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一百九十七章 後藏室=廚房

bookmark

清理人殉,可不是一件好差事。

至少在心理上說,是這樣的。

畢竟現在都是文明社會了,一提起人殉,想起的都是“野蠻”“愚昧”“殘忍”之類的詞。

爲什麼商朝,普遍在大衆印象中,感覺和其他的華夏朝代割裂感非常強。

就是因爲現代華夏文明的一切是非觀、道德觀、文化觀等等,都是宗周塑造的。

而在宗周之前的商,行事完全是一個和周代之後的華夏文明,一點都不同的時代。

商人沒事就殉葬,心情好了殺個人昭告下祖先,心情不好了殺個小貴族緩解緩解心情。

要打戰了,殺一批奴隸給祖先,希望祖先能庇佑勝利。

戰勝了,俘獲了很多敵對部族的奴隸,要殺一批送給祖先,感謝祖先庇佑。

戰敗了,那更要殺一批奴隸,乞求祖先的諒解。

下雨了、乾旱了、降溫了、升溫了、生孩子了……

反正只要遇到點事,都要殺個人告訴下祖先。

而且這種行爲,是從大貴族到中小貴族,都這麼幹的。

甚至,一個小貴族,可能他同時也是中等貴族心中的殉葬人選,隨時可能被選去見祖先。

同樣,中等貴族,也是大貴族心中用來殉葬的最好人選,家裡有啥事了,就找個中等貴族殺了祭祀下先祖。

總而言之,整個商代,貫穿了人殉制度。

按照現在對中商、晚商的發掘情況來看,商朝一年恐怕光是祭祀用,就要殺掉八千到一萬人。

其中,來自敵對勢力,也就是商人的大敵羌人以及商人自己人都有,並非是只用外人祭祀。

這裡的“自己人”,包括了普通自由民,奴隸,小貴族,中級貴族。

是的,商人的貴族也需要殉葬的,只要巫師占卜,認爲祖先那邊缺人手了,或者商王發現某個貴族在某方面很不錯,適合去侍奉祖先,那就要殺掉殉葬祭祀。

而且被殺的貴族,也甘之如飴。

因爲商人世世代代都是這麼過來的,他們的行事就是這麼個風格。

商朝遺址裡,出土的最多的東西就是殉葬人骨,小孩的、大人的、侏儒的、年輕的、年老的、男性、女性,統統都有。

和商代遺址相比,長平之戰古戰場都算是小兒科了。

商人一個小貴族的墓葬裡,都得陪葬百八十個奴隸。

而這種事情,在接受了“諸子百家”文化,並且至今任然受用的當代華夏人心裡,確實是無法理解和接受的。

現在的華夏人自然對商人,充滿了割裂感。

特別是親自參觀過一些商代遺蹟。

親眼看過那些數不盡的殉葬人骨、用人頭做的酒器、用鼎將人煮熟後祭祀留下的“煮人鼎”,以及鼎中的“熟人”。

好傢伙,現代人能和商人產生一種“這是我祖先,這是華夏文明”的感覺,那纔是真的見了鬼了。

現在廣州考古所的研究員們,在清理西側室內的人殉時,自然心情也不會多美妙。

而另一邊,負責後藏室清理工作的孔建文,心情卻非常的好!

後藏室並不大,只是個東西寬18米,南北長2米的正方形藏室。

但是,此室是儲藏食物和放置炊器與儲容器的重要庫藏!

裡頭放的隨葬品多啊!

鼎、鍪(o),烤爐、提筒,鑑、盆和陶甕、陶罐等器物多疊放在後藏室內。

一般在放置隨葬品的時候,同類器物都會採取層疊相套的方法,也就是套娃。

大的裡頭放小的,小的裡頭放更小的。

古人一點都不傻,清楚的知道怎麼樣做可以最好的利用上空間。

陶甕、鐵鼎、銅鼎等大型器物就多堆疊在後藏室的前部,也就是正對著門口的位置。

因爲這些器物數量太多了,已經塞滿了全室,導致根本沒有立足之地,所以只能讓一兩個研究員,站在過道上,一點一點的往裡清理。

這就導致孔建文的考古隊,算是最輕鬆的,橫豎就是在個長寬2米的空間裡折騰,大家分成幾班倒,一天只需要清理兩三個小時就行。

就這,他們的清理速度也依舊是三個隊伍裡最快的。

大量的炊器,鼎、釜、甑、鑑率先被清理了出來。

其中,最讓人側目的就是幾個大鐵鼎,以及越式的大銅鼎。

普通的銅鼎,華夏考古出土的數量已經非常豐富了,以中原地區爲主,至少能湊個千鼎。

但是用鐵做的鼎,以及越式的銅鼎,那就較爲少見了。

鼎,在製造出來的第一作用,是用來煮東西吃的,是一種日用器,之後才慢慢演變出禮器的作用。

但是到了漢代之後,基本上“鼎”作爲隨葬品,就很少再出現於貴族墓葬之中了。

兩漢時期,是鼎最後的輝煌時期。

同時,兩漢時期也是華夏文明從青銅時代躍進到鐵器時代的關鍵節點。

在這個時期,鐵開始被用來製作“釜甑”之器,也就是用來煮飯煮菜的工具。

鐵鼎,便孕育而生了。

只是這玩意使用和存在的年代都較爲短,所以存世量還是很稀少的。

而越式鼎, 顧名思義也就是越國樣式的鼎。

這玩意和中原諸國的鼎,最大的區別就是三隻鼎足很纖細,有點像鶴腿一樣,而且鼎身多爲圓形的。

這是一種越國獨有的鼎,只有越國人會打造和使用。

南越國不愧國名上的“南越”二字,確實是和越國沾點邊的,國君居然也有用越式的鼎!

