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那人所告,伏王在我得知消息的第三天晚上叛亂。
那夜無月,天空似被墨染過,氣氛凝重,一絲絲肅殺之氣破空隱現。就在此刻,宮門大亂,廝殺聲漫天,劍鳴聲擊耳,叫喊聲于耳間縈繞不散。
不時有人向我通報各城門的情況,不時聽見遠遠的傳來慘叫聲,不時有人勸珩勸我離開,不時有人通知我城門就快守不住了。
伏王的兵力多的超過我的預算,以幾萬近衛軍抵擋十萬敵軍,談何容易?近衛軍即使精良又如何?未見伏王兵卒就是酒囊飯袋不堪一擊。
我閉上眼。
本不該給伏王這個機會的。
若不是為了遵守與先皇的承諾,可以不殺伏王就不殺他,我根本不會給伏王這個叛亂的機會。先皇給了我這個權利,讓我給予伏王最后一擊亦是致命一擊的權力。
可是,現在,雖然,伏王仍不會成功,我卻失去了眾多的兄弟下屬。近衛軍的傷亡慘重已是不爭的事實。
珩就在我身邊,我不可以讓他受傷,亦不可以讓近衛軍有進一步的傷亡。珩在看著我。看著我保護他,保護這個國家。
對身邊的近衛軍士兵道:“通知各大守衛統領,不必再拼命御敵,抵擋不住時就退,保證自己的安全完整才是重要的。就說我另有安排。”
那士兵雖面有疑竇,還是下去傳達我的命令。
“遠卿?你……”珩語氣中充滿驚恐。
旁邊的數位大臣也同樣露出驚恐的表情,更多的卻是憤怒,“蘇遠卿!你好大的膽子!竟然助長伏王叛亂!你該當何罪!”
“珩,”我低下身,直視珩,眼中堅定,“請相信我,也請相信先皇。”
珩漸漸平息下來。想到我語中的含義,不由瞪大眼,驚道:“難道……”
我制止他接下來的話語,點頭表示確實如此。
見那些大臣們還在怒罵,珩打斷他們,以堅定的語氣解釋:“諸位大臣切莫生氣,遠卿自有他的主意。朕相信遠卿不會害朕。”
四處城門的近衛軍不再拼命也要防住伏王的叛軍,叛軍開始長驅直入,最后,伏王帶領著他的叛逆之軍,高昂著頭站在了我和珩所處的高臺之下。
近衛軍已從四大宮門匯聚到了我身邊。
珩依然不動如山,身旁的大臣們反而鎮定的好似朝堂之上,該是說他們臨危不懼嗎?
無論伏王準備如何充分,也敵不過先皇的防備先知。
伏王若是不反,他便仍是伏王,享盡榮華富貴,一生無憂。伏王若是反,那他只能淪為階下囚,了無善終,生前身后盡失。
最后,他反了。
四年前,先皇病重,將我喚至駕前,將調動伏王所有兵力的令牌交至我掌中,統領軍隊都是見令不見人,有令在手,那便可以統領其軍隊。囑咐我,若有朝一日伏王叛亂,便用此令牌號令他麾下大軍,使其努力付諸東流水,保住珩基業。
“他不會甘心屈為人臣,他必反。”
知子果真莫若父。
“當年我因年少輕狂,不滿于太后自作主張為我選后,因此對皇后不理不睬,讓她郁郁寡歡芳華早逝。我實在有愧于她。希望能就此補償她,九泉之下,我也有個交待。”
“百姓經不起大的動亂,所以,一定不能讓延兒叛亂成功。”
“延兒雖然有雄才偉略,卻不是為帝的好人選,他心氣過于自負,難有所大作為。這也是立珩兒為儲君的另一原由。”
“遠卿,珩兒就托你照顧了。”
先皇與父親親若兄弟,更是視我如己出,所以先皇才會不合常理的信任我這個外人,甚至甚于珩。自小便是如此,著實讓我和珩困惑不已。
當年這段話,只有我一人知曉。
所以,直到我拿出令牌宣令叛軍放下兵器,繳械投降,伏王孤身一人被大軍包圍,我站在珩身后,居高臨下俯視如喪家犬般的昔日伏王時,所有人都不知道局勢怎會在一瞬之間逆轉。
我沉聲凝氣將先皇的囑咐緩緩道出。
萬籟俱靜。
慕延蒼涼的笑聲劃破了寂靜的黑夜。
慕延仰頭大笑,笑聲凄涼而充滿嘲諷。
他高聲訴問,“父皇,你何其不公!就因為他是嫡出嗎!!父皇!!!!!!”
他霎時止住聲音,憤恨的眼瞪向珩,狠毒的話不斷吐出:“慕珩,你且記著,今生今世我慕延被你奪走的,下世我一定要你十倍償還!!!”
然后,拔劍,自刎。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從頭至尾一言不發的珩忽然揪住了我的衣袖,我詫異的低頭,只見珩垂著頭,手微顫抖,連聲音也微顫抖:“遠卿,遠卿,我沒有想過要殺他的,真的沒有,真的……遠卿……”
安撫的拍了拍他的肩,輕聲卻堅定的安慰:“天做孽,猶可恕,自做孽,不可活。珩,與你無關。你無需自責。”
就如那人所說,勝者王侯,敗者賊寇,如此罷了。
珩一直都是仁慈善良的,雖是優點亦是君王大忌。殘忍的事讓我做就好了。
珩與慕延關系雖不佳,卻未到珩欲殺之而后快的地步,所以珩看到手足兄長在眼前自刎才會心境波動那么大。
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血腥味,壓抑的氣氛只會讓珩更加受影響。低低勸說安慰后,我扶慕珩進了寢宮,伺候他睡下。
珩還在病中,不能讓他心緒起伏過大,不然只會加重他的傷勢。
接下來便只要清除伏王勢力了,說來簡單,其實不然。只因伏王黨羽遍植,勢力涉及各個方面各個行業。對于珩尚在病中,只能靠文丞相及我及刑部等官員的情況,更是難上加難,更何況還有一些官員因屬于伏王一派而遭到革職查辦呢?
待到所有事宜處理完畢,珩也已痊愈,眉宇間也被伏王叛亂之事點綴上一抹凌厲之色。
伏王叛亂宣告失敗,著實給其余蠢蠢欲動的王爺敵國敲了個警鐘,以為必勝無疑的伏王敗在了重傷未愈且未及準備的珩手上,無疑是宣告我朝昌盛強大的有力證據,敵國若想要侵犯我國必然也要三思而行。而先皇對珩的明顯偏袒,為其做下的防備亦足以讓其他心存不甘的王爺死心安分做王爺忠心對珩。
此事中,得大利者即是珩。
獵場中自盡的死士,亦被證實是伏王所豢養的暗殺者,我卻總覺得有所不當之處,因為在伏王叛亂那夜,那些殺手沒有起到一點作用,甚至都沒有出現。
不過,如此這般,算是清除了伏王這個大隱患了,只是仍有少許漏網之魚。怕只怕敵在暗,我方在明,萬一被敵人逮到機會就麻煩了,畢竟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