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西南五十里,一支數量不過三千余人的部隊正在匆匆行軍,在隊伍末端后方,還遠遠綴著二十多名黑甲紅袍的輕騎。
這支正在向西前行的部隊正是由文丑和關羽正在尋找的袁紹率領,在他們身后遠遠跟著的,則是關羽麾下的游騎。
“這群家伙真是如同附骨之疽,趕又趕不走,甩也甩不掉。”回望遠處的幽州游騎,逢紀心中焦急萬分,卻又無計可施。
對方不緊不慢地跟著,肯定另外還派了人手回去報信,那就意味著己方部隊的行蹤會暴露在關羽的視線之中。
想要前往太行山,按照正常行軍至少需要三天時間,就算自己這些人拼著體力加快腳步,也需要兩天才能進入山區。
如果不能趕在追兵到來之前進山,等待自己的,就只有死路一條。
“韓將軍,勞煩你再帶人去一趟,盡量把這些惹人煩的家伙們一網打盡。”思來想去,逢紀還是來到中軍位置找到韓猛,希望他能夠解決一直尾隨自己的幽州騎兵。
誰知道韓猛搖了搖頭,頗為無奈地拒絕了他,“幽州人的馬比我們的好,對方也根本不打算跟我們交戰,追不上的,如今已是午后,軍師還是想想怎么趁著夜色轉向,甩掉隨時可能出現的追兵吧。”
“不能轉向,正因為幽州騎兵速度太快,我們才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盡快進入太行山區,那里才是擺脫追兵的唯一出路。”逢紀把腦袋搖得像是撥浪鼓一般,斷然否決了這個提議。
河北地勢開闊平坦,正是利于騎兵奔襲的好地方,步兵為主的部隊在平原地帶跟騎兵玩捉迷藏,那不是老壽星吃砒霜——嫌命長了嗎?
再說了,己方部隊有數千人馬,走過哪里都會留下大量足印車轍,鄴城是繁華之地,周邊地區多有行人車馬,行軍痕跡容易被混淆,這才能讓逢紀放心大膽地策劃趁夜出逃的戲碼。
眼下已經到了比較偏僻的地方,哪里還能用之前的把戲?
袁紹這邊的所有人馬心急如焚,不斷加快腳步,想要在夜色降臨之前走出更遠的路程,而遠處尾隨的幽州游騎兵們,卻是悠哉悠哉,歡聲笑語不斷。
“弟兄們這次釣了條大魚啊,瞧他們的架勢,絕對是袁紹手下的高官。”
“怕不是袁紹老兒懼怕我軍聲勢,把兒子女兒悄悄送出城了?”
“要是袁紹也在里面就好了,咱們弟兄就算拿不到頭功,單憑發現敵情并一路跟隨的功勞,至少也能換個大夫。”
“做你的春秋大夢,老子當了十年斥候,才堪堪混了個簪裊,你們一群毛還沒長齊的就敢想到天上去了。”
這二十余名騎士擺成一個不大不小的反弧形陣勢,彼此距離丈許,高聲大氣地相互調笑著。
話語之中,滿是對建功立業的向往和憧憬。
簪裊、大夫,都是從先秦時期流傳下來的軍功爵位,漢朝沿襲了秦朝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劉備在這方面懶得弄什么新花樣,便請動盧植主持,在幽州軍中也重建了這樣的制度。
所謂簪裊,是二十級爵位中的第三級,高于公士、上造,按照先漢《田律》和《戶律》,授田三頃、授宅三宅,在軍中可以食用精米、還有醬和菜羹可以吃。
大夫則是第五級爵位,但爵位的“大夫”和官職的“大夫”差距較大,一般人不會混淆。
幽州施行農田公有制,所以各級爵位中的授田只是按照一定比例授予田地產出,但遠遠達不到三頃、也就是三百畝的產出總數,畢竟不用辛苦種田就能白拿收獲,怎么說都得扣掉很大一部分,至于飲食標準,幽州軍中尋常士卒吃穿用度都要勝過以往官軍的小軍官,更別說跟同時代其他諸侯相比了。
一般來說,在幽州軍中,能夠積攢軍功到簪裊和更高一級的“不更”,養活一家五口就已經綽綽有余,大夫和官大夫那種爵位,基本就不是斥候這個兵種能達到了。
那都是要在尸山血海里爬上幾次,游上幾個來回的。
但這些家伙們根本沒有想到,他們前方數里,還真有好幾個足夠吃一輩子的大功勞。
要說起這二十多名幽州軍斥候是怎么跟隨袁紹一行來到這里的,就得回溯到幾個時辰之前了。
由于這一次突入魏郡的作戰追求出其不意,關羽把攻略魏郡其他地區的任務交給了趙云和文丑兩支騎兵部隊,自己親率主力步卒長驅直入,短短幾天時間就把鄴城三面包圍,但長驅直入的另一個說法就是孤軍深入,為了保證不會被突然冒出來的敵軍抄了后路,關羽嚴令各部人馬,務必在己方營寨外圍布下游騎斥候,不給任何敵人突入周邊十里的機會。
發現袁紹一行蹤跡的,正是被駐扎在城西的孫宇撒出去的斥候,他們在天不亮的時候就發現了有大隊人馬悄無聲息地穿過了己方防區,出現在鄴城西南十里開外,為了避免打草驚蛇,為首的老斥候派了幾人回去報信,自己則是借著夜色遮蔽跟了上去,沿途不斷匯聚其他尾隨而來的斥候,這才聚起了二十來人。
他們不知道的是,此時的鄴城周圍已經沸騰了,得到文丑和孫宇兩邊傳回來情報之后,關羽決定兵分兩路,各部將領迅速集結起平日里擅長奔跑縱躍、體力超過常人的軍士,每人攜帶三日所需的干糧,輕裝前進,朝著西南和正南兩個方向狂奔而去,跑在最前面的已經離開城池近二十里,長長的隊伍在原野上拉成了兩條蜿蜒前行的黑色長龍。
這些將士們頭裹紅巾以表明身份,身穿輕便的護胸皮甲,背囊里是干糧和備用的鞋子、腰間掛著水囊、除此之外,伴隨他們的就只有手中長槍、肩上戰刀,以及一往無前的戰意。
除了步卒之外,關羽還集結了麾下為數不多的騎兵,讓他們在步兵兩翼拉開距離,在原野上鋪開一張巨網,絕不給任何敵人留下漏網的機會。
不管袁紹是向西還是向南,都絕無可能逃脫幽州軍的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