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三百六十八章 良渚刻符

bookmark

良渚的獸面神人紋,可以說是良渚古國的精神象徵。

這個標記具體是什麼意思,目前說法很多。

有說就是蚩尤本尤的畫像的,有說是良渚大英雄的,也有說是良渚人崇拜的神,莫衷一是,但是有一點是公認的。

這個畫像符號,遍佈良渚文化區域。

這又印證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那就是良渚是一個完整的國家!

良渚都城控制著整個良渚文化區域內的人口和土地,不管是依靠武力還是軟實力產生的向心力,很明顯所有人以使用良渚文化爲榮。

正因爲良渚統治下的區域內,所有人都以良渚爲榮,所以纔會在良渚各地都發現獸面神人紋。

這玩意的用處,類似於國旗,但是更多其實是神權或者王權的象徵。

這就是廣域王權的物證,也是鐵證,是君權神授最早的表現方式,因此我們斷言良渚它不僅僅是一個城邦,而是統治著巨大區域的一個國家。

國家代表的是——文明!

而獸面神人紋,則是這個國家的“神徽”!

而且,這個神徽,在後來的湖北石家河文化、山東龍山文化中也出現了。

這代表著,良渚在滅亡之後,後裔還曾經北遷南下,分別逃到了山東與湖北地區,繼續生活下去。

只是一個龐大國家的毀滅,終究是很難再復興了。

不管是毀於天災還是人禍。

就像古羅馬,就像古埃及,一旦被毀滅,也許有部分後人逃生了,但是他們也無法再重建那個曾經輝煌的文明,只能抱著過去的一些光輝茍且偷生。

良渚古國的後人,在逃到山東和湖北之後,也選擇融入了當地的部落之中,雖然還保留著自己國家的神徽,但是更多也只是一種精神象徵。

刻在自己的所有物上,算是留個紀念。

良渚的文化,卻是真真正正的大部分都消亡了。

至於那些被傳承下來的良渚文化,比如說玉器,那是良渚在巔峰時期,就已經廣爲傳播到了華夏的其他地域了的。

這也是爲什麼,良渚有“器物”留下,但是卻沒有任何歷史或者傳說留下,因爲他們所使用的物品,曾經在巔峰時期傳遍華夏。

但是他們的文化和精神,卻隨著一場大洪水被湮滅。

當然,現在通過考古發掘,現代人可以窺見到良渚文化的一角。

特別是刻符。

良渚刻符現在已經發現五六百個了,除去這個獸面神人紋之外,還有很多類似文字的表意刻符。

這也是學術界懷疑良渚已經發展出初級文字的原因。

有可能是甲骨文前身之一的原始文字。

這些符號出現在陶器的各個部位,沒什麼規律。

之所以在陶器上遺存下來,是因爲陶這個材質比較穩定,如果在木頭或者竹子遺存下來的可能性就非常非常之小了。

良渚的抽象符號特別多,而且很多都是刻在了陶器的底部。

這很難不讓人想到,祖輩們在碗底上,刻上自己的姓,來表示器物歸屬的這個習慣。

刻上了自己的名字,那這個東西就是屬於我的了。

這種習慣,甚至可以說是人類從原始部落時期就有了。

當“私人所有物”這個概念被普及後,人類就迫切的需要有一種辦法,來證明這些物品是自己的。

在物品上留下屬於自己的記號,顯然是最容易的一個辦法。

陳翰還記得,他上大學哪會,大家冬天的時候都需要到熱水房取熱水。

當時整個學校幾千號人,都是用暖水瓶取水,因爲學校小賣部的暖水瓶長得都差不多,無非就是顏色不一樣,所以經常有同學會拿錯別人的暖水瓶。

爲了避免互相之間拿錯暖水瓶,後來大家就都會在暖水瓶的那個瓶塞上,用記號筆寫下自己的名字和班級。

這樣就再沒出現拿錯的情況了。

想來,五千年前的良渚古人們,想法和現代人也不會有太多區別。

對於良渚時期的古人來說,陶器已經是家裡爲數不多的“日用器”了,並且還不是家家戶戶都能有全套的。

以前這些東西是經常會互相借來借去的,今天從你家借一個碗,明天從他家借一個壺。

這種事情甚至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貧困時期,都還時常有發現呢。

那麼,只要刻個字就不會搞錯是從哪裡借來的了。

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就是“匠師留名”。

在自己製作的器物底部刻個符號,代表這個陶器是誰製造的,這也是古人常用的一種手段。

尤其是出名的工匠,做的東西自然更受歡迎一點,就需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印記。

目前,卞家山、廟前、莊橋墳等良渚文化遺址發現的554件帶刻符陶片、石器和玉器,符號總數達656個。

大部分都是發現於器物的底部。

這說明這些符號,首先不可能是隨便亂塗的,肯定是有某種規律的,是良渚人主觀意識做出的行爲。

但是!

它們依舊是刻符,而不是文字!

爲什麼?

因爲單個,或者說一兩個刻符,是不夠組成“文字”的概念的。

什麼是文字?

