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護法,現在軍情緊急啊!現在城內的防備不嚴密,而且有夜色的掩護,我們才能更好地攻進去!若是等到白天,讓他做了更多準備,恐怕我們想要快速拿下就沒那么容易了!你也知道,他們的主力,最多還有三天就到了!”
“我看這樣吧,破城之后,戰馬我們對半分,其余的武器盔甲,糧草輜重,金銀細軟這一切,都歸你們!”
黎賢能和鄧德明從兩個方面勸說他立即出兵,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天策軍給的這些條件,對于他們來說實在是太有利了,而且越早攻下來,對他自己也越有好處。
“那好,就這么說定了,我現在就去準備!”
在利益的驅使下,王林再次選擇了妥協,畢竟這給的好處確實不少,真的要是能按照兩個營長說的,這次事情過后,他們這一派可就賺大了。
至于回損失一些兵力,對于他來說無所謂,他們白蓮教干的最多的就是蠱惑人心,只要有了錢糧,三五天就能拉起一支上萬人的大軍。
當初剛剛起事的時候,他們的兵力也不過萬余人,結果短短一個月,就發展到十幾萬人了,這就是他們滾雪球的能力。
一個時辰之后,進攻博興的戰鼓隆隆作響,兩千五百名做好準備的白蓮教軍,扛著木板,拿著盾牌和刀劍,抬著云梯就沖向博興難免的城墻。
打前排的在,自然是那批裝備有盔甲的士兵,他們將直面敵人的第一道攻擊,
祖寬也親自登上城墻指揮作戰,本來只有天策軍的騎兵他還不怎么擔心,騎兵攻城就是個笑話,只要吳三桂收到消息,帶人趕來支援,他們就能里應外合,夾擊天策軍。
但入夜之后,得知有另外一支三千多人的兵馬抵達,他就知道自己這次麻煩大了,要是守不住博興,他的命都沒了。
天策軍的騎兵抵達城下,吳三桂那邊沒有發現情有可原,一時疏忽也是有可能的,畢竟博興到樂安之間一馬平川,繞繞道完全是能避開的,但這三千多以步兵為主的軍隊,可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就算他再蠢也知道,這個時候吳三桂那一千來號人,此刻多半是全軍覆沒了。
而且新來的都是步兵,配上原本的騎兵,差不多就八千人,他手底下的關寧軍經過下午的交戰,還有這持續的射殺,已經只有不到七百人了。
關鍵是短時間內,他還沒有援軍,盡管高苑,利津,濱州,蒲臺等地還有他手下的八九百人,但這些兵力都是為了肅清白蓮教殘余勢力,維持地方穩定,故而分散在各個城池,現在消息送不出去,想要讓他們集結起來增援根本不可能。
現在只能死守,等著從運河走的那一路前鋒,或者是明軍主力抵達,才能解救他們。
為了保命,他使用了最為冷酷的軍法,無論是關寧軍,還是協助守城的衛所軍,青壯,但凡有消極避戰,臨陣脫逃,散布謠言者,當場斬殺,為此還把自己的親兵派出去當督戰隊,讓他們不得不拼命抵抗。
在陣陣鼓聲中,白蓮教的兩千多人,如同密密麻麻嗎的螞蟻一般,朝著城墻沖過來,而城墻上面,弓箭,火銃,虎蹲炮這些東西,不要錢似的朝著沖鋒而來的白蓮教軍招呼,不斷地有人受到攻擊而倒下。
好在前排大多有盔甲防護,城頭上僅有的三門佛郎機,炮手也在天策軍神槍手的狙殺之下,損失殆盡,這個時候也沒辦法發揮什么作用。
剩下的虎蹲炮,碗口銃,滅虜炮等等小口徑的炮,威力并不怎么樣,而且打多大的都是散彈,除非在很近的距離,才能夠船頭盔甲,至于鳥銃,關寧軍裝備的并不多,射速和精度有限。
