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117章 京都閑人

春天,我種下許多玉米,秋天就能收獲很多?或許在很多人看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由因生果,勤能補拙最好再撈些回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范閑從澹州來到京都后,替大慶朝廷賣命次數不少,替百姓們謀福不少,雖然他不是什么大仁大義的人,但是或自動或自覺地還是種下不少福根兒,只是可惜到了慶歷十年的秋天,什么福報都沒有生出來。

所有的官職被奪了,所有的權力被收了,所有在意的親人都成了變相的人質,他成了一個白身,成了一個只能在京都里聽聽小曲,逛逛抱月樓的富貴閑人。

偏生還沒有人替他打報什么不平,沒有任何人敢替他向陛下去求情,所有的官員市民們,都只是很平淡地看著這一幕的發生,甚至都看的有些坦然了。

施恩而不圖報?范閑有這種精神層次嗎?誰也不知道,但在人們的眼里,小范大人……不,小公爺,不,范閑打從秋天起,很完美地扮演了這個富貴閑人的角色,成天介的只是在京都的街巷里逛著,在抱月樓里泡著,在府里逗弄著孩子,與家里的女人們說說閑話,看看澹泊書局新出的小說。

書局對門的澹泊醫館依然開著,太醫院的醫正們代替范若若在民間行醫,不知道這是不是那位宮里冰雪一般的女子對陛下提出的條件。反正范家小姐一直留在深宮之中,范閑也沒法子進宮去看,只好轉了最初的念頭。請妻子多次入宮去看看。

就這樣安安穩穩地過了一個多月,范府安靜的快要被京都人們忘記了,范閑沉默地快要消失在人們地談論中了。

不過有個地方沒有辦法忘記范閑,那就是太學。因為陛下的旨意雖然奪除了范閑所有的官職,卻扔了他一個太學教習的閑職。約摸二十日前開始,或許是因為在府內當富貴閑人太過無聊的原因。范閑終于從溫柔鄉里掙了起來,開始到太學上課。

古樹臨道的太學一如往常般清幽。范閑來太學上課地消息,讓那些太學生們激起了起來,在清心池前的那片空地上,時常可以見到數百人聚集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聽著。

范閑地習慣就是在清心池前的石階處給這些學生講課。因為來聽他課的學生太多,所以太學里安排不過來,只好聽從了他胡鬧的意見,將課堂擺到了天地之間。有人不免想著,或許范閑只是想借著連綿地秋雨,能夠少費些口舌。

上課地內容其實很簡單,主要便是北齊大儒莊墨韓先生,畢一生之功力編修的那些子史經集,南慶太學用了數年的功夫。在澹泊書局的大力支持下,早已將那一馬車書梳理清楚,范閑對于這些書籍也比較熟悉,講起上面的典故來,也用不著怯場。

當然。范閑講課與眾不同。基本上每次都由他安排幾名教習在清心池前侃侃而談,而最后他才親自上陣。和階下的那些學生們辯論一番,至于辯論的內容,由于有些大不敬,所以并沒有傳到太學外面去。

范閑現在雖然什么都不是,但至少在太學里,在這些年輕學子們的心中,依舊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至少是有些特權地人物。

這一日秋高氣爽,正是秋意濃時,范閑懶洋洋地結束了一天的課程,也懶得理會那個臉紅脖子粗的學生不肯罷休的言語攻勢,拍了拍雙手,走下了石階,說道:“早就和你們說過,經史子集,我基本上只是能背,但你要我說出什么微言大義,我卻是說不清楚的。師出必有名地道理我雖然懂,但世上哪有義戰這種東西?不外乎是個借口。”

“我大慶雄師劍指天下,自然是為解萬民于倒懸……”那名學生帶著十幾位交好地同學,跟著范閑的屁股追了上來,十分不服氣地說著些什么。

今兒地題目講到了當年大魏朝立國的一段,用比較平實的話語來說,就是雙方在分析戰爭的正義性問題,偏生這個問題卻是范閑最說不清楚,也認為天底下沒有幾個人能說清楚的問題。

