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三四五章 輾轉

列思八達笑道:“此來不是要迎丞相,而是要迎楊先生。”

說著兩人一起執手大笑。這次元國民議會召開期間兩人本已見過,只是當時各方事務煩雜,楊應麒沒能抽出時間來與列思八達單獨深談,但對彼此的學問智慧卻都已佩服在心,這時漠北再見,或馬上談佛,或密帳論道,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楊應麒因見一路上漢人偏多而胡人偏少,心中奇怪,便問列思八達是何緣故,列思八達道:“自楊先生罷相以后,漠北漠南的部族、兵將調遣頻繁,尤其是精悍善戰者南下者甚多。”

楊應麒哦了一聲道:“那可別誤了漠北的生業。”

列思八達道:“不用擔心,北人南下的同時南方也遷來不少人手,這些人且商且農且牧,大可補諸族南下后留下來的缺口。”

楊應麒點了點頭,便不再問。列思八達本要邀楊應麒前往龍城一行,楊應麒道:“我這次來可不是像三哥那樣四處巡視來著,我只是故地重游當年千里‘長征’的道路,不敢離開‘長征’故道太遠,以免惹人非議。”列思八達不敢再請,陪楊應麒走了三百里便告辭而去。

他走后林輿道:“大伯調這么多漠北部族南下干什么?難道是要用胡馬南征?”

近年林輿聰慧漸長,楊應麒有些政事兵事也會和他談論,這時沉吟道:“只怕有這個可能。”

林輿驚道:“那怎么可以!當初苻堅以北人南征已多不適,何況是以漠北諸胡去東南那種江河縱橫、湖泊遍布的地方作戰!這是取敗之道,大伯用兵多年,怎么會犯這樣的兵家大忌!難道他真的糊涂了么?”

楊應麒道:“這樣的道理別說軍中宿將,就是陳正匯這樣久經大事的文臣也能道出。大哥再糊涂,按理說也不至于會犯這樣的大錯——就算他一時不察,難道郭浩、曲端、任得敬這些人也會一起跟著糊涂不成?所以我想他必然另有打算。”

林輿翹了翹嘴道:“能有什么打算!我說就是因為劉锜將軍、王彥將軍、趙立將軍、王宣將軍這些人都不愿南下內戰,尤其是二伯的嫡系,出自北宋者最多,雖然歸漢多年了,但鄉族之情應該還是有的,如果是趙構來犯這些人都會擁護大漢奮起反擊,但要是咱們南征——尤其是現在這個情況下南征,只怕他們會反感。”

楊應麒搖頭道:“咱們大漢軍律嚴明,令旗所向就該前進,什么鄉族之情,沒用的。”

林輿道:“抗命倒也不至于,不過對士氣總有影響吧。”這一點楊應麒倒也沒反對,林輿繼續道:“所以啊,大伯一來擔心軍隊士氣整體不高,二來擔心部分將領指揮不動,但除了中央軍系以外又不得不動用其它兵馬,所以只好調胡馬南下咯。”

對林輿的話,楊應麒也覺得不無道理。

大漢的軍隊,就作戰風格而言,除了由折、曹、楊諸人共同打下基礎建立起來的中央軍系以外,蕭鐵奴、曹廣弼、阿魯蠻、歐陽適和劉锜所領導的邊疆部隊也分別擁有各自的作戰風格。蕭字旗多年活動于胡地,風格最野,種去病蒙兀爾亦屬其類;曹廣弼一系最泛,除了他留在南方的嫡系部隊外,邊疆諸將中石康、王彥、趙立、種彥崧、徐文等亦可以看作曹系風格的外延;歐陽適所代表的主要是大漢的水師系統,但近年來亦已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阿魯蠻所代表的是漢化了的東胡系統軍隊,蒲魯虎在軍權上雖不歸他管,但就軍隊風格來說卻與之相類;劉锜所部早期雖脫胎于漢軍中央軍一系,中間又曾統轄于曹廣弼,但由于劉锜個人能力太強,楊開遠曹廣弼都籠罩不住他,入陜以后他所統領的軍隊風格逐漸秦化,到今日已形成中央軍系和蕭、曹、東胡之外的第五種陸軍作戰風格。至于這五大風格之外,王宣、曲端、耶律余睹等雖各有特點但也只能算是小系,不足以與前面五大風格并列。

