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朝廷任命為東征軍主將之后,李肅算是來到了人生中的頂峰,騎著高頭大馬,看著這支幾乎望不見首尾的大軍,他心中別提有多得意了。
李肅,并州五原人,早年憑著一身勇力四處奔波,卻一直沒有遇到賞識他的恩主,直到投奔到董卓麾下才被重用,先是當騎都尉,后來又是擔任虎賁中郎將,雖說董卓手下的軍隊都由涼州來的嫡系統轄,但他畢竟也好吃好喝,拿著令人羨慕的俸祿,日子過得相當舒坦。
就連當年他勸說呂布殺死丁原,也是擺出了自己的官位:小弟這樣拙劣的身手都混到虎賁中郎將了,你堂堂五原呂奉先卻還是個主簿,迎來送往的小吏,你甘心嗎?
在說降呂布,幫助董卓掌握住朝政之后,看著董卓大肆封官,三公九卿的位置就像不要錢一樣撒出去,李肅的心中也癢得難受,想著自己什么時候也能再高升一下,可是董卓不知道發什么瘋,對別人慷慨大方,對自己的舊部卻舍不得封賞,時間一長,李肅就不開心了。
在他看來,自己為董卓立下頭功,就算是配不上九卿這樣的顯貴位置,來個司隸校尉或者執金吾,也是勉勉強強能接受的,可是他等了快兩年,還是在原來的位置上坐著,連個窩都沒挪。
于是當王允找到李肅的時候,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原因很簡單,王允這個人喜歡提攜同鄉,給他許下了董卓絕對給不了的光明前景,李肅這么渴望進步的人,自然與王司徒一拍即合。
“如今我也是統兵數萬的朝廷重將了,等到誅滅牛輔小兒,得勝回朝之際,就算是呂布,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對我呼來喝去的。”李肅越想越是高興,幾乎要在馬背上手舞足蹈起來。
雖說自己這些將士只是長安一帶的戍衛部隊,比起常年作戰,強悍無匹的西涼鐵騎有差距,但李肅打心底瞧不起牛輔,這幾年來他就見過牛輔親自打了一仗,在那一次戰斗中,牛輔帶著朝廷重金打造的西園軍,居然被白波軍和于夫羅的匈奴人給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還差點被董卓給砍了腦袋。
當年牛輔率領西園軍打不過一群亂民和牧民,如今自己手中的部隊可絕非白波軍可比,他牛輔就更別妄想勝利了。
可是,李肅應該沒聽過這樣一句話: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慘淡的。
朝廷的東征軍一路進逼到陜縣,牛輔在麾下三大校尉和王牌部隊缺席的情況下,僅憑自己的少數嫡系加上董越的部隊,一舉擊敗了遠道而來的李肅。
直到戰線全面崩潰,士卒們喪失斗志,哭喊著四散逃命的時候,李肅才認清了幾個現實:
他過于高估了自己;
他過于低估了牛輔;
武勇在戰斗中有作用,但一個勇武的人遠遠比不上一個會指揮戰斗的人;
牛輔即便在西涼軍一干將領中是出了名的廢物,戰陣水平也比他高上一籌;
董卓讓他掛個虛職混俸祿,又拒絕把他提到更高的位置上,是有道理的。
經歷了潰敗之后,李肅并不是沒有想過重整旗鼓,可是牛輔難得打一次酣暢淋漓的勝仗,狂喜之下也是緊追不放,每次李肅收攏起幾千人就再次被追擊而來的涼州軍打散,好幾次險死還生,最后他一看,不能再做這種危險的嘗試了,索性悶著頭往長安方向跑去。
牛輔再殺得興起,他也不敢直接追到長安去吧?
但是出乎李肅意料,牛輔還真一路追過來了,從陜縣到弘農,再到湖縣,足足追殺了三天,將近二百里地,還是死死咬著自己這支潰軍的尾巴,逮著機會就咬一大塊下來。
“難道是天欲忘我?”逃了幾天之后,李肅心中也有些絕望了,他明明知道再往西一百里就是華陰,那里有段煨和胡軫的一萬大軍,只要逃到那里,自己就算是活下來了。
可是看著身邊這些丟失了所有輜重,扔下了武器盔甲,幾天都沒吃頓飽飯,跑得披頭散發,眼看就要斷氣的士卒們,李肅覺得,自己怕是到不了華陰了。
然而,就在李肅和他的部隊陷入絕望的那一刻,奇跡出現了。
西邊的原野上,一支騎兵部隊迎著朝陽的光輝疾馳而來,雖然看上去人數不是很多,但那響徹原野的低沉馬蹄聲,那整齊劃一的戰斗隊形,那桿高高飄揚在空中的大旗,卻是顯示出了他們一往無前的氣勢,與決心。
“不是段煨的涼州軍。”遠處的一處小山包上,牛輔和他麾下親兵正站在那里眺望整個戰場,由于地勢高,他甚至比李肅更早發現那支突然出現的騎兵部隊。
雖然打仗不是強項,但牛輔畢竟從軍多年,經驗還是有的,涼州軍作戰勇猛,風格卻被老對手羌人傳染了,行軍途中并不講究隊形,直到接近沖鋒距離才會自發地整隊,而且他們喜歡從兩翼高速前進,像鐵鉗一樣擊破敵人防御薄弱的陣型側面。
這樣提前進入戰斗姿態,并且主將位于最前方,擺出一副要吃人的架勢,牛輔最近幾年的時間里,只是在投靠到他老丈人董卓麾下的并州狼騎身上見過。
“怕是要踢到鐵板了。”牛輔越看越是心驚,連忙派了幾名親兵下去傳令,讓各路人馬收攏陣型,之前為了追殺得痛快,他的部隊是鋪開在戰場之中的,萬一遇到勁敵,恐怕一時半會都聚不起來。
牛輔焦急地看著戰場上的涼州軍有些不情不愿地放緩腳步,在各自將校的呼喝聲中漸漸回到隊列,心中稍稍寬慰了一些,但是,他再一轉頭,對面高速襲來的部隊,已經來到了兩里的距離,隨時可以發動沖鋒了。
雖然這個距離上根本看不清人的相貌,但為首的那匹戰馬通體赤紅,像是蔓延在原野上的火焰一般,卻已經足夠讓牛輔分辨出對方的身份。
呂布和他的狼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