范閑上了馬車,離開了太學,再也不理會那些后面猶自憤懣不平的學生。馬車在京都的大街上行走片刻,便逃離了太學清靜之中的熱鬧,復又入秋景清漫,他下意識地拉開窗簾,含笑看著車外的街景,但怎么也掩飾不住眉宇間的那一抹憂郁。

當了一個月的富貴閑人,這只是表面上的現象,只是想做出一個給朝廷,給宮里看的現象。在范閑的心里,一直充斥著一股與他表面平靜安樂完全相反的火焰,只是這把火焰被他壓抑的極好。

而且也是被迫壓抑著,因為眼下的局勢依然沒有讓他看到任何可趁之機。自回京都之后,范閑便再也沒有回過監察院,尤其是將啟年小組的成員全部放逐出京后,便是連與一處的聯系也變得極為困難。但這并不代表范閑沒有別的情報來源,他很清楚地知道,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皇帝老子已經在言冰云強悍的協助下,成功地將監察院里大部分的不定安因子都壓制了下去,而換血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只是看哪一天,才能真正的清洗干凈。

而江南那邊傳來的消息,也并不怎么美妙。這一切一切的征兆,都是范閑憂慮的根源,他發現自己仍然低估了皇權在一個封建社會里的控制力和威力,哪怕是陳萍萍和自己爺倆苦心經營了數十年的監察院,眼下在皇權的威迫下,也在向著屈服的方向發展。

范閑皺了皺眉頭,其實關于他與皇帝老子之間的問題,看似在監察院。看似在內庫,看似在京都,實則卻在天下。所有地慶國朝廷官員,民間智人,甚至包括胡大學士以至言冰云在內,他們都不明白這一點。所以不明白皇帝陛下為什么會如此處置范閑,既除了范閑的所有官職權力。卻又讓范閑如此瀟灑地在京都里生活,依然保有著暗中的影響力。

范閑眼下的狀態是不死不活,只有他和皇帝老子兩個人才明白這種狀態是因為什么。

如果僅僅是對付范閑一個人,皇帝陛下比他要強太多。根本不用吹灰之力。便能將范閑打下塵埃再踩上一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但問題在于,在京都在外,甚至在慶國國境之外,范閑在暗中的影響力卻是強到可怕,這種強悍的程度即便以皇帝陛下地自信和驕傲,也不可能輕視。

所以皇帝陛下讓范閑不死不活地呆在京都里,然后緩慢而穩定地一切一切削著范閑在京都外的影響力,同時務必要斬斷范閑伸向國境外地那些看不見的手。

這是一個量變引發質變的過程。林雷不將范閑的這些影響力消除到慶國朝堂可以承擔地風險狀況下,皇帝陛下不會真地下殺手,因為即便范閑死了,東夷和西涼若真的亂起來,皇帝陛下不愿意看到這一幕。

而若皇帝陛下真的能夠完美地控制這些問題。那么范閑是死是活。又算什么要緊事?

馬車很熟門熟路地到了抱月樓,范閑下了馬車。將雙手負在身后進了樓子,直接向著后方瘦湖邊的莊院走去,看也沒有看身后街口的那個人影一眼。

那個監視著范閑的人,是一名苦修士,誰也不知道,在暗中還有多少苦修士在監視著他。問題在于苦修士不能近女色,范閑進抱月樓,他們總不能也跟著。

穿過微涼的湖面微風,范閑走進了專門留給自己的小院,看著面前那個愈發嫵媚,愈發清艷的妓院老板,笑著說道:“今兒有什么新曲子聽?”

石清兒掩嘴一笑,說道:“少爺現如今不寫詩了,哪里有好地曲子能聽您的耳?”

