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4章 黃埔江申城!老朱:我不會治理天下?

第214章 黃埔江申城!老朱:我不會治理天下?

江南。

在蘇州盤桓了一段時間後,老朱繼續東行,來到了松江府。

蘇州自古繁華。

相比之下,此時的松江府,卻並不是多麼有名的地方。

然而,當老朱真正趕到這裡的時候,竟被街上的景象嚇了一跳。

觸目望去,皆是熙熙攘攘的人羣。

各種攤販穿梭其中,叫賣聲不絕於耳。

較之蘇州府,還要熱鬧十倍。

老朱感到十分奇怪,便下車找了一名老漢尋問。

老漢笑道:“看你也是經商的,應該消息靈通才對,怎麼連這都不知道嗎?”

老朱不由得尷尬笑了笑,道:“我們這段時間一直在趕路,沒有仔細打聽外面的事。”

老漢道:“如今有《大明日報》,你們在外面跑,也要多看一看報紙。自大孫殿下監國以來,大明日新月異,我這個糟老頭子,都看得眼花繚亂,有點跟不上啦。”

他輕輕感嘆了一聲。

老朱愣了一下。

此番出來微服私訪,雖然斷了與朝廷那邊的聯繫,但《大明日報》可是每日都必看的,卻想不出上面哪些內容,會影響到與松江府城的繁華熱鬧。

“松江府距離海邊不遠。”老漢摸了摸鬍鬚,道:“從前朝廷擔心百姓暗中與倭寇勾結,或是冒充倭寇行兇,不許百姓下海。”

“地方官吏爲了執行朝廷的禁令,便禁止百姓在沿海附近居住。導致沿海的肥沃農田,皆成了一片荒廢。”

“如今,太孫殿下率軍剷除了倭寇,降服了倭國,又開了海禁。”

“這沿海的無主荒田,肥沃無比,大夥都搶著去墾荒呢。”

“松江便是前往沿海的中轉之地,人自然變多。”

原來如此。

老朱微微點頭,還是有些疑惑道:“有這麼多人前去墾荒嗎?”

老漢搖了搖頭,道:“那倒沒有,松江城有這麼多人,還有兩個原因。”

“一是海防一開,很多人都想出海做生意,或是下海去捕魚,不少人便來了松江。”

“其二嘛,眼下朝廷大舉修路,從松江府到海岸口,還有黃埔江邊的口岸,四處動工,松江府自然雲集了大量前來做工的人。”

“特別是順黃埔江而下,距離松江府幾十裡遠的地方,正要建一座新城,規模可大呢。”

“這麼多人都在松江府一帶聚集,松江府自然變得繁華起來。”

“你若是到那邊去看,便會發現那邊比松江城的人更多,還要更熱鬧呢。”

老朱猛然想起,貌似《大明日報》上還真刊登過。

朝廷要在黃埔江旁建一座新城,朱允熥親自給其取名爲“申城”。

對此,老朱並沒有特別重視。

自大明成立以來,建新城這種事,一直在進行。

但新城的建設,主要集中在塞北。

目的是以城池作爲橋頭堡,移民墾荒,充實邊疆。

這在老朱眼中,也是控制草原部落的重要手段。

既然草原部落的問題,一時間解決不了,那就一步步來。

穩紮穩打。

慢慢在草原上建城,一年復一年,緩緩推進。

耗百年,乃至幾百年的時間,總能將其控制。

這是老朱心中的規劃。

除了塞北邊疆之外,一般而言,江南地區不會建什麼新城。

但如今倭寇被蕩平,倭國降服,海邊大量的荒蕪之地得到開發,因此而建幾座新城,也不足爲奇。

於當地百姓而言,這是了不得的大事。

然而,大明疆域如此遼闊,一個地方建一座新城,對最高統治者而言,並不是多大的事,自然不會特別關注。

此時聽老漢一說,老朱纔想起來。

松江府城聚集了如此之多的人羣,老漢卻說那邊的人更多,想來這座新城的規模,只怕不小。

老朱來了興趣,在松江府城歇息了一晚後,第二日一早,便令前往新建的申城。

自松江府到申城,修建了極爲寬闊的水泥大道。

路上行人亦不少。

從車窗裡面向外面的田野望去,隱約可以看到不少新開墾出來的農田,有農民在田地裡幹活,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老朱不由感嘆道:“沿海倭寇一平,又能開發出不少農田,看來以後幾年,咱大明都不會缺糧了。”

吉垣笑道:“太孫殿下治國有方,陛下也可以放心。”

