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露成溪,聚雨爲川,這兩句話似乎可以用來形容鬥氣的習煉。——當然,如果推而廣之的話,似乎也可以用來形容很多很多東西的從無到有,從有到盛。
從無到有,從有到盛這是一個很自然的漸進過程。但是,從有到盛之後呢?
很多很多人沒有之後,或者,有的只是從盛而衰,從衰而竭。
局中人自己看來,總是一樣甚至是更加的努力圖前進,但在局外人看來,他們終是不免一點一點地將前事消磨,連保持原樣都不可能。
卡羅特沒有體會過這樣的一個從盛而衰的過程,因爲作爲一個劍士,他剛剛從有到盛,達到劍士生涯的高峰。但是之後呢?
他完全沒有預期。
在數年前,他完全沒有想到會這麼快地就突破到大劍師的層次。而現在,到達了這個層次,他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
就好像是一株葡萄,按照已有的架子,他只是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緣,然後——架子沒有了。
連從來沒有習煉過鬥氣的吟遊詩人和平民都知道,下一步是劍聖,是劍士生涯的巔峰,是大陸絕對的存在。但是隻有他自己知道,下一步是虛空。
更上一步,沒有可供踏腳的地方。或者,換句話說,不知道哪裡、哪個地方,纔是更上的一步。
前瞻後顧皆不見,左看右望是茫茫。
今年從落影山脈回來的路上,其實他便一直在思慮著,但終是沒有找到答案。這也是之前安納貝爾問他‘你是選擇成爲七星城的貴賓、七星城的供奉還是七星城的管理人員’的時候,他選擇最後一個的原因。
貴賓,那其實只是一個好聽的說法,正常的說法是:我們禮遇你,只請你不要在這裡惹事就是了。你是大劍師,是實力超強的存在,你不惹事,你好我好大事都好。
供奉,那其實大多數時候是爲魔法師提供的選擇。畢竟大陸不管什麼地方,身爲供奉都有一個最基本的好處:可以源源不斷地得到大量地金錢,可以供進一步的研究。
而他一個劍士,要那麼多的錢幹什麼?他自己口袋裡的金幣,已足夠他無憂無慮地一輩子所花了。
所以他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就選擇了成爲七星城的管理人員。
圖的只是……
應該,或許,大概,可能,有那麼一點希望,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畢竟,每一個權力體系,都會有一個廣泛的觸角,這觸角,延伸到方方面面,而最重要的方面,當然是修煉一途。
七星城承接於博雅各自治領,而博雅各自治領存在不止一個劍聖。只這一個理由,就足夠了,足夠他義無反顧地選擇加入其中了。
只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想象中的‘下一步’,會是來的這麼的快。
從安納貝爾那天帶著他進入正氣樓之後,這些天來,他一直在那裡留連。在幻境中受到的觸動是不言而喻也是無以形容的,而他,只感到自己又回到了童年,那麼單純而又執著地從頭開始了一步一步地修煉。
站到高處,切實回首,方知前行多差,前事多謬。
而在幻境裡,他開始從頭舉步,一步、一步、又一步,重領一遍風霜雨雪,重體一番喜怒哀樂。往事的點點滴滴,盡皆如雪消融,惟剩精純和執著,然後,雪化爲水,露凝作溪,雨聚成川。
與以前不同的是,現在的他,看到了百萬溪川,匯而成海的方向。
當他在第二十七道石階止步回身,回到在學院臨時的居所靜靜思悟的時候,安納貝爾親自給他送來了一份資料。
那是一份鬥氣的資料,資料被隆重地封裝起來。封裝處,鮮紅的印章上,‘絕密’兩個字赫然醒目,然後封面上還有一行字:請看後銷燬。
安納貝爾回去後,卡羅特懷著一種異樣和莫名鄭重的心情拆開資料,資料入手,他一開始看到的就是一行很是古怪的字,並不是說那些字古怪,而是那些字與字的組合和用法很古怪,更重要的是,那幾個字每個字他都認識,但那些字組合起來,他完全就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卡羅特比較拗口地讀著:天上白玉京,五樓十二城。神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按:這一段是我寫給大家看的,而不是小唐寫給大家看的。以小唐擬寫這份資料時候的心境,定不會耍如此玄虛。)
什麼意思?
卡羅特疑惑,可惜沒有人爲他解答。所以他便選擇了繼續往下看,然後,幾乎是一瞬間,他的身子立即緊緊繃了起來,如臨大敵,而手中那薄薄的紙張,傾刻間,也變得重如萬山:
鬥氣修煉之道,我今括而擬之,定爲五境十二界。境爲道途,擬修煉階次;界爲領域,擬階次風景。五境爲,得氣、通經、入腑、洗髓、洞幽。
…
修煉者從零起步,或以樁法,或以冥想,日積月累,以至於體內生氣,此爲從無至有,爲得氣之境。譬窮苦之民,千辛萬苦,善爲操持,一點一滴累加,終有微薄積蓄。然積蓄雖言微薄,此中意義絕大,往後一切開闔縱橫之資,在此立基。
立基之時,一切要點,皆歸於一字:勤。修煉者時時不忘,刻刻在心,如雞抱卵,如水涵珠。是故終跨出修煉之第一步,一步即是一階,一階即分聖凡。
…
春來草生,近看皆是無,遙看一片綠。修煉者一步一步行來,不知不覺中,體內之氣已是蔚然成風。譬小民手中已微有資財,此際當何?