這次折彥沖要南征,就陸軍而言當以曹、劉二系的兵馬最堪用,中央軍系次之,蕭鐵奴和東胡系統的兵馬又次之。偏偏曹、劉二系對這次南征反對得最厲害,雖然在相府之議決定下來以后劉锜等沒有公開抗命,但正如林輿所言,折彥沖也要考慮到諸將上戰場后能否盡心作戰的問題。

林輿道:“聽說劉锜將軍已被調去西夏平叛,平叛后是否會再調回渭南、天水就不得而知了,也許大伯已下定決心不用他們了。”

楊應麒搖頭道:“那不可能,中央軍系雖然兵馬最多,幾乎占據大漢軍隊的一半以上,但中央軍系一來要拱衛京畿,二來要制衡各方,我估計大哥要南征最多只能動用三成兵馬作為核心部隊,在中央軍系之外,還得有大量的軍力作為先鋒和外圍,咱們大漢的軍力雖強,南宋的軍力也不弱,不是我們只動用三成的中央軍就能打敗的。”

林輿叫道:“所以大伯才從漠北調人啊!”

楊應麒道:“不可能,不可能!驅漠北之胡轉戰于江淮之間是兵家大忌,這種連你都想得到的問題大哥會沒想到?他沒這么糊涂!”

一行人漸行漸北,不久到達蒲魯虎軍所監控的范圍,他也早聽說楊應麒要來,便帶兵到邊境上相迎,一路護送他們到大鮮卑山,并派快馬走寧州、泰州通知阿魯蠻。路上楊應麒問當地民生如何,蒲魯虎道:“據老牧民講,最近兩年天氣都不利畜牧,幸好自征伐西夏開始漠北的精悍人丁便不斷南調,丁口的壓力輕了許多,而且這兩年來又有商旅相通,京畿、東北又常常調來糧食由活佛賑濟各族,所以大體來說還過得去。加上活佛師徒道行高深,佛法普及草原,人心思安,爭斗之事已是一日少似一日了。”

楊應麒見他手上掛著一串佛珠,問道:“蒲魯虎你也信佛了么?”

蒲魯虎道:“是。我在活佛座前聆聽了幾次宣講后便有所悟,如今已經摩頂皈依。”

楊應麒聞言哦了一聲,合十道:“愿我佛慈悲,永保草原安定、和平。”

楊應麒到達大鮮卑山西麓時寒冬已至,大雪封山,蒲魯虎便勸楊應麒不要魯莽進山,以防不測,列思八達也派人飛騎前來阻攔,楊應麒無奈只好前往蒲魯虎的駐地過冬。漠北的冬天好長,楊應麒在這里一窩就是四個月,期間楊開遠、蒙兀爾都曾來會,連瑣南扎普也來相見論佛。到第二年冰雪消融,蒲魯虎才派人護送楊應麒入山尋找當年漢部留下的遺蹤,每找到一處楊應麒都命人立碑銘石為記。

一六年七月,楊應麒一行正式穿過了大鮮卑山,林輿回頭西望,嘆道:“這一次在漠北唯獨沒能見到蕭駿哥哥,真是可惜。”

楊應麒道:“他畢竟是一方大臣、漠北重將了,凡事得以公事為先,不是想來就能來的。”

他們才出山不遠便被阿魯蠻派遣在這里的游騎尋到,對大鮮卑山東部的道路楊應麒可就熟悉多了,加上向導的幫忙,很快就找到了當年漢部遇到宗翰的地方,楊應麒指著一片草地對林輿道:“當年你二伯就是在這里匹馬銀槍震懾胡人,揚華夏武功,立漢部威名。”說到這里想起二哥已逝,物是人非,不免長聲悲嘆。

