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往今來(2)
這座縣衙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清代縣級行政公署,它以特定的歷史內涵,翔實可靠的文物史料,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會縣級政權機構的真實面目,被海內外譽為“神州大地絕無僅有的歷史標本”。
縣衙大門前有宣化坊一座,宣化坊前方有一道照壁,上面繪有一頭巨型怪獸,形似麒麟,周圍是寶,其獸貪婪暴戾,大張血口欲吞日月,名之曰“貪”。黎明站在這幅畫面前,饒有趣味地說,你們看看,咱們這個民族,抓反腐倡廉,為民執政,可是有歷史了啊!這幅畫就是告誡做縣官的要愛民如子,別貪婪殘暴,坑害人民。
當大家踏上高大雄偉的大堂前檐,只見一副抱柱聯呈現在前檐明柱上,寫的是: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
跟著黎明的法官,看著這副楹聯,一個個都欽佩至極,不自覺地出共鳴:
看看,我們的先輩為官的品質道德,至今也值得去效仿和學習啊!
在大堂瀏覽一圈,大家步至屏門,這是縣署大院的屏障。屏門面北上方置匾額一方,鐫刻有“天理?國法?人”六個大字,這大概是重新修復之后添置的。六個大字與二堂遙相對應。二堂的前檐有四根黑漆明柱,中間兩柱也有抱柱聯,寫的是:
法行無親令行無故;賞疑惟重罰疑惟輕。
看著這副楹聯,年紀最輕的法官道出他的看法,誰說咱們中國只講人治,不治。看看,明清時代的官人就要求嚴厲執法了……大家也就附和著年輕法官的話說開了。有人說咱們國家,不論哪朝哪代,執政的宗旨寫得都是冠冕堂皇的。有人說,歷代的官人也是真心想把國家治好,把百姓的事辦好的,他執政的宗旨當然要寫得好了。有人說,這話都不錯,就是不好落實,也叫落實不了。有人說,不只是落實不了,落實的東西往往與宣揚倡導的宗旨背道而馳。有個年紀大點的法官說,這就是中國問題的實質,就是說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有人就開玩笑說,看來現在的人不實事求是,陽奉陰違,還是學的古人啊!說得大家一陣哄笑。
二堂在明代名為退思堂,后改為思補堂。到了清代,這里重修后改名為琴治堂、雙柏堂,后又改名“敬恕堂”。這里是處理一般民事的地方。黎明站在二堂中間,對同志們說,清代時候很重視“省刑愛民”的統治方法,主張恩威并濟,實行刑罰與調處相結合的原則,與如今的倡導法官主動調解一些案子,使原被告雙方在調解中解決爭端、化解矛盾有相似之處。
走出二堂,到了穿廊,穿廊前中間的兩根明柱上有抱柱聯一副,寫的是:
為政不在多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
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
穿過穿廊,就到了縣衙的第二座大型建筑三堂。三堂規模僅次于大堂,比二堂要大。三堂后邊還有三重院,知縣不但在此宿居,而且還在這里接待上級官員,辦理公文。有些涉密案件和不宜公開的案件也在這里審訊處理。三堂前面四根黑漆明柱,也有一副抱柱聯,寫的是:
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大家又被這副楹聯吸引住了。有個中年法官突然想起,去年省長換屆時,有個新上任的副省長表就職演講,就引用了這副楹聯。太陳舊了,都二十一世紀了,當省長的該用點有時代氣息的話表演說,還用幾個朝代前的陳詞濫調,太不時代啦。
另一個法官說,別說這是陳詞濫調,現在的官能做到這份兒上就不錯了。
又一個人就說,是的,詞雖老了點,感卻樸素真誠,比當今那花里胡哨的時髦詞句還實在,只是覺得還有點平實,境界再高一點就更好了。
又一個人就說,別提那么高,就這等水平的境界,能做到就實在不錯了……
那個年紀最輕的法官突然在另兩根黑漆明柱上現了兩張小傳單式的標語,是用膠水剛粘上的,濕漉漉的,膠水還沒干。他蹲下身,認真地去看那上邊的小字,不知不覺地就讀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