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之后,那上千士卒中爆發出一陣驚呼。
“我沒聽錯吧,六個紅心。”
“這是真的嗎?我等便是連十發全中都做不到啊。”
“關鍵他還是個文官。從來沒有聽說過我朝有這樣的厲害的射手啊。”
“關鍵是,居然在陛下面前如此。這也委實太過大膽了。”
“也不知陛下會不會治他一個大不敬之罪。”
“陛下只會見獵心喜。”
而臺階上的李世民看著身前的羅彥,居然吐了口吐沫。羅彥眼睜睜看著李世民喉管顫動,心里暗笑,臉上卻帶著幾分惶恐說道:“恕為臣不敬,一時運氣,僥幸贏得陛下一籌,還望陛下恕罪。”嘴上雖然如此說道,可是心里想的卻是,要不是想給你留點臉面,直接十發全中紅心。
確實,有了兩個技能在身的羅彥哪里會出現什么失誤。那未曾命中紅心的四支箭,其實都是羅彥可以放水了。要是有人將四個箭靶放在一處,就能驚奇地發現,這四支箭居然都是命中箭靶的同一個位置。
又吞了口吐沫潤潤喉嚨,李世民這才反應過來:“行了行了,你也不要在我面前得瑟了。話說,你什么時候有了這般厲害的箭技?軍中善射的將軍多了,但是能夠如你這般的,我還是頭一次見。老實交代,你到底還藏著什么本事。”
李世民的震驚難以附加,哪里還能顧得上找羅彥的麻煩。他的內心迫切地想知道,眼前這個年輕人到底還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秘密。
“君子六藝,以前羅彥家境貧寒,自然是什么都學不了。而今受陛下恩遇,生活優渥,自然不甘自己成為那只知埋頭苦讀的書袋。當初渭水橋畔,陛下隔津與那頡利談話,豈不知臣心中只悲憤。從此之后,每日里若有閑暇,便虛耗心神演算那弓箭之道。加之自己也有些蠻力,三年務虛,一朝務實,不想居然有這般成就。”
雖然對于羅彥所說僅靠心中演算便能夠達到這種程度有些質疑,可是聽過羅彥苦練弓箭的理由,李世民還是一陣感動。嘆口氣,李世民說道:“真是難為你了。朝中有你這般忠心耿耿朝氣蓬勃的臣子,真是我李世民之幸事。”
這話說的羅彥心里有些發虛,連聲稱不敢。
看著李世民臉色逐漸緩和,羅彥這才謹慎地問道:“陛下,方才打賭的事情,你不會反悔吧?”
羅彥問這話的時候就像是小孩子試探大人一樣,讓李世民一陣好笑:“既然打賭你贏了,那我也不會反悔。只是,這件事情還需要我好好考慮一番。你什么時候隨軍出征,擔任什么職司,這些事情都需要安排好了。”
望著羅彥,李世民有些感慨地說道:“你的能力,才是真正讓我猶豫不決的原因啊。”
說完也不向羅彥解釋更多,走到千軍前面,高聲說道:“今日演武,朕非常開心。你等的表現不枉我這三年來承受的壓力。想必你等也聽說了,不久之后,我大唐便要出征突厥。戰場上的你們,殺敵立功是你們應該做的,我要求的是,但有大戰必有爾等,爾等出陣大戰必勝。你們,能不能做到?”
“戰必有我,我必克敵。”也不知道是喊了多少年的口號,但是而今聽起來,依舊覺得熱血澎湃慷慨激昂。
連羅彥都忍不住說了一句:“要是到時候我掌這支兵馬,必將那頡利擒來獻給陛下。”
雖然身邊的人都覺得羅彥有些吹牛,不過轉過身來的李世民卻一臉開心地說道:“對,就是要你這樣的志氣。”
一行人在李世民愉悅的笑聲中回到了太極殿,開始面對永遠也看不完的奏疏。
時間轉眼就到了十月,經過一個多月緊張的籌備和計劃,出征突厥的事情終于正式確定了。這天朝會,當李世民聽過朝堂中眾官的奏報,一臉嚴肅地對殿下說道:“突厥先前與我和親,本為姻親。然陰助梁師都這般逆賊,更是屢犯劫掠我邊境百姓,實為姻親所不取。自今日起,我大唐對突厥宣戰。”
聽到李世民這個一句話,群臣臉上都是一緊。這一刻,終于到來了。
當然了,面色嚴肅,但是內心都充滿了期待。
“命兵部尚書代國公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張公瑾為副,率領中軍;并州都督英國公徐世績為通漠道行軍總管,由東路率主力直接進入突厥腹地……”一系列的任命下來,六路大軍悉數由久經沙場的大將軍率領,而且悉數交付便宜行事之權。
李世民的手筆不可謂不大,好多事先不知道計劃的大臣一時間都驚呆了。
這樣的手筆,比開國初期數路大軍攻伐大唐周邊諸豪杰的情形也差不了多少。
不過,這也從另一個方面體現了李世民此次征伐突厥的決心。待旨意宣讀完畢,李世民對殿中接旨的數位將領說道:“此番大戰,傾盡大唐所有物力。若是不能一戰而定,一旦形成對峙之勢,大唐就要重蹈前隋大業年間的覆轍。眾位將軍,大唐,就拜托你們了。”
話不可謂不重,以李靖為首,登時拜道:“必不令陛下憂心,我等必將那突厥盡數滅了,以顯我大唐神威。”
滿意地點點頭,正當李世民要宣布退朝,讓群臣各自回去準備的時候,忽然見李靖上前一步,央請李世民:“陛下,微臣此次出征,深感責任重大。然近年來勞于軍務,精力多有不濟,唯恐有一時疏漏,頹喪了北伐大計。因此臣還想向陛下要一個人,以輔助微臣。”
李靖這話讓別人都有些摸不著頭腦,畢竟李世民已經將張公瑾分配給他做副手了。這樣一說,明顯是看不起張公瑾咋滴?