值得一提的是,後藏室內出土的這些炊器與儲容器,全部都是墓主人生前使用過的。

在鼎、釜、甑的底部,都有發現長期火燒後留下的黑色印記。

實際上,大部分用來陪葬的青銅器,包括禮器,大多都是墓主人生前所用之物。

所謂“鐘鳴鼎食”形容的就是這些貴族生前的生活。

“九鼎八簋”這些東西,並非是專門鑄造出來只用於下葬的禮器。

這些東西代表的禮儀和制度,是墓主人生前就在享用的,他們生前就在用這些鼎和簋烹飪東西吃,是自己的專屬炊器。

而他們死後,這些鍾與鼎當然也要跟著陪葬。

鼎和簋,作爲宗周重要的禮器文化的代表,不僅僅只是當做禮器。

嚴格的說,他們的主要作用,還是日常使用的炊器。

只是同時被賦予了代表禮制的作用而已,不能本末倒置。

那個時候的生產力,還沒有奢侈到專門鑄造出一套青銅簋和鼎,只是拿來彰顯禮儀,然後陪葬。

家裡得有多少噸青銅,才能這麼奢侈啊?

三百二十六章 魯米諾試劑!一百七十章 帝印·封泥二百三十八章 什麼叫禮崩樂壞啊!一百七十一章 眜是何人???是何人?一百二十三章 血液裡流淌著一半楚國王室之血一百九十二章 趙藍與同姓不婚第六十九章 名不副實的文景之治第三十七章 漢漆與唐漆二百二十三章 主墓室都被盜了?二百七十七章 化驗大法!三百三十七章 三千年前的石磬第四十四章 華夏青銅鑄造工藝之極—秦劍!一百九十八章 開個系列視頻的坑!一百三十四章 鑑定一下網絡熱門古屍三百三十章 師兄二百二十章 這是誰的墓?一百零五章 文王四友,治臣十人!二百三十二章 整箱提取一百三十四章 鑑定一下網絡熱門古屍二百八十章 被玉堆滿的內棺二百七十九章 和田玉一百五十八章 好慘一樂伎一百二十六章 後生可畏啊!一百九十六章 八位人殉?三百五十二章 土層情況很樂觀一百三十七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六十一章 一十三年五月庚辰,江陵丞敢告地下丞!二百二十七章 關於海昏侯國的過去第五十一章 它們既年輕又古老一百七十九章 埋藏於歷史之下的真相一百五十四章 南越文帝!三百六十一章 老虎嶺水壩三百三十六章 金葉子、絲織品、樂器三百零七章 畢業快樂!三百二十八章 發掘纔剛剛開始第九十四章 天平衡桿!二百二十章 這是誰的墓?三百六十八章 良渚刻符一百八十九章 夫人也殉葬?第五十六章 無氧纔是保存屍體的第一要素三百六十三章 馬橋文化第五十三章 科普工作任重道遠三百零九章 神秘的古蜀國三百三十三章 船棺葬一百四十五章 抵達現場第九十五章 博士課題二百章 科技考古!一百零三章 破譯一百六十二章 漢武帝這人行,能處,是真滅國啊!二百四十九章 主墓室!二百四十三章 華夏人,從來都是最聰慧的民族!二百六十五章 石範一百四十三章 寡人是南越武帝,不是越南武帝!二百六十四章 “劉病己,你可真狠啊!”一百二十六章 後生可畏啊!二百二十二章 寶藏男孩劉賀二百六十二章 亮麗如新!二百八十四章 人雖死,靈魂依然在。第三十三章 陳師弟,你火了!第二十九章 發論文二百二十九章 肯定是劉賀!一百一十七章 系統宕機了?三百五十九章 良渚研討會三百二十七章 恐懼纔是文明存在的原動力二百三十三章 漢代就有火鍋了!二百一十三章 外甥阿柴王第八十三章 吸引年輕人二百五十二章 金子,好多的金子!三百一十四章 開工!成績彙報!三百六十章 良渚:華夏文明的搖籃一百一十六章 昭王南行,豫命於曾第九十章 三個大型的東西周墓葬羣第三十三章 陳師弟,你火了!三百四十九章 有虞氏與成鳩氏二百三十一章 西漢列侯出行儀仗第九十六章 開工!二百零七章 我棺槨呢?一百零九章 原來你是曾侯與!第一十二章 亙古未變的母愛一百三十三章 請對人了!二百零六章 那個小盒子纔是永遠的家二百零七章 我棺槨呢?第五十七章 開盲盒咯!一百九十二章 趙藍與同姓不婚一百七十八章 在危險的邊緣反覆試探第六章 壁爐?一百七十一章 眜是何人???是何人?一百三十六章 自媒體:我聞著流量來了三百六十三章 馬橋文化一百七十八章 在危險的邊緣反覆試探一百零二章 楚系文字一百一十七章 系統宕機了?二百四十一章 三位一體的銅鏡二百五十三章 整體提取法一百二十二章 貴族之戰,以和爲貴!三百一十六章三百四十一章 帝俊二百八十二章 又見香瓜子一百五十一章 原來是個閹人
