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

但是,洪述祖此人實在是不爭氣。在被重用爲井陘礦務局總辦時,任內與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簽訂合同,以井陘礦務局的資產爲抵押來借款七十五萬兩庫平銀,引起輿論非議,披露並批評他貪圖回扣而出賣國家利益。

宣統二年(1910年)十二月,新任直隸總督陳夔龍彈劾他“辦事荒謬”,遂被革職,留住天津。

他任職時應該是撈了不少油水,故而在天津過著奢華的生活,並結交了原民政部侍郎趙秉鈞。

因對清廷不滿,辛亥革命時,他與其姻親趙鳳昌在暗中活動,圖謀推翻滿清。曾親擬退位詔稿(未被採用)。因此他後來常以“革命元勳”、“共和功臣”自居。

袁世凱成爲臨時大總統後,趙秉鈞被任命爲內務總長,洪述祖被當時的國務總.理唐紹儀推薦爲內務部秘書。

縱觀洪述祖爲官,可謂“招權納賄”、“名譽甚劣”。

一九一三年一月二十二日,洪述祖偕應桂馨南下上海,負責調查歡迎國會團,一月三十一日離滬北返。

在上海,洪述祖、應桂馨注意到了國民黨對袁世凱政權的威脅,因此他們在袁世凱的默許下,先計劃蒐集國民黨領袖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的黑材料與負面消息,試圖將其散佈到社會,但未能得逞。

在“宋案”發後不久,應桂馨、武士英先後在租界落網後。洪述祖於三月二十六日晨逃離北京,躲進德國租借地青島。

五月,青島的德國裁判所審問洪述祖,洪述祖堅稱“毀宋”只是要破壞宋教仁的名譽,並非肉體消滅之意,因此德國人判他無罪,繼續寄居青島。

關於洪述祖的結局:日本佔領青島德國租界,將租界內所有房產充公,洪述祖便化名張皎廠,亡命上海。一九一七年四月行蹤暴露,被上海公廨逮捕,四月三十日被保釋。

然國民黨已得知消息,在洪述祖被保釋而上車離去之時,一羣國民黨人前來公廨探聽消息。其中宋教仁之子宋振呂認出上車之人正是洪述祖,立即躍上汽車,將洪述祖扭下。押送至警局,後被解到北京。法院審理過程中,他始終不肯認罪。

一九一八年三月月二十七日,大理院判處洪述祖死刑。四月五日對洪述祖執行絞刑,這也是中華民國第一次使用絞刑機器,行刑時因身體太重、筋骨衰弱,竟然身首異處。洪述祖之妾。找了北京最善於連屍的醫院把頭縫好才下葬。

據說洪述祖臨終前留下對聯曰:“服官政,禍及於身,自覺問心無愧怍;當亂世,生不如死,本來何處著塵埃?!?

這爲後話。

現在,還是回到宋教仁遇刺案的審理。經多方磋商,租界領事團決定在會審公堂第七次預審結束後,將“宋案”移交給中國當地法庭處理。

得此消息後,國民黨方面迅速作出反應,並提議在上海組織特別法庭進行審理。之後,負責“宋案”的江蘇都督程德全將此提議電告袁世凱與北京內務部、司法部。

袁世凱當天回電同意設立特別法庭,但在法庭的組織及所在地問題上,北京方面與國民黨人產生了重大分歧。

司法總長許世英認爲,宋教仁遇刺案影響重大,理應提交北京大理院公開審判。國民黨人則認爲,既然案件發生在上海,那就應該在上海設立特別法庭審理。

爲此,國民黨人搶先組織了以黃郛爲主裁,王寵惠、伍廷芳爲承審官的特別法庭,並提請中央批準。

對此,北京方面很是不滿,因爲伍廷芳是前南京臨時政.府司法總長,黃郛與王寵惠又都是革命黨人,司法總長許世英考慮再三,隨後又提議由上海地方檢察廳負責審理。

國民黨人不同意此議,據理力爭堅持己見。江蘇都督程德全爲難之下,只好再次致電袁世凱,強調組織特別法庭的重要性。

袁世凱接電後回覆,稱司法總長拒絕副署,他也無權駁回,因而無法按國民黨人的意見頒佈命令。

之後,許世英再次做出讓步,提議由伍廷芳署理上海地方審判長來審理此案,但國民黨方面仍堅持原議。就在這南北爭執當中,兇犯武士英卻突然於四月二十四日不治身亡。

“宋案”發生後,江蘇都督程德全與民政長應德閎從南京趕赴上海坐鎮督辦。但就在他們的眼皮底下,最重要的案犯,殺人兇手武士英似乎是莫名其妙的意外死亡,這引起了輿論界的極大不滿。

其實,後來查明瞭武士英的死因確係是病死,但因爲死的時間太過敏感,很容易使人產生聯想。

在此壓力下,程德全、應德閎於四月二十六日,將“宋案”的相關證據,即應桂馨、洪述祖密電函全部公開。

得知總理趙秉鈞、內務府秘書洪述祖涉嫌“刺宋”密謀後,國民黨人羣情激奮。

黃興隨後致電袁世凱:直指“國.務.院.總.理趙秉鈞爲暗殺主謀之犯”。認爲現在都督程德全擬在上海組織特別法庭,遭到司法總長許世英的大力反對別有用心。

按許的主張在北京大理院審理,法院處於政.府的藩籬之下,案件能否得到公正的審判,罪犯是否會受到應有的懲罰,政.府是否會妨礙司法的公正,這些都令人擔憂。

再者,“宋案”涉及政.府,司法總長本就是國.務.院中的一員,而其上司趙秉鈞爲案中巨犯,又怎能不讓人心存疑問?電末,黃興請袁世凱“獨持英斷,毋爲所撓”,以“維大局而定人心”。

