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西陵城。
聽得門衛前來稟報,說是有故人來訪,江夏太守黃祖還不以為意,結果來人被引入前堂,他再一看,赫然是自家堂兄黃承彥,頓時心中一緊,連忙將黃承彥引入后堂。
“兄長,你怎么來了?”黃祖請堂兄在上首坐了,又從桌上拿起一個白瓷酒杯,滿滿地斟了一杯好酒,雙手端給黃承彥。
黃承彥遠道而來,本就有些疲乏,滿飲一杯美酒之后才恢復了些許精神,面色變得紅潤起來。
“可是襄陽出了什么變故?”黃祖問道。
話一出口,黃祖自己都覺得自己有些杞人憂天,但他驚異地看到,黃承彥還真的點了點頭。
“荊州或有大變,蔡德珪要害我們。”
黃祖正要繼續給堂兄斟酒,聽得此言,手不禁停在了空中,皺起眉頭問道:“什么情況?”
“兩個月前,宛城張繡就宣稱軍中貧乏,難以為繼,向劉景升討要糧秣錢財,結果遭到拒絕。就在上個月,張繡又散布流言,說是當年天子駕崩之后,劉景升曾經在襄陽城外郊祀天地,似有僭越之意。”黃承彥緩緩說道:“劉景升你也知道,是個外寬內忌的性子,當即從長沙調回了劉仲武和他的部隊,再加上南陽各縣的守軍,對宛城發兵了。”
“劉仲武北上這事,小弟倒是在往來客商那里聽說過。”黃祖沉吟片刻之后說道:“只不過宛城張繡區區幾千人馬,內無名望,外無強援,怕是無力對抗劉景升,兄長所說的或許有變,應該不是這個吧。”
黃承彥搖了搖頭,“此事有蹊蹺,你且聽我細細道來。”
襄陽本就是荊州名士們的聚居地,黃承彥身為荊州頂級名士,與龐德公、司馬徽等人交情模擬,消息網相當靈通,蔡瑁、蒯越等人為了各自的目的而暗中謀劃勾連,雖然掩藏得很好,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終究是會被人抓住一點點的跡象,判斷出他們的大概意圖。
此時黃承彥就在做這樣的事,經過他一番分析和猜測,倒是把幾大家族暗中的打算給猜了個七七八八。
“如此說來,荊北大族幾乎都想著把荊州獻歸朝廷,唯有蔡家是支持劉景升的?”聽著堂兄的分析,黃祖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蔡家的舉動也很可疑。”黃承彥搖了搖頭。
黃祖起身走到窗前,沉默不語。
江夏雖然隸屬于荊州,但這個郡位于荊州最東部,與襄陽所在的南郡之間隔著綠林山、大洪山,陸上交通相當困難。
當年荊州治所還在江陵的時候,還能通過長江航運,與江夏保持比較暢通的往來,結果劉表為了討好荊北大族,把治所簽到了數百里以北的襄陽,所以最近幾年,黃祖這個江夏太守,安陸黃氏這個荊州頂級世家就逐漸被邊緣化了。
這也正是黃祖格外敬重黃承彥的原因之一:正是依靠黃承彥娶了蔡諷的長女為繼室,長住襄陽,在荊北積蓄名望,維持著黃家在荊州頂級圈子里的影響力,他黃祖才能牢牢把持著江夏這塊肥肉,不讓其他大家族有可乘之機。
之前那些話,若是旁人來說,黃祖是決計不信的,但是,出自堂兄黃承彥口中,他就不得不信了。
“蔡德珪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除了操練水軍還算是有兩下子,其他的本事都放不到臺面上。如今他依仗裙帶關系爬上高位,怎么也要抱緊劉景升的大腿,這是情理之中的事。”黃祖喃喃自語地分析起來,“按理來說,劉景升對其他大族也是極盡優待,他們應該沒有理由背叛才對。”
“今年年初,洛陽那邊開設了國子監和御學堂,吸引了天下各地的年輕人前去碰運氣,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龐德公的侄兒厐士元、蒯家的老三蒯琪、宜城馬家的馬良,還有一些與他們往來密切的年輕才俊就都不見了,他們家族對外統一了說法,是要讓這些人閉門苦讀,但事實如何,誰也不知道。”黃承彥說道。
“應該是偷偷去了洛陽吧,這事小弟也聽說過,只是家族里面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年輕人,所以沒有派出去而已。”黃祖不以為然地說道:“這種事情算不得什么,不能說明他們的家族要改換門庭。”
黃承彥嘆道:“老夫一開始也是這樣想的,但時間越久,情況就越不對勁了,上次蒯子柔病逝,蒯家就把族中的年輕人和大多數產業撤出了襄陽,打著為蒯子柔服喪的旗號返回中廬,修葺塢堡,蒯異度更是宣稱自己病重,劉景升數次相召都被他推辭了。”
“哦?”
“前些時日,龐德公也離開了魚梁洲,說是帶著全家人和他的好友司馬徽等人前去鹿耳山中采藥修道,可同樣一走就沒了蹤影。”黃承彥繼續說道。
“有意思,他們肯定是知道些什么,也察覺了些什么。”黃祖玩味地笑了,“所以兄長也覺得襄陽不是久留之地,故而返回江夏了?”
“老夫這一把骨頭倒是沒什么,只是擔心月英有事,所以找了艘快船,一路順流而下,早早離開襄陽,免得受池魚之殃。”黃承彥說罷,目光炯炯地望向黃祖,“如今黃氏一族的安危都寄托在你身上,老夫這次前來,正是想問一問,賢弟是怎么想的。”
“我幫劉景升趕跑了袁公路、射殺了孫文臺,這些年在江夏更是兢兢業業、保境安民,無論是沔南黃氏還是我黃祖,都不欠他劉景升。”黃祖坦然答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誰能占了荊州,拿了天下,江夏自然就是誰的。”
若是劉備在此,一定會大加稱贊,并讓人把黃祖這番話記錄下來。
瞧瞧人家,世家大族出身,名臣之后,說話就是不一樣,就連見風使舵當墻頭草,都能說得這么義正辭嚴,大義凜然。
黃承彥同樣贊賞地點了頭,心中的疑慮也一掃而空,“既然如此,賢弟可整備江夏各地軍務,同時派人前去江陵關注荊北形勢,一旦有變,即刻做出應對。”
“都聽兄長的。”黃祖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