不管是中文的方塊字, 還是西方的各種字母,都滿足一個概念,那就是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句子,文章。

完整的句子,文章,才能夠蘊含或者說承載信息量。

甲骨文爲什麼會被認爲是華夏的第一種文字。

就是因爲,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是完整的句子。

每片甲骨上的句子,記載的都是完整的一件事情,是可以翻譯出來的。

比如祭天啊,征戰啊,君王去世啊,繼位啊之類的。

這纔是文字。

而良渚的刻符,不管是在玉器上,還是陶片上,又或者石器上,大部分都是單一的一個刻符,或者兩個。

很少有兩個以上的刻符。

這樣的刻符,是不能形成完整的句子的。

沒有完整的句子,說實話,現在的文字學家也根本沒辦法去翻譯這些刻符到底是什麼意思。

其實文字學家的要求並不高。

不要求你留下幾十個文字組成的文章。

但是至少也得四五個字吧?

哪怕是四五個字組成的刻符,那也勉強算的上是能證明文字誕生了。

因爲四五個字,按照華夏古人的寫意文字傳統,已經可以承載很多信息了。

比如我國的成語,大多不都是四個字四個字的。

四個方塊字,組成的成語,已經可以承載很多信息了。

可惜,良渚發現的刻符,大多都是單子或者二字,根本不能組成完整的句子。

這讓所有考古人,都十分遺憾。

閱讀滿級考古大師最新章節 請關注()