天策軍為他們打造的攻城器械,也都相當齊全,雖然不是專業工匠,但軍中還是有不少會打造器械的,一下午的時間,還是趕制了一批器械出來。
當白蓮教的人攻擊到城墻之下的時候,損失也不過一百多人,相比于兩千五百人的隊伍,還在承受范圍之內。
博興是個普通的小縣城,并沒有護城河這種東西,他們很塊就來到城墻下,將手里的云梯搭在墻上,順著云梯開始攀爬。
這個時候,關寧軍也拿出了自己的專業家伙--三眼銃。
三眼銃的優點是可以快速打出三發彈丸,對敵人造成強大的殺傷,而且打完之后還能當近戰武器使用,掄著砸人效果也不錯。
但劣勢同樣明顯,首先是射程太近,基本上七八丈之外,就無法有效的破甲,最遠射程也不過十五丈,而且這個距離很難殺死人,再則就是裝填太慢,畢竟需要朝著三個管子裝填火藥和彈丸,繁瑣很多。
一般情況下,也就是騎兵交戰的時候,接戰前先打一輪,擾亂敵方的陣型,而后開始拼殺。
關寧軍與天策軍的交戰,基本上都是遠距離攻擊,所以他們的三眼銃排不上用場,但現在是短兵相接,這三眼銃的效果就相當可觀了。
“嘭嘭嘭……”
密集的火銃聲不斷的響起,密密麻麻的彈丸朝著正在攀登的白蓮教士兵心切而去,不斷地有人中彈倒下。
與此同時,祖寬也下令將早就準備好的檑木,金汁,火油向下潑灑,意圖阻擋白蓮教登城。
關寧軍士兵此時也把三眼銃射擊完畢,開始搬動身后的這些東西,城頭仿佛下雨一般,金汁,火油不斷地向下潑灑。
“啊……”
“啊……”
“啊……”
頓時城下慘叫聲此起彼伏,一旦被燒開的火油或者糞水濺到,所產生的劇烈疼痛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忍受的。
城墻下面到處都是翻滾,哀嚎的白蓮教士兵,宛如一番人間地獄的景象,其余的白蓮教士兵也心有戚然,畏畏縮縮的不敢上前。
而城頭的明軍也趁此機會,將云梯全部推倒,讓后繼續在城頭向下射擊。
短短一會功夫,那些快要爬上城頭的白蓮教士兵,居然被清掃一空,其余的人也不敢繼續進攻,這樣的情況,直接就讓鄧德明看呆了,這白蓮教也太水了吧。
雖然知道白蓮教不堪一擊,但鄧德明萬萬沒有想到,他們居然這么快就被擊退,這才多久啊,他知道如果不做點什么,恐怕他們就要變成潰退了。
潰退之后,以他們的凝聚力,想要重新整合起來恐怕就沒那么容易了,這種免費炮灰,哪里還能找得到?
雖然南面只是佯攻,但主公的北邊想要攻進城還需要時間,無論怎么樣,也要拖住南邊的關寧軍,為黎賢能那邊爭取時間。
鄧德明親自帶隊,率領一個大隊的騎兵來到白蓮教軍的后方,防止他們就這么潰退,其余的都下馬步行沖向城頭。
另外那些槍法極準的神槍手,也在兩側對城門樓附近的明軍展開狙殺,壓制想要從東西兩側趕來增援的關寧軍,雖然是夜間,但他們的槍法依舊準確,一個接著一個的關寧軍被擊中倒下。
有些甚至直接跌下城頭,有的直挺挺的撲倒下去,余下的關寧軍也被天策軍的槍法所震懾,不敢大搖大擺在城頭前進,只得貓著身子,躲避天策軍的狙殺。
天策軍的一千多兵馬,也加入到了對城頭的爭奪,就像孫連勝的那句話:我們騎兵就算是下了馬,他到底還是騎兵,跑的不比步兵慢。
這些勇猛的騎兵戰士,在進攻的途中也是不斷地射擊,消滅城頭的有生力量,很快就來到城墻下,攀登城墻。
關寧軍的防御工具,早在剛剛就已經消耗大半,現在天策軍加入戰團,他們也沒有什么好辦法抵抗,只能繼續用老辦法,企圖擋住天策軍的攻擊。
然而作用并不大,天策軍的戰士,可不是白蓮教的這些樣子貨,雖不說各個都是被砍一刀,還能拔出來砍人的狠角色,但這種情況下可沒有攤上怕死的。