第一階當守,而至此時,所須者,惟有經營。經是將手中資財貫通遠近,以作流通;營是在流通之途,一來一去一累加。經營區域越廣,則吸納資財越多;吸納資財越多,則可以經營之區域便越廣。如此則漸從薄而微,從微而盛,開一片天地。
此是第二境通經之境。
此際所需記者惟循序漸進。冒進易生危,疾進易生憂。如冒進疾進,縱無危無憂,亦必入偏執之地。世間修煉者,泰半折於此途,而致前行皆廢。
…
從第一境而至第二境,猶小販而變爲鉅商。手中資財,富可敵國;手中經營,遍涉農、工;手中關係,交錯縱橫,漸成網絡,無遠不至。
廣度已至極點,則進一步莫非深度。
猶鉅商雖資財富可敵國,然終不能敵國,何也?譬高大之木,枝繁葉茂,一片招搖,雖看似極盛,且盛無可盛,然根基終是不深,不能深入核心之地。
是故此際修煉者所須行者只二字:沉潛。
精微之氣,已貫全身上下,然後將之沉潛,從外向內,化入身中,與五臟六腑相合。如鉅商將手中網絡,深入皇室貴族、魔法師界劍士界,終至於彼即是此,此即是彼,二者密不可分。折此則彼傷,毀此則彼亡。
如此,在商則是無敵,而在修煉者,則是無憂。
氣血充盈,與身之五臟六腑交通往來,無有絲毫隔閡,互通有無,互相生髮,互爲扶持,互相清理。如此,則憂從可來?垢從可來?
此是第三境,入腑之境。有言道:天上地下常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
…
五臟六腑爲身之內蘊,四肢百骸爲體之所充。內蘊既繁且盛,如大海之汪洋恣肆,不可一世,則所充自然受到清整滋潤無有積蔽,如日在天,如月當空,所照之下,雲翳既去,天上地下,一片澄然。
至於此際,則全身上下內外,一片空明。
這一境,是洗髓之境,是最後一步滌塵之境。
…
身如是木,失水則枯;身如是石,見風即化。
常人之境是木之境。凡人一生,亦如同木之一生,常人之一生,以八爲一期。一至八歲爲從無至有之年,如木之破土而出;八至十六歲爲從有而豐之年,如木之從苗到樹;十六至二十四歲爲從豐而盛之年,如樹之幹節漸壯,枝葉漸蕃;盛極則下,二十四歲至三十二歲爲從盛而持之年,如樹之蕃極再不能更茂;三十二歲至四十歲爲從持而減之年,如樹之不能更茂,則雨打風吹,漸生積弊;四十至四十八歲爲從減而衰之年,如樹之積弊漸生,則生機漸微,樹之外在,至此而壯,而樹之內裡,已大不堪,漸無新生之力;四十八至五十六歲爲從衰而枯之年,如樹之既無新生之力,則必定日漸枯萎,絕不可免;五十六歲至六十四歲爲從枯而竭之年,如樹之日漸枯萎,終至生機絕斷,再無多可言。
此間之常人,若長處於不善之境者,則不免先六十四而逝;有能善爲調節保養者,或能延幾多壽命,然天數在此,大勢不可違。時限一至,其人縱然無病,亦必定無疾而終。
是故有言,身如是木,失水則枯。
常人之境,固是木之境,便修煉者,若不能跨入第三境,亦同是木之境。
第三境,是石之境。
石之境,是內固之境,內裡生機,往來縱橫,源源不斷。日曬之無損,月侵之無傷;風吹之無礙,雨打之無妨。然內則固,而外不堅,天長日久,終有所磨。一磨再磨,終成麻煩。是以石之境,亦並非長久之境。
消得百萬石,煉成一片金。
第四境,是融石成金之境。木石之質,皆從身去。身之內外,再無絲毫垢雜。內裡生機,源源不斷;外面網絡,無微不至。達至此境,則身中永遠無垢,非無垢也,實不論雨打風吹,有絲毫塵垢入身,即被消融。
金之體,是不磨體。
身內無損,身中無垢,生生之機,往來縱橫,源源不斷地貫注之下,修煉者身中的關竅秘節,將被漸次打開。此是第五境,亦是塵間終極境,洞幽之境。
洞幽之境,與天同體,與地同德,天地在則我在。洞幽之境,是大成就境,是大圓滿境,亦是凡間所謂超凡入聖之境。
…
此是五境,言道途階次。下爲十二界,道領域印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