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獻策!大明未來的建設!求見!
“假的?這怎麼可能?”
回過神來的朱橚立即質疑起這一說法。
“父皇爲什麼要這麼做呢?”
“沒有什麼不可能的。”馮勝目光微閃,道:“我跟隨陛下四十餘年,比你更瞭解你的父皇。”
“他做出這種事情,一點都不奇怪。”
回憶起那個平日裡大大咧咧,整天和兄弟打成一片,乍一看起來至情至性,實際上卻總在不經意間暗中觀察,心機城府深到可怕的“大哥”,馮勝臉上不由得又浮現一縷複雜無比的神情。
關鍵時刻最見人心,動盪之際更顯忠誠。
老朱的拿手好戲,可不就是在關鍵時刻,故意揣著明白裝糊塗,以此來試探兄弟們的立場和反應嗎?
他對自己的兒孫後代,對大明江山,又傾注了全部的心血。
通過裝死來試探朝臣,試探功勳老將,這種事情,別人做不出來,但老朱或許還真有可能。
雖然馮勝也不敢肯定。
朱橚臉上仍滿是狐疑。
在他看來,皇帝駕崩是何等大事,豈能兒戲?
裝死來騙天下人,未免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當然,這也只是我分析的一種可能。”馮勝語氣一轉,道:“我分析的五種情況,皆有可能。”
“具體如何,還需要進一步的分析。”
“但眼下我們收到的情報還太少,恐怕只能等後面收集到更多的消息,才能做出判斷。”
朱橚點了點頭,道:“岳父大人此言不差,可眼下的問題是,朝廷的信使若至,本王該如何應對呢?奉不奉詔?”
“殿下不可輕率對抗朝廷。”馮勝道:“若朝廷信使來到開封,殿下還是要以禮相待,尊奉信使,更不可公然反對新皇。”
“否則,殿下恐怕就要被他用來殺雞儆猴了。”
朱橚臉色風雲變幻,怒恨交加。
可這一次,卻沒有出言反駁。
剛纔驟聞此消息,情緒激動之下,反應強烈。
此際漸漸冷靜下來,也清楚自己不能太過草率。
別的不說,光是朱允熥的新軍,就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
雖然馮勝剛纔也說了,並非完全沒有辦法對付。
但拉攏新軍將領,需要時間,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用騷擾的方法,對抗新軍,看起來很完美,實際上,朱橚也是知兵之人,清楚這種法子的侷限性很大。
不能正面對抗,便不能佔據主動。
比方說,對方來攻開封城,他該怎麼辦?
難道爲了避開正面對抗,就直接放棄開封城嗎?
可他一旦放棄開封,在下面的將領,士卒,百姓看來,無疑便是失敗了,畏戰逃跑了,又還如何鼓舞士氣,凝聚人心,號召大家都跟隨他呢?
恐怕下面的人都會紛紛背叛他,離他而去,轉而倒向朝廷,倒向朱允熥。
這在政治上的影響極大,根本行不通。
可正面硬抗的話,剛纔馮勝也說了,新軍的火器太過於厲害,根本不是尋常軍隊能抗得住的。
至於說偷襲火藥庫之類,也就是聽上去很美而已。
實施起來的難度極大。
畢竟,自己能想到,對方也能想到。
火藥庫這種重地,只要對方的將領不是三歲小孩,都知道要嚴加防守,怎麼可能輕易給人可乘之機?
可偏偏偷襲火藥庫這種事,實際上又全靠對方的鬆懈,靠對方犯錯纔有機會。
要不然,縱然是兵仙再世,也會束手無策。
“有一點請殿下牢牢記住。”馮勝神情嚴肅道:“無論朝廷傳來的旨意是什麼,殿下一定要力爭回京。”
“回京?”朱橚問道。
“對!”馮勝點頭:“陛下駕崩,你身爲陛下的兒子,回京奔喪,天經地義。”
“只有所有的藩王都回到京中,才能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也才能扳倒他。”
朱橚仍是不解:“我們這些藩王都回京,豈不是都在他的控制之中,還如何與他鬥。”
“不然。”馮勝搖了搖頭:“官員們擁護他,只是因爲他是陛下冊立的儲君。”
“即位登基,理所應當。”
“大臣們身爲外臣,縱然心中有不滿,也不會說什麼。”
“可你們不一樣。”
“你們是藩王,是陛下的親兒子。”
“陛下的《皇明祖訓》,也給了你們清君側的權力。”
“只要所有的宗室親王,都一致反對他登基稱帝,那朝中的大臣也會支持的。”
朱橚頓覺眼前一亮。
對啊。
朱允熥如今看似佔盡優勢,大權在握。
可權力的來源,不還是下面的人擁護嗎?
