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天嫉英才,晉昭公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晉國,由于早早地進行了權力交接,政權得到平穩(wěn)地過渡,沒有發(fā)生內亂。
由于方基石正在東周洛邑城皇宮內,沒有及時得到消息。晉國為了維穩(wěn),沒有敢過分地聲張,沒有及時通知。再則!算通知了,方基石也一時半會趕不過去。以過去的交通工具,算他趕過去了,也沒有什么作用。
更重要地是!新君和那些“顧命大臣”,對方基石都不是放心。他們不僅不放心,還有意躲避,害怕他奪了晉國的政權。
他們都知道!以方基石的能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對于過去兩代君王的做法,這些人都是不理解的。認為那太冒險了,也太危險了。
所以!他們接管權力后,想與方基石斷絕關系。也沒有派人來通知。但是!一直派人暗監(jiān)視著方基石的一舉一動,防止意外。
由此可見!下一代君王以及他們的幕后智囊團的智商,是很有限的。
晉昭公是一個很不錯、很有作為的君王。雖然他在任并沒有幾年,可他做出來的動作,都是有目共睹的。在他管理的這幾年里,不但把局勢穩(wěn)固下來,還修復了公父時期遺留下來的問題。另外!還有所發(fā)展。
晉平公時期,好大喜功,不顧國力而盲目發(fā)展。結果!讓國力急驟下降。后來的晉平公,才悔悟過來,才決定改變,停止冒進。最后!還是把難題遺留給了晉昭公。
晉昭公時期,最有名的外交活動是:平丘之會。
公元前529年,楚靈王被殺,楚平王即位,楚國還在修復楚靈王時代留下的創(chuàng)傷,無力北顧。
晉昭公認為這便是晉國再次樹立霸主權威的最好時機。
為恢復霸業(yè),與齊國爭奪霸主,召開平丘之會,會見劉子、齊侯、宋公、衛(wèi)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婁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婁子等十多國代表。
晉昭公帶領著六正當的五卿(韓宣子韓起、趙景子趙成、魏獻子魏舒、范獻子士鞅、智子荀躒),率各家軍隊共四千乘兵車進駐衛(wèi)國,并告諸侯,再次會盟。
晉昭公派叔向去見周景王,取天子的支持,以便用天子之命號令諸侯。
周王同意后,晉昭公便又派叔向去見齊景公。叔向依禮對齊景公說明這次會盟的規(guī)定和意義,明確表示齊國必須參加這次盟會。
齊景公認為,齊國尚不可以直接與晉國對抗,便說:“我不過是想提醒一下貴國,隨便說說罷了。是否需要會盟,還是你們大國說了算。現在既已決定了,我齊國怎敢抗命不遵呢?到時候我一定恭敬地去參加。”
叔向察覺到問題的嚴重,有人不便,便建議晉昭公與諸侯國君同觀兵車,連續(xù)三次檢閱部隊,諸侯震驚。
晉昭公時,韓起為正卿,專管國事政務。
晉昭公在,齊國不敢妄為。晉昭公卒,齊國崛起。
晉昭公與齊景公之間,還有一段更有趣地故事。
齊景公見晉平公死了,以為齊國崛起的時候來了。晉昭公即位后,他想來試探一下,看看這個新君有沒有本事。表面,他是來祝賀晉昭公登位。其實際,是來探虛實的。因為!同是“公”,同是諸侯君王,沒有必要親自門祝賀的。
結果!晉昭公以絕對的氣勢,把他給壓制下去了。
著名的典故:投壺游戲
宴會,晉、齊兩位國君玩投壺游戲,齊景公讓晉昭公先投。
晉國行吳替晉昭公祝愿說:“我們有酒像淮河水一樣多,我們有肉像水高地一樣豐富,我們晉君投了,晉國可以做統(tǒng)帥。”
晉昭公一下子投了,晉國的臣子們一片歡呼。
這投壺本來是游戲,晉國卻用它來作為爭霸的籌碼,想以此來壓齊國。
齊景公拿過投箭,也祝愿說:“我有酒像澠水一樣多,我有肉像山嶺一樣豐富,我投了這支箭,代替晉君而強盛。”說完,一下投去,也投了。
齊景公在這次宴會象征性的較量,不甘心屈于晉國。
據《史記》,晉昭公死后,晉頃公繼位,六卿強而公室弱,國家大權旁落至趙、魏、韓、智、范、行六家手。
晉頃公,姬姓,名棄疾,晉昭公之子,前525至前512年在位,在位時期,六卿逐漸壯大,積極向公室奪權。頃公十二年,趙簡子聯合晉國的知氏、韓氏、魏氏、范氏、行氏消滅了公族祁氏、羊舌氏。
得知晉昭公死,已經是幾個月后的事了。晉昭公死其子立,必須向天子奏報的。立新君,一樣要從天子這里得到一紙公,得到蓋有玉璽印的任命書,天下諸侯才承認你這個新君,
自然!你要想得到天子的承認,得到那蓋有玉璽印的公任命書,你得給天子送貢品。
如今的周天子,靠這一類的事務收入來養(yǎng)活自己和龐大地周制官員。
不管周室如何衰落,各級官員還是需要的。沒有人來吊你,這些人的俸祿周天子都發(fā)不出去。當然!一般這樣地官員,都有自己的祖業(yè)或者是封地,沒有周朝的俸祿也一樣生存。
正是因為如此,有許多東周的官員,都自動辭職了。只有那些忠誠和沒有門路的人,才依賴于東周。
方基石得知晉昭公卒,癱坐了好一會兒。他知道!他與晉國的緣分,大概也這么地斷了。
晉昭公卒都沒有通知你,還能有什么事會通知你呢?
真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他的人都靠邊站了。
讓方基石沒有想到的是:得知晉昭公卒,其子立,皇后竟然以晉國前公主的身份,派人去往晉國,對晉昭公的死表示哀悼,對新君登位表示祝賀。
皇后與晉國是什么關系?他還沒有搞清楚,也懶得去搞清楚。
“天嫉英才啊!天嫉英才!”事后!方基石向老子感嘆道。
“這叫自然!”老子笑道。
“自然?”
“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為改變,自然而然,這叫自然!”
“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天下任何事物的發(fā)展結果,都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要看眼前。要是看眼前的話,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最終的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叫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