老朱捋了捋鬍鬚,道:“熥兒治國確實不錯,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從前咱便覺得蘇杭一帶富戶奢靡不堪,帶壞了社會風氣。”

“這些人,大多還對那個張士誠念念不忘。”

“咱大明拿下蘇杭後,他們私底下卻仍稱張士誠爲張王,稱咱這個皇帝爲老頭兒。”

“如今他們對熥兒的各項政策,都非常擁護,連帶著對咱的評價,也提高了許多,這是好事。”

“不過,咱當初便看不慣蘇杭士紳的奢靡生活,對他們嚴加打擊,又給蘇州定下了重稅,還將很多富戶強行遷到咱安徽老家。”

“這些年以來,蘇杭一帶的風氣已大爲轉變,沒有了以前那麼多的富戶。”

“可如今看來,蘇杭的富戶,又有重新起來的勢頭。”

“咱之前住的那家酒樓,裡面的酒菜那麼昂貴,可不是平民百姓能吃得起的。”

“富戶變多,可不是什麼好事。”

“尋常百姓之家,又非功勳貴族,更不是朝廷命官,家裡的錢財,至多有幾百貫就夠了。”

“太富有了,朝廷就該想辦法讓他們破產,將他們的錢財分給貧窮百姓。”

“要不然,這些人便會拿著錢去吃喝玩樂,歌舞逍遙,帶壞社會風氣。”

“再說,他們又沒有爲大明朝廷立過功,憑什麼享福享樂啊?”

“熥兒的政策,樣樣都不錯,就是對這些人的打擊和壓制還不夠。”

老朱並不懂任何經濟學上的道理,他就是從一個老農民的角度看待問題。

反正在老朱看來,除了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勳貴,其他民間百姓就不該富裕。

都富裕了,誰幹活去呢?

能將肚子吃飽,不餓死不凍死,那就行了。

家裡存一筆錢?

那可不行。

老朱看不慣。

家無餘糧,百姓便會勤耕不息。

若是存了錢,就會偷懶休息。

並且還會由此而滋生禍端。

因爲人閒下來了,就會探討各種各樣的事情。

對朝廷和官府品頭論足。

每天像牛馬一樣,幹活幹個不停,讓他們從早到晚都不能休息,便沒有空閒的時間想七想八,想出一些對朝廷不好的事情了。

當然,飯要讓牛馬吃飽,衣要給牛馬穿,不能將牛馬餓死凍死了。

這都有一個度。

老百姓吃不飽飯不行,賺太多錢也不行。

掙扎在剛好吃飽飯的線上,那便是最好的。

至於其他更多的經濟學道理,如何刺激生產力發展,如何讓經濟增長,老朱還想不了那麼深。

對於治理天下,老朱想的就是要穩定,要長治久安。

所有一切國策,都圍繞這一點來實施。

讓朱家天下能更長久。

江南豪紳的存在,會讓百姓心生嫉妒和恨意。

朱門酒肉臭,自古便是老百姓造反的理由。

唯有讓所有人都窮,大家都是剛好吃飽肚子,沒有節餘,統治才穩定。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原因。

那便是老朱自己是窮苦人家出身。

在他看來,人能吃飽肚子不餓著,穿上衣服不凍著,那就夠了。

再有奢望,就太不應該。

這種“窮人”思想,在當時的社會,其實是非常正常的。

糧食是不能浪費一滴的。

衣服破了,縫縫補補就能穿,哪有破了一個洞,就扔掉舊衣服,去換新衣服的道理,那叫暴殄天物,會下地獄受懲罰的!

人就不能閒著不幹活,那太不像話。

老朱自己也是這般要求自己的,同樣也這樣要求別人。

覺得休息就是犯罪。

¤ TTKдN¤ ¢〇

當牛馬永遠不休息,也不能吃太好穿太好,才能讓老朱心安理得。

即使是當了皇帝,這個思想鋼印,仍然深深地刻在老朱的腦海裡。

他這個皇帝都從不休息,不貪圖享受,那其他人當然也不應該。

吃飽了飯,穿上了衣,就要知足。

懶惰不幹活,就該拿鞭子抽。

然而,朱允熥現在的政策似乎不是這樣的。

按如今的國策,百姓會越來越富,有錢人也將越來越多,令老朱感到不安。

吉垣笑道:“陛下說得極是。不過,奴婢覺得,此事太孫殿下也有在做,稅務司加徵商稅,便是舉措之一。”