距離那一年范閑抄樓已經過去了好幾年時間,偏生這個叫石清兒的女人卻沒有顯出一些老態。范閑瞇著眼睛看著她,笑了笑,沒有再說什么。

其實根本不用內廷的眼線來盯,京都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的小范大人早已成了一個半廢地富貴閑人,平日里最大地樂趣便是來找抱月樓里的姑娘。

富貴閑人,范閑真真當得起這個名聲,雖然現在全無官職權力在身,可他依然有錢,誰也不知道范府里面究竟藏了多少金銀,但至少在面上,范府產業中地抱月樓,早已經隨著慶國國勢的強壯,在監察院這些年的保駕護航下,鯨吞了天底下絕大多數上等的樓子,在那些范閑一手制定的規章制度下,抱月樓已經開遍天下,如果說已經一統青樓行業,倒也不算夸張。

抱月樓名義上的東家掌柜,史闡立和桑文,如今還在東夷城那邊開拓事業,并且已經把手伸到了北齊上京城內,一切順風順水,放到哪里都是響當當的人物。

當然,人們都清楚,他們的背后站著范閑。

范閑躺在軟榻之上,愜意地接受著兩個姑娘的按摩,眼睛閉著,腦子卻在快速地運轉著。抱月樓終究是個產業,朝廷也不好搞的太過混帳,宮里也不想把范府的臉面全部削了,所以才給范閑留下了這么一處安樂窩,最令他感到安慰的是,很明顯,這個時代的人們,終究還是低估了青樓在情報方面能夠發揮的效用。

數年前范思轍和三皇子這兩個小子,無法無天,胡作非為鬧出來的一椿生意,如今卻已經成了范閑的底牌之一。“蘇文茂被解職,朝廷用的什么借口?”待院子里安靜之后,范閑微垂眼簾問道。蘇文茂身為范閑的嫡系親信,又身有朝廷公職,無法擅離職守,只好眼睜睜等著朝廷下手。就在不久前。旨意直接到了閩北三大坊,將蘇文茂揖拿回京,這本來是件極隱密的事情,但因為有抱月樓的存在,范閑比京都里大部分人都提早知道了此事。

因為早就有心理準備,所以范閑并不吃驚和憤怒。他只是憂慮地想著,啟年小組派往閩北地人。有沒有向蘇文茂交待清楚。他相信蘇文茂這個性情開朗的二號捧哏,不會傻乎乎地和朝廷正面對抗,但他擔心時間太急促,蘇文茂沒有辦法在內庫里安排足夠的手腳。

內庫是范閑的第二個根。內庫轉運司已經全盤被陛下接收。可是范閑不會讓這個根直接被宮里斬斷,要斬也必須由范閑來斬,而且一刀斬下,必讓慶國朝野痛入骨髓。

一念及此,想到東夷城北方被重兵看守的十家村,想著三大坊和皇宮里各備了一份的內庫工藝流程以及自己腦中地那一份,范閑的唇角泛起了一絲笑意,袖子里地手卻緩緩握成了拳頭。

西涼路那邊,鄧子越成功地從朝廷的密網中逃走。只是不知道眼下躲在什么地方,但既然情報里沒有傳出鄧子越死亡的消息,范閑便感到極為安慰,只是那邊的四處成員,如今必然是群龍無首地情況。也不知道能不能抗住監察院京都本院地壓力。洪亦青接受的指令是先入草原尋找那人,再回來聯絡定州青州城內的力量。希望一切都來得及……

“宮典已經到定州了。”石清兒低眉順眼說道。

范閑沉默無語,他確實沒有想到皇帝老子的反應竟然是如此神速,竟然將禁軍大統領直接調往定州壓鎮,李弘成雖然在定州領軍數年,但畢竟根基尚淺,宮典又是出身定州軍的老人,資歷功勞在此,弘成只怕硬抗不住,只可能被迫召回京都。

如果要想辦法讓弘成能夠仍然留在定州,掌握住屬于他的那一部分軍方實力,那必須讓西涼搶先亂起來。

范閑緊緊地皺著眉頭,發現一切事態早都已經脫離了自己的控制,只希望第一批派往草原上的人,能夠趕緊聯系上胡歌,讓那些草原上的胡人,能夠逆著天時,在這初冬地時節,搶先發動一波攻勢。

事情太亂太雜,范閑何曾真的能閑?他有些無奈地看了石清兒一眼,問道:“工部的貪賄案查的怎么樣了?”

