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是指季孫氏的費邑、孟孫氏的郕邑、叔孫氏的郈邑。
魯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孔子為魯國的大司寇,為了加強君權(quán),派仲由(子路)墮三都。
周朝有一條規(guī)定:貴族諸侯的城墻不得超過18尺,為了防范他們?nèi)蘸笤旆矗⒘诉@條規(guī)定。
但是,后來的魯國卻出現(xiàn)了例外。因為!后來的魯國是三桓與君王共同執(zhí)政的。所以!魯國的三位國相,即“三桓”: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掌控國家大勢,開始不理這條規(guī)定了。
他們有理由:我們與國君共同執(zhí)政,所以也算是與國君同一個級別。
為了削弱三桓的勢力,孔子以違背周制、周禮為由,讓國君魯定公墮三都。墮三都,也是推掉三桓家里多出18尺的部分。其實!是毀壞城墻,讓你的都邑失去自我保護的能力。
沒有了城墻,不會出現(xiàn)陽虎的那種情況,挾持主子,掌控魯國。也是所謂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陽虎不是挾持天子,而是挾持自己的主子,利用主子的身份,操控魯國。
在春秋歷史有這過這樣地事件,挾持主子,操控一方后,等到實力強大了,一樣可以得到周天子的詔令,被封王、封侯等什么地。
也是說!陽虎的行為要是成功了,他以后可以實際得到魯國,成為魯國的君王。
后世也有例子,那是:田氏代齊。還有!后來的三家分晉。
季孫斯和叔孫州仇、仲孫何忌都想要抑制家臣的勢力,所以!也支持墮三都。叔孫氏先墮毀郈邑。費邑宰公山不狃起兵反魯,率軍攻入魯國國都曲阜,魯定公和季孫斯(季桓子)、仲孫何忌(孟懿子)和叔孫州仇(叔孫武叔)躲在季氏之宮,武子之臺。
季氏之宮,是指季氏在曲阜城內(nèi)的宮殿。三都,是指三桓在各自封地的都邑,也是各自在自己封地建造的城池。墮三都,是墮三桓在各自封地的城墻。
墮三都,是指毀壞三個城池的城墻,而不是消滅、撤消這三個城池。
孔子派申句須、樂頎率軍擊敗公山不狃,公山不狃逃到齊國。之后,郕邑宰公斂處父也反對墮毀郕邑,才使三桓開始公開反對墮三都。
孔子墮三都,不僅僅是因為三都的城墻超過了周朝的規(guī)定,違背了禮制。而是!一場權(quán)力的爭斗戰(zhàn)。墮三都只是一個借口,師出有名的借口,削弱三桓的權(quán)力,才是真。
而以前!在魯昭公時期,魯昭公一直在努力,想削弱三桓的勢力。結(jié)果!不但沒有成功,還成為一個逃亡他國死在他鄉(xiāng)的君王。
而現(xiàn)在!主張墮三都的人,不是魯國國君魯定公,而是!魯國的司寇孔子。
當眾人聽從了方忠的忠告后,才明白過來。以前!魯昭公削弱三桓,無論成功與失敗,魯國的權(quán)力都還在皇族這邊,肥水不流外人田。而孔子一旦成功,魯國的權(quán)力落到外人手里了。
孔子一旦成功,跟陽虎的成功又有什么兩樣呢?是不是?他們都是外人,不是皇族的后代。
我們魯國的權(quán)力、承襲君王的人,應該是皇族的人,而不是外人。
外人的權(quán)力,永遠不能大于皇權(quán)和世襲貴族的權(quán)力。不然?大權(quán)旁落,要滅國。
事實!也正如方忠所說!孔子墮三都,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他的學術推廣。只有有了一定地權(quán)力,一國的權(quán)力,他的學說思想才能全面推廣開來。
經(jīng)過一年的都宰實踐,他越來越有信心,他的學說思想是可行的。如何得到了魯國的權(quán)力,把他的學說思想在魯國全國范圍內(nèi)推廣,魯國會起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可孔子怎么也沒有想到:他觸碰到了世襲貴族的底線!
墮三都在前,隨后是“墮小都”。墮小都,也是削弱世襲貴族的權(quán)力和利益。
人家是一步一步來的,墮了三都,讓三桓削弱了軍事的防御力量,之后再來各個擊破,容易多了。
墮三都看起來是對君王有利,對人民有利,可它的最根本,是對世襲貴族不利,是要徹底地改變世襲貴族的命運,是要讓世襲貴族失去過去不勞而獲的生活方式,去從事勞動。
所以!世襲貴族是不可能答應你的!你說得再好聽,再合情合理,你只能迷惑別人一時,而無法迷惑別人一世。
不!你只能迷惑當權(quán)者,迷惑那些有權(quán)有勢的世襲貴族。而周朝沿襲過來有幾百年歷史了,世襲貴族的人數(shù)太多了。那些現(xiàn)在還能享受世襲貴族待遇的人,是不可能答應你的。因為!按照你的方法去做了,他們會淪落為平民,要去勞動,要去自食其力。
再則!你按照你的方法來實行你的學說思想,改造社會,你算老幾?你想篡奪皇族的權(quán)力和江山么?
這里是魯國,魯國的權(quán)力是屬于我們皇族的。
在方忠的鼓動下,最先反對的,是費邑宰公山不狃。
公山不狃與陽虎都是季氏家臣,他在處理季平子喪事等關鍵大事的時候出了不了力,所以!得到了季桓子的信任。結(jié)果!他沒有聽從方忠的勸告,反了,攻入魯國國都曲阜城,最終失敗。
費邑宰公山不狃率軍攻入魯國國都曲阜,魯定公和季孫斯(季桓子)、仲孫何忌(孟懿子)和叔孫州仇(叔孫武叔)躲在季氏之宮,武子之臺。
后來!孔子派申句須、樂頎率軍擊敗公山不狃,公山不狃逃到齊國,費邑的城墻最終被廢。
不過!因此也讓三桓看清了歷史形勢,才覺得墮三者是件愚蠢的事,著了孔丘的道,了孔丘的當。
“什么?阻止墮三都的真正幕后人是方忠?”孔子得知這一消息后,怎么也不敢相信?
“千真萬確!現(xiàn)在的方忠,已經(jīng)將家眷都遷走了。”探子匯報道。
“他到哪里去了?”孔子追問道。
“他?”探子匯報道:“他躲進了郕城!”
郕城,今山東寧陽東北,孟孫氏的封地。
孟孫氏筑城于郕,成為私邑。也是私城,自己在自己的封地筑的城池。
孔子墮三都,一直也受到孟孫氏家臣公斂處父的抵制。孟孫氏也暗支持公斂處父,反對墮三都。
現(xiàn)在!方忠又跑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