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衍篡齊建南梁
公元502年,蕭衍篡位稱帝,建立梁國,史稱南梁。梁國是南朝第三個朝代,歷經四代皇帝,存在五十五年。其中,蕭衍的在位時間,竟然長達四十八年。
蕭衍被稱為梁武帝,是中國歷史上十分有名的皇帝。他博學多才,集文學家、經學家、藝術家、佛學家于一身;他前期賢明,文治武功,但后期卻昏聵起來,癡迷佛教,導致國家衰亡,自己也被餓死。那么,梁武帝蕭衍,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梁書》記載,蕭衍是南齊皇帝宗室,他父親叫蕭順之,是齊高帝蕭道成的族弟。因此,蕭衍有著良好的家庭背景。
蕭衍從小喜歡讀書,長大后博學多通,胸有謀略,有文武干才,尤其喜歡文學。他與沈約、謝朓等人,一起游學于竟陵王蕭子良的門下,被稱為“竟陵八友”。蕭衍的謀略和膽識,是其他七人無法相比的,當時的名流賢達,都很推崇他。
蕭衍是個大孝子,從小就知道孝敬父母。他六歲那年,母親不幸病逝。蕭衍一連三天,水米不進,悲哀哭泣,傷痛之狀超過成年人,內外親屬都很憐憫敬重他。
后來,蕭衍在荊州做官的時候,聽說父親病重,他立即辭掉官職,連夜回奔,日夜兼程,路上不吃不睡,一刻也不停歇。蕭衍本來身強力壯,但回到京城的時候,已經消瘦不堪,親戚朋友都不認識他了。父親不幸去世,蕭衍哭得氣絕,好久才蘇醒過來。他每次哀哭,都吐血數升,人們都被他的真情至孝所感動。
父親去世以后,蕭衍在家守孝三年,然后復官,在朝中擔任黃門侍郎。在此期間,權臣蕭鸞很器重他,兩人關系不錯。蕭衍為蕭鸞出謀劃策,幫助他謀取了皇位。蕭鸞登基稱帝之后,蕭衍開始顯赫起來。
蕭鸞登基的第二年,北魏皇帝拓跋宏,親率三十萬大軍進犯南齊。蕭鸞命將軍崔慧景率軍迎敵,后聽說北魏分兵攻打義陽,又派將軍王廣之和蕭衍領兵前去增援。
王廣之領兵進到義陽附近,聽說北魏軍隊兇悍,便畏縮不前。蕭衍請求充當先鋒,去和北魏軍隊交戰。王廣之很高興,派了一部分軍隊歸蕭衍指揮,進兵義陽。
蕭衍趁著夜晚,悄悄趕到義陽,登上賢首山,命士兵們在山上山下插滿旗幟。等到天一亮,義陽城中的守軍,看到滿山遍野都是齊國軍旗,認為南齊大軍已經趕到,士氣大增,馬上整軍出城,攻擊魏軍。蕭衍命山上的士兵,順風放火,搖旗擂鼓,高聲吶喊,殺下山去。北魏軍隊不知虛實,受到兩頭夾擊,潰不成軍,大敗而逃。
后來,蕭衍又幾次參加與北魏的戰爭,立有戰功,升任雍州刺史。看來,蕭衍不僅文采出眾,打仗也有一套,屬于文武雙全。蕭衍從此精心治理雍州,有了一塊可靠的根據地。
蕭鸞死后,兒子蕭寶卷繼位。蕭寶卷昏庸無道,殘暴不仁,蕭衍覺得,南齊的統治不會長久,有意取而代之。于是,他整頓兵馬,制造器械,暗地里做好了各種準備,打算一有機會,就舉兵起事,奪取皇位。
機會來了。公元500年,蕭寶卷冤殺了蕭衍的兄長蕭懿。蕭衍悲憤,于是打著為兄報仇的旗號,公開造反了。蕭寶卷的統治不得人心,民眾紛紛響應,蕭衍很快聚集甲士數萬人。這個時候,荊州也起兵造反,蕭衍與他們聯合,擁立蕭寶融為帝,勢力更加強大。蕭衍率領大軍殺向建康,很快兵臨城下。
在這危急時刻,城中的皇帝蕭寶卷,依然沉湎于酒色之中,并譴責眾將士無能。守城將軍王珍國異常憤恨,暗中與蕭衍聯系,給蕭衍送去一個明鏡,表明心跡,然后,率兵沖入皇宮,殺死蕭寶卷,迎接蕭衍大軍入城。
蕭衍入城后,把蕭寶融扶上皇位,自己當了大司馬,控制了朝廷。蕭衍的好朋友沈約,多次勸他自立為帝。第一次勸,蕭衍裝糊涂;第二次勸,蕭衍說考慮一下;第三次勸,蕭衍就答應了。蕭衍不是不想當皇帝,而是要做好各種準備,等待時機。
