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嫵兒已是晉陽并州牧,也就是相當于管轄并州,上黨,陽壽,御縣和安平一帶的地方官。既要在此常駐,不是一走而過,王爺和州牧也不能點在營房呆看。他們便遷入新的府邸。
唐王朝這邊亦是重敲鑼鼓新開張。童嘉童君隱有秦瓊力保之下,被封作并州晉陽刺史,總領此地的軍政大權。不過很顯然,這兩位隔河相望的刺史大人都沒有真正總領并州,而是劃汾水而治。都把治所設在了太原郡,汾水兩岸五谷豐沃的土地變成了高筑的碟樓。兩家暫罷了刀槍,各有各的神機妙算。都以為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樣各自專功于內政的日子對于老百姓也還算可以,畢竟比打仗要好。可是一點,兩邊劍拔弩張,要想到河對面去竄個門什么的,根本是不可能的。大河之上,以封船一年多了。這幾日有一個話題似乎被兩家同時提上議事的日程,便是要在汾水兩岸實現通航,就是船只來往。當然了,不是說通航了,誰就都可以架上一葉扁舟來回地溜達了。而是每幾日限定一次或幾次往來。登船的人需提前至少一旬的時間就提報上詳細的申請資料,包括個人生辰名姓職業,本族親屬及父母子女的上述信息,到汾水對岸的目的,接洽人的信息,去的時辰,回來的鐘點,以及自已的畫押與有效的擔保。的還要經過初審,面審和三審才能作出是否允許你登船去岸的決定。而至于你是排到第幾批次那要視情形而定了。
當任革賜反復在嫵兒面前提及通航的好處時,嫵兒是越發得堅定了自己的主意,決定要大刀闊斧,來一次前無古人的破冰行動,用最短的時間把并州之地建成大漢王朝治下最富庶的州郡。有了錢,有了兵,到時既可西進滅唐,又與蜀地成犄角之勢,互為牽制。這正是嫵兒的春秋大夢。不過究竟是嫵兒這個丫頭的,還是其
他人的,也確是未可知。嫵兒十分滿意任革賜獻的一個點子,便是跟那些申請過岸的人收稅。
這可不是財迷心竅使然,而是基于一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鼓勵人們盡量帶些可貿易之物過去,以便販賣,賺些銀兩。自然白白走這一趟可就虧大發了。這一條對于那些本就富商巨賈,抑或小買賣家們倒還好些,就權當他們作了邊境貿易交的關稅,可苦了些個探親訪友的貧苦人。他們也不得已去時帶些東西托親友販賣,回來時也帶些個零丹碎果回來練練推兒。
可也別說,這樣一來,還真得了些收入,可以說是皆大歡喜。又過了一年的光景,這并州汾東大地,頗有些全民皆商的情景。且這商道確是給汾水東岸的百姓帶來比先前優越的生活。當然這優越的生活并非全是與汾西貿易的結果,更多地是與北部邊境的羌胡人,鮮卑人,匈奴人的商品交易。還有東北的烏桓,扶余,乃至更北的挹婁和更東的高句麗,都與漢王朝,其實就是并州四郡,北有雁門郡,南有上黨,河東二郡,而尤其當中的晉陽郡,有著十分頻繁的往來和交易。
眼看自己彼岸的漢廷治下日益繁盛,富人出手闊綽,甚至連官員和兵將們都是腰纏萬貫,秦懷玉幾次與父親秦瓊與刺史童嘉說起此事。而二人卻言出一語,一切貿易行為皆要按照兩年前所定的律法執行,而不得擅自妄為。要說這唐朝廷,不論是農耕織造,還是建橋鋪路,更或是兵器火銃,技術上都比蜀漢要高。如果他們也象對岸那樣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放開了邊境與河境的貿易,他們的商品絕對在市場上更占先機。他們也可籍此創收增效。懷玉也是有這個想法的,無奈自己的父親與上司皆是不允。他只得暗地里怪道他們人老心恢,做事全沒有了魄力。一日,童嘉拿了請了懷玉來在自己的府中,命人端來一壇封好的酒置于桌上
。
懷玉來時,童嘉接出去,二人入客室,寒暄,落座。懷玉問道:“刺史大人何事找我呢?”。童嘉笑笑,指指這酒壇,“請你來吃酒呀。來呀,開壇”。懷玉也笑道:“刺史大人忒意小氣了,難道無有下酒的菜嗎?”。說話間,家人已開了壇封。童嘉不語,笑笑瞅著懷玉。懷玉不解,愣愣地摸不著頭腦,不知童嘉這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酒壇里裝的是什么釀。只覺得開了壇,卻無有酒香飄出。想這刺史請酒,怎么說也得是杏花村或夫子釀什么的。而這兩種一是此地的盛產,一是懷玉家鄉瀝城縣的良品。味道嘛,都是極熟悉的。但不知這壇無氣味的酒水是來自何地。
想到此,懷玉問道:“童大人,您就別賣關子了,這酒是?”。童嘉道:“此酒乃是買自北戎,不過是從一個漢商手上買來的。此酒乃是荊州尹川杜康”。懷玉問道:“這就是杜康?我不曾知杜康這般清淡。前些年,我也曾嘗過,不過味道我不喜歡。但好像不似這般無味”。童嘉依舊是笑笑,言道:“懷玉所言不差呀,翠兒”,他叫過一個小丫環,, 與秦將軍滿酒 。懷玉皺皺眉,看著面前翠盞之內則酒水,知其中必有個各堂,端起湊近鼻子聞聞,又小小得呷了一口,還咂摸咂摸滋味,一臉疑惑地抬起頭來,“童大人,這是什么杜康啊。我雖不善酒力,可也喝得出此酒有點問題啊”。“哈哈”,童嘉道:“此乃是奸商以少許酒水稀釋后,以假亂真,以次充好。你看看這官印,乃是大漢并州。他們連市舶司都不設,而是以左右候來代為征銀,就隨便南北的商販互市,只圖賺錢。你看看,這樣的酒誰還會再買呀”。
懷玉點點頭,明白了刺史大人請酒的用意。莫看那汾東此一時的繁盛,沒有規矩的短期效益是帶不來長久興旺的。懷玉也不再與父親和童嘉提起如何效仿對岸的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