東北平原是華夏勢力與東胡勢力交叉進退的地方,以上古而論,殷商與戰國時代的燕國都曾及此,自中古以下,漢唐最盛之時勢力亦曾到達此地。東北平原與漠北不同,只要政治條件允許,這里是一個很適合漢人生活的地方。自會寧被蕭鐵奴付之一炬后,漢人在東北的勢力大漲,農業方面是自大漢立國之前打下的底子,商業方面也是一年比一年繁榮,阿骨打、吳乞買時代為了軍事目的而驅役各族打下來的交通要道,到了楊樸手里后又延伸得更加深遠,而且其商業用途已遠較軍事用途為多,來自遼南的商旅沿著幾道大河和各條小路深入到各州各縣各村各部,與各族互通有無。漢政權征漠北、伐西夏、圖南宋,漠南、陜西都曾陷身戰火,兩河、山東也是無險有驚,但這東北平原卻從會寧大火過后便一日安定似一日、一年繁榮似一年,經濟活力雖不如京畿地區,安全系數卻比京畿地區要高得多,可以說這里已成為漢政權的大后方。

楊應麒游了一番重建的漢村,然后才到黃龍府見阿魯蠻和楊樸,三人相見自有一番唏噓,尤其是二楊,兩人合作時間極長,說到情誼之深厚,比楊應麒陳正匯之間猶有過之,久別重逢之下不免哭笑交加。

論畢私情后漸轉公事,楊應麒見楊樸胡須半白,嘆道:“樸之,這些年你辛苦了。我一路北行、東游,走過了大漢將近一半的國土,連京畿、塘沽也算上,都無此間安樂。當初任命你到這苦寒之地來實在是委屈了你,但你能為大漢打造出這樣一個安定的大后方,這大功也就不用說了,而使東北百萬民眾安居樂業更是大德一件。按照佛家的因果報應之說,你光是這件大功德便足以福蔭子孫、流芳百代了。”

楊樸嘆道:“有福最好,沒有也不敢強求。不過能為國家為百姓做點事情,總算是盡了吾儒之本分。只是這幾年中樞風云變幻,局勢越變越險,長此下去恐怕對國家沒好處。”

楊應麒黯然道:“這些事情,我怕是管不了了。”

“七將軍你怎么能這么說!”楊樸道:“雖然陛下罷了你的相,但你身為我大漢創始領袖之一,在國家出現重大危機的時候怎么能袖手旁觀!”

楊應麒驚道:“國家出現了重大危機?這從何說起?是最近又發生什么事情了么?”

聽楊應麒問出了什么事情,阿魯蠻哼了一聲道:“大哥他瘋了!竟調漠北諸部南下練兵——雖然他沒說什么,但從種種跡象看來已經很明顯了!他竟然要用胡人南征!契丹舊部和生女真降卒(漢軍中的生女真降卒主要是歸降的宗翰西路軍,與阿魯蠻蒲魯虎領導的、漢化已深的熟女真不同)由耶律余睹部署訓練,剛剛南調的漠北諸部分作三部分,一部直接納入中央軍,另外兩部分別由曲端以及那個新任的上將任得敬訓練節制。最熟悉南方形勢的人里,王宣調入漠南,這便罷了,畢竟這幾年他一直在北邊做事,可一直在黃河沿線作戰的王彥、趙立等人也一概不見起用,這未免太過……太過任人唯私了!”阿魯蠻是大漢四大元帥之一,中樞大規模的軍力調動雖然不必經他同意,但如無意外一般都要知會他。

楊樸道:“我原本認為陛下也許是實則虛之——陽以訓練胡人為名,陰調劉锜、種彥崧圖兩川,調王彥、徐文、曲端等圖河南,調趙立圖山東,遣水師威脅江南福建,如此則雖然未必能夠全勝,但至少可保不敗。但現在從調動和訓練漠北諸胡的規模與費用看來,只怕陛下并非拿這些胡人做幌子,而是真的要用了。雖然中央軍系的訓練有化弱為強的本事,但就算是經年的訓練恐怕也難以改變胡人不耐熱、不習水的天性。所以陛下若真要驅胡馬南下,我……我實在是不看好這次的南征!”