“哦,到底是何人?可是你那得意門生蘇定方?他不就在你所率大軍之中擔任將領么?反正我已經給了你便宜行事的權利,這個不需要征詢我的意見啊。”
“蘇定方雖然勇武,也跟隨微臣學了不少的兵法。但是和我所要的人比起來,還差了不少。”
“不是蘇定方?難道是侯君集?”
“也不是潞國公。”
“那你說說,到底是誰?滿朝文武,我實在想不出能夠讓你如此看重的人了?”倒不是李世民有意忽略程知節尉遲恭他們幾個。越是大戰的時候,越要注意后方的穩定,而程知節他們幾個,正是領了這樣的重任。在大軍征伐期間,嚴加鎮守大唐境內。
“微臣想要的人,便是陛下近臣,中書舍人羅彥。”
“什么?”不僅是李世民,只要是在這朝堂上的,沒有一個不驚叫出聲的。繞了這么大一個彎子,合著要的就是這位啊。
當初羅彥請求隨軍出征確實引起了滿朝上下的關注。不過,那個時候大家都是抱著一副看戲的心態來看羅彥上躥下跳的。誰都知道,征伐突厥這樣的大事,李世民越是重視,就越不會強加干涉軍務。即使是如今率軍的主將,那都是兵部和十二衛的將軍共同參議才有的結果。
誰想到,到最后還真是讓羅彥這家伙如愿了。
“代國公,羅彥是不是到你府上求你了。早知道你讓他求我啊,求我我一定讓他去,雖然我說話不管用。”驚訝過后,人們往往想到的是這里頭有黑幕。向來好事的程知節站出來,也不管李世民在場,張口便如此問道。
聽了程知節的這話,李靖被弄得有些苦笑不得。看了李世民一眼,見他也一臉好奇,李靖只能如實稟報:“諸君可記得月前羅彥所講《三國演義》,某這些天回到家中,每每思量,便覺得其言之中雖然極盡沙場征伐之慘烈。然隱藏在其中的韜略,逐個挑選出來,讓我也大吃一驚。”
“反復思慮數遍,才知講此書者,必然精通數算奇謀,更兼人心揣摩,絕非一般人物可言。”
李靖是誰?當世用兵第一。不知道有多少年輕的將領想投入他的門下學習兵法。但是直到如今,他也不過是收了蘇定方一個弟子。擇徒極其嚴格,也就意味著他的眼光之高。可是,如今他居然將羅彥看的比蘇定方都重。
這樣的消息如何不讓眾人震撼。
“雖然微臣也知道紙上談兵的道理,但是羅彥此人,確實胸中頗多韜略。加之他先前也自請跟隨,微臣一想,這樣的年輕人,確實該給他個機會,讓我們看看他的真本事。”
李靖沒有說出來的是,羅彥自身有能力是一方面,但是他想著借此讓李世民安心才是更為重要的目的。
畢竟轄制著大唐最精銳的十數萬精兵,自己又不是李世民的鐵桿嫡系,要是不讓自己時刻處于李世民心腹的監視之下,莫說李世民擔心,他自己都擔心。一個張公瑾,雖然是行軍道副總管,但是真要大軍出擊,難免會有分兵的時候,所以還是多帶上幾個為妙。
而這樣既是李世民的心腹,又不會擾亂自己軍事安排的,必然要通曉軍務才行。想來想去,能夠要出來的,也就只有羅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