若是衆叛親離,大家都反對他當皇帝,形勢就變了。
即令是新軍,也未必聽他的號令。
“只恐他不會讓我等藩王回京。”朱橚憂慮道。
“不然。”馮勝搖頭:“若是別人,肯定不會。”
“但我觀朱允熥此人,有才是不假,可自視也甚高。”
“他不會認爲藩王進京能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說不定,他還會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一個讓他藉此順利撤藩的機會。”
“他極有可能將所有藩王都召回京城,甚至會允許你們帶著的三衛親兵。”
“若果真如此的話,殿下莫要遲疑推卻,接旨便是。”
“即令沒有旨意,或者旨意是不許進京。那就要據理力爭,聯合諸藩,一起起京。”
“只有進京,才能利用此事大作文章。”
“只有進京,殿下才有扳倒他的機會。”
“守在開封,殿下充其量能製造一次動亂。”
“但最後一定是以失敗而告終的。”
朱橚微微沉吟,道:“好!”
……
金陵。
朱允熥並不知曉朱橚和馮勝的密謀。
他若是知道的話,一定會欽佩馮勝驚人的分析能力。
到底是百戰驍將啊!
哪怕只得到極爲有限的情報,也分析得頭頭是道,將各種可能性都擺在了檯面上。
不過,分析判斷和謀略,在對付勢均力敵的對手時,往往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當面對比自己強大百倍,千倍的敵人時,卻極有可能毫無用處。
因爲世間最厲害的陰謀,也對抗不了“以力破法”四個字。
如今的朱允熥,已是新帝,君臨天下。
他大可以堂堂正正的碾壓對手!
陰謀詭計?
朱允熥對此根本不屑一顧。
老朱隱居深宮,也只是因爲朱允熥所圖太大,太過於驚世駭俗,要爲大明上一道保險。
皇宮內。
朱允熥坐在書房的龍椅上閉眼小憩。
自從老朱“駕崩”,他便住進了皇宮。
一則是要主持老朱的“喪禮”,也無睱再回東宮。
二來嘛,身爲新帝,他本來也該入住皇宮了。
只不過,如今皇宮的後宮已被徹底封閉,使得皇宮的居住面積驟減。
況且,朱允熥終究是要成婚的,也不可能不設後宮。
若真讓妃子、宮女在前朝居住,與官員、侍衛互通往來,那他這個皇帝的頭上,大概就真的要一片青青草原了。
這當然是朱允熥絕不會允許發生的。
因此,興建新宮殿的想法,已然在他腦海內中萌生。
原來的舊宮殿,雖然修得也算氣派堂皇,但還是有許多不夠方便,不夠人性化的地方。
說白了,就是看起來很好看。
住起來一點都不舒服。
這也是許多古建築的普遍毛病。
這是時代的限制,此時的人們還很難想象後世那種極至舒服的生活。
後世修建的中式園林,仿古建築,如果只作爲園林建築景觀欣賞,倒也無妨。
倘若作爲住宅居住的話,都會在很多地方,做現代化的宜居改造的。
比如說,現代化的顧所和馬桶,還有相應的下水道系統。
雖然古代的排水措施很不錯,宮殿也大都修建了排水道。
請...您....收藏_6Ⅰ9Ⅰ書Ⅰ吧(六\\\九\\\書\\\吧!)
可用於排雨水的排水道,和處理廁所污水的下水道,可是兩個概念。
而這個時代的人們,還習慣用馬桶。
需要提出去倒掉,或由專門的人,推著車子來收集。
朱允熥的計劃,是圍繞著原來的後宮四周興建新的皇宮。
如此一來,便不用去動如今老朱居住的宮殿。
只是皇宮的面積向外擴展了幾倍,需要拆遷周圍的民居,且耗費的資金也頗多。
錢不是問題。
雖然如今的大明朝廷,欠了一屁股債。
但正所謂,債多不愁。
反正已經有了五億兩銀子的債務,按計劃至少在未來十年內,債務規模還會不斷上漲。
拿幾百萬上千萬兩銀子出來,還真不叫什麼事。
相比於嘉靖修宮殿耗費幾百萬兩銀子,愁死了戶部和大臣,籌措了多年,才籌集到足夠的銀子,他這個皇帝,當得確實輕鬆寫意得多了。
拆遷也不是問題。
封建時代的百姓,對於朝廷的拆遷都非常配合,不會有誰對抗。
甚至根本不敢提補償兩字。
當然,朱允熥肯定不會用簡單暴力的驅趕法,而是會給予補償,併爲他們興建新的住宅。
正好藉此機會,對金陵城進行翻新和重建。
重新規劃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以及爲朝廷官員興建官邸。
以朱允熥的眼光來看,金陵城的佈局極其不合理。
勳貴功臣的宅子面積極廣,佔據了除皇宮和皇家別院外,城中四分之三的地方。
剩下的七八十萬百姓,擁擠在城中不到四分之一的地方。
用後世的標準來看,整個就是一巨大的貧民窟。
衛生環境極其惡劣。
光是每天早上倒馬桶的熏天臭氣,就讓人受不了。
這樣的居住生活環境,隨著人口的爆發,商業的繁榮,還會越來越差。
一旦爆發疫情,後果也不堪設想。
歷史上類似的事情,數不勝數。
後世甚至有歷史學家認爲,明朝的滅亡,與明末的大鼠疫有極大的關係。
鼠疫最厲害的時候,街坊間小兒爲之絕影,有棺、無棺,九門計數已二十餘萬!
