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祖宗家法,老朱最後的謀劃!
朱允熥怔怔望著老朱,不解其意。
老朱臉上笑意不減。
“你若只是想做一世太平天子,那便簡單得很,咱也不用操這麼多的心。”
“但自古都是守舊易,變革難。”
“在咱原來的設想中,朱家後世子孫只要按咱的法子,一字不改地執行,便不會有啥問題。”
“別的不說,至少能保大明兩百多年的江山。”
老朱言語間充滿自信:“咱費盡苦心,編制《皇明祖訓》,便爲了如此。”
“能想的,該想的,咱都想了。”
“嘔心瀝血,便是我想讓後世子孫坐享其成。”
“但你不是一個安分的主。”
被老朱這麼一說,朱允熥的臉色不由得微微一紅。
老朱望著他道:“咱不是怪你。你有才華,有能力,有本事,不甘心只做一個守成之君,這很正常。”
“咱朱家子孫,就該有這樣的志氣。”
“皇爺爺爲你感到驕傲!”
“咱那《皇明祖訓》,只會束縛了你。”
“等你登基稱帝,便將它廢了吧。”
朱允熥詫異無比的望向老朱。
爲了編制《皇明祖訓》,老朱可真費了不少功夫。
沒想到,此時竟主動提出將其廢掉。
雖然上面的很多東西,確實行不通。
會限制朱允熥的行事,但他一直以爲,老朱只會修改,不會廢除。
“皇爺爺,這……”朱允熥猶豫道。
“你比咱更會治國!真要編《皇明祖訓》,也應該由你來編,而不是咱編。”
老朱爽朗一笑,道:“大明在你的治理下,日新月異,欣欣向榮。”
“他們說的沒錯,你治國的本事,遠在咱之上。”
“咱相信你!”
朱允熥抿了抿嘴,道:“皇爺爺,既然這樣,爲什麼您老人家不下令廢除呢?”
老朱欽定的東西,他要廢除的話,必然會面臨巨大的阻力。
大臣會勸諫他要遵守阻止,天下人會認爲這是“不孝”。
相反,老朱只要一道聖旨就行了。
“你要做千古一帝,就要有改革前朝弊端的能力和勇氣。”
老朱振聲道:“若是你連廢掉《皇明祖訓》的能力都沒有,那你就不要想著重分天下田地,讓整個天下都煥然一新了。”
“你就老老實實,做一個循規蹈矩的守成之君便好。”
“你想做一個有爲的開創之君,那麼,你要削藩也罷,要廢《皇明祖訓》也好,咱都不會降旨。”
“你得自己去辦,有什麼人擋在你的前面,你就要自己去將他們剷除。”
“不僅如此,咱還不會留下遺詔,傳你繼位登基。”
“你要靠自己的本事,坐穩這個皇位,清除反對者。”
“你本來就是儲君,繼承皇位乃天經地義之事,何況你還已執政許久。”
“若是連這一點都不到,也不要妄想什麼推動天下大變了!”
“這個皇位,可不是隻要坐上去就行了。”
“要有名,更要有實!”
頓了頓,老朱語氣稍稍緩和,繼續道:“咱小時候家裡窮,讀的書不多。”
“後來率義軍作戰,便請了大儒來講學讀書。”
“依咱看,歷史上的皇帝,除了開國之君,後世子孫雖然繼承了皇位,但大多數,並沒有掌握全部的權力。”
“那些被權臣挾持的皇帝,就不用多說了。”
“便是尋常的皇帝,不少亦是與臣下分權制國。”
“所以,每當朝廷積弊越來越多的時候,皇帝明知道弊端所在,卻改不了,改不動,有心而無力。”
“最後只能眼睜睜看著國家滅亡。”
老朱說到這裡,笑問道:“你知道爲什麼後面的皇帝,權力會越來越小嗎?”
沒等他回答,老朱便自己答道:“就是因爲“祖宗家法”四個字!”
“爲了約束子孫,幾乎每一個皇帝,都會給後世子孫增加新“家法”。”
“家法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多。”
“而這些家法,又會被心懷叵測的大臣利用。”
“成爲他們勸諫皇帝,節制皇帝的‘利劍’。”
“只要皇帝的所做所爲不順他們的心意,他們就會將“祖宗”的牌位擡出來,將“祖宗家法”擺在前面。”
“以此來逼迫皇帝,使皇帝不得不從,按他們的想法行事。”
“正因爲如此,後面的皇帝,纔會處處受制肘,難以按自己的想法大展拳腳。”
“對朝廷的很多積弊,只能徒嘆奈何。”
朱允熥呆呆地看著老朱,難以相信這番話,竟然是從老朱口中說出來。
畢竟,老朱自己就制定了《皇明祖訓》,給後世子孫定了一大堆的規矩,以此來約束他們。
既然老朱早就看到了這一層弊端,爲什麼還要這樣做呢?
