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主義社會,律師是中產階級和以上的人的必須。
房產、投資、日常的交易,哪樣不需要律師幫你把關,所以陳咨接受了李大律師的推薦,詢問了陸金田后,暫時接受一名林之瞳的精英律師,負責自己所有港城相關法律事宜。
剛剛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律師幫忙。
競標過后的第二天,亞視的第一筆1000萬資金以支票方式支付給陳咨,陳咨給出了版權的所有公版方案文本。
再一天,亞視的第二筆1200萬同樣以支票方式支付,陳咨給出了《好聲音》的寶典和公約,雙方由于都有大佬背書,省略了很多相互試探的過程,交易非常的迅速,剩下的100萬屬于合同保證金,需要等到第一次節目制作完成才會支付。
自此,陳咨的第一筆大資金來的非常突然和迅速就結束了,除了陸金田大佬的強力支持和背書,事實上陳咨為了獲取這筆資金,絞盡腦汁又刻苦奮斗了三個多月了。
從修街機,到做真好吃連鎖,事實上都是為了這個項目積累初始資金做準備的,要不是宋到幫了一把,恐怕時間還得往后推一段時間。
當初陳咨收到宋到5萬贈禮的時候就想直接操作,但后來一分析,發現不僅僅資金不夠,人脈也沒建立起來。
沒有個幾萬十來萬資金和港城的人脈,是沒法把國際版權申請下來的,也沒法直接把你的策劃便捷的送到兩個電視臺高層的眼中。
但但李大律師代理和操作,友情價就是5萬,還是參考一般律師的平均價格,不算實際的國際版權族群保護費。
這時候大陸92年10月才剛剛加入國際版權保護組織,承認《伯尼爾公約》,所以國內根本就沒法操作。
當然如果是你自己正常申請版權保護是不貴的,1000多美金搞定,問題是那時間拖得很長,而且自己操作,很多的附屬權益,你非專業人士很可能都不知道,特別是牽涉到各個國家的法規。
最重要的是現在雖然有《伯尼爾公約》約束國際版權,但現在美國和部分發達國家不是有互聯網興起了嗎?和數字版權相關的國際版權法《WIPO版權條約》,陳咨記得好像是要到96年底才出現的。
陳咨可不愿意到時候別人在互聯網上濫用自己的版權。
同樣沒有人脈,很多很優秀的策劃被審稿的人直接丟進垃圾堆里的多的是,即使是通過了,如果沒有花錢有版權保護,直接被別人據為己有,那也不是啥新聞。
所以即使沒有處心積慮的接觸到陸堅,陳咨也會通過鄭韻夫完成這個環節,那可能就沒有陸金田這么大的影響力和快速了,畢竟鄭韻夫的影響力和陸金田完全沒法比,但肯定也能完成的,畢竟鄭韻夫多少能夠算的上富豪。
總之,不管過程多么的曲折,現在是陳咨享受成功的時候了,獨自樂呵了老半天,才聯系律師林之瞳來酒店。
卻是前天幫忙陳咨站臺后,陸堅和陳俊才就帶著陳咨的工作計劃,緊急的趕往環藝在省城的聯合研發中心,所有的研發人員包括灣灣的,初五已經全都到位,在趙玉明的主持下再次繼續全力攻關。
所幸年前和年后這段時間這些教授、碩博士研究生都可以全職工作,人員充沛、資金充足,進展飛快。
陸堅走了,陳咨自然不好再住在陸家,就住到了酒店里。
……
“陳少,由于你年紀不夠,所以賬戶是以你堂哥的身份開的,新色彩投資公司已經注冊完成,由于法規規定必須有一名成年人董事和秘書,我已經咨詢過陸堅先生,他愿意給您掛名董事,秘書的話……,您是直接找咨詢公司呢?還是自己招聘一名?“
林之瞳三十三歲年紀,在律師行業精英律師中算是年輕人,能夠成為努力攀登大律師路程上的精英律師,自身能力和背后的背景都屬于上上之選。
話說港城的律所里流行從專職律師往大律師突破和業務突破,前者給有大律所篩選的優質客戶提供專業服務,收入有保障,是大部分律師的首選,后一種純粹靠過硬的能力,但是最是牛逼。
而陳咨在律所里是屬于成長型客戶,不屬于目前最優,適合還有時間打拼的年輕律師,林之瞳卻是李大律師的外甥,所以近水樓臺先得月。
兩方現在都屬于成長型,所以價格也就不高,陳咨目前是給20萬一年。
“還是招聘一名吧!我未來在港城的事務也需要一個人來幫忙打理,你就幫我找一下,男女不限,年紀在30歲以下,金融和媒體專業優先,這家公司目前主要運作我的版權和專利,未來可能會往綜合方面發展,有MBA或者管理經驗的是基礎。”陳咨思索了一下道。
“好的,那我們現在去投資公司嗎?”
卻是專職律師一般會和客戶緊密接觸一段時間,以了解客戶各個方面,對于林之瞳來說,卻充當陳咨助手一樣。
“去吧!雷曼兄弟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都有賬戶是吧!”陳咨向林之瞳確認。
“是的!您為何不在高盛開戶,現在高盛也不錯的,我們律所就在高盛有賬戶,人面也非常的熟悉。”林之瞳好奇的道。
“哈哈!雷曼兄弟不是和高盛一樣嗎?“陳咨一句話岔開了過去。
事實上卻是忌諱高盛龐大的美國政府關系,而雷曼則不一樣,去年剛剛出了大簍子,未來這個龐然大物更是倒閉。
陳咨預計自己未來肯定會把資本市場當成提款機,那就的從一開始就防備著自己的投資秘密讓這種美國的秘密打手知道。
作為一個曾經的上市公司高管,基本的資本知識是必須的,當然也會有專門的培訓,陳咨本身也特別感興趣,后來特別去考試了證券資格證。
99年牛市入市,那時候陳咨中專畢業,正讀全日制自考班,同時給公司做程序員,積蓄了幾千塊,到2001年翻四倍,稍后股市崩盤后全虧完。
01年到04年陸續投入接近七八萬,4千出局。
05年,陳咨已經是一家港資國際集團的IT主管,5萬入市,08年初20萬出局,最高曾到達40萬。
從此陳咨在a股的資本操作只留下了自己投資額的十分之一。
因為被a股的政策市場嚇怕了,總是莫名其妙的被當韭菜割,是誰也受不了。
由于當時的公司是港資公司,港籍的同事就建議陳咨進入港島資本市場,那里的環境更加合適真正的資本人士搏擊。
所以陳咨05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國際市場博弈。
但是陳咨的資金在股市和期市、期貨市場的配比一直維持在3:7左右,主要的標的也一直在恒指期貨、日經上面,納斯達克和道瓊斯、富時指數也玩玩,期貨、期權、現貨都少量參與,其它的就比較少些。
所以來了這年代,陳咨也沒法對哪只個股怎么個情況記得清楚,再一個事實上玩熟悉了指數期貨后,很多對短線敏感的選手,比較少去玩個股。
相比股票,期指的波動百分比肯定要低很多,但是收益卻由于可以場內直接杠桿,反而顯得要比股票好炒作。
當然風險肯定要更大,如果陳咨不是有重生的金手指,肯定也會在股票市場先做一部分保守對沖后,才會在期市、期貨市場對沖操作。
現在嘛!這還需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