楊樸雖然是文臣,但也曾長期兼管與軍事行動緊密相關的外交、情報、后勤等事務,如果說楊開遠是武將而通文事,那楊樸便是文臣而通武事,雖然他上不了戰場,但在后方運籌帷幄、言兵論戰卻也不能以文人談兵視之。這時他雖為封疆大吏,卻還掛著副總理大臣的銜頭,因此對中樞的形勢一直很在心。

楊應麒聽了楊樸的分析后道:“還在大鮮卑山那邊的時候,我也和樸之一般的想法,但在大鮮卑山那個我們藏身過的山谷中住了一段時日以后,我對眼前之事又有了另外一番看法。”

楊樸哦了一聲,阿魯蠻也抬了抬身子道:“什么看法。”

這時屋內只有他們三個加上林輿四人,但楊應麒還是回顧林輿道:“你去玩吧。”

林輿吐了吐舌頭道:“我也聽不得啊?”

楊應麒道:“我雖然罷相了,但對大哥的性情謀略、對大漢的內部情況知道得比誰都清楚,我的推測若是無誤那便是大漢的頂級機密,你如何聽得?”

林輿又吐了吐舌頭,出門去了,楊應麒這才道:“胡馬確實不宜轉戰于東南,一入江淮更是危險,但我們得兼漠南漠北,同時擁有胡、漢之利,又恰恰是我們的軍事力量勝過南宋的關鍵之一,一旦南征,若將這個優勢棄而不用,未免可惜。”

“就算可惜又有什么辦法!”楊樸道:“胡馬之利在于西北,舟楫之利在于東南,西北之寶到了東南便成廢物——這一點七將軍豈能不知!”

“不然。”楊應麒道:“南征之戰,不一定要到江淮打的。”

阿魯蠻和楊樸面面相覷,均感不解,阿魯蠻道:“不在江淮打,那還跑嶺南去?”

“不是。”楊應麒道:“在南征的戰場上,有一個地方還可以用得上騎兵的。不但能用,而且能夠很有效地發揮騎兵的長處!”

楊樸叫了起來:“河南!”

“不錯!”楊應麒道:“如今洛陽在我們手里,自嵩山以東則為平原,數百里間一馬平川,自古便是騎兵縱橫之處!當秋冬之際,胡馬在此馳騁正好發揮其威力!”

阿魯蠻道:“雖然如此,但河南一地不過是南宋一小部,而且還是他們初得之地。就算我們占據了河南,接下來也還有很多仗要打的,甚至可以說大頭的仗其實在南邊!若是趙構干脆棄了整個河南,那大哥用了這么多人力物力訓練這些漠北胡人便都成了白費心思!”

“不!五將軍!趙宋不會輕易放棄河南的!”楊樸道:“汴梁是趙氏故都,就算趙構心里想放棄也不好出口,而南宋軍方駐河南的兵將士氣正旺,要他們主動提出放棄故都更是不可能。所以漢宋之間在河南必有一場大戰!而且還將是傾國大戰!”

阿魯蠻心頭一動道:“你是說大哥這番志不在奪汴梁之地,而在瓦解南宋駐守河南的大軍?”

“不錯!”楊樸道:“若于秋冬之際決戰于河南平原,我們的勝算也會很高!”

不以攻城掠地為目標,而以毀滅敵人有生軍力為真正目的——能擁有這樣的戰略思維且用于實戰的人,當世寥寥可數,就連阿魯蠻和楊樸之前也未曾想到。阿魯蠻聽到這里已忍不住點頭,說道:“若是大哥真的如此打算,那我就放心了。先以騎兵摧毀岳飛所部,再調王彥、趙立等南下江淮湖廣,如此一來便是將我大漢各路軍馬的長處都用到了極致!老七!以前只道你精通文政,旁通軍事而已,沒想到你對軍事也如此精通——你說的這個,連我都沒想到呢。”

楊應麒卻道:“五哥過獎了,說到軍事上的能耐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我能想到這一點,并不是由軍略推知,而是由政略推知。”

阿魯蠻哦了一聲,便問:“這是怎么說?”

