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二章 吃閑飯的

李驤、李始,那都算是老牌的“投降派”了,從前就曾經多次奉勸李雄去帝號,從晉朔,以免貪慕虛名而身處實禍。

你以為天子誰都能當的?既踐其位,冠其號,便自然會受到四方英豪的敵視,還不如關起門來當王,要來得穩妥一些。中原既亂,群雄并起,不管是先前的晉帝,還是后來的漢帝、趙天王,乃至華帝,肯定都得先挑著同樣稱帝的勢力打,然后才能輪得到割據稱王者,那咱們又何必特意湊上去找人捶呢?先窩在后面觀虎斗不好嗎?

然而李驤之子李壽卻反對乃父之見,說:“若阿兄先前不聽范老……先生之言稱帝,或者于晉時即去帝號,受晉封為王,還則罷了,今踐祚既久,豈有因一紙詔書,便即改號之理???如此必使蜀中人心動蕩,群臣皆以為阿兄懦弱,則恐怕連王都稱不長久了。

“且如阿爺、大兄所語去帝號,不過為了暫時保障北線,以使我軍可以順利南取寧州而已。只是而今華、趙方激戰,必無暇西顧,當面威脅我者,唯漢中周訪。周士達年屆花甲,去日無多,必欲伐取我國以建功,無論去不去帝號,總歸是要被兵的。除非華主易漢中之守,且好言撫慰我,加阿兄王爵,否則何必急去帝號呢?”

李雄難以決斷,向來以為任回多智,可惜不在身邊,于是便問司徒王達與太尉李云:“我家之人主意不定,卿等外姓,看法想必更公允一些——卿等以為如何啊?”

王達道:“前晉祚幾覆,全賴華主扶持,乃得燼余重燃,則華之力,較晉更強無疑矣。此前陛下便有去帝號而奉晉朔之意,何況今日?當從太傅、太保所言。”

李云卻道:“不然,臣以為征東將軍(李壽)所言,才是正理。且今華雖受禪,建康司馬睿、武昌王敦,未必肯從命;若荊揚等處亦從華朔,我等或者只能退步隱忍;若彼不從,陛下又何必降號呢?不如遣使建康、武昌,東聯王敦,共抗周訪,以待天下形勢之變。”

李雄頷首道:“此言有理,我本晉人,承阿爺基業,帝于西陲,即便去帝號,也當仍從晉朔啊,豈能改從華朔?若丹陽王、王處仲等欲紹繼晉業,論理自當相助,論勢也可守望?!庇谑沁€是讓李驤出面,致信華帝裴該,表示自己無意相爭,希望能夠和平共處,隨即盛情款待華使,請他將書信帶回洛陽去。同時遣使去聯絡司馬睿和王敦。

司馬睿和王敦自然一口給回絕了。最關鍵的問題,晉朝如今無皇帝,而只有一位晉王,倘若寫信來的是成都王,即便不奉晉朔,咱們也能暫時聯合一下,這李雄你還稱著帝呢,我們怎么跟你論交啊,豈不屈辱?!

……

后話暫且不提,且說漢中周訪,本年已經六十一歲了,深知去日無多——當年陳訓說我下壽,這六十多還算下壽嗎?肯定是老天嘉我志向,已經在壽數上給打了富裕了——考慮到自己于晉還算有功,于華卻無勛勞,因而不顧群僚反對,堅決要發兵伐蜀。

——我得趁還活著,打出個標名云臺來,將來子孫才好永繼爵祿,山河帶礪不替!

計劃是揚聲西向梓潼,以迫成都,其實南下巴中。

女婿陶瞻勸諫說:“蜀道難行,大人與其西向蜀地,不如東還荊州。否則若方伐蜀,而王敦襲我之后,又如何處???”

周士達慨嘆道:“我豈不愿殺王敦么?奈何東出便臨沔水,王敦終究坐擁數千艦,憑水爭雄,我未必有勝算……不如伐蜀,王敦身在武昌,欲來攻漢中,路途遙遠,若遣王廙等來,則無可懼。即由道真留守南鄭,為我保障后路可也?!?

隨即問諸將,誰愿從征,誰肯擔任先行啊?

諸將紛紛請命,就中站出一人來,身高七尺,腹壯三圍,朝上拱手道:“某亦國家重將,周將軍何以不命我為先行?”周訪一看此人,不禁暗自蹙眉——你跳出來搗什么亂哪!