“楊大人……”石清兒憂慮地看了他一眼,說道:“昨兒已經定了案,今日午后大理寺便會出明文判紙。

雖然她當年是二皇子的人,但是這些年在范閑地威迫下,早已經生不出二心來,更何況身為一個青樓出身地女子,她知道眼前這個年青男人,其實與京都里所有的權貴都有一些隱隱地不一樣,她想成為第二個桑文,卻不想成為第二個袁夢,所以眼看著小范大人的左膀右臂,就這樣一只只被朝廷鮮血淋漓地撕扯下來,她不禁也有些惶恐和害怕。

范閑看了一眼湖面上的天光,沉默片刻后說道:“是午后啊,那我去接他。”

工部河都司員外郎楊萬里貪賄一案,從被人告發,到案紙從刑部遞入大理寺,攏共只花了十幾天的時間,這種辦事的效率,放在慶國的歷史上,也足夠令人驚嘆。不知道內情的人,只怕還以為陛下清理吏治的旨意,忽然在慶國十年變成了真刀真槍。

而真正的官場中人看著這一幕大戲,其實都不免有些唏噓和寒冷,因為他們都知道楊萬里是什么樣的人,這是一位當年在大河長堤上熬了整整兩年的能吏干吏清吏。

楊萬里是范門四子之一,當年小范大人私下籌的銀子,像流水一樣經過河運總督衙門的手輸入大堤,全部經的是他的手,若他真要貪銀子,怎么也不可能是罪狀上所說的幾千兩雪花銀……放著肥肉不吃,卻要去吃工部衙門里的那些賄賂?

更何況所有官員都清楚,范門御下極嚴,待下極寬,且不提監察院那數倍于朝廷官員的俸祿,便說在慶國各處任職的那三位大人,其實年年都受著范府的供養,區區幾千兩銀子。并不是什么難事,誰都知道范府是天下首屈一指地財神爺,楊萬里他怎么可能貪賄?

但也正是因為清楚這些,所以官員更清楚,楊萬里受審,只不過是宮里的意思。在門下中書賀大學士的一手安排下,審案的程序進行的極快。今天大理寺便要宣判了。據一些內幕消息,如果不是胡大學士著實憐惜楊萬里有才無辜,硬生生插了一手,只怕楊大人下場會更慘一些。

范閑一個人站在大理寺衙門前。孤伶伶地。等待著里面判決的結果,大理寺衙堂外地衙役們早已經認出了他的身份,嚇地不輕,早已經傳消息給里面的大人知曉,他們卻只好戰戰兢兢地攔在了范閑的身前。

好在范閑并沒有發飆,他只是沉默地等著楊萬里出來。離大理寺最近的衙門便是監察院一處,那些一處地小兔崽子們發現院長在這里,都忍不住站出了衙門口,強抑著興奮地看著這一幕。

一處是范閑地老窩。當年的整風著實整出了一批忠心耿耿的下屬,不然當日大鬧法場,也不會還有一大批一處的官員護送著他出城。如今雖然沐鐵早已經被踢出了監察院,可是這些官員依然把范閑當做院長,而根本不肯接受那個叫言冰云的人物。只是慶律院例森嚴。這些官員也只有遠遠地看著孤伶伶的范閑,以做精神上的支持。

范閑沒有回頭去看那些小子。依然看著大理寺的衙門,臉上卻泛著一絲安慰的笑容。

衙內一陣威武聲響起,沒有過多久,前監察院官辦訟師,京都富嘴宋世仁從大理寺衙門里沉默地走了出來,臉上沒有什么喜色,反有些陰鶩。

打從范閑被奪了監察院院長一職,宋世仁這個編外人員也不想再在監察院里呆了,而是很直接地找到了范閑。范閑沒有想到這個富嘴竟然也有如此知恩圖報地一面,略感吃驚之余,自然將他安置了下來,恰逢朝廷開始清理范系人馬,為了天朝顏面,自然不能搞特務的手段……一切要尊重慶律,所以范閑便將他派了出來,至少要替自己的這些下屬們,謀求一個相對公平的結局。

看著宋世仁的神情,范閑地眼睛微瞇,說道:“我現如今不能進衙門,所以才拜托你……案宗咱們都看過,沒道理打不贏。”

“明知道是朝廷安排地證人證據,可是誰也沒辦法。”宋世仁嘆了口氣,看著范閑說道:“當年大人在江南整治明家,不也用的這個法子?”

