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鍾靈秀此舉頗爲冒險,一旦劉宇真的謀反,他送上門去就是死路一條,但是鍾靈秀想起那個有禮有節的劉宇,覺得他不會謀反,所以纔有如此冒險的舉動。
沉重的包鐵木門在嘎吱聲中緩慢地打開了,門後露出了劉宇燦爛的笑臉,劉宇熱情地大步走上前迎接鍾靈秀,兩個人互相握手擁抱。
“鍾大人,請進,沒想到你會來,我的部下怠慢你了,請你恕罪。”劉宇說道。
“無妨。”鍾靈秀邁著方正的步伐走入了城堡之中,只見道路兩旁房屋修剪得十分整齊美觀,鍾靈秀想起劉宇獻給朝廷的水泥配方,心中越發不相信劉宇會謀反,如果想要謀反,就不會將如此重要的水泥配方獻給朝廷。
“劉宇啊,我聽說你的家丁裝備了皮甲,可有官府的許可啊?”鍾靈秀問道。
“當然有,請大人看一看就知道了。”說著,劉宇派人去將官府的許可文書拿來一看,過了一會,袁福天匆忙大步走來,然後恭敬地雙手舉起將幾分官府的文書遞到了鍾靈秀的面前,鍾靈秀十分隨意地接過一看,果然是官府調撥皮甲、戰馬等物資給劉宇的文書,這就證明了劉宇的家丁裝備皮甲、戰馬等器械得到了官府的許可。
鍾靈秀看完之後,將文書還給了袁福天,然後帶頭往前走去,到各處去看了看,看到鐵匠鋪之中正在做的事情,袁福天也是十分的感慨,朝廷也有制*造*火*槍的工坊,但是與劉宇這裡一比,就顯得朝廷製造的火槍比較簡陋了,對此鍾靈秀不由唏噓。
“劉宇啊,爲何這麼多官吏都說你要謀反?你可是得罪人了?”鍾靈秀問道
“也許是我不願意向他們賄賂吧,所以他們懷恨在心,故意污衊我要謀反。”劉宇說道。
鍾靈秀轉頭看著劉宇的表情和眼神,心中暗暗揣摩劉宇是否有反意,如果劉宇有反意,那麼他越是強大,對朝廷的傷害就越大,必須及早剷除。
看到劉宇神色如常,沒有半點異樣,鍾靈秀也只好放下了猜忌和懷疑,鍾靈秀知道,如果他說劉宇謀反,坐實了劉宇的罪名,那麼劉宇就只能真的謀反了。
想到國事多艱,鍾靈秀不由重重嘆息一聲,顯得有些失落。
衆人繼續往前走去,沿途看到的情景都是很不錯的,鍾靈秀看到來往的人衣服整潔,面色紅潤,身材結實,顯然劉宇帶給了他們富足的生活,讓他們可以吃得飽穿得暖,這就是很大的了不起的事情了,顯然劉宇的治理能力也是不錯的,如果劉宇肯當官,顯然就可以將一個地方治理好,只可惜劉宇無心當官。
到了中午時分,劉宇邀請鍾靈秀等人去酒樓之中吃飯,這裡有一座小小的酒樓,專門做單身工匠、工人生意的,雖然菜餚和酒水不是十分好,但是勝在便宜量大,所以劉宇就邀請衆人到這裡吃飯。
衆人來到這裡,就看到不大的大廳裡坐滿了人,都是滿身大汗淋漓的工人和工匠,劉宇等人要了一個包廂,坐在裡面等上菜了。
過了一會,菜餚酒水送了上來,衆人就開始吃喝起來,這裡的飯菜味道還可以,所以衆人吃得比較熱鬧。
鍾靈秀經過一番仔細的考察之後,確定了劉宇沒有謀反,所以鍾靈秀就開始琢磨自己的奏章應該怎麼寫了,此舉必然得罪很多的 官吏,但是鍾靈秀爲人嚴謹,一是一,二十二,絕對不肯誣陷別人。
吃完飯之後,劉宇等人就恭敬地將鍾靈秀等人送到了城堡之外,每個人給了2兩銀子的酒水錢,鍾靈秀拿著2兩銀子也是苦笑,劉宇也太過吝嗇了,竟然只肯給區區的2兩銀子,要知道鍾靈秀可是欽差。
由此可見,劉宇是一個吝嗇的人,鍾靈秀反而不擔心他謀反了,吝嗇的人不捨得花銀子,部下的忠心就不夠,很容易策反,如果劉宇將銀子都分給了部下,讓部下紛紛歸心,那纔是最可怕的事情。
劉宇之所以不肯將銀子都分給了部下,不是因爲吝嗇,而是因爲他知道如果部下只爲銀子而戰,那麼就容易造成部隊的風氣很壞,只有讓部下明白保家衛國的道理,才能夠培養出堅韌不拔的戰士。
鍾靈秀回到縣衙之中,寫了一封詳細說明了情況的奏摺,派快馬送往長安。
當王太后收到鍾靈秀髮來的奏摺之後,心中有了底氣,然後王太后就召開了朝會。
朝會在太極殿裡舉行,此時正是天矇矇亮的時候,雞叫了一遍,衆多的官吏就騎著馬沿著長安大街來到了皇城之外,通過儀天門之後,就進入了太極殿的範圍,從近到遠,分別是一座漢白玉的金水橋,還有九十九級的漢白玉臺階,最後纔是太極殿的大門。
衆多的官吏在廣場的東西兩側列隊,王大將軍站在右手邊,代表了軍方的最高職位,中書舍人王龍傑站在最左手邊,代表了文官的最高職位。
司禮監掌印太監陸玉秀站在太極殿大門之外,讓太監們揮舞靜鞭,然後喊道:“百官入殿!”
“百官入殿!”
“百官入殿!”
一聲聲吶喊從遠處傳來,直到近前,衆多的官員就列隊前行,穿過金水橋,走上層層的臺階,進入了高大的太極殿大門,在宮殿之中列隊站立,靜等王太后和皇帝的到來。
過了一會,王太后牽著小皇帝的手從後門走入了太極殿之中,衆人急忙鞠躬行禮,說道:“參見太后、皇帝!”
王太后和小皇帝分別在自己的位置之上坐下了,然後王太后輕輕擡手說道:“衆卿家免禮!”
衆官吏這才伸直了腰。
陸玉秀站在王太后身旁說道:“衆官有事啓奏!”
衆人低著頭保持了沉默,過了片刻之後,吏部侍郎崔友生站了出來說道:“啓稟太后、皇帝,今有晉江城通判衛大關啓奏,高隆鎮劉宇謀反,請太后下旨圍剿逆賊。”
衆人一聽崔友生說的是這事,心中不免想到崔友生爲何要與高隆鎮的一個小小的百姓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