楊應麒道:“其實自從知道大哥調胡馬南下,我一直也都在想這個問題,但一直都想不明白,直到我在大鮮卑山的死谷當中,回想大哥一生的行事作風才若有所悟!五哥,大哥和你、和六哥不同,他雖然也領兵打仗,但他胸中是有天下大局的,而且有可能的話會顧及到天下蒼生!這一點,是我和大哥能合作這么久的真正基石。不過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大哥和我在手段上有所差異,嗯,應該說他的想法從來都比我更加務實一些。”

楊樸心道:“但也更加狠辣一些。不過在這個亂世之中,不狠辣又如何成事?”

楊應麒繼續道:“回到了這一點上之后我繼續想,便猜以大哥的胸懷,一定也不愿意將整個東南打爛!不愿因為一場內戰而使得華夏元氣大傷!所以我便猜大哥對南宋的思路,一定是先卸其兵,解其甲,然后攻其心!”

楊樸問:“如何攻心?”

“用大一統的向心力!”楊應麒道:“自秦混一天下,大一統之概念便長存于華夏民心深處。因存在大一統的向心力,所以華夏內部一旦出現一個有希望一統天下的好政權,處于下風的政權要想長久地負隅頑抗便很難。南北朝能割據數百年,那是因南朝常弱,北朝常強,桓溫劉裕之雄均是曇花一現后繼無人,但弱者為華夏強者為胡蠻,故南朝雖弱而不服!一旦北朝漢化,南朝抵抗北朝的意志就變薄弱了,隋文之下江南正是因形就勢。宋初趙匡胤兄弟能那么輕易地收拾吳楚,也并不僅僅因為宋軍強勁,吳楚民心之思一統亦是一大關鍵。”

楊樸頷首道:“不錯,當時吳越、楚蜀均無混一之志,天下既思一統,便只有寄望于宋。”

“所以,只要我們能在氣勢上完全壓倒南宋,那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楊應麒道:“我大漢與昔日之金人不同,金人乃是蠻夷,金人侵宋乃是以夷變夏,所以趙構當初雖然微弱,仍然能得到天下士民的支持而漸轉強大。但我大漢今日已是華夏正統,南征正是華夏內部尋求一統!如今南宋還能茍延殘喘,全在于南方軍力尚強,趙構又能愛民,南北優劣還不夠明顯。且南宋又有岳飛破金之威,將士因之而振奮,民心因之而凝聚。但如果南宋諸路大軍中最精銳、最重要的河南駐軍被大哥全殲于汴梁城下,那時又會如何?”

楊樸忍不住撫掌大笑道:“若是那樣,不但趙構的信心會被擊垮,東南的士大夫也會盡數北向以待我軍。江南、湖廣、兩川、領表都可傳檄而定!”

楊應麒含笑道:“傳檄而定說得太過了,就算我們吞并了河南,接下來的仗還是要打的。不過岳飛所部一旦瓦解,南宋之武人便會失去信心,文人如秦檜、劉豫等輩也會堅定向北之意,那時再用政略輔佐軍勢,則統一大業,十年可成!不僅如此,將主戰場設置在河南,也可避免戰火蔓延過廣,避免東南、兩川受到太大的破壞,這對保存華夏元氣,也算是無奈之中的上策了。”

這一席話聽得阿魯蠻大感欣慰,連聲道:“要真像你這么說來,大哥也還不糊涂!”

楊樸經過一番沉思后卻道:“我仍有一慮。”

楊應麒問:“樸之擔心什么?”

楊樸道:“如果陛下確實如此打算而且能夠成功,那曲端、任得敬以及漠北諸胡將必建大功,韓昉、劉萼及其部曲必掌大權,國家落到這批人手上,可未必是一件好事。”

楊應麒其實也想過這個問題,但這時卻安慰楊樸道:“樸之,或許只是我們過慮了。韓昉他們雖然與我們政見不合,但也未必就會存心辦壞事。你在外,我在野,雖都不在中樞,但也還有牽制他們的可能。”

楊樸嘆道:“現在自然還能牽制,但等他們成就了一統天下的大功之后,只怕就難以牽制了。”

楊應麒也嘆道:“話是這樣沒錯,但天下事本難兩全,讓韓昉他們一時得勢,也總比南征失敗來得好,樸之你說對吧?”

