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央允許羊彝帶走續鹹昔日承諾過的財貨,以免他遭受劉曜的責罰——劉央是真把羊彝當成“身在胡營心在晉”了,則這樣一個重要內應,豈能因爲吝惜幾車財貨就無端喪失啊?但對於所許胡部,卻堅不肯與。
劉央說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分什麼晉、胡?劉曜怙惡不悛,竊據一隅,我又豈能將晉之子民拱手出賣於他?即所許財物,是與容叔的,方便就中取事罷了;至於戶口,則一丁皆不能與!
“劉曜若想要,可使他自己來取,我率十萬雄師,於此恭候大駕!”
羊彝無奈,只得辭去,暫且不論。且說他前腳才走,拓跋氏的使者後腳也到了,正是那位拓跋頭。
拓跋頭此來,自有緣由——就在晉、趙與平陽、晉陽鏖戰之時,遼西地區也爆發了一場大仗,拓跋鮮卑應宇文氏之請,發精騎八千東向,去合攻慕容氏。
原本各部鮮卑,西部以拓跋爲尊,東部以段氏稱雄,但自段氏內亂,遂爲石趙所破後,東部鮮卑的平衡就被徹底打破了,慕容廆趁機猛攻宿敵宇文,侵奪了大片疆土和數萬牧民,還殺死了宇文部的首領莫圭。宇文氏素來與拓跋交好,兩族多年通婚,故而宇文遜暱延繼位後,就多次遣使盛樂,請求拓跋相助,以除慕容。
就周邊形勢而言,其實宇文要遠遠好過慕容,西面和南面,全都是友邦。只可惜南方的石趙和西方的拓跋乃是敵對關係,則宇文若求援於石趙,便無緣拓跋,若求援於拓跋,則無緣石趙……此前段氏覆滅之戰,宇文遜暱延就打算借孔萇之力,徹底擊垮慕容廆,誰想石勒志在中原,對於東北方向,只求消滅宿敵段氏,以及維持平衡罷了,故令孔萇不得深入。遜暱延無奈之下,才只得厚賂拓跋,求取增援。
拓跋部方大敗於幷州,復經內亂,正在最虛弱的時候,“女國使”祁氏乃貪圖宇文的財貨,發兵相從。於是遜暱延便即大舉東侵,首先擊敗了慕容廆的第四子慕容仁。
慕容廆與臣僚商議,北海人逢羨就說:“宇文易與也,唯拓跋兵勢不可當,若去拓跋,遜暱延必無所爲。將軍何不致書大司空,請其相救?但大司空一封書至,或能退去拓跋……”
於是慕容廆便命參謀陽耽南下,去遊說劉琨。劉琨方欲藉助慕容之力,東伐崔毖,自然滿口答應。他還怕書信往來,緩不濟急,於是就派能言善辯的溫嶠率兩千軍往援慕容廆。
兩軍對峙之時,溫泰真乃請拓跋主將相見,當面質問道:“貴部自力微時,即爲中國之臣,先單于猗盧受朝廷代王之封,復與大司空約爲兄弟,則我等本不應於陣前相見。今宇文黨附於羯,是國家之敵,貴部不但不恭行天討,反貪賂而與之勾結,東犯朝廷疆土,是何道理啊?慕容將軍亦受朝廷之命,鎮守東北,監護諸狄,貴部又因何而與之刀兵相見?
“倘若無叛我晉,自當束甲歸去;倘若欲叛我晉,而與羯賊合謀,大司空寧親歷戰陣,與汝等周旋至死,豈能容先代王一世英名,毀於汝等不肖子孫之手哪?!”
拓跋將領聞言大慚,乃引軍暫退,旋即使人來至慕容營中,申以部族困窘,而“女國使”之命不能違抗的難處。於是慕容廆許諾供輸牛羊、糧谷爲籌,拓跋軍乃欣然而去。拓跋兵一退,宇文大窘,遜暱延亦只得拔營歸師。慕容皝率兵從後猛追,宇文大敗,伏屍數十里,所附諸部離散,幸虧孔萇聞訊,及時發兵來救,纔不至於就此滅亡。
溫嶠歸見慕容廆,慕容廆擺設盛宴款待,並且承諾,只等秋後糧秣充足,便即發兵與大司空相合,驅逐崔毖,一舉而底定平州。溫嶠也根據劉琨的授意,應允若得平州,即將北平、遼西兩郡晉土,交給慕容部代管,並署慕容翰爲北平郡守,署慕容皝爲遼西郡守。
消息傳至盛樂,祁氏卻不以爲忤,說:“也罷了,只須得些糧秣,以備冬用,則取之宇文,或者慕容,於我皆無不可。”正好續鹹等命人北上通報,說如今我已叛趙歸晉,不日便將全得幷州,希望與拓跋重申舊盟,請拓跋部收回南侵的諸部。祁氏詢之衆臣,問續鹹之言是否可信啊?關鍵他是不是真能驅逐石趙勢力,底定幷州哪?