范閑地心頭微顫,聲音壓成一道寒線厲聲說道:“我也沒指望替萬里脫罪,只是我所說的打贏,至少是……我這時候得看到他人!”

“囚三年。”宋世仁垂頭喪氣說道,如今替小范大人辦事,便等若是在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朝廷,這官司怎么打也是輸。

“哪里有囚這個說法?”范閑微怒斥道:“三千兩銀子,頂多是流三千里,慶律里上說的清清楚楚,退贓還銀能議罪,你這官司怎么打的?”

宋世仁欲言又止,苦笑說道:“慶律自然是這般寫的,本來退贓罰銀議罪昨兒已經說好了,可是今天賀大學士來看審,卻把這條給抹了,也改流為囚。”

“賀宗緯?”范閑聽到這個熟悉的名字,不怒反笑了起來,沉默半后從懷里摸出一張銀票,斂了表情,平靜說道:“你再進去,把這銀票交給大理寺卿,問問他,他的慶律究竟是怎么學的?是不是要我親自站出來和他打這個官司。”

宋世仁接過銀票,看著上面的三萬兩的數量一怔,沉默片刻后,一咬牙一跺腳,又往衙堂上面走去,他知道今兒范閑弄這一出,實在是被朝廷逼的沒有辦法,為了楊萬里的死活,范閑只好站出來,賣一賣這張并不老的臉,只看大理寺的官員們,究竟會怎么想了。

不知道宋世仁進去之后說了些什么,沒有過多久,一位官員輕輕咳了兩聲,走到了石階下,在范閑的耳邊說了兩句。范閑也沒應答,只是搖了搖頭,那名官員一臉無奈,又走了回去。

終于。宋世仁扶著楊萬里從大理寺衙門里走了出來。范閑眼睛一瞇,便看出來楊萬里在牢里受了刑,心里涌起一道陰火,卻是深吸了一口氣,強行壓了下去,喊了幾個下人將楊萬里抬上了馬車。

楊萬里與他擦身而過。這一對年齡極為相近的師生二人并沒有說什么,只是楊萬里的眼眸里閃過一絲不甘。一絲悲憤。

范閑感到有些冷,他知道楊萬里在悲憤什么,一個一心只想做些事情地官員,卻因為朝廷里。皇宮里的這些破事兒。卻要承受根本就沒有的冤屈,丟官不說,受刑不說,關鍵是名聲被污,身為士子,誰能承擔?

便在范閑準備離開的時候,門下中書大學士賀宗緯在幾名官員的陪伴下,緩緩從大理寺衙門里走了出來。賀宗緯看著范閑,沉默片刻后說道:“范公子好雅致。”

范閑根本看都懶得看此人一眼。這個態度卻是把賀宗緯身邊的幾位官員弄地有些憤怒,眼下京都的局勢早已不是當年,賀宗緯正是當紅,范閑卻早已是一介白身,當著官員問話卻不答。不合規矩。

賀宗緯卻沒有任何情緒上地反應。問道:“本官很好奇,你先前究竟和那位大人說了些什么。大理寺正卿會忽然改了主意。”

這真的是賀大學士非常好奇的一點,他常入宮中,當然知道陛下和這位小范大人之間再也難以彌補雙方間的裂痕,所以如今他看著范閑,并不像當年那般忌憚。今日奉旨前來聽審,他在暗中做了手腳,務必要讓楊萬里這個范門四子之一再無翻身地余地,但沒有料到本來一切如意,最后卻忽然變了模樣。

明明眼睛這個年輕人已經不復圣眷,而且全無官職在身,為什么大理寺里地官員們竟是被他一句話就駭了回來?賀宗緯苦思不得其解,不知道范閑身上究竟有什么樣的魔力,竟讓這些官員連陛下的暗示都不聽了。

范閑回過頭來,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說道:“我對那位大人說,不要逼我發飆。”

“你想逼我發爽嗎?”范閑瞇著眼睛看著賀宗緯那張微黑的臉,忽然微微一笑說道:“其實我也很想知道,當街痛捧朝廷命官,你又能拿我怎么樣?”