楊樸道:“不但韓、曲等人,就是陛下恐怕也……唉,現在陛下已經連七將軍你的話都聽不進去了,等他完成了統一大業,功蓋當世之時,只怕……只怕我們就更難說話了。”

楊應麒聞言默然,這些年來他一直努力的就是促成一個更加合理有序的政治制度,他一直認為只要漢廷能在政治制度上超越南宋,那么江南之士來歸便只是遲早的事,就如今的情況來說,趙構君臣在東南的努力也確實讓南宋呈現中興氣象,但論到制度層面則畢竟北勝于南,正是基于這種優勢讓楊應麒認為南征之事可以緩行。

但折彥沖卻認為這種想法太天真了,他認為“戰勝于朝廷”必須落實到一件事情上——確切來說就是一場大戰才能實現。折彥沖不認為歷史上的經驗會完全適用于現在、適用于將來,他認為割據得太久會造成太多不可控制的變數,因為古往今來因為偶然事件而令形勢改變、因為形勢改變而令制度變質的事情太多了。

“可是萬一讓制度變質的不是對我們不利的事件,而是對我們‘有利’的事件呢?”

正如這次南征一樣,勝利了可以讓大漢一統天下,但與此同時皇權的急劇膨脹與文武的失衡也將不可避免,所有能制衡皇權、制衡軍方的勢力都會在這千古功業面前黯然失色。那樣的局面對大漢來說真的好么?對華夏來說真的好么?對天下來說真的好么?

楊應麒念叨著禍福相倚的古訓,琢磨著楊樸的憂慮,忽然覺得自己越來越看不透這個世界了。

出于各方面的考慮,楊應麒在黃龍府沒有停留多久便南下津門,過起了深居簡出的生活。

遼南的老部民有一部分遷到了京城,但仍有許多留了下來,而且遷到京城的也有一部分因為不習慣而遷了回來,所以這里依然是大漢元老部民的窩,雖然他們未必是反對南征的,但人總是同情弱者的,對大將軍罷黜了的七將軍充滿了同情,楊應麒回到這里時,老部民們都當他親人一般迎接。

“他們真像我們的鄉親。”林輿說。

“他們啊,就是我們的鄉親!”楊應麒糾正他。

不過這讀書釣魚的逍遙他們也沒能享受多久,因為那個震動天下的消息終于傳來:南征開始了!

