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宋公這麼直接地拒絕了,孔子不敢相信。!可他還是接受現實,承受下來了。真的!有那種意料之外,情理之的感覺。
在宋國是呆不下去了,他決定去鄭國。
本來!他想:如果有可能的話,回一趟祖籍,也算是報喜吧!被魯國趕出來自己還是沒有丟臉,在衛國做了官,也算挽回了臉面,可以回家省親了。可現在?在宋公這裡遇冷,他又覺得沒有臉回去。
顏回還沒有追隨過來,他也不知道顏回是什麼打算。所以!離開宋國都城後,他並沒有著急著離開,一邊慢慢走,一邊派人去打聽。
不日!顏回趕了過來。
“回?你?”孔子既是驚喜,又是埋怨。問道:“你的妻兒呢?”
“先生!我讓她們回魯國了!”顏回興沖沖地說道。
“回魯國?”孔子一聽,臉色當場陰沉下來。
顏回解釋道:“在這邊不行!沒有田地,只能靠打工度日,是堅持不了多少時間的。在魯國!我家還有十幾畝薄地,也勉強可以度日。她不僅可以帶娃,還可以照顧我的爹孃……”
“那她的爹孃呢?”孔子問道。
“她還有一個弟弟,已經長大了,可以照顧自己的爹孃。我臨走的時候,把身的錢財都給了她們家。我的妻兒住在她們家,不但照顧不了她的爹孃,還會給她們家增加負擔……”
孔子打斷道:“你放心她孃兒兩人回魯國?回!你好糊塗?”
“呵呵呵!”顏回笑道:“放心!方大伯護送她們回去!”
“大哥?大哥他?”聽說大哥方基石護送顏回的妻兒回魯國,孔子這才放心。是!自從離開衛國後,大哥方基石猶如人間蒸發了一樣。原來!他一直暗跟隨在我們身邊。
“你方大伯臨走時有沒有說什麼?”孔子問道。
顏回看著孔子,又看向周圍其他人,本來不想說,想想還是說了。也沒有什麼不能說的,說了反而對先生有好處。方大伯也沒有說不能對別人,只是讓他轉告先生。
“方大伯說!這只是開始,先生還可以到鄭國等國去看看,只會是一樣地結果。方大伯還說,最好去一趟陳國,在陳國多住些日子。方大伯說!陳國是老子的故國,老子早年在故國隱居過幾年,聽道的人很多,也許能夠多遇見幾個得道的隱士。多聽聽道家學說,對先生是有好處的。”
顏回把方大伯的交待,詳細地說了一遍。
孔子不住地點頭,答應著。
“大叔真是!一直跟在我們身後,我們卻一點也不知道!真是個怪人!呵呵呵!”子路笑道。
“你大伯他還說了什麼?”孔子又追問道。
“方大伯還說,出來這麼久了,也應該回去一趟,給家人報個平安。另外!他還想打聽一下,季桓子的病情怎麼樣?要是季桓子死了,先生可以回魯國了。”
“哦?”孔子聽了,特別地失落。低頭坐在那裡,半天都沒有再說話。不是他咒季桓子死,還真是那麼回事:季桓子不死,魯國他是回不去的。
“方大伯還說!他很快會回來的,他在陳國等我們!”顏回想起來了,補充道。
子路笑道:“方大伯那麼地自信?先生在鄭國也會一樣?假如?在鄭國做官呢?或者?我們在鄭國再開一家學堂呢?要是有了學堂,我們可以多住一些日子了。不!可以長期住了。”
“要是鄭國也出現一個司馬桓魋呢?”閔子騫在一邊答道。
“你不說話沒有人把你當啞巴!烏鴉嘴!”子路生氣地喝道。
一行人不知前程如何,有那種迷茫的感覺。所以!仍然緩慢而行。在這期間,從魯國傳來了消息:魯公病危。
聽說魯公病危,孔子很難過。他很想回一趟魯國,看望一下。可現在的他,表面是奉命來天下講道。其實!是被季桓子趕出來的,有家卻不能回。
“方大哥不是說?是季桓子有病啊?怎麼是魯公呢?”孔子哭喪一般地問道。
衆人見孔子難過,一個個都不敢作聲。不知道怎麼來勸說先生,勸說得不好,反而讓先生的心情更不好。
子路有些憋不住,說道:“要不?我們偷偷地回一趟魯國,看看到底是什麼情況?”
孔子聽了,有些驚慌地看著子路,半天都沒有說話。
正是因爲聽說魯公病危,這次路過鄭國,孔子沒有停留,匆匆趕往陳國,準備去老子的故鄉,等待方基石,打聽魯國的具體情況。
本來!孔子是想去鄭國拜祭子產的。
鄭國子產去世孔子聽到消息後,十分難過,稱讚子產是古之遺愛。
自從得知魯公病危的消息後,孔子讓學生加快了行走速度,期盼早日到達陳國,與大哥方基石會合。以方基石的能力,護送顏回妻兒回魯國曲阜城,是要不了多長時間的,很快能趕到陳國。
爲了等方基石的到來,孔子一行直接去往老子的故鄉,在那裡一邊打聽隱居的隱士一邊等待,沒有去往陳國的都城。
經過宋國的事,孔子也不想去陳公那裡碰壁。所以!沒有去都城。
在陳國的鄉下住了一段時間,轉眼到了秋天,沒有等到方基石的消息,卻傳來了魯定公卒的消息。孔子很失落,也很難過。季桓子還活著,還主持魯國的政事。
又在陳國隱居了一段日子,沒有任何方基石的消息,他很絕望。知道大哥方基石可能來了,但是!不願意與他見面。
一日,孔子接到衛國使臣送來的書信,衛公讓他急回衛國,有要事相商。問使臣衛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在他的追問下,使臣才小聲地告訴他:衛公身體有恙,可能是招他回去交待後事的。
既然如此!孔子不得不帶領學生返回衛國。這樣也好!給自己這一次失敗之行挽回一點面子。
既然大哥方基石不肯出來相見,孔子也沒有再履約了,第二天動身,返回衛國。
子貢處理完學堂方面的事,也趕了過來。他熟習衛國的近況,也建議孔子重回衛國。在衛國!先生還是有面子的,有聖賢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