此人非他,正乃關中舊將高樂,前年奉了裴該之命,到漢中來協助周訪練兵。且說初見高樂,周訪還對他禮敬有加,寄望甚殷的,希望他能夠將關中軍精練的秘法,傾囊相授;然而相處了一段時間,卻發現這位高將軍基本派不上什么用場。

關中軍為何善戰?一是因為裴該注重生產,能夠足食,所以訓練強度較大,武器裝備也精良;二是裴該重視思想教育,復有置司馬等一系列劃時代的組織革新。于此,高樂雖然久隨裴該,也僅僅知曉皮毛罷了,或者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不能因應具體情況加以運用。而至于具體訓練和行軍布陣,基本上還是祖逖和陶侃的那一套,沒太多新東西,周訪也是一時名將,又哪兒用得著高樂來教???

所以高樂在漢中幾乎無所用,每日唯醇酒婦人,受周訪的供奉罷了,倒是把肚子吃大了一圈兒。

而且周訪對于高樂的人品,逐漸也不大瞧得上了。重點就在于前日華使抵達,周訪要先看王敦的向背,一時不肯下決斷,結果高樂打包行李,竟然打斷悄悄落跑……好在陶瞻事先有所防范,生怕高樂逃回長安、洛陽去告周訪的刁狀,導致自己從華的主張終化泡影,所以派人把他給硬生生堵回來了。

周訪心說即便我不從華,咱們表面上還算有交情,我未必會殺你,你跑什么呢?忠臣猛士,就不應該怕死啊。而且你起碼也得先找我來勸說一番,我不聽再落跑,才合乎道理嘛。裴文約這是有個廢物無可安置,所以才特意轟我這兒來吃閑飯的吧?

不過今日高樂主動請令,倒也使周訪刮目相看了,心說這人雖然沒腦子,看起來倒不怕死,還有上陣建功的志氣……

高樂原本膽怯,還在徐州的時候,甄隨就曾多次當面罵他是懦夫,等到一路征戰而至關中,大家伙兒也全都瞧清楚了,此人實不可用,裴該顧念舊情,不忍遽罷,這才把他排除出軍隊核心,趕到漢中去。高樂一開始還挺高興,反正我已經是五品將軍啦,復得封侯爵,人生無憾,就此遠離沙場,保全性命,豈不是好?

然而此番華使到漢中來,拜他正四品上校,封武強亭侯,他卻多少有點兒不平衡。因為跟使者一打聽,當初“風林火山”四營營督,甄、劉封了中將,陸衍封了少將,全都比自己高;不僅如此,各營副手,如今多半也都是少將了,自家部下的陸和,更并列于甄、劉,得封中將……我反倒被甩在末尾,這將來同輩間還怎么相見哪!

不行,我得再立點兒功勞,起碼升上三品中將、少將去才成。好在我胡虜也撞過了,難道還怕那些氐寇不成嗎?巴蜀小賊,有何可懼???因此才主動出列,請求擔任先鋒。

周訪自然不允,只是好言撫慰——先鋒重任,豈可輕授于一個自己瞧不大上的外將啊?于是最終任命楊虎領軍先行,自統主力繼之,而只交予高樂半個營,命其西出,以為疑兵。

華廷給了漢中軍兩個旅的編制,其實尚不滿編——周訪可不象蘇峻,什么阿貓阿狗都肯招募為卒,他吸收關中軍的經驗,只選精銳,而沙汰老弱去屯墾或充輔軍——兩名旅帥一任周訪長子周撫,一任降將楊虎。

楊虎本是宛城流賊王如部將,王如失敗后,從巴人李運、王建返歸故鄉,并且成為王建的女婿。梁州刺史張光受參軍晉邈的挑唆,先納李運、王建而復殺害之,奪其財貨,楊虎因此復反,與楊難敵聯兵擊敗張光。楊難敵就此竊據漢中,楊虎被迫南投巴氐,復北還驅逐楊難敵,遂被李雄任命為漢中太守。

楊虎在漢中經營數年,頗得人望,而且他除了一次聽從成都之命,北上河池援救楊難敵外,基本上沒跟關中晉軍起過什么沖突,反倒時常通過郁翎等商人往關中倒賣糧草,以換取武器裝備,倒是頗濟了一時之急。其后周訪殺入漢中,施計擒獲楊虎,楊虎本與李雄不大和睦,就此跪地請降,并且設計叫開了南鄭城門,導致成軍全線潰敗。周訪因此上奏長安行臺,稱楊虎反正有功,可贖前罪,請求嘉獎之。

至于如今的華廷任命楊虎為旅帥,其實也有監護和拮抗周訪之意。周士達人老成精,自然不會不知,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把這位楊旅帥給架空了,能夠直接調動的也不過就一個不滿編的營,兩千余人而已??紤]到楊虎對巴中的地形比較熟悉,便即此以兩千軍為先鋒,沿宕渠水而南,前去奪取巴中郡的漢昌縣。

從漢中盆地向西南方向挺進,入梓潼郡五百里地,即可進入成都平原,但問題是這條道兒實在太難走了,且有天險劍閣橫亙其間,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相反南下巴中,雖然威脅不到巴氐的腹心要害,道路亦同樣難行,卻終究途中既無劍閣,且有宕渠水可以分擔一部分糧秣運力,進兵會比較輕松一些。