各部大人面面相覷,都難以回答。有人說幷州歸晉正好,咱們此前喪敗,實不宜再大發軍南下,正好趁這個機會,鞏固南方的形勢;有人說續鹹一介書生,怎麼可能打敗石虎呢?不如趁著幷州混亂的機會,多發兵南下,去好好搶他一票……
祁氏乃問拓跋頭:“汝素來熟悉中國之事,汝又如何說?”
拓跋頭想了一想,便道:“消息不確實,我也不能論斷。小人願意南下晉陽,覘看形勢,倘若續鹹可以收復幷州……或者起碼守住晉陽,則實不宜再與其相攻;倘若是石虎佔優,甚至於已逐續鹹而復晉陽,倒不如假意與他通好,誘使他再南下伐晉,則我等便可趁機搶掠其後了。”
於是奉命出使,來到晉陽城中,求見續鹹。續鹹不敢自主,也把他給帶劉央面前去了。
此時拓跋頭已知石虎喪敗,晉軍全面開入西河、太原兩郡,因此一見面,就先向劉央表示恭賀,重申前盟。然後他就提出來了:“石虎雖退,樂平、上黨,尚在羯賊手中,恐怕還會振戈重來,將軍不可不慎啊。
“如今將軍率平陽之軍,遠征幷州,然而太原是大郡,土地廣袤,又復遭羯賊蹂躪,恐怕不易底定。我前來時,過晉昌、九原等縣,但見人心混亂,士庶迷茫,不知當從晉還是從趙……倘若將軍暫時無力繼續北上,請以我拓跋部先發兵,爲朝廷鎮定之,如何啊?”
劉央聞言,面色略略一沉,說:“好意心領了,但某受朝廷之命,奉大司馬將令,追亡逐北,收復幷州,自當全始全終,實不勞貴部南下相助。”
倘若裴該在此,對於拓跋頭這一提議,肯定也是會一口回絕的。首先拓跋雖爲盟友,終究屬於外族,不可能撫愛中原之民,若任由其進入晉地,所過必然大肆殺掠,手段未必會比胡、羯來得溫和。歷史早有例證,後來“安史之亂”,唐朝向回鶻借兵,回鶻兵進入內地後,劫掠、殺戮便相當之慘,也就比叛軍好那麼一點兒有限。
再者說了,土地、人口,授之容易,取之則難,倘若被拓跋南下佔據了新興郡的晉昌、九原等地,他們還肯輕易吐出來嗎?
當然了,劉央終究是一介武夫,想不到那麼遠,所謂“華夷不併立”之語,雖經裴該反覆訓導、宣揚,在大多數晉家將吏心中,也是要把長久以來攜手對敵的拓跋、慕容等部排除出“夷”外去的。至於唐朝的“後”車之鑑,劉央又怎麼可能知道啊?
他只是在琢磨,我有機會徹底收復失土——早就由劉琨通過朝廷詔命而割讓給拓跋的雁門郡等地自不在論——只不過暫時還沒空打掃庭院罷了,豈能容許外人入駐哪?自平陽而轉戰至此,說不上有多艱難,也終究身歷百戰,殫精竭慮,結果你們拓跋幾乎無所呼應,並無尺寸之勞,倒想趁機來奪佔土地,搶奪功勳?世上哪有這般容易之事!