兩日後,袁世凱回電,稱總.理趙秉鈞與應桂馨只通過一次信函,即一月十四日附信送達“密碼電一本”,並聲明今後“有電直寄國.務.院”,如果僅憑這一信件就一口咬定趙秉鈞是“宋案”主犯,在法律與證據上都站不住腳。

再者,“近年來那些鬧二次革命、三次革命的,無不假託偉人,如憑爲嫁禍之媒,不免人人自危”。

“趙秉鈞、洪述祖、應桂馨三人來往之事,好比甲、乙謀丁,甲騙乙說丙已授意,而丙實際上並不知情,如果以此定丙之罪,未免不公。現在的首要問題,還應請法律部門將各項證據詳細研究,等到人證到齊,審判公開,自能水落石出”。

對於黃興要求他直接命令設立特別法庭之事,袁世凱頗不以爲然。他在回電中表示,民國既是立憲國家,司法獨立原則不可輕易摧抑。司法總長許世英爲保障法律而拒絕副署,此乃他的職分所在,並無偏私之見。如果任其辭職,法官界未免橫起風潮。如此,對大局影響重大。當下“國事艱難,人心險惡,轉移風氣”,還希望黃興能夠理解。

袁世凱的這段話可謂冠冕堂皇、滴水不漏,一下就把黃興的質問堵了回去。私下裡,袁世凱對程德全、黃興等人的做法大爲不滿。

《民立報》一九一三年六月二日報道,譚人鳳、王芝祥於五月十八日拜會袁世凱,袁世凱稱:“人謂我違法,我絲毫不違法?!伟浮蚍ㄍゲ脹Q,借款(指善後大借款,後文將專門談及)聽國會解決。國會議決如何便如何,我何違法之有?宋案證據有黃克強(黃興)蓋印,黃克強既非行政官,又非司法官,何能蓋印?即此已違法,尚責我乎?”

另外,作爲政。府官員,程德全又有何權力公佈本應由法院公佈的證據?至於黃興要求自己獨斷專行,下令設立特別法庭,“豈不是強人所難,好讓自己揹負干涉司法獨立的罪名嗎?”

就司法程序而言,黃興的做法確實不太妥當,如未經審判即一口咬定“總.理爲案中要犯”,如要求國.家.元.首干預司法,這無疑都是違反法治原則的。

對此,副總統黎元洪也發表通電,稱共和國家應首重司法,既不容行政機關非法干預,也不能讓立法機關隨意侵犯。刺宋一案,純屬法律問題,程德全等宣佈證據,不出自法庭而出自軍政.府,未免有違法之實。

作爲宋教仁多年的至交,黃興的激動是可以理解的。何況當時的中國缺少法治觀念,民主共和又剛剛確立,所謂“三權分立、司法獨立”等等,這些東西大多停留在概念層面,一旦進入操作階段,難免會因爲個人好惡或集團利益而導致理念扭曲。

革命黨人這邊,主張對袁世凱持強硬態度的不僅有黃興,另一位革命領袖孫中山更是如此。

宋教仁遇刺後,孫中山在第二天即得知消息並決定立即回國。

四天後,孫中山一行人回到上海,隨後開會討論“宋案”的處置辦法。

黃興等人主張用法律解決,與黃興不同的是,孫中山從一開始就認爲是袁世凱在背後策劃了一切。

返回上海的第二天,孫中山即在拜會日本駐上海總領事有吉明時表示:“宋教仁暗殺事件,事頗重大。昨朝返滬以來,根據收到之報道,其數雖少,而出自袁世凱嗾使之證據,歷歷在目?!?

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165章 模範團第32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415章 驚世駭俗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609章 考據癖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88章 大通起義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424章 學術成果2第462章 蔡元培與“清黨”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261章 張作霖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81章 戰漢陽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39章 全力追剿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158章 歐戰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390章 內幕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84章 海軍起義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14章 平定政變第338章 吉林問題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95章 打破僵局第373章 樑士詒組閣第148章 袁記約法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97章 中山先生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235章 立法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68章 武昌起義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41章 東南互保第96章 風雲突變第40章 系矯旨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113章 首屆內閣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46章 辦實業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609章 考據癖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150章 復古第166章 實情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104章 隆裕太后
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165章 模範團第32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415章 驚世駭俗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609章 考據癖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88章 大通起義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424章 學術成果2第462章 蔡元培與“清黨”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261章 張作霖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81章 戰漢陽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39章 全力追剿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158章 歐戰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390章 內幕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84章 海軍起義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14章 平定政變第338章 吉林問題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95章 打破僵局第373章 樑士詒組閣第148章 袁記約法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97章 中山先生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235章 立法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68章 武昌起義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41章 東南互保第96章 風雲突變第40章 系矯旨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113章 首屆內閣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46章 辦實業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609章 考據癖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150章 復古第166章 實情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104章 隆裕太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平县| 天长市| 永川市| 科技| 石家庄市| 昂仁县| 兰考县| 黄大仙区| 马山县| 秀山| 秭归县| 白河县| 六安市| 玉门市| 铁岭市| 炎陵县| 洛扎县| 偃师市| 临武县| 惠来县| 英吉沙县| 怀宁县| 集贤县| 赣榆县| 蓝田县| 伊宁市| 新和县| 赞皇县| 门头沟区| 额尔古纳市| 益阳市| 靖江市| 手游| 温泉县| 津市市| 靖安县| 同江市| 凤城市| 永宁县| 乌兰察布市| 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