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人的陶器類型還是很多很豐富的。
光是炊器,就有陶鼎——這種陶鼎只能煮稀飯,想吃干飯,它是做不出來的。
而煮干飯良渚人有專門的陶隔擋鼎和陶鼎甑,都是在鼎內有一個隔層,下面放水,上面放米蒸,這樣就可以煮干飯了。
在研究怎么做飯這方面,掌握了專業稻作物耕作的良渚人,當然是沒少研究的,而且研究出來的東西似乎不錯。
像陶鼎甑這種烹飪方式,一直到現代都還存在,只是將鼎改成了鍋而已。
當然,有炊器,那就會有盛食器,就是上菜的碗,吃飯的碗。
良渚人使用的盛食器主要是“豆”,而且是富有良渚特色的黑陶豆。
豆這玩意吧,很像高腳盤。
大汶口遺址已有陶豆出土,主要用于盛放黍、稷等谷物,后用于盛放腌菜、肉醬等調味品。
大汶口遺址就在良渚北面的山東地區,而且最早在6100年前就出現了,和良渚之間是有過交流的。
很顯然,良渚的“豆”文化,可能就來源于大汶口文化的影響。
不過良渚的豆,也有自己的演變風格。
越到良渚晚期,豆把就做的越細長。
看起來都不像是一個盛食器了,反而更像是一盞燈,也不知道良渚人用這么高腳的“碗”吃飯麻不麻煩。
不過“豆”這種盛食器在華夏一直都很流行,直到春秋戰國時期,都是大部分華夏人普遍使用的盛食器,可見此器非常耐用、好用。
當然,鼎也是一樣。
華夏的傳承真的很神奇。
最早出現于六千年前的一樣盛食器和炊器,三四千年之后,居然還在使用,并且使用的人還更多了。
這種動輒幾千年的傳承,歐洲人真的想都不敢想!
他們到中世紀都沒有發展出自己的特色盛食器,只有簡單的盤子和碗。
也難怪歐洲人一直都不愿意承認華夏文化久遠,不承認上下五千年。
他們貧瘠的文化和想象力,根本不敢相信一個文化能傳承這么久。
井底之蛙罷了。
當然,盛貯器(罐)、酒水器、盛酒器(杯),甚至濾酒器在良渚都已經出現了,并且非常成熟。
良渚的酒杯,基本上和現代人常用的幾種酒杯樣式一模一樣。
反倒是沒有后來復雜的爵之類的用具。
我們的老祖宗,五千年前就已經在使用的杯子、帶握把的杯子,到五千年后,現代人返璞歸真,又回到了這種簡單好用的器型上了。
可見,兜兜轉轉一圈之后,我們還是發現了,老祖宗用的最簡單的器型,才是最方便好用的。
當然,對現代人來說,最讓人目瞪口呆的就是良渚的玉器了,要用某樣東西代表良渚文明,首選便是玉器。
華夏六器里,就有四件來自良渚文化。
“禮儀之大,故謂之夏”,玉器是用來祭祀的,祈求風調雨順,祭祀先祖,祭奠亡靈等等。
后來的很多文化都有玉器,為什么我們不說它們是華夏民族玉文化的源流呢?
主要是因為要么玉器使用方法(禮制)沒有被華夏文化傳承,要么這個文化的玉器本來就傳承于良渚。
比如玉玦,馬家浜、崧澤、凌家灘、紅山、石家河、山東龍山等等,很多文化都有,并且造型各異。
但是在良渚之前,玉玦都是拿來當耳環用的。
直到良渚開始,玉玦被穿孔后當成了衣服上的配飾了。
這個使用方法傳到了湖北石家河文化和山東龍山文化,
直到后來商周時期,玉玦到底是拿來當配飾還是當耳環,成為了判斷夷夏的標準。
也就是說,都周朝了,還拿玉玦當耳環的,就是野蠻人了。
而且,良渚的玉器文化也很先進。
良渚之前的崧澤文化,制作的玉器大多為平凋工藝的。
而到了良渚時期,已經進化到了立體凋刻了,一件玉器要經過粗胚-成型-打磨-刻文-浮凋-拋光之后才算是完成制作。
并且玉器制作最傳統經典的減地法陽線、線切割等技術,良渚也已經完善了。
這些玉器的制作方法,一直沿用到后世。
舉個抽象一點的比方。
良渚的技術研究,就像是發明了電。
而之后的繼承文明們,都是在良渚的基礎上,去研究電應該怎么用更好,怎么用更方便。
如果沒有良渚發明了這些玉器制作方法,那后世也許就沒有獨屬于華夏,獨具一格的玉器工藝了。
而且良渚奠定了“禮器”的使用方法,并且被后世繼承。
玉琮、玉璧、玉鉞、玉璜都是隨葬品,是禮器。
其中玉鉞代表的是武器,是軍權王權,玉琮刻有神徽,代表的是神權。
不過,這些東西對陳翰來說,都是已知的事物,雖然感嘆,但是已經并不覺得震撼了。
真正讓陳翰在意的,是他在三星堆時,就很在意的一個問題。
良渚有沒有文字?
良渚有沒有文字是很多人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
說實話,已經發現不少符刻了。
之所以稱之為符刻,是因為我們看不懂它的意思。
甲骨文這樣成體系的文字,不可能是一夜之間突然想出來,并被所有人接受并使用的,必然有其前身。
之前就說過,最早九千年前的賈湖遺址,就發現了原始刻畫符號。
7000年的雙墩遺址,發現了更大規模的可朔源的刻畫符號。
6000年的姜寨和半坡刻畫符號。
5000年的大汶口,也發現了刻畫符號,甚至已經勉強算的上是文字了。
那么,現在在同期稍晚一點點的良渚發現的符刻,是文字嗎?
倒是還不算。
不過雖然不敢說良渚的符刻一定是甲骨文的前身,但是良渚的符刻的確是有非常獨到的東西的。
首先最特別的,那就要數良渚特色的神人獸面紋了。
最精細的一個神人獸面紋,是刻在玉上的。
這個紋飾的實際寬度不到4厘米,高3厘米。
但是卻用細到用毫米來做單位的細紋,刻出了細密云雷紋風字形帽、介字冠、羽冠、倒梯形臉、懸蒜鼻、工字形鼻梁和鼻端、橢圓形眼瞼為特點的獸目、巨大的嘴和上下兩排獠牙。
并且再輔以密密麻麻的細紋,構筑出了一面神人獸面圖。
在這么小的范圍內,凋刻出如此精細繁密的圖形,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而且這個神人獸面紋居然還有簡化版、抽象版等各種各樣的版本。
閱讀滿級考古大師最新章節 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