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年之中最炎熱的季節,烈日當空,炙烤著身下的大地,但蒼茫大地之上,仍有無數民眾在奔忙勞碌,細心呵護著即將抽穗結實的莊稼。
天氣炎熱,河水水位下降,農田灌溉出現困難,幽州治下的各級官府都進入了總動員,所有官吏都親臨一線農田,統籌安排人力,爭分奪秒地從每一條河流中汲水,懷著對豐收的美好愿景而拼盡全力。
作為幽州的最高統治者,劉備的心思卻不在農業生產方面,此時他正與盧植坐在一起,研究分析各地的戰況。
由于原本用于處理公務的書房過于悶熱,劉備干脆在前堂的院落里搭建了一個涼棚,此時他坐在蔭涼的棚子下面,身上穿著寬松的麻布短衫,腳下踏著一雙木屐,左手里握著一把大蒲扇,一眼望去不像是執掌數百萬人口的諸侯,反倒像是村夫閑漢一般。
盧植老先生就沒有這么放得開,仍然是端著儒家宗師的架子,但從他額角和脖頸處不斷流下的汗水來看,這老先生也是有苦說不出。
過了一陣,盧植終于熱得受不了,把自己面前的一疊文件朝劉備那邊一推,向后仰躺在椅背上,伸手松了松衣領,端起巨大的茶缸咕咚咕咚喝了起來。
劉備呵呵一笑,慢條斯理地拆開一封封書信,慢條斯理地按照日期排序,又慢條斯理地講述起了戰況。
“……六月下旬,翼德和子義在北海國會師,即將向臨淄城進發,而臧洪的主力部隊仍然被漢升牽制在黃河一線,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這樣下去,今年秋收之前,青州全境就將落入我方手中。”
盧植聽得連連點頭,口中更是感慨不已,“自從建立水師以來,我軍面對其他諸侯之時便占據了絕對優勢,此次青州戰事更是如此,玄德,你算是為兵家開創了一條新的思路啊。”
被自家老師如此夸贊,劉備也頗為自得,笑著點了點頭,自從當年在右北平用步卒對抗烏桓聯軍,因為機動性不足而無法找到對手主力決戰,他就深刻認識到了機動性對于一支軍隊的重要性,此后無論是購買戰馬,建立良馬育種基地,還是不斷擴編騎兵部隊,都是嚴格秉承“機動力優先”這個原則。
如今的幽州軍從人員素質到裝備都可謂天下第一,騎兵部隊一人三馬已經成為標配,輕便且堅固的板甲被廣泛普及,各項指標都遠遠超越時代;步兵部隊更是擁有數量龐大的馱馬和各種車輛,如此強大的機動性和后勤保障能力,令其他諸侯望塵莫及。
在對抗冀州軍的戰爭中,幽州軍就把機動力優勢發揮到了極致,無論是去年的各種突襲、強渡,或是今年白馬義從的大范圍拉扯牽制,都讓袁紹砸鍋賣鐵攢出來的重裝部隊苦不堪言,根本無法發揮應有的實力。
這一次對青州發動的閃電戰更是如此,黃忠在北線出兵還沒過兩天,臧洪的主力部隊還在北上迎戰的路上,太史慈就率領艦隊從海上出現在東萊,兩天之內,一萬多名士卒、堆積如山的軍械物資就全部登上陸地,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掃平了整個半島。
面對如此大規模且高效率的登陸戰,不要說臧洪抵擋不住,就算換了青史留名的絕代名將,在猝不及防之下也要吃大虧的。
“當年孫武子在對敵楚國之時,也曾經率領一旅勁卒迂回千里,直搗楚國腹地,時至今日已有七百余年,為何師公卻說是師父為兵家開創了思路?”突然間,一個略有稚嫩的聲音響起,原來是諸葛亮,他之前一直坐在涼棚的角落里專心讀書,此時卻抬起頭來,有些不解地問道。
盧植一向對諸葛亮這個徒孫無比寵溺,恨不得隨時隨地將他帶在身邊教導,此時聽諸葛亮發問,不等回答,一張老臉便已笑開了花。
“孫武子珠玉在前,這是不爭的事實,但他那一次千里奔襲秒則妙矣,卻是無可復制。”盧植一改平日面對劉備時的粗聲粗氣,溫和得讓人起雞皮疙瘩,“你師父的種種戰術近乎陽謀,堂堂正正,只要裝備跟得上,尋常將領都做得到,這就了不得了。”
諸葛亮皺著眉頭思索起來。
“為師書房西邊書架上有好幾個版本的《孫子兵法》,還有近十年來大小陣仗的戰前部署、軍力安排、戰后總結,你可以拿來看看,若是有什么想法再來發問。”劉備也不想過早給他灌輸太多道理,畢竟自己只是個半吊子將軍,對戰爭的理解都是依靠從后世得來的理論知識,以及穿越之后摸爬滾打得來的經驗,道理肯定是懂一點,但很容易將人引入歧途。
對于諸葛亮這樣的天縱奇才,還是讓他自己從前人的典籍和具體戰例中吸取經驗教訓,總結出自己的一套思想吧。
男孩天生就對打仗有興趣,諸葛亮也不例外,一聽說有各種書籍可以借閱,自然是喜不自勝,歡呼一聲之后就跑進了書房,盧植看著他雀躍的身影,不禁再度微笑起來。
“敏而好學,前途不可限量。”劉備也發出一聲欣慰的輕嘆。
實話實說,從第一次見到諸葛亮,并想盡辦法將他帶到幽州開始,劉備心中就充滿了矛盾,一方面因為他是諸葛亮忠實的粉絲,對這位才能德行無可指摘,幾乎定義了古代文人美德的賢人無比景仰,不顧一切地想要將其留在身邊,以免出現什么意料之外的變故;另一方面則是出于內心深處的恐懼。
“沒有經歷戰亂和顛沛流離之苦,沒有在荊州拜入水鏡門下,沒有那些年的韜光隱晦,諸葛亮還是歷史上那個諸葛亮嗎?”
這一個問題幾乎時刻回響在劉備腦海之中,令他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每每因為糾結而半夜醒來,生怕因為自己的私心,使這個位面的華夏歷史失去一位名垂青史、激勵無數后人的賢者。
但是,經過這幾個月的觀察,劉備終于能夠放下心來,諸葛亮太聰明也太勤奮了,他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對一切知識都充滿了渴望,這種人在任何環境下都不會被埋沒,劉備需要做的,就是把各種書籍、各種新奇事物一股腦地堆在諸葛亮面前,然后就可以看見他以極快的速度融會貫通并推陳出新。
擁有教不來也學不來的卓絕天賦,海綿一般永無止境的求知欲望,這就是諸葛亮被三大宗師無比喜愛,恨不得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的原因,也是劉備越來越放心,越來越對他寄予厚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