ωwш⊕ TTKдN⊕ ℃O
保守估計當時的北京城,有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死於那場鼠疫。
直至李自成的大軍進京的時候,北京城仍是人鬼錯雜,日暮人不敢行的城市。
李自成的士兵進城後,也很快大面積感染鼠疫,以致戰鬥力迅速削弱,面對清軍時不堪一擊。
當然,明末大鼠疫是真實存在的,有大量史籍可以證實一點。
至於李自成的軍隊究竟受了多大的影響,卻是部分歷史學家的推測和估計。
事情的真相,早已淹沒在歷史的長河裡,無法證實。
但可以肯定的是,疫情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封建社會醫療條件差,衛生環境也差。
唯一的一個優勢是,封建社會是一個自成體系的封閉社會。
很多地方,都處於自給自足的狀態。
人們彼此之間的聯繫,相對較少。
這就限制了瘟疫的散發和傳播。
往往會出現一個村子因瘟疫而死絕了,附近數十里外的村莊,城鎮的人,卻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的事。
人員固定,是天然的阻隔器。
促使瘟疫爆發後,侷限在很小的地方,又自然平息。
只在戰亂或是災荒的年代,人們爲了逃避戰亂和災荒,四處奔逃,纔會導致瘟疫大爆發。
即所謂的大災之年,必有大疫!
和平年代,人口的流動被限制,瘟疫就很難發展起來。
但這一優勢,隨著朱允熥開放商業,鼓勵人員和物資的流動而被打破。
如果衛生環境和醫療條件不迅速提高,與人口的大規模流動相匹配,那麼,爆發全國性的大瘟疫,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而不是會不會發生的問題。
而且,一旦爆發,其後果就可能比後世社會嚴重一千倍,一萬倍!
畢竟,此時的大明,沒有後世社會的醫療衛生條件。
瘟疫一旦爆發,十室九空真不是玩笑!
金陵城作爲京城,大明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必須要整改,將衛生搞好,環境搞好。
這件事,還拖延不得。
因爲不知道什麼時候,瘟疫就突然爆發了。
每拖一天,就多一天的風險。
也正好藉此機會,讓百姓住上衛生環境更好的房子。
同時開展宣傳教育,讓老百姓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比如說,推廣所有百姓喝開水!
這看似是簡單的事,實際上,改變民衆幾千年來養成的習慣,並不容易。
何況喝開水還需要經濟條件相匹配。
畢竟,將水燒開是需要燃料的。
而木柴對底層百姓來說,並不廉價。
官邸制則是爲了改變朝廷大臣自建大面積住宅的弊端。
實際上,這是農業社會自給自足的產物。
因爲很多商品都無法由社會供應,府邸中才需要有那麼多的人口,僕役。
但若任由自己發展,要徹底消除會經歷一個極其漫長的時間。
新建官邸通過控制住宅面積和生活環境,來強行改變官員的習慣,由此推進這一進程的提速。
另一方面,生活環境的改變,也會促使社會關係變化。
讓官員慢慢擺脫宗族的影響,扭轉由此帶來的大量官場陋規。
做到這一步,也沒有那麼難。
歷史上舊社會的上海灘,就是現成的例子。
官紳土豪在家鄉有著佔地極廣的豪宅,傭人僕役無數。
但到了寸土寸金的上海灘,大豪宅就大多都變成了小洋樓。
傭人僕役雖然還有一些,卻也是大大減少。
朱允熥閉著眼睛,仰躺在椅子上,腦海內思索著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輕輕的腳步聲。
“錦衣衛指揮使蔣??,參見陛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