三百六十九章 原始文字?二百四十七章 好飲酒第八十六章 每一具不腐古屍,都是獨一無二的孤例三百一十八章 三星堆文化之美一百四十七章 守墓的武士,守門的車伕一百三十二章 遂先生的地宮一百四十三章 寡人是南越武帝,不是越南武帝!三百六十五章 5300年前的榫卯第五十八章 原來是位官老爺!一百五十三章 二個粗心大意的工匠二百四十八章 可悲又可嘆的一生。二百五十四章 一千金有多少?250公斤!三百五十章 王都三百零四章 學術盛宴第十章 一具23-26歲的年輕女性骸骨二百八十九章 玉眼蓋、玉鼻塞第三十八章 漢朝人需要喪葬貸啊!一百零五章 文王四友,治臣十人!第三十章 叮咚,成就解鎖!二百六十六章 清理主棺一百六十八章 綾、羅、綢、緞第九十三章 老同學三百三十二章 文化層分期一百五十七章 有瑟怎麼能沒有琴呢三百三十三章 船棺葬三百五十一章 良渚方國體系一百六十七章 隨侯珠與玻璃一百八十九章 夫人也殉葬?二百四十六章 外國人真會玩雙標!一百九十五章 去地下繼續服侍這位君主第八十九章 曾經強盛於世的曾國二百九十八章 海昏侯墓中的傳世典籍第五十七章 開盲盒咯!國慶快樂二百三十五章 居然還有冬蟲夏草!二百一十八章 只有妾才配享側室二百六十六章 清理主棺二百三十九章 劉賀還是太年輕了三百五十六章 玉琮三百零一章 皇帝制曰!第八十二章 爲什麼會不腐呢?二百二十九章 肯定是劉賀!第七十二章 陳老師考古課堂開課啦!二百零一章 不是九層妖塔二百七十五章 劉賀:我真慘啊三百五十三章 M1號墓三百一十二章 新的祭祀坑第六十七章 四大天王有五個很合理吧?一百零七章 “教授,我悟了!”一百零四章 君庇淮夷,臨有江夏!一百三十四章 鑑定一下網絡熱門古屍一百三十六章 自媒體:我聞著流量來了第三十二章 兄弟們,撤!一百六十六章 生是所裡的人,死是所裡的墓!二百五十八章 可惜,遇到的是漢宣帝。三百七十六章 這不符合制度啊!二百九十五章 失蹤的海昏侯印三百六十章 良渚:華夏文明的搖籃第四十五章 家傳之寶二百四十四章 2200年前的計時工具:刻漏一百二十八章 唐侯送給隨侯的簋!一百三十二章 遂先生的地宮三百五十三章 M1號墓二百四十二章 公羊儒都是狠人!第九十六章 開工!一百三十二章 遂先生的地宮三百三十八章 “依依磬聲,既和且平”一百三十九章 又是一段旅途結束第四十一章 有車有房但是沒老婆的貴族一百一十章 去隔壁工地串串門三百三十四章 從三星堆遺址到金沙遺址二百三十九章 劉賀還是太年輕了三百一十四章 開工!第六十五章 簡牘修復室的神器二百章 科技考古!三百三十一章 堆積層難分辨第八十七章 歡歡喜喜又一年一百六十四章 軍火庫三百一十九章 跨越三千年的團聚二百二十六章 被鄱陽湖水泡了一千年一百三十九章 又是一段旅途結束二百六十二章 亮麗如新!一百零六章 解釋不通啊!第七十二章 陳老師考古課堂開課啦!三百四十七章 夏商周與良渚的關係三百四十章 遠古華夏不崇拜太陽!一百七十二章 棺槨呢?!一百七十二章 棺槨呢?!一百二十一章 隨國找到啦!一百二十章 曾國的墓,陪葬吳王的武器?!二百五十二章 金子,好多的金子!三百六十五章 5300年前的榫卯二百九十六章 華夏特色鉛鋇玻璃體系二百五十九章 高級玉第一十九章 那就再做一碗!一百三十五章 造假,這是在造假!第二十一章 老孔:我是個好導師二百二十章 有個古墓被盜了三百二十四章 房子第三章 喇家遺址,我來了!
三百六十九章 原始文字?二百四十七章 好飲酒第八十六章 每一具不腐古屍,都是獨一無二的孤例三百一十八章 三星堆文化之美一百四十七章 守墓的武士,守門的車伕一百三十二章 遂先生的地宮一百四十三章 寡人是南越武帝,不是越南武帝!三百六十五章 5300年前的榫卯第五十八章 原來是位官老爺!一百五十三章 二個粗心大意的工匠二百四十八章 可悲又可嘆的一生。二百五十四章 一千金有多少?250公斤!三百五十章 王都三百零四章 學術盛宴第十章 一具23-26歲的年輕女性骸骨二百八十九章 玉眼蓋、玉鼻塞第三十八章 漢朝人需要喪葬貸啊!一百零五章 文王四友,治臣十人!第三十章 叮咚,成就解鎖!二百六十六章 清理主棺一百六十八章 綾、羅、綢、緞第九十三章 老同學三百三十二章 文化層分期一百五十七章 有瑟怎麼能沒有琴呢三百三十三章 船棺葬三百五十一章 良渚方國體系一百六十七章 隨侯珠與玻璃一百八十九章 夫人也殉葬?二百四十六章 外國人真會玩雙標!一百九十五章 去地下繼續服侍這位君主第八十九章 曾經強盛於世的曾國二百九十八章 海昏侯墓中的傳世典籍第五十七章 開盲盒咯!國慶快樂二百三十五章 居然還有冬蟲夏草!二百一十八章 只有妾才配享側室二百六十六章 清理主棺二百三十九章 劉賀還是太年輕了三百五十六章 玉琮三百零一章 皇帝制曰!第八十二章 爲什麼會不腐呢?二百二十九章 肯定是劉賀!第七十二章 陳老師考古課堂開課啦!二百零一章 不是九層妖塔二百七十五章 劉賀:我真慘啊三百五十三章 M1號墓三百一十二章 新的祭祀坑第六十七章 四大天王有五個很合理吧?一百零七章 “教授,我悟了!”一百零四章 君庇淮夷,臨有江夏!一百三十四章 鑑定一下網絡熱門古屍一百三十六章 自媒體:我聞著流量來了第三十二章 兄弟們,撤!一百六十六章 生是所裡的人,死是所裡的墓!二百五十八章 可惜,遇到的是漢宣帝。三百七十六章 這不符合制度啊!二百九十五章 失蹤的海昏侯印三百六十章 良渚:華夏文明的搖籃第四十五章 家傳之寶二百四十四章 2200年前的計時工具:刻漏一百二十八章 唐侯送給隨侯的簋!一百三十二章 遂先生的地宮三百五十三章 M1號墓二百四十二章 公羊儒都是狠人!第九十六章 開工!一百三十二章 遂先生的地宮三百三十八章 “依依磬聲,既和且平”一百三十九章 又是一段旅途結束第四十一章 有車有房但是沒老婆的貴族一百一十章 去隔壁工地串串門三百三十四章 從三星堆遺址到金沙遺址二百三十九章 劉賀還是太年輕了三百一十四章 開工!第六十五章 簡牘修復室的神器二百章 科技考古!三百三十一章 堆積層難分辨第八十七章 歡歡喜喜又一年一百六十四章 軍火庫三百一十九章 跨越三千年的團聚二百二十六章 被鄱陽湖水泡了一千年一百三十九章 又是一段旅途結束二百六十二章 亮麗如新!一百零六章 解釋不通啊!第七十二章 陳老師考古課堂開課啦!三百四十七章 夏商周與良渚的關係三百四十章 遠古華夏不崇拜太陽!一百七十二章 棺槨呢?!一百七十二章 棺槨呢?!一百二十一章 隨國找到啦!一百二十章 曾國的墓,陪葬吳王的武器?!二百五十二章 金子,好多的金子!三百六十五章 5300年前的榫卯二百九十六章 華夏特色鉛鋇玻璃體系二百五十九章 高級玉第一十九章 那就再做一碗!一百三十五章 造假,這是在造假!第二十一章 老孔:我是個好導師二百二十章 有個古墓被盜了三百二十四章 房子第三章 喇家遺址,我來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安县| 马龙县| 阿荣旗| 石河子市| 贵阳市| 任丘市| 黄大仙区| 民权县| 仲巴县| 清涧县| 赤水市| 尼木县| 利辛县| 寿宁县| 陆川县| 宜春市| 城固县| 泸西县| 余姚市| 通化市| 芷江| 云梦县| 黎川县| 靖远县| 华池县| 宜城市| 青州市| 乐都县| 潮州市| 如皋市| 阿坝| 江油市| 连城县| 宜兰市| 宁远县| 临漳县| 板桥市| 当涂县| 盖州市| 揭阳市| 镇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