲口、女子,殺光了牡丹社的男丁。
但是這些藩社跟日本人結盟,主要還是想瓜分牡丹社的財貨,之后兩群強盜就產生了矛盾,日本人即無法從日本本土運送補給,他們也沒想著不但的支援這里,能就地籌集的,就就地籌集,主要是糧食。
很快他們就提出要那些向他們臣服的藩社給他們納貢,這些藩社一看,怎么臣服還需要納貢?臣服不是領賞的嗎?牛欄線那邊的漢人不就是這么干的,只要他們表示恭順,漢人的官府就會給他們賞賜牛羊和美酒。怎么這日本人來了,還要讓他們拿禮物出來?
早已經被漢人慣壞了的土著,當然不肯給日本人納貢,可日本武士哪怕再能挨餓,也不能吃草過日子,結果日本武士就直接下藩社搶,搶錢、搶糧、搶女人,把他們祖先的本事都拿了出來。
藩社跟日本武士的沖突一下子就爆發了出來。
這些藩社被清政府稱為生番,跟那些已經定居下來,歸清政府關系的熟藩不同,他們雖然也學會了種植水稻,但多是刀耕火種,非常原始,主要還是靠打獵為生,因此人人善于使用刀子,甚至土槍。
他們還熟悉山林,結果到處伏擊日本人,日本人此時又爆發了疫病,三千多武士,能保持戰斗力的不到一半。日本人5月份登上臺灣島,8月份自己都頂不住了,他們積極的跟大明磋商,希望大明解除封鎖。也不提賠款了,聽說滿清私下答應給他們一筆賠款數目不小。
但此時大明反而提出來,由于日本入侵臺灣,殺人數千,哪怕是土著,大明也不能容忍這種野蠻行為。將日本在臺灣的屠殺行為,在全世界散播。同時要聲明,由于日本侵臺,導致大明封鎖海峽,對大明商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有損失當然要賠償,讓日本人目瞪口呆的是,大明竟然向他們提出了賠償要求。
日本當局實在無法理解,這大明跟滿清的表現怎么這么不一樣,這還是儒家禮義廉恥熏陶了幾千年的民族嗎?怎么看起來就像是強盜一樣。
更讓日本人無法理解的是,他們明明在大明的報紙上,沒有看到相關的輿論,大明輿論中,那些文人筆者甚至大多數還同情日本人,認為日本人殺生番是大快人心。
顯然在面對生番和日本的立場上,文人更傾向于日本。
這即跟日本人做的工作有關,比如他們自己花錢公關,影響大明輿論。另外也跟日本和生番給人的印象有關,那些生番不但殺過洋人,殺過琉球人,其實殺害最多的,還是漢人,因此沒人對他們有好印象。
日本人從清廷哪里發了一筆小財,小心的詢問大明要多少賠償,如果少的話,他們就當是跟大明瓜分了這筆財富,可是大明口氣很大,要價三百萬兩銀子,還能拿出數據,證明這一年來大明貿易下降了多少,其實就是將經濟危機期間貿易的下降問題,都推到了日本人身上。
日本人是打死都不肯出這筆錢的,滿清才給了五十萬兩,大明就要三百萬,做生意哪有這么做的。他們向來做慣了無本買賣,總想以小博大,跟誰都敢齜牙。
而且對他們來說,大明的封鎖,無非是封住了幾千個日本武士而已,明治維新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失業的武士,這些人死了,正好給國內減輕負擔。論起對人生命的漠視,日本人在全世界排第二,就沒人敢排第一。民國之后的中國政府算是學到了這個精髓,對人性的考慮,反倒連封建王朝時期的士大夫都不如了。有一些官員,為了工業化,可以餓死人,滿清的文官反倒寧可拆了工廠,也要保住作坊工人的生計。盡管在大勢面前,傳統的文人士大夫的表現顯得可笑,但他們的情懷,難道不值得理解嗎?
當堅持到年底的時候,日本人終于支撐不住了,倒不是他們在乎那幾千武士的性命,而是經濟方面實在是撐不住了。為了這次侵臺,他們已經付出了八百萬日元,此時的日元極不穩定,當下的匯率,兌白銀只相當于兩百萬兩銀子。
看到長久拖延下去,也得不到什么好之后,日本人表示他們愿意賠款。
臺灣的懸案看似平穩的解決了,大明的鐵甲艦只是巡回在臺灣海峽,而沒有去日本,可日本人因為這次事件之后的反應,卻差點引起了大明跟日本之間的戰爭,因為他們加緊了吞并琉球王國。
這是后話,臺灣問題還沒結束,對大明來說,只進行到一半而已,逼退日本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逼迫滿清將臺灣和平的交割給大明才是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