此言一出,賀宗緯身邊的那幾位官員終于想清楚了范閑的厲害并不僅僅在于官職和權力,唬的往后躲了一步,但賀宗緯卻依然平靜地站在范閑的身前,嘆了口氣,想明白了其中的緣由,不免生出了些許遺憾,在官位和權力方面,自己或許能夠壓住對方,然而在毒辣不講理地殺伐面前,自己卻永遠不可能像這個人一般如此狂妄。

Wωω◆тt kan◆c o

“蘇州知州成佳林被參狎妓侵陵,被索回京自辯,大概再過些日子,又會來大理寺。”賀宗緯溫和說道:“看來您這位京都的富貴閑人也不可能真的閑下來。”

范閑眼簾微垂,隨意說道:“你是陛下的一條狗,所以要忙著到處奔忙,我可不會。”

打人不打臉,偏生早在多年之前,范閑就曾經打過賀宗緯的臉,今天在衙門口,在大街上冷言罵賀宗緯為狗,等若又打了一次對方地臉。如今地賀宗緯畢竟不是當初的小御史,身為朝中第一等大臣,自有自己地顏面體面要顧忌,更何況此時還有這么多人在看著,他微黑的面色漸漸變了,冷聲說道:“身為人臣,自然是陛下的一只狗,在本官看來,您也是陛下的一只狗,難道不是?”

賀大學士自以為這句話應對得體,既存了自己的體面,又將這句話擋了回去,還讓范閑不好應對,卻哪里想到范閑聽著這句話卻笑了起來。

“如果我是狗的話,陛下又是什么?”范閑嘲諷看著他,冷笑說道,轉身上了馬車。

賀宗緯面色一凝,知道自己說錯話了,就像自己不明白為什么范閑今天可以影響大理寺一樣,因為對方再如何被貶,可對方……依舊是陛下的骨肉,僅此一點,這天下萬民也無法去比。賀宗緯的心里生起一股強烈的黯然,覺得人生總是這般地不公平。

京都里,范閑不能閑。十分困難地迎接陛下打來的組合拳時,只顧得住抵擋,卻根本沒有反擊的任何能力與方法。他與皇帝老子之間真正的戰場上,卻在上演著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大戲,這些大戲沒有觀眾,不錄入史冊。卻真實地上演著,因為在這些地方。范閑才能足夠的實力,對皇帝老子布下地棋子進行最堅決的反擊。

西涼路定州城內,不知道李弘成和前來接職地宮典之前正在進行著怎樣的糾纏。而在南慶通往東夷城的道路上,兩方的軍隊正在對峙著。沒有任何人肯稍讓一步。燕京大營冬練地三千官兵被生生阻擋在了國境線上。一步不敢入,這個局勢已經僵持了三天。

“陛下有旨,讓我們入東夷城輔助大殿下平亂,結果大殿下直接一道軍令擋了回來,說有他地一萬精兵就夠了。”燕京大營主帥王志昆望著帳營里的親信們冷笑道:“既然那一萬精兵在小梁國平亂,誰能阻止咱們的兵直入東夷?”

說到這句話時,王志昆的怒火終于爆發了出來,這本來是朝廷方面向東夷城方向的一次試探,本來一切都在按照計劃進行。如果大皇子不揮兵來阻,這三千精兵為先鋒,燕京大營一共準備了兩萬人,準備沿路而進,誰知道。這三千精兵竟被擋在了國境線上。一步不能

他指著下方的將領們痛斥道:“一千!一千個人就把你們的膽子嚇破了?對方也是我大慶的軍士,難道他們還真的敢向朝廷派來地軍隊動手?”