似是知道他心中所想,老朱又接著道:“你肯定會疑惑,既然咱都知道這些,爲什麼還要制定《皇明祖訓》,要給後世子孫定那麼多規矩,來約束他們?”
“其實咱也是沒辦法。”
“咱要是不給後世子孫定規矩,那他們亂來,又該怎麼辦呢?”
“打天下的時候,咱自然是敢賭敢拼敢闖。”
“因爲那時候,咱一無所有。賭一把,搏一搏,輸了無非是賤命一條,贏了就什麼都有了。”
“可坐了江山,就不一樣了。”
“咱們家已經擁有整個天下,沒必要去賭,也不能去賭。”
“咱們家輸不起,大明百姓輸不起。”
“萬里江山千鈞重擔,又豈是兒戲?”
“咱寧願子孫後代被束縛了手腳,循規蹈矩,好好做一個無爲之君。”
“就算最後大明因此而滅亡,也至少能維持兩三百年的光景。”
“世上沒有萬世不移的王朝,朱家能坐幾百年的江山,足矣。”
“若是不管他們,不束縛後世子孫。”
“只要他們中間出了一個不肖子孫,就可以將整個大明江山毀於一旦。”
“這樣的話,不僅天下會生靈塗炭,而且,我朱家的江山,恐怕連一百年都維持不了。”
“兩害相權取其輕。”
“相比不約束後世子孫,不立祖宗家法,由此帶來的遺禍,咱還是穩妥一點好啊!”
朱允熥頓時怔住了。
這個道理,他懂。
後世網絡上,不斷有人說,富二代最不該做的事情,就是去創業。
花天酒地去吃喝玩樂,父輩留下來的錢,別說一輩子,十輩子都花不完。
但如果他有雄心壯志,想創業,想證明自己比老爹還強,那就完蛋了!
可能只要一年,或者幾年,就能讓父輩留下的財富全部化爲烏有,甚至還倒欠一屁股債收場。
因爲創業的成功率實在太低。
對朱家而言,整個天下都是朱家的。
子孫後代只要老老實實,不折騰,不瞎搞,坐享兩百多年的榮華富貴,難道不香嗎?
他作爲穿越者,一直爲大明滅亡,大清入關而感到可惜!
大明後世的皇帝,也正如老朱所言,被祖宗家法困住了。
藩王的問題,稅制的問題,無一不是祖宗家法,改不得,也改不了!
後世皇帝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看著大明一步步走向滅亡的深淵。
讀歷史的人,難免爲之惋惜,希望能改變這一點。
可站在老朱的角度,老朱看到的東西,是完全不一樣的。
哪怕告訴老朱真實的歷史,告訴老朱最後大明會怎麼樣滅亡,就算老朱都相信了,那都是真的,可那又如何呢?
改變現在的規矩,放開子孫後代的手腳?
讓後世能輕易改變祖宗成法,從而在關鍵時刻,大膽推出改革措施,革新弊病,力挽狂瀾……
這隻能說是過於美好的想象!
真正的現實是,如果後世皇帝沒有老朱制定的祖宗家法的約束,可能大明江山根本等不到兩百多年後再亡。
請...您....收藏_6Ⅰ9Ⅰ書Ⅰ吧(六\\\九\\\書\\\吧!)
也許幾十年後,出一個敗家子皇帝,一個胡來亂搞的皇帝,便直接將明朝折騰完了!
不僅沒有救大明,反而讓大明提早走向了滅亡。
歷史上,大明的皇帝其實都還挺能折騰的。
只不過,他們也確實受到了祖宗家法的嚴重約束。
至於放開這種束縛,是好是壞,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最關鍵的問題是,老朱賭不起,輸不起。
因爲哪怕放開束縛後,十個皇帝有九個都是英明之主,都能爲朱家,爲大明百姓做更多的好事。
可只要有一個是混蛋,又無祖宗家法制約,隨意任性亂來,那大明就會立即提前完蛋!
該怎麼選擇,於老朱而言,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老朱淡然一笑,又豪爽道:“若有朝一日,大明積弊越來越多,已積重難返,可子孫後代仍然被祖宗家法困往,不能改革歷代遺留下來的弊病,那便是我大明活該要亡。”
“倘若我後世子孫,真出了一位千古英才,那不管什麼樣的祖宗家法,都困不住他。”
“咱也根本無須擔心這一點!”