第一九九章 老臣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后第一二七章 子夜問藥第二二九章 公主車駕第六十九章 楊大人的書童第一四七章 武之庫第三十八章 南朝北意第三五二章 勤王第二四四章 閨中兒女事第二四七章 回首實有怨第七十五章 海上盟約新議第一四七章 武之庫第七十三章 仙童林翼現身第九十七章 攔路石眼中釘第二九三章 遠族來歸何意第一八二章 諾楔子 終極游戲第一三二章 陰山戰事第一三七章 危疑反復第一三四章 特設新軍第三三六章 醉獻妃第三一六章 塘沽民心第二一五章 演兵法第一五一章 夕下論第十七章 建村落第二九二章 兄弟父子難言第二六五章 大敗之后當反思第一一九章 棋局大逆轉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一四九章 民之棄第一一零章 歡迎丈母娘第七十九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第一八三章 臨第二二五章 暗香浮動第一三四章 特設新軍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二二六章 漢部見聞第九十四章 將軍跨海南巡第一九零章 名妓第一一九章 棋局大逆轉第一八九章 國債第五十三章 梟雄之異志第一二二章 人死茶就涼第九十四章 將軍跨海南巡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三二五章 破西夏第六十五章 維吾爾族來客第一一三章 羊圖狐口食第十章 絕地第六十九章 楊大人的書童第一八四章 戰第三四七章 岳幕第六十七章 遣宋使的人選第二十一章 配佳偶第四十五章 東海新霸主第三三九章 民之貴第二二二章 抗金大旗第六十章 報怨軍的去向第三三零章 秘策發第三五六章 蝶夢第一九二章 密見第一一三章 羊圖狐口食第一二九章 仁義之師尾聲第十五章 誓約第一章 瘟疫尾聲第一七二章 信任第四十八章 寄籬的麻煩第一三九章 成敗之間第二九九章 谷物與泥沙第十一章 夜遁第一九七章 聯姻第一八五章 變第二二零章 汴梁一空第一八七章 匕第十五章 誓約第一七三章 叛第二四五章 竟妨天下全第六十章 報怨軍的去向第三一八章 大漢軍心第十三章 狼群第二二一章 救溺自溺第三三六章 醉獻妃第九十九章 棋局誰是先手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一零九章 新官陳少宰第三五四章 審判第一五四章 蒙古謠第二九八章 蕭帥的大意第二零七章 蕭字旗第二五六章 親者痛仇者快第二一八章 悼忠臣第二十九章 再破遼師第九十四章 將軍跨海南巡第一九零章 名妓第八十五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第三零五章 西夏的將相第二零六章 學生潮
第一九九章 老臣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后第一二七章 子夜問藥第二二九章 公主車駕第六十九章 楊大人的書童第一四七章 武之庫第三十八章 南朝北意第三五二章 勤王第二四四章 閨中兒女事第二四七章 回首實有怨第七十五章 海上盟約新議第一四七章 武之庫第七十三章 仙童林翼現身第九十七章 攔路石眼中釘第二九三章 遠族來歸何意第一八二章 諾楔子 終極游戲第一三二章 陰山戰事第一三七章 危疑反復第一三四章 特設新軍第三三六章 醉獻妃第三一六章 塘沽民心第二一五章 演兵法第一五一章 夕下論第十七章 建村落第二九二章 兄弟父子難言第二六五章 大敗之后當反思第一一九章 棋局大逆轉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一四九章 民之棄第一一零章 歡迎丈母娘第七十九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第一八三章 臨第二二五章 暗香浮動第一三四章 特設新軍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二二六章 漢部見聞第九十四章 將軍跨海南巡第一九零章 名妓第一一九章 棋局大逆轉第一八九章 國債第五十三章 梟雄之異志第一二二章 人死茶就涼第九十四章 將軍跨海南巡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三二五章 破西夏第六十五章 維吾爾族來客第一一三章 羊圖狐口食第十章 絕地第六十九章 楊大人的書童第一八四章 戰第三四七章 岳幕第六十七章 遣宋使的人選第二十一章 配佳偶第四十五章 東海新霸主第三三九章 民之貴第二二二章 抗金大旗第六十章 報怨軍的去向第三三零章 秘策發第三五六章 蝶夢第一九二章 密見第一一三章 羊圖狐口食第一二九章 仁義之師尾聲第十五章 誓約第一章 瘟疫尾聲第一七二章 信任第四十八章 寄籬的麻煩第一三九章 成敗之間第二九九章 谷物與泥沙第十一章 夜遁第一九七章 聯姻第一八五章 變第二二零章 汴梁一空第一八七章 匕第十五章 誓約第一七三章 叛第二四五章 竟妨天下全第六十章 報怨軍的去向第三一八章 大漢軍心第十三章 狼群第二二一章 救溺自溺第三三六章 醉獻妃第九十九章 棋局誰是先手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一零九章 新官陳少宰第三五四章 審判第一五四章 蒙古謠第二九八章 蕭帥的大意第二零七章 蕭字旗第二五六章 親者痛仇者快第二一八章 悼忠臣第二十九章 再破遼師第九十四章 將軍跨海南巡第一九零章 名妓第八十五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第三零五章 西夏的將相第二零六章 學生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平市| 彭州市| 阜南县| 石河子市| 紫阳县| 方正县| 沅陵县| 灵石县| 公安县| 兴仁县| 岳普湖县| 明水县| 炎陵县| 兴安县| 广河县| 黄大仙区| 曲沃县| 肥东县| 长汀县| 象山县| 嘉荫县| 汾阳市| 南郑县| 来宾市| 都安| 罗甸县| 东方市| 永和县| 盐源县| 滨州市| 姜堰市| 西乡县| 余干县| 景宁| 惠水县| 呼玛县| 日照市| 马公市| 长兴县| 银川市| 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