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愔的轉學,被當作是一場鬧劇收場。李世民都懶得回覆。這件事情本身就有些出格,雖然朝臣們紛紛抨擊羅彥,但是李世民怎麼可能不知道這事兒完全跟羅彥無關。
就在朝臣們還有些吵鬧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李世民忽然間的詔書讓大家都大吃一驚。
七月初,李世民要前往沔州巡視。
聖旨雖然簡短,但是千萬不要小看裡頭的含義。自貞觀以來,李世民到現在爲止就沒有出過長安。突然間來的巡視,規模盛不盛大不說,但是李世民定然是極爲重視的。
不提朝中官員爲此感到震驚,便是李世民前往沔州沿路各州縣的主官,就有些惴惴不安了。
先前經過各部詳加籌劃,最終選定由漢水沿路而下。這一路上要走過十數個大州,幾十個縣。要說李世民不沿路查察民生政治,那肯定說不過去。
而且還有一路上安排的奉養,這都要地方官員操碎了心。
但是,這些還都不是大家最關注的。
因爲皇帝出行畢竟都有前例可依,即便是什麼都不知道的,翻翻之前的縣誌之類,也會有所收穫。可是另外一件事情,可是關乎往後朝堂勢力的走向,這可不能不引起大家的看重了。
李世民離開長安之後,到底由誰監國,到底由誰輔政?
第一個問題自然很好回答,皇帝走了,太子監國,這是千百年來的鐵律。
可是第二個問題就相當難說了。
留下哪些人輔政,那就說明這些人是李世民絕對的心腹。往後在朝堂上,定然是要極度得勢的。若是不出什麼意外,這些人定然在十年之內,都能夠位極人臣。
所以輔政的名額可謂萬衆矚目。
太極殿上,當李世民宣讀完太子監國的聖旨之後,很多大臣不約而同看向了內侍手中的另一份聖旨。不出意外,這就是輔政大臣的名單了。
之前隨駕官員的名單基本已經確定。如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徵這幾個人,李世民自然不會讓他們留下。武將裡頭,李世民也帶了頗爲信任的,比如侯君集、蘇定方、程知節這幾個。
向來和房玄齡是黃金搭檔的杜如晦,因爲身體原因,李世民不放心他舟車勞頓,便留在了長安。自然,這輔政大臣的位置絕對少不了這一位的。
果不其然,內侍張開聖旨,念出來的第一個名字便是杜如晦。
至於第二個名額,作爲檢校中書令的溫彥博自然是當仁不讓。
這一點大家也沒有意外。畢竟溫彥博能力在那裡放著,這些年輔助房玄齡將整個中書省打理的相當好,雖然是檢校,但是大家都把那兩個字給去掉了。
至於第三位。雖然大家有些吃驚,但是也在接受範圍之內。
李靖,這位在家呆了兩三年的老將,這會居然被李世民給請了出來。雖然沒有實職,但李世民爲了局勢穩定,也是捨得下大力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每隔兩三日到中書省和門下省去理事便可以了,至於上朝什麼的,壓根不用。
這個官職在大唐來講還是第一次出現。從前很少,或者說壓根就沒有人能夠在中書省和門下省身兼兩職,而且地位還與中書令和侍中這兩個官職持平。
如今就有了。
對於李世民這樣的手筆,百官除了佩服,壓根就沒有話說。
有了李靖這位大佛,基本上整個大唐的軍事就穩定了,李世民壓根不用擔心自己外出之後,地方軍隊會出現什麼事情。
按例輔政大臣只有四位,如今依然有三個位置確定下來,接下來一個,百官們紛紛猜測到底會用誰。是六部中的挑選一個,還是從宗親裡頭找出來一個?
六部裡頭,如唐儉這等老成持重的大臣,不在少數。如果能夠起用,定然能夠讓局勢更加穩固。而宗室裡頭選擇一個,也可以鞏固太子的位置,不讓他遭受矇蔽,似李孝恭這等能文能武的宗室,定然是首選。
或者,乾脆從太子的屬官中找一個出來?于志寧這些人從李世民做王爺的時代就跟隨著,忠心沒有問題,能力更不用說。
就在這樣的猜測中,內侍緩緩張開嘴巴,用那獨特而尖銳的嗓音告訴所有大臣:“羅彥。”
什麼?羅彥?
對於這個名字,百官只想問一句話:我沒聽錯吧?
放著那麼多的官員不任用,用了一個專門惹事,臭名昭著,**不羈,不務正業……反正是能夠善意批駁的話都用上還嫌不夠的羅彥?