“那可是黑騎。”一個將領顫著聲音說道:“陳萍萍死了。小范大人被軟禁在京都,誰知道這些殺人不眨眼的黑騎……會不會真的拔出劍來。”

王志昆的眼角微微抽搐了一絲,卻沒有再怒罵什么。關于這一次暗中的軍事行動,名義上是接受地樞密院冬練指領,實際上卻是他接受了宮里傳來地陛下密旨。

正如先前所言,這是一次試探,這是坐在龍椅上的那位皇帝陛下,對遠在東夷城方面地大兒子的試探。

京都大事的消息早已經傳到了燕京城內,王志昆方才知道,原來那一日小公爺帶著黑騎直突京都,原來是為了去救陳老院長。這位燕京大帥并不知道陳老院長為什么會忽然被陛下清洗掉,他的心里雖然也有些嘆息,可是身為慶國軍人,他必須遵守陛下的旨意。

京都事變后不久,大皇子忽然發來加急軍報,稱東夷境內義軍此起彼伏,戰亂頻仍,自己一時間根本無法脫身回京,這便提前堵住了京都召他回京的任何渠道。

王志昆很清楚,大皇子是不想回京了……所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很明顯,這位已經成功地控制了一萬精銳的大皇子,因為京都里的那件事情,已經與陛下離了心。

大皇子的態度一出,陛下并未憤怒,而是很平常地發了道旨意往東夷城,稱要派燕京軍方入東夷城助大皇子平亂,而且大皇子也如王志昆所料,強橫地拒絕了燕京大營出兵的要求,而且……這兩天用來攔燕京軍的隊伍,也確實不是大皇子的人,朝廷連借口都找不到了。

