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民歌《木蘭詩》
花木蘭,是中國人最尊敬的古代巾幗英雄,她的名字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保家衛國,捨生忘死,表現了大忠大孝,受到歷代人們廣泛推崇。她的事蹟,充滿了銀屏和舞臺;她的精神,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可是,花木蘭只是一個文學人物形象,並不是歷史史實。
花木蘭的形象,最早源於北朝民歌《木蘭詩》,也叫《木蘭辭》。《木蘭詩》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在一個少數民族國家裡,有一次外族入侵,可汗緊急徵兵。有個叫木蘭的女孩,她的父親在徵召之列,但父親年老體衰,又沒有年長的兒子,於是,木蘭毅然決定,女扮男裝,代父出征。
木蘭征戰沙場十幾年,奮勇殺敵,屢立戰功。木蘭跟隨可汗打到過燕山,燕山在今蒙古國境內。得勝回朝以後,可汗要封木蘭官職,木蘭卻思念父母,不慕富貴,返回家鄉,恢復了女兒身份。詩歌題材新穎,敘事簡明,情節感人,富有生活氣息和浪漫色彩,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因而受到人們喜愛,廣泛流傳,經久不衰。
《木蘭詩》中的場景,十分符合北魏與柔然的戰爭情況,所以,學術界一般認爲,《木蘭詩》應該是北魏時期的作品,作者已不可考。由於《木蘭詩》屬於文學作品,木蘭自然是個藝術形象。
《木蘭詩》是中國詩史上罕見的傑作,它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從軍的女英雄形象,既有傳奇色彩,又真切感人。木蘭既是英勇的戰士,又是嬌美的女兒,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她忠孝兩全,不慕高官而熱愛家庭,具備了英雄品格和女性特點,完全符合中國傳統道德精神,所以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木蘭詩》是北魏文化中的瑰寶,也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
《木蘭詩》並沒有說木蘭姓什麼,到了明代,有個叫徐渭的文學家,把《木蘭詩》改編成《雌木蘭替父從軍》的雜劇,劇中的主人公,叫花木蘭,木蘭從此就姓花了。劇中還說,花木蘭的父親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蓮,弟弟叫花雄。《雌木蘭替父從軍》屬於文學作品,這些自然都是虛構出來的。
花木蘭是文學形象,不是歷史上的真人。不過,文學來源於生活,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不少女扮男裝、征戰沙場的女英雄,而且從古到今都有。在電影《戰火中的青春》中,有個女扮男裝的戰士,叫高山,原型就是郭俊卿。郭俊卿是遼寧人,十四歲冒充男孩參加東北民主聯軍,五年沒有暴露女兒身份,先後立功八次,後來被中央軍委授予“現代花木蘭”榮譽稱號,一九八三年病逝。
文學作品《木蘭詩》,也可能有原型,而且可能性極大。《河南通志》、《黃陂縣誌》、《商丘縣誌》等,都有女扮男裝、從軍殺敵的記載,她們應該都是花木蘭的原型。縣誌屬於史籍,可信度是比較高的。由於原型較多,花木蘭有姓朱、姓魏、姓任、姓韓等多種說法,故里也有魏郡、宋州、黃州、譙郡、商丘之爭。
木蘭事蹟突出,精神感人,很快就流傳開來,受到人們讚頌。唐朝皇帝追封木蘭爲“孝烈將軍”,並在商丘虞城建造了木蘭祠。木蘭祠經過歷代重修擴建,到清代時候,形成了一萬多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羣,可恨被日寇燒燬了。一九九二年,虞城縣啓動重建工程,恢復了木蘭祠,而且還修建了木蘭公園、木蘭陵園、木蘭碑林等,到此觀瞻拜謁的人絡繹不絕。
到了現代,隨著戲曲的發展,有京劇、越劇、平劇、崑曲、黃梅戲等二十多個劇種,紛紛上演花木蘭,歌頌花木蘭的文藝作品層出不窮,使花木蘭這個藝術形象更加完美、更加豐滿。特別是豫劇大師常香玉的《花木蘭》,在全國巡迴演出,影響極大。花木蘭被千千萬萬的人世代傳頌和讚美。
花木蘭不僅得到中國人的尊崇,也得到外國人的讚揚。1998年,美國迪斯尼公司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動畫片《木蘭》,受到全世界的歡迎。在東南亞國家,花木蘭的故事更是廣泛流傳。
北魏誕生了不朽民歌《木蘭詩》,爲中國文化做出了卓越貢獻,也爲中華精神增添了絢麗的篇章,是可以引以爲豪的。
曾經強盛一時的北魏消失了,分裂成東魏和西魏。那麼,這兩個政權是個什麼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