“陛下。”頓時一位中書舍人站了出來。之前他和羅彥共事過一段時間,也沒有看出來羅彥有那麼大能耐,能夠輔助太子監國啊。因此他還是想讓李世民再考慮考慮。
誰知道他話還沒有說出來呢,就被李世民給堵住了嘴:“怎麼,你對朕的安排有意見?”
“這個……”這中書舍人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將自己心中的疑慮說出來。“羅助教如今不過是個國子學助教,不說其能不能做好本職,但是驟然拔擢,只怕不能讓人信服啊。”
李世民做出一副就知道你要這樣說的表情,對著朝臣大笑了一陣,這才說道:“我知道你們心中都有不服。但是,這樣的委任自有我的道理。這件事情,便這樣說定了。你等可以心裡不服,但是我走之後,如果羅彥下發的政令不能夠嚴格執行,回來之後,就等著我一一收拾你等。”
李世民撂下狠話,便是連半句解釋都沒有。
百官即便心中不服,但是事已至此,還能如何呢?只好按下心中的不滿,等著看羅彥輔政之後,到底能夠鬧出什麼幺蛾子來。
反正如果羅彥這個輔政大臣做不好,只怕將來非但不能步步青雲,反而會就此仕途蹉跎,終老一生了。
待朝會結束,與議論紛紛的大臣們不同,李世民走進偏殿之後,便吩咐內侍道:“將羅彥給我叫來,我有事要吩咐。”
輔政大臣名額的確定,此時在長安城中攪動了好大的風雨。
三個正三品的大員中間夾雜著一個正七品的教書先生,這事兒怎麼看怎麼詭異。雖然大家都不知道李世民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可是有心人看到羅彥匆匆進宮一趟,出來之後滿臉的苦笑,就知道這事兒絕對是沒有更改的可能了。
大臣們都在討論羅彥何德何能,能夠被李世民這般看重。但百姓們卻對於這樣的事情充滿了期待,或者說,他們想看熱鬧的心理越發的嚴重了。
民間流傳的種種羅彥的傳說,那都是以打臉種種權貴人物爲主。這回羅彥手握權勢,也不知道會有什麼人會犯到他的手裡。
轉眼之間,沸騰了長安城就迎來了日暮。
官員要回家了,事情就越發熱鬧了。可是此時的太極宮卻是一片寂靜。
一處大殿中,李世民與李承乾父子二人相對而坐。
“父皇,不知你喚兒臣前來,所爲何事?”被李世民盯著看了很久,李承乾終於有些忍不住了,於是乎張口問道。
看著越發俊朗和成熟的李承乾,李世民很是滿意地點點頭:“今日我下旨讓你監國,你可有什麼要對我說的?”
對於李世民的這個問題,李承乾愣了一下,他沒想到,自己的父皇會反問來。不過也沒有什麼關係了,心裡有什麼,便說什麼就是了:“父皇外出,定要注意安全。母后自有孩兒照顧,父皇不必擔心。一干弟弟妹妹,兒臣也會好生管束他們。”
聽得李承乾沒有說什麼國家大事,反而是將自己這一大家子都說了全,李世民心裡便更加欣慰了。
“好,有你這句話,父皇就放心了。只是,今日喚你前來,還有些事情要於你交代。”李世民很是嚴肅地看著李承乾,示意他要將接下來的話一字不漏地記住。
李承乾見自家父皇空前嚴肅,心知萬萬馬虎不得,很是莊重地點點頭,這纔對李世民說道:“父皇有什麼吩咐,兒臣定當牢記在心,半點也不會忘記。”
“朝中我雖然設立了四位輔政大臣,但是杜相要管理整個尚書省,溫彥博身爲檢校中書令,自然會署理中書省的一切事務。而李靖則會黜置門下省的一應事務。”
李承乾點點頭,對於李世民這樣的安排自然是沒有什麼意見。
“唯獨羅彥。”說到這裡,李世民頓了一頓,對著李承乾頗有深意地看了一眼,隨後說道:“羅彥的職司,便是在溫彥博和李靖兩人產生爭執,而杜相又不能夠拿定主意的時候,讓他出來做一個裁定便是。”
李承乾愣了,就這麼簡單?
合著羅彥就是個當和事佬的?
“父皇,這樣的事情,隨便找以爲朝中宿老便可以了,何須要誠國公來。”李承乾徹底被李世民給整糊塗了。想想就奇怪,兩個五六十的老頭之間有不同的意見,居然要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子裁定?
這個世界,什麼時候變得這麼瘋狂了?
但是看著李世民點頭,李承乾知道,這事兒還真就鐵板釘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