很快,他們就順利的攻城了城頭,跟關寧軍展開肉搏戰。
不得不承認,沒有了先進武器的加持,還有軍中新兵占比較大,實戰經驗缺乏,他們跟關寧軍的水平五五開,局面一時間僵持不下。
就在這時,鄧德明發現城內有些異樣,居然能看到不少火光。
他明白,這肯定是城內出現了亂子,北邊雖然也能聽到槍聲,但明顯還沒有攻進去,說明內部肯定有人舉事相應。
事實上,正如鄧德明所料,確實有人在城內舉事了,而且是白蓮教的人。
博興被白蓮教攻下來已經有三個多月了,通過殺大戶,而后開倉放糧的方式,招收了不少士兵,有一定的統治基礎,雖然說不上多好,但心向白蓮教的人還是有一些的。
但祖寬大人攻下博興之后,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殺戮,只要是白蓮教的頭目,哪怕只管三五個人的小頭目,一律殺光,底下的小兵也都被罰做虧,動輒打罵,甚至殺人。
這樣一來,搞得城內人人自危,同時也對關寧軍充滿了怨恨。
現在,得知大軍卷土重來,殘存的白蓮教徒們,紛紛開始想辦法配合他們的行動。
這其中就有一個叫何進的舵主,他為人低調,平時負責情報工作,加之隱藏的很好,所以才僥幸逃過一劫,潛伏了下來。
天策軍抵達的時候,他就知道機會來了,著手準備響應他們,于是開始召集人手,承諾內對關寧軍恨之入骨的人不,但有膽量反抗的不多,不過即使如此,他還是召集了四十多人。
他原本打算直接襲擊關寧軍的背后,但人手太少,去了也是送死,所以干脆就下令各自分散開來,在城內大肆放火叫喊,制造混亂和謠言,為城外的大軍提供掩護。
現在祖寬和其他將領丟在城頭鏖戰,勉強打退白蓮教的進攻,維持局勢,又看到天策軍攻了上來,只能將盡力全部投入到對付敵人身上,根本沒辦法注意到城內的情況,就算想管也沒那么多人人手。
而在何進等人的帶領下,這些白蓮教徒們在城內四處亂竄,宣揚‘圣軍’打進來了,同時四處點火,制造混亂。
很快,城內就出現了多次火場,濃煙沖上云霄,火光在城外都能看清楚。
“快逃啊,賊兵打進城啦!”
“叛軍打進來啦!”
看到城內到處起火,而且有人大喊大叫著敵人打進城,城墻上的守軍也都極度的恐慌,甚至連祖寬這個參將,都一時慌了神。
而何進他們的隊伍,也開始壯大起來,這些天關寧軍把他們可給整慘了,那些逃掉的士紳大戶,隨著組寬的大軍重新返回,開始對這些窮棒子清算。
而攻擊樂安三次都失敗后,關寧軍為了泄憤,開始朝著這些白蓮教的人撒氣,甚至嚴刑逼供,讓他們攀咬,但凡和白蓮教有一點關系,哪怕只是賣給他們一雙布鞋,一凳子,都會被當成反賊。
關寧軍就聯合著這些士紳,朝著底層的百姓撒氣,能抓的都被抓了起來,不給足錢不放人,有些甚至直接打死,底層百姓對他們也是恨之入骨。
所以他們的四十多人,很快就擴張到了兩三百人,而且還在繼續壯大。
這個時候,何進覺得人手差不多了,應該能去奪取城門。
當然,他還沒自大到奪取南北兩側城門,東西兩側防御力量薄弱,同樣的也有天策軍的戰士在攻擊,拿下來應該問題不大。
看到何進帶著一幫人,手里拿著笤帚,扁擔,鐵鏟,鋤頭氣勢洶洶的沖過來,城頭的明軍將不得不從有限的五六十人中,分出十幾人來對付白蓮教的人。
雖然以往他們都是能以一敵十,但現在的情況截然不同,聽到敵人都打進來了,哪怕是關寧軍也慌了,只得匆忙應戰。
而何進手里頭,也有一百多人,雖然實力不夠,沒辦法快速消滅這十幾人,但成功的拖延住了他們,圍城外的天策軍戰士減輕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