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闊臺即位后,對中原地區用何種方法進行統治,統治階層內部意見不一。近臣別迭等認為"漢人無補于國,可悉空其人,乃為牧"。耶律楚材則認為"陛下將南伐,軍需宜有所資,誠均定中原地稅、商稅、鹽、酒、鐵冶、山澤之利,歲可得銀五十萬兩、帛八萬匹、粟四十余萬石,足以供給,何謂無補哉?"窩闊臺汗采納了耶律楚材的建議。1229年開始制定稅制,令耶律楚材主持。次年十一月,設燕京、宣德、東平等十路征收課稅使。為限制征收課稅使的專斷,"詔諸路州縣長吏專理民事,萬戶府??傑娬?,課稅吏專掌錢谷,不相統攝。
"政、軍、財政官吏分權管理是窩闊臺汗統治中原的基本原則。所征稅糧包括丁稅、地稅兩種。始初,每戶科粟2石(10斗為1石,合100升;1石等于60千克),后以兵食不足,增為4石。1235年,窩闊臺命中原36路民戶立籍,共計87萬余戶,475萬余人。在此基礎上,1236年又規定新稅法,民戶以成丁之數征丁稅,每丁年納粟1石,驅丁5升,新戶丁、驅丁各半之,老幼不納。丁糧(丁稅)專用于軍需,"太宗朝立軍儲所于新衛,以收山東、河北丁糧,后惟計直取銀帛,軍行則以資之"。
地稅則根據牛具之數和土地等級來征收。上田每畝稅3升半,中田3升,下田2升,水田5升。丁稅和地稅,丁稅少而地稅多者納地稅,地稅少而丁稅多者納丁稅。工匠、僧、道納地稅,官吏、商賈納丁稅。如有虛報者杖70,徒2年。
科差包括2戶出絲和5戶出絲兩種,1236年始行。2戶出絲1斤輸于官,5戶出絲1斤輸于本位(即投下)。此外還有"隨路絲線、顏色"之不定期的臨時征稅,主要用于軍需或使臣往來。
商稅征1/30,酒稅征1/10。
對諸王和功臣給與封地(諸王封地,蒙古語為"忽必",功臣封地蒙古語為"莎余兒合勒")。窩闊臺汗的分封制始于1235年,當年受封的共有21人。1236年,窩闊臺又命大斷事官失吉忽圖忽主持分封事宜,分撥給諸王、貴戚和功臣的民戶達76萬多戶。被分封的戶稱為下或投下戶,其他民戶則統屬于中央政府。投下戶和中央政府管轄的戶,分別立籍。
分得民戶最多的是托雷,得真定路8萬戶。受封者各自分治,互不統屬,形成大小獨立王國,于中央集權統治極為不利。因此,窩闊臺汗按耶律楚材的建議,命各投下在分地只設達魯花赤,由朝廷置官吏統一征收賦稅,投下取應得分額,非奉詔不得擅自征兵賦。而且限制他們除5戶絲外,不得再向民戶搜刮他物。這些措施,對保障國庫收入和加強中央集權制,均起到了一定作用。
早在成吉思汗時代,中亞商人就來蒙古經商,蒙古統治者把掠奪來的金銀交給回回商人,讓其放高利貸或經商,從中取息。高利貸的利息額,每年為一倍,如當年不能償還,連本帶息再加一倍,稱為"羊羔兒息"。到窩闊臺汗統治末期,官民債臺高筑,使朝廷不得不下詔"凡假貸歲久,惟子本相侔而止",僅1240年替負債官、民代還的銀兩即達7.6萬錠。回回商人奧都剌合蠻買撲中原課稅2.2萬錠,以4.4萬錠為額,得到窩闊臺汗允準,并任命奧都剌合蠻為提領諸路課稅所主官。奧都剌合蠻憑借蒙古汗庭的政治勢力,搜刮銀兩遠遠超過4.4萬錠。
窩闊臺汗于1231年在中原地區立中書省,以耶律楚材為中書令,鎮海為右丞相,粘合重山為左丞相。耶律楚材主要掌管財賦和文書。地方行政設有路、府、州、縣。1234年在中都(今北京)設置了燕京行臺,中州斷事官失吉忽圖忽為行臺的最高長官,任務是"主治漢民",管理戶口、賦稅、刑法諸事。1241年,自西域調來牙老瓦赤,讓其"主管漢民公事",任斷事官。任斷事官者必須是蒙古人或西域人。
為防備中原各族人民的反抗,于1236年窩闊臺汗命五部探馬赤分鎮中原:闊闊布花鎮益都、濟南;按察兒鎮平陽、太原;孛羅鎮真定;肖乃臺鎮大名;怯烈臺鎮東平。
窩闊臺為了對中原實行有效的統治,非常重視錄用金之舊官和儒士。如永清大地主史秉直的兒子史天澤、濟南府劉柏林的兒子劉黑馬等。窩闊臺對儒學也極為重視,于1233年在燕京建孔廟,并規定儒學為國學。1236年,在燕京建立編修所,在平陽成立經籍所,編集經史,任命儒士梁陟為長,王萬慶、趙著副之。1237年,命術虎乃、劉中試諸路儒士,中選者除本地錄用者外,得4300人。