朱允熥再度愕然。
確實。
要是朱家的子孫,真有雄才大略,區區祖宗家法,又怎麼困得住本就繼承了大位的真龍呢?
這其實是很簡單的道理。
祖宗家法再厲害,也是死物。
雄主怎麼可能被死物困住?
能被“祖宗家法”四個字困住的,不能說一定是庸才,但即使有一些能力,也不會太強。
再退一萬步說,即使老朱不寫《皇明祖訓》,後世的皇帝,也會不斷的給子孫後代立規矩,也會形成“祖宗家法”。
積弊是怎麼來的?
就是一代一代慢慢積攢下來。
曾經有一個笑話,有一個國王,在花園看到一個侍衛站崗。
他覺得十分奇怪,因爲這個地方不是道路,不是門口,不是緊要之地,沒有必要在這裡設崗站哨。
國王去問侍衛,問皇家的侍衛首領,也沒有人知道在此設置哨崗的原因。
後來史學家翻閱皇家典籍,才知道是因爲幾百年前,一位老國王心血來潮,到花園裡玩耍,命侍衛在此站崗,國王誇讚了一句。
自此之後,便形成了慣例。
侍衛首領安排了人員,日夜在此站哨,幾百年不停。
此事傳出去後,成了讓衆人都啼笑皆非。
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
也很好的解釋了國家積弊的來源。
當不合理的事一旦形成慣性,人們便會習慣它的存在,就會一直維持下去。
這時候,如果誰發現此事不合理,想將之改變,反而會遭到許多人的反對。
他們反對的理由是,此事一直如此,向來如此,你爲什麼要改變呢?
幾十年,幾百年的老規矩,你憑什麼覺得不好?
如果此事有利益羣體受益,那就更是鐵的天條,絕不容許改變。
久而久之,逐步形成積蔽。
小的積弊越堆積越多,直至積重難返。
最後拖垮龐大的王朝!
只有真正的雄主,才能突破重重阻阻礙,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但反過來想,祖宗家法固然會形成積弊,卻也給後世子孫立了規矩。
讓至高無上的皇權,有了約束,也防止了後世的皇帝任性亂來,旦夕間便讓江山崩潰。
www ◆Tтká n ◆C 〇
只能說,凡事有利必有弊。
老朱看著朱允熥道:“你可以廢除咱的《皇明祖訓》,但你記住,你一定要給後世子孫編制新的祖訓和家規,以此來約束他們,你明白嗎?”
朱允熥拱手道:“皇爺爺,孫兒記住了。”
老朱點了點,道:“咱不給你遺旨,還有一個原因,那便是從今日起,咱要自封深宮之中。”
“你對天下人宣佈,咱已駕崩。”
“然後,稍稍透露一點點風聲,讓一些人知道,咱其實就住在深宮裡,是被你幽禁了!”
朱允熥腦海內如雷炸響。
老朱臉上笑容不變:
“咱老了,呆在深宮裡好好養老,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行非常之事,就得有非常之舉。”
“你要做的事情,不管怎麼樣過程和風細雨,潤物無聲,可歸根結底,還是會淋溼天下千千萬萬的地主豪紳!”
“他們是一定會反對的。”
“不要以爲,你的改革,讓大家都過上了好日子,他們就會支持你。”
“須知自古貴以賤爲基,高以下爲本。”
“你要分天下的土地和財富,讓高貴者和低賤者的生活都相差無幾。”
“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地主豪紳,便會恨死你了。”
“他們會聚集在一起,反對你。”
“大明王朝也必將迎來腥風血雨。”
“你要面對的敵人,不是一個兩個權臣,也不是某個持功自傲的悍將。”
“你要面對天下千千萬萬的豪紳地主,面對朝野排山倒海的壓力。”
“他們加在一起的力量,遠比任何權臣都更強大,更可怕。”
“咱移一下孟軻的牌位,尚且掀起了驚天浪波。你要做的事情,影響可比這大一萬倍都不止!”
“大明江山不能冒這麼大的風險,咱要穩著大明的江山。”
“自封深宮,就是咱想出來的辦法。”
“老皇帝被你幽禁在深宮裡面,這便是一個最好的誘餌。”
“那些人若是知道了,肯定會想方設法迎回老皇帝。”
“再利用老皇帝的身份,重掌大權,逼你退位。”
“若是你能掌控一切,壓制他們不動,那便罷了,咱就在深宮裡,慢慢等死,那也無妨。”
“萬一事情有變,他們來迎咱復位,那咱就給他們一個驚喜。”
“這也是咱最後能爲你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