公元502年4月,蕭衍一切準備就緒,覺得時機成熟,就在南郊祭告天地,登基稱帝,定國號為“大梁”。不久,蕭衍將蕭寶融殺害。
蕭衍稱帝以后,汲取南齊滅亡的教訓,非常勤奮,不分春夏秋冬,都是五更起床,批閱公文奏章,從不懈怠。冬天北風呼嘯,天寒地凍,他也不肯在被窩里多暖和一會,照常早起,以致于把手都凍裂了。
蕭衍知道,要想治理好國家,必須要加強吏治,選賢任能,因此,他十分重視對各級官吏的選拔任用。蕭衍經常接見官吏,親自進行考察,并訓導他們要勤政愛民。蕭衍重視對官吏的考核,政績突出的給予升遷,不稱職的及時罷免。
當時,由于蕭寶卷的黑暗統治,致使社會混亂,經濟凋零,財政困難,百姓痛苦。梁武帝即位以后,迅速糾正各種弊端,勵精圖治。他下令廢除嚴刑峻法,實行寬和政策;減輕賦稅,減少徭役,鼓勵農耕,發展經濟;廣開言路,采納眾議,設置意見箱,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都可以給朝廷提出批評建議。梁武帝采取的這些措施,儼然是一幅開明君主的樣子。
梁武帝提倡勤儉建國,他上臺伊始,就宣布減少宮中開支,遣散宮女兩千多人。他自己身體力行,帶頭節儉,穿布衣,吃素食。在歷史上,蕭衍是出名的節儉皇帝。史書記載,他一床被子蓋兩年,一頂帽子戴三年,穿的衣服洗了又洗,十分破舊了,也舍不得扔掉。這在歷代皇帝當中,是十分少見的。
在梁武帝蕭衍的精心治理下,南梁經濟得到恢復,政治清明,法律寬松,百姓安居樂業。再加上這個時期,北魏發生內亂,分裂成東魏和西魏兩個政權,雙方不斷交戰,與南朝的戰爭減少,老百姓基本上可以過一段太平日子了。
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南梁的文化也得到較快發展,涌現出一大批有成就的文學家。梁武帝自己就是文學家,他當皇帝以后,作賦寫詩的興趣依然不減。在他的帶動下,大臣們紛紛效仿,甚至連赳赳武將,也以會吟詩為榮。每逢打了勝仗,在慶功宴上,文武大臣都紛紛作詩慶賀。梁武帝一生作詩無數,有八十多首詩歌流傳后世。
梁武帝精通經學,他少年時候就做過深入研究,當皇帝以后,雖然日理萬機,仍然手不釋卷,潛心鉆研,常常熬到深夜。他撰寫了《周易講疏》等經學著作,共二百多卷,為經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梁武帝對音樂也有研究,親自譜寫歌曲,還會吹拉彈唱。梁武帝在書法繪畫上也有很深的造詣,他特別欣賞王羲之的書法,是歷史上第一個大力推崇王羲之的皇帝。在他的影響下,南梁興起了有史以來第一波學習王羲之書法的高潮。在此之前,王羲之的名氣,沒有兒子王獻之的名氣大,由于梁武帝的推崇,王羲之名氣大盛,后來被戴上了“書圣”的桂冠。
《南齊書》評價說:“歷觀古昔帝王人君,恭儉莊敬,藝能博學,罕或有焉”。意思是說,歷代帝王,像梁武帝這樣莊嚴肅穆、博學多藝的,十分罕見。
梁武帝除了這些功績和成就以外,他還有一件十分心慰的事情,就是他有一個好兒子。他的太子蕭統,性情純孝仁厚,才華出眾,受到朝野愛戴,被稱為“昭明太子”。梁武帝百年之后,由他繼位,可保南梁無虞,所以,梁武帝十分高興。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么優秀的兒子,竟然英年早逝,死在了父親前頭,這給了梁武帝一個十分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