河中地區是察合臺的封地,窩闊臺汗命自己的親信牙老瓦赤前去主持西域財賦,并負有監督職責。察合臺曾自作主張把河中的一部分土地賜予他人后,牙老瓦赤將此事報告了窩闊臺。于是,窩闊臺發出一道圣旨,質問察合臺,并命其做出答復,1241年,窩闊臺汗又將牙老瓦赤調到中原,任命為斷事官。
呼羅珊被征服后,窩闊臺汗任命成帖木兒為該地長官,負有任免權,軍事長官綽兒馬罕不得干預其職權的行使。成帖木兒以花剌子模的沙剌法丁作為拔都的代表,命為宰相,別哈丁·馬合謀·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之作者)為撒希卜-底萬(財政部長),各宗王派一名"書記官"(令使)為其他異密。至此,呼羅珊等地直接隸屬于蒙古中央朝廷的管轄之下。
成帖木兒死后,窩闊臺汗命克烈亦惕人諾撒耳為伊朗總督。據志費尼說,諾撒耳擔任總督后"異密們、底萬的書記們和大臣們就從成帖木兒的府邸遷往諾撒耳的營帳,在那里重新開始底萬的工作"。
任宰相的沙剌法丁被拔都任命為書記官長后,統治伊朗地區的實際權力已落入拔都手里。窩闊臺汗為了加強朝廷對伊朗的有效統治,不久就罷免了諾撒耳的總督職務,命畏吾兒人闊兒古思接替其職。
富有才學的闊兒古思忠實地執行了窩闊臺的詔旨,使呼羅珊諸地的秩序恢復正常,其財產得到保護。隨后,窩闊臺又將阿姆河以西的諸州委付給闊兒古思統轄,授予任命的敕書和御牌。從此,阿姆河以西的伊朗地區受蒙古中央朝廷的直接管轄。闊兒古思對這一地區實行了有效的統治,抵制了妄圖分治的勢力。在闊兒古思的統治時期,除了伊朗地區以外,以也里為中心的阿富汗也歸入了他的管轄范圍;闊兒古思還派自己的兒子到阿爾蘭、阿塞拜疆實行統治,使該地也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之下.
1235年,窩闊臺在哈剌和林(今蒙古國后杭愛省額爾德尼召北)召集大會,決定征討欽察、斡羅斯、波蘭和匈牙利(馬札爾)等里海以北未降服諸國。按照察合臺的"長子出征人馬眾多,威勢盛大"的提議,諸王、萬戶、千戶、百戶、那顏等的長子參加這次出征,故稱"長子軍出征"。參加出征的有術赤的兒子拔都、斡兒答·昔班和唐兀惕,察合臺的兒子拜答兒、孫子布里,窩闊臺的兒子貴由、合丹,托雷的兒子蒙哥、拔綽以及成吉思汗庶子闊列堅等。全軍有15萬人,拔都為統帥,速不臺為副統帥。1236年秋,蒙古諸王及速別額臺統帥的軍隊在布里阿耳境內與拔都會合。
我,指定我的孫子拔都為蒙古大軍的統帥,要他去征服世界,直到最后的海洋,直到蒙古馬蹄能夠踏到之處。到那時,瘟疫、饑餓和旱災就會停止,普遍和平就會降臨!——成吉思汗
我們是成吉思汗的子孫,我們挾著死亡,把雷電擲向各個民族、每個地方。——蒙古古代民歌
米開勒王在覲見拔都汗時說,向您鞠躬,拔都汗陛下…不…沙皇陛下,是上帝,他委派您成為這個世界新的主宰……”
帝國大汗窩闊臺頒布詔書:”我聽說那里的人剛強,一怒而持械而起,所以派你們去打他們。我與哥哥商量著,哥哥贊同了,如今派各家的長子去那里。長子出征,其勢大呵!”這就是蒙古帝國第二次西征。窩闊臺大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戰爭。
蒙古滅金戰爭結束后,窩闊臺大汗在中原和中亞建立了鞏固的統治。也兒的石河(今新疆額爾齊斯河)以西、烏拉爾河以東之地為蒙古的征服地區,是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領土。但是,烏拉爾河以西的欽察、斡羅斯等還未平定。元太宗七年(1235年),窩闊臺召集忽里勒臺,決定征討欽察、斡羅斯等未服諸國。居住在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之間的欽察部首領忽魯速蠻懼怕蒙古軍,已先遣使納款,蒙古軍至,準備投降。惟居住在伏爾加河下游的欽察部首領八赤蠻堅決抗戰。斡羅斯和波蘭、匈牙利當時分為諸公國,各自為政,不聽大公號令,德、意、奧諸國卷入十字軍東征。歐洲形勢對蒙古西征有利。
而這時候,黑龍江和郭進的機會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