因而當即便加以回絕。拓跋頭本來也只是試探罷了,見劉央不從,乃改提它議:“此前先代王南下伐羯,不幸受挫於九原,所攜十數萬牛羊,俱入賊手。今聞將軍破石虎,復擄得這些牛羊,懇請歸還我部。”
劉央心說這叫什麼話,你們自己丟掉的物資,自己問石虎討要去,我們於戰陣上所得,哪有再雙手奉還的道理啊?正待堅拒,旁邊兒續鹹插嘴道:“聽聞昔日羯賊入於幷州,大司空暫退而東,幷州百姓扶老攜幼而逃入拓跋者甚多。彼等豈不想念鄉梓麼?唯羯賊在並,不能返鄉罷了。如今既然王師已復太原、西河、新興,還望貴部將晉民歸還於我。”
他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說那些牛羊本是你家的,要我們還,行啊;但貴部屬下的晉人,原本可是我國的,你們是不是也該還回來了呢?
拓跋頭無言以對,只得苦笑作罷。他心說看劉央、續鹹的表情,聽他們的言辭,貌似幷州的形勢還算穩定,沒有假手於外,別求增援之意,而且對土地、戶口,頗爲貪得。既然如此,我必須得回去向“女國使”稟報啊,暫且勒束部衆,不要南下。關中裴大司馬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而拓跋部內紛才息,實不宜與之起齟齬……起碼我是不想到南邊兒來打仗的,那些激進躁動分子,我得想辦法把他們全都壓制住才成。
於是就此住口,彷彿此前啥話都沒說過一般,劉央見他還算識相,面色稍霽,就此盛擺酒宴,款待拓跋頭,同時也爲了向他顯示:我們物資充裕,兵馬強盛,你們這會兒可別來惹我們!
……
且說遊遐攻滅虛除部,大致平定上郡的捷報,由長安傳至洛陽,內外皆喜。樑芬自從卸職之後,便在洛陽城外金谷澗旁的別墅中隱居,聽聞此信,便即收拾行裝,啓程西歸。
金谷澗附近景色絕美,乃是洛陽郊外的遊覽勝地,晉初之時,豪貴便多於此處修建別墅,尤以石崇的金谷園最爲著名。自從石崇死後,金谷園數易其主,終於在胡軍迫近時被一把火燒成了白地。直到司馬鄴還都洛陽,樑芬從行,於是利用權勢之便,奪其舊址,重新加蓋,作爲自家的重要別業——當然啦,其豪奢程度自然不能與石崇昔日相提並論。
樑芬當日辭去司徒職務,表面上是說自己年老多病,不能立朝,打算葉落歸根,返回老家安定郡的烏氏去。但一來他還想再觀察和監控朝局一段時間,繼續給樑允、樑浚等人做靠山,二來擔心烏氏近戎,不大穩妥,因此“歸隱”金谷,遲遲不肯成行。直到虛除部殄滅的消息傳來,至此安定以北,暫無大敵了,老傢伙才終於束裝起行,帶著多年來積聚的十數車財物,一路西向。
比至長安,裴該親迎入府,與樑芬商談時局,相處甚歡。當然這並不是說樑老頭兒對於政治方面的想法與裴該接近——正好相反,多數南轅北轍——而是如今裴該權勢日盛,遠非初入長安時可比,即便樑芬亦私下自許爲裴氏之吏——不是盟友——故此言談間每每刻意迎合裴該。
那意思,反正我也不當官,不管事兒了,那爲什麼還要直言相諫,或者故作異論,特意惹對方討厭呢?萬一禍延家門和子孫,豈非無妄之災麼?
居留數日,某天黃昏時分,裴嶷輕車來訪。樑芬早就等著他呢,急忙迎入寄居之邸,設宴款待。酒席宴間,二人相互出言試探,都大致上心裡有數了,這才摒退衆人,燃起燭來,促膝密談。裴嶷首先就問了:“樑公可知天意否?”
樑芬笑一笑,伸手指指裴嶷的心口,又再指指自己的心口,回答道:“天意如何,我不知也,但知人心所向。想必文冀之心,與某之心,並無二致。唯我久在中朝,疏闊於大司馬,乃不知大司馬之心又如何啊?”
裴嶷聞言頗感欣慰,於是答道:“人但得其勢,必然生其心,勢之成否,關乎天意,則若逆天而行,亡無日矣——大司馬終非逆天之人啊。”
這話就算是對上榫了,樑芬乃問:“未知時機若何?”
裴嶷略一猶豫,然後微微苦笑道:“我正是因爲此事,才特地來求教樑公的。大司馬光風霽月,勢不能行鼠竊狗盜之事,而必列堂堂之陣,張大義之旗。故而因應時局,我看其心,恐有三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