三百二十六章 魯米諾試劑!一百七十章 帝印·封泥二百三十八章 什麼叫禮崩樂壞啊!一百七十一章 眜是何人???是何人?一百二十三章 血液裡流淌著一半楚國王室之血一百九十二章 趙藍與同姓不婚第六十九章 名不副實的文景之治第三十七章 漢漆與唐漆二百二十三章 主墓室都被盜了?二百七十七章 化驗大法!三百三十七章 三千年前的石磬第四十四章 華夏青銅鑄造工藝之極—秦劍!一百九十八章 開個系列視頻的坑!一百三十四章 鑑定一下網絡熱門古屍三百三十章 師兄二百二十章 這是誰的墓?一百零五章 文王四友,治臣十人!二百三十二章 整箱提取一百三十四章 鑑定一下網絡熱門古屍二百八十章 被玉堆滿的內棺二百七十九章 和田玉一百五十八章 好慘一樂伎一百二十六章 後生可畏啊!一百九十六章 八位人殉?三百五十二章 土層情況很樂觀一百三十七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六十一章 一十三年五月庚辰,江陵丞敢告地下丞!二百二十七章 關於海昏侯國的過去第五十一章 它們既年輕又古老一百七十九章 埋藏於歷史之下的真相一百五十四章 南越文帝!三百六十一章 老虎嶺水壩三百三十六章 金葉子、絲織品、樂器三百零七章 畢業快樂!三百二十八章 發掘纔剛剛開始第九十四章 天平衡桿!二百二十章 這是誰的墓?三百六十八章 良渚刻符一百八十九章 夫人也殉葬?第五十六章 無氧纔是保存屍體的第一要素三百六十三章 馬橋文化第五十三章 科普工作任重道遠三百零九章 神秘的古蜀國三百三十三章 船棺葬一百四十五章 抵達現場第九十五章 博士課題二百章 科技考古!一百零三章 破譯一百六十二章 漢武帝這人行,能處,是真滅國啊!二百四十九章 主墓室!二百四十三章 華夏人,從來都是最聰慧的民族!二百六十五章 石範一百四十三章 寡人是南越武帝,不是越南武帝!二百六十四章 “劉病己,你可真狠啊!”一百二十六章 後生可畏啊!二百二十二章 寶藏男孩劉賀二百六十二章 亮麗如新!二百八十四章 人雖死,靈魂依然在。第三十三章 陳師弟,你火了!第二十九章 發論文二百二十九章 肯定是劉賀!一百一十七章 系統宕機了?三百五十九章 良渚研討會三百二十七章 恐懼纔是文明存在的原動力二百三十三章 漢代就有火鍋了!二百一十三章 外甥阿柴王第八十三章 吸引年輕人二百五十二章 金子,好多的金子!三百一十四章 開工!成績彙報!三百六十章 良渚:華夏文明的搖籃一百一十六章 昭王南行,豫命於曾第九十章 三個大型的東西周墓葬羣第三十三章 陳師弟,你火了!三百四十九章 有虞氏與成鳩氏二百三十一章 西漢列侯出行儀仗第九十六章 開工!二百零七章 我棺槨呢?一百零九章 原來你是曾侯與!第一十二章 亙古未變的母愛一百三十三章 請對人了!二百零六章 那個小盒子纔是永遠的家二百零七章 我棺槨呢?第五十七章 開盲盒咯!一百九十二章 趙藍與同姓不婚一百七十八章 在危險的邊緣反覆試探第六章 壁爐?一百七十一章 眜是何人???是何人?一百三十六章 自媒體:我聞著流量來了三百六十三章 馬橋文化一百七十八章 在危險的邊緣反覆試探一百零二章 楚系文字一百一十七章 系統宕機了?二百四十一章 三位一體的銅鏡二百五十三章 整體提取法一百二十二章 貴族之戰,以和爲貴!三百一十六章三百四十一章 帝俊二百八十二章 又見香瓜子一百五十一章 原來是個閹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缙云县| 美姑县| 灵宝市| 重庆市| 香河县| 河源市| 吴堡县| 屏东市| 神池县| 湖口县| 江西省| 衡山县| 都江堰市| 迁西县| 军事| 太原市| 伊通| 桐城市| 方山县| 抚远县| 清河县| 西乡县| 九龙县| 弋阳县| 哈尔滨市| 秦皇岛市| 雷山县| 招远市| 静乐县| 花垣县| 梁山县| 北宁市| 泰州市| 荃湾区| 沅陵县| 莎车县| 莱西市| 天柱县| 平遥县| 常宁市| 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