而且若入漢昌,其南方和西方的山勢相對平緩一些,也方便華軍做更大范圍的機動。

楊虎奉命先行,十日后,即于漢昌縣北遭遇成軍,乃是大成中領軍李琀——即李雄二哥李蕩的長子、李班的長兄——所部五千兵馬。楊虎與李琀激戰兩日,不能突破,等到周訪主力到來,便稟報說:“李琀庸碌之將,然其部頗驍勇,人亦過我兩倍,是以難克……”

周訪命楊虎明日再去與李琀見陣,他則攀到附近山上,觀看戰況,以謀良策。結果這第三天還是不分勝負,雙方各拋下百余具尸體而退。楊虎歸營后,周訪就說了:“前在漢中與氐賊戰,便知其少號令、無陣列,徒恃個人之勇,有若流賊一般,今日觀之,毫無進益。唯此處道路險狹,我軍難以排布,彼可恃其所長,以是難克——并非楊將軍之過。”

漢中軍的主體,乃是周訪帶來的荊州兵,尤其是荊州北部出身的士卒,個人素質其實并不怎么好,若論起山地作戰的能力來,漢中本地人十分,巴氐九分,蜀人六分,荊北人只有四分而已……倘若陣而后戰,在周士達的組織和調遣下,一千漢中軍可以完敗三倍以上的成軍;但若戰場狹窄,徒恃個人武勇,雙方實力比就將將拉平了。

шωш ¤TTκan ¤¢ 〇

于是周訪便命其次子周光挑選三百擅長爬山的老卒,西逾山后二十里,抄至漢昌縣側面,多布旌幟,佯裝攻城。李琀聞訊大驚,果然被迫匆忙回師,楊虎從后追殺,大敗成軍。隨即將漢昌城團團包圍起來,李琀之弟李稚從閬中趕來救援,亦為周光所阻,不能近城。

周訪這第二個兒子,在原本歷史上就是一員猛將,據說他年僅十一歲,往見王敦,王敦問他:“貴郡(尋陽)未有將,誰可用者?”周光當即拍胸脯,說:“明公既然不恥下問,竊謂無過于我!”王敦竟然真的就任命周光做寧遠將軍、尋陽太守了。

——這事兒其實不老靠譜的,再怎么將門世家、天賦異秉,哪有十一歲小孩兒能夠出任一郡之守的道理啊?

周訪雖然跟王敦不對付,但在他死后,周撫兄弟無所依靠,也只得去依附了王敦,并從之謀叛。周光時率尋陽兵千人去求見王敦,王敦已死,其侄王應不使見,周光就此瞧出端倪,乃對其兄周撫說:“王公已死,阿兄何為與錢鳳做賊?”遂捕錢鳳詣闕,得以將功贖罪。其后他又隨溫嶠平定蘇峻之亂,頗立功勛。

在這條時間線上,如今周光也就半大孩子,年方十七,竟能將數百兵恃險,便悍阻李稚,使不得進。于是圍攻十余日后,漢昌城陷,李琀破圍而走,為周光半途截獲。周撫復追李稚,破之于安漢以北,亦生擒之。

敗報傳至成都,李雄大驚——他確實誤判了局勢,以為華軍將從東北方向殺來,因此遣李壽護守劍閣,可是沒想到巴中先期遇警——好在李班、任回也已經從南方趕回來了,于是急命二將去守閬中,以阻華軍……