“黑騎啊……”王虧昆微微皺了皺眉頭,想著這支人數雖然不多,但戰力格外強橫的騎兵,很自然地想到了京都里的那位閑人。

第9章 兩年第94章 監天察地不肯退第78章 招商錢莊第116章 看,上去很美第83章 我拿什么供奉你?第58章 分手擂臺第170章 父與子的下半卷第51章 范閑在行動第15章 太子駕到第159章 花一樹、琴千聲、人一個第3章 對河一拜第22章 貓扣子第42章 你死,我活第64章 您想發財嗎?第7章 風起于萍末第49章 種毒第90章 雷雨(下)第6章 河畔新絲令人倦第27章 驚聞北國言君第134章 誰家府上第134章 誰家府上第6章 邊城故人第171章 聆鐘第113章 天女散花第124章 大行第32章 馬車春色第21章 榮歸(二)第101章 春之道第57章 關卿鳥事第176章 送戰友第45章 京都府外謝必安第96章 御書房內竹開花第20章 榮歸(一)第59章 封賞與對話第20章 痛第131章 羊蔥巷中的密會第45章 心血如一第31章 傾船第4章 烈酒暖心腸第67章 山居筆記第107章 浪花自懸崖上生第88章 皇宮里的血與黃土第75章 俱往矣第60章 譚武不弄文第2章 柳氏第104章 君之賤(上)第72章 布衣宗師的宗師戰第6章 點卯太常寺第138章 閑推月下門及暴烈突進第95章 關于殿前比武的假打與打假第93章 流第130章 戶部之事(上)第31章 攔街第111章 牽一發第37章 人在廟堂,身不由己第17章 血淚的繼續第36章 抄樓第124章 京華江南皆有血第11章 整風!第42章 入室第81章 這是一個陰謀第151章 箕坐于城不得安第105章 君之賤(下)第90章 端起碗喝粥,放筷子罵娘第8章 出宮做爺去第10章 書房宣口諭第64章 上京城的雪第170章 父與子的下半卷第47章 夫妻夜話第31章 司理理第61章 游園驚夢(上)第23章 刺客第98章 京都亂,紅燭搖第5章 近城第162章 如瀑入海,如山臨日第22章 天子之雷及范閑遺失之牌第7章 茅房有人玩暗殺第5章 近城第105章 夢中雪山,盆中血水第75章 俱往矣第161章 南慶十二年的彩虹(三)第2章 柳氏第17章 血淚的繼續第101章 春之道第138章 人在旅途第8章 單于第124章 京華江南皆有血第97章 皇帝也八卦第42章 劍廬里的坑第42章 我的人,他們的人第17章 權臣剛剛上路第38章 暮色中的秘密第108章 啟年小組踏上各自的路第41章 詩集與言紙第29章 春來我去也第40章 算術第39章 長公主的愿景第20章 辣任少卿第25章 小花第8章 關于黑拳的光榮傳統
第9章 兩年第94章 監天察地不肯退第78章 招商錢莊第116章 看,上去很美第83章 我拿什么供奉你?第58章 分手擂臺第170章 父與子的下半卷第51章 范閑在行動第15章 太子駕到第159章 花一樹、琴千聲、人一個第3章 對河一拜第22章 貓扣子第42章 你死,我活第64章 您想發財嗎?第7章 風起于萍末第49章 種毒第90章 雷雨(下)第6章 河畔新絲令人倦第27章 驚聞北國言君第134章 誰家府上第134章 誰家府上第6章 邊城故人第171章 聆鐘第113章 天女散花第124章 大行第32章 馬車春色第21章 榮歸(二)第101章 春之道第57章 關卿鳥事第176章 送戰友第45章 京都府外謝必安第96章 御書房內竹開花第20章 榮歸(一)第59章 封賞與對話第20章 痛第131章 羊蔥巷中的密會第45章 心血如一第31章 傾船第4章 烈酒暖心腸第67章 山居筆記第107章 浪花自懸崖上生第88章 皇宮里的血與黃土第75章 俱往矣第60章 譚武不弄文第2章 柳氏第104章 君之賤(上)第72章 布衣宗師的宗師戰第6章 點卯太常寺第138章 閑推月下門及暴烈突進第95章 關于殿前比武的假打與打假第93章 流第130章 戶部之事(上)第31章 攔街第111章 牽一發第37章 人在廟堂,身不由己第17章 血淚的繼續第36章 抄樓第124章 京華江南皆有血第11章 整風!第42章 入室第81章 這是一個陰謀第151章 箕坐于城不得安第105章 君之賤(下)第90章 端起碗喝粥,放筷子罵娘第8章 出宮做爺去第10章 書房宣口諭第64章 上京城的雪第170章 父與子的下半卷第47章 夫妻夜話第31章 司理理第61章 游園驚夢(上)第23章 刺客第98章 京都亂,紅燭搖第5章 近城第162章 如瀑入海,如山臨日第22章 天子之雷及范閑遺失之牌第7章 茅房有人玩暗殺第5章 近城第105章 夢中雪山,盆中血水第75章 俱往矣第161章 南慶十二年的彩虹(三)第2章 柳氏第17章 血淚的繼續第101章 春之道第138章 人在旅途第8章 單于第124章 京華江南皆有血第97章 皇帝也八卦第42章 劍廬里的坑第42章 我的人,他們的人第17章 權臣剛剛上路第38章 暮色中的秘密第108章 啟年小組踏上各自的路第41章 詩集與言紙第29章 春來我去也第40章 算術第39章 長公主的愿景第20章 辣任少卿第25章 小花第8章 關于黑拳的光榮傳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清市| 阳江市| 临桂县| 南岸区| 红原县| 安丘市| 霍林郭勒市| 磐石市| 潞西市| 邵武市| 大荔县| 晋城| 广饶县| 乃东县| 克拉玛依市| 镇平县| 砚山县| 皋兰县| 长阳| 静乐县| 白城市| 淮南市| 景德镇市| 湖北省| 慈利县| 滨州市| 绩溪县| 梅河口市| 大田县| 绥阳县| 德格县| 河南省| 徐水县| 古浪县| 芦山县| 深水埗区| 志丹县| 五莲县| 沧州市| 永仁县| 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