第三十五章 氣死周訪第二十四章 塢堡第一章 雪獵第十三章 辯殺衛玠第四十三章 獻俘第五十六章 利用第三十五章 下馬威第二十九章 城上第二十二章 妄動第八章 失策第四章 釜底抽薪第四章 退兵令第十八章 各懷憂心第四十二章 入其彀中而不自知第四十九章 追擊第五章 天下大勢第五十二章 武裝殖民第十二章 激斗(下)第三十七章 拒絕豬隊友第十一章 聯宗第三十二章 巴東之戰第二十四章 他怎么能贏呢?第四十八章 殺人越貨第三十四章 以柔克剛第十四章 道家來訪第五十八章 救民第十八章 彈琴退敵第三十三章 飛梁第六章 豆田壁第五章 天下大勢第二十章 虎牢第四十一章 涼州刺史第三十一章 驅虎吞狼第十八章 睢水賊第十九章 中書宦者第三十章 欺之以方第八章 伐段第七章 廄中婦人第十八章 彈琴退敵第二十八章 中原顯姓第三十五章 入朝第三十八章 鴻門宴第四十八章 字謎第十四章 道家來訪第二章 猛虎脫柙第五章 幽冀鈍槌第二十九章 前倨而后恭第二十四章 塢堡第十五章 避諱問題第七章 陰溝水第十六章 病倒第四十七章 本族何功?第十八章 兇信第二十六章 人一貴重,必致塞聽第四十七章 河橋之戰(上)第四十六章 空城計第二十四章 蘇峻之亂第四十七章 盜陽曲第三十七章 是恩?是仇?第四十一章 薛與柳第三十八章 歿于未生之際第三十一章 因忿興師第三十五章 騎兵之用第五十七章 遼西之戰第三十一章 驅虎吞狼第十九章 前驅第十三章 河北之戰第二章 已大破胡第四十六章 空城計第十七章 廢物利用第三十九章 家有惡犬第二十三章 筮占第五十六章 條件優厚第二十六章 烽火第十八章 鎮胡碑第十九章 晏平第三十章 不幫他人擦屁股第五十六章 利用第五十章 羊獻容之死第三十六章 受降第二十三章 建康密信第三十三章 狗改不了吃屎第三十三章 項莊舞劍第二十七章 扶危定傾第三十三章 裝慫不易第十六章 晉壘第二十九章 有肉吃肉,無肉吃屎第三章 傾軋第五十三章 退避三舍第二十六章 征召第四十二章 千里之堤第五十一章 十八層地獄第三十六章 摘瓜第四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四十八章 字謎第四十九章 螳螂捕蟬第五十五章 破虜(上)第十三章 自外于大司馬第二十章 將士思歸第三十九章 大荔城上
第三十五章 氣死周訪第二十四章 塢堡第一章 雪獵第十三章 辯殺衛玠第四十三章 獻俘第五十六章 利用第三十五章 下馬威第二十九章 城上第二十二章 妄動第八章 失策第四章 釜底抽薪第四章 退兵令第十八章 各懷憂心第四十二章 入其彀中而不自知第四十九章 追擊第五章 天下大勢第五十二章 武裝殖民第十二章 激斗(下)第三十七章 拒絕豬隊友第十一章 聯宗第三十二章 巴東之戰第二十四章 他怎么能贏呢?第四十八章 殺人越貨第三十四章 以柔克剛第十四章 道家來訪第五十八章 救民第十八章 彈琴退敵第三十三章 飛梁第六章 豆田壁第五章 天下大勢第二十章 虎牢第四十一章 涼州刺史第三十一章 驅虎吞狼第十八章 睢水賊第十九章 中書宦者第三十章 欺之以方第八章 伐段第七章 廄中婦人第十八章 彈琴退敵第二十八章 中原顯姓第三十五章 入朝第三十八章 鴻門宴第四十八章 字謎第十四章 道家來訪第二章 猛虎脫柙第五章 幽冀鈍槌第二十九章 前倨而后恭第二十四章 塢堡第十五章 避諱問題第七章 陰溝水第十六章 病倒第四十七章 本族何功?第十八章 兇信第二十六章 人一貴重,必致塞聽第四十七章 河橋之戰(上)第四十六章 空城計第二十四章 蘇峻之亂第四十七章 盜陽曲第三十七章 是恩?是仇?第四十一章 薛與柳第三十八章 歿于未生之際第三十一章 因忿興師第三十五章 騎兵之用第五十七章 遼西之戰第三十一章 驅虎吞狼第十九章 前驅第十三章 河北之戰第二章 已大破胡第四十六章 空城計第十七章 廢物利用第三十九章 家有惡犬第二十三章 筮占第五十六章 條件優厚第二十六章 烽火第十八章 鎮胡碑第十九章 晏平第三十章 不幫他人擦屁股第五十六章 利用第五十章 羊獻容之死第三十六章 受降第二十三章 建康密信第三十三章 狗改不了吃屎第三十三章 項莊舞劍第二十七章 扶危定傾第三十三章 裝慫不易第十六章 晉壘第二十九章 有肉吃肉,無肉吃屎第三章 傾軋第五十三章 退避三舍第二十六章 征召第四十二章 千里之堤第五十一章 十八層地獄第三十六章 摘瓜第四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四十八章 字謎第四十九章 螳螂捕蟬第五十五章 破虜(上)第十三章 自外于大司馬第二十章 將士思歸第三十九章 大荔城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东县| 湄潭县| 芜湖县| 新昌县| 清水河县| 宜川县| 长乐市| 博湖县| 乐业县| 扬中市| 陆丰市| 寿阳县| 吉隆县| 兴和县| 郯城县| 元氏县| 河南省| 六枝特区| 桦川县| 遂平县| 灵武市| 溆浦县| 团风县| 双江| 潞城市| 克山县| 靖宇县| 广饶县| 邵武市| 新巴尔虎右旗| 东乌珠穆沁旗| 张家港市| 新河县| 安平县| 广西| 咸阳市| 泽州县| 威远县| 鹿邑县| 布尔津县| 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