他其實也不知道那算不算,是不是爲了抑制富商,只是下意識替朱允熥說好話。

吉垣現在已經摸透了皇帝陛下的脾氣秉性,不管什麼時候,幫著太孫殿下說好話準沒錯。

反過來,若是在皇帝陛下責怪太孫殿下時,也跟著附和一句,說了太孫殿下的壞話,那估計就該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

果然,老朱聞言,輕輕點頭,道:“這倒也不錯。”

“咱若是在皇宮裡面坐著,光看那些大臣遞上來的摺子,還以爲真是稅務司罪大惡極,四處惹事,殘害百姓呢。”

“出來走走,才知道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請...您....收藏_6Ⅰ9Ⅰ書Ⅰ吧(六\\\九\\\書\\\吧!)

“咱都險些被那些奸詐小人給騙了。”

兩人在馬車上聊著天,不知不覺間,便到了新建的申城。

站在黃浦江畔,觸目望去,只見無數碼頭林立,船舶在黃浦江上往來不息。

碼頭旁是水泥鋪成的大道,以及無數新建的房子。

更遠處還有很多房子,仍在建設之中。

整個申城便像是一個巨大的建設工地,數不清的民工正在奮力建設中。

相較於此時大明民間大多數百姓普遍使用青磚和木頭建造的房屋不一樣,申城的房屋大量使用水泥,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建築風格,給從未見過這類建築的老朱,帶來極大的視覺衝擊。

果然是全新的新城,與大明其他城市完全不一樣。

老朱看得目瞪口呆,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不是說申城是新建的新城嗎?爲何沒有看到城牆?”

半晌之後,他回過神來,驀然問道。

吉垣和蔣??也看呆了,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在他們看來,修建新城,不就是建城牆將一塊地方圍起來嗎?

沒有城牆,那還叫城嗎?

老朱沿著黃埔江旁邊的大道進入申城。

碼頭上工人忙忙碌碌,正在裝御著貨物。

再行不遠,便見許多人瘋涌上船。

老朱攔住一名行人詢問。

“他們都是坐船前往倭國的。”那人一臉羨慕道:“整個大明,也只有申城有專門的客船,能從這裡坐船到倭國去。”

“倭國被太孫殿下打服了,咱大明的百姓,過去做生意幹活,都能受到倭國的優待。”

“大明銀行和大明日報,也在那邊開設了分部,急需人手,招了許多人去幹活,薪俸開得很高。”

“可惜我家裡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實在是離不開。”

“要不然,我也要去倭國,那可是能發財的好地方啊。”

老朱愣了愣,又問道:“海波兇險,他們坐船前往倭國,難道就不怕嗎?”

那人哈哈大笑,道:“以前都說出海如何如何危險,去一趟倭國可費勁啦。”

“咱那時候就想不通,既然那麼難,那些倭寇,又是怎麼來的呢?”

“爲什麼倭寇能來咱大明,咱大明的人去一趟倭國,就那麼難呢?”

“這也說不通啊?”

“一直到太孫殿下遠征倭國回來,倭國臣服大明,朝廷開通了前往倭國的航運,才發現這去倭國,也沒啥大不了的。”

“從申城的碼頭上坐船,若是一路順風順水,不過十日功夫,就能達到倭國啦。”

“自倭國回來,亦是如此。”

“這可比去湖廣,江西還近多啦。”

老百姓並不懂什麼兩地之間的距離遠近,也沒有辦法進行實際測量。

他們只知道按路程所需要的時間計算。

路上耗的時間更多,那便是距離更遠。

粗暴簡單又實用。

“以前出海的人少,路線不熟,大海茫茫,連方向都難辨,船行艱難,才造成來往不暢。”

“而今朝廷將前往倭國的方向,路線都探明瞭,船廠造出來的船,又跑得特別快,逆水順風都能疾行,去倭國也就容易了。”

老朱臉色仍有些疑惑,又問道:“那些海上的強盜,就真的全部消失了?出海不怕被人打劫啦?”

“就算是倭國的倭寇沒了,咱可是聽說,還有很多對大明朝廷不滿的張士誠餘部,在海上爲禍。”

“朝廷雖然清剿了大股的強盜,總還有沒清剿乾淨的地方吧?”

倭寇肆虐了海邊這麼多年,朝廷也清剿了許多年。

雖然朱允熥率軍滅了倭寇主力,但那也只是主力。

各地還有許多零零散散的小股匪寇。

他們就像野草一樣,剿之不盡,滅之不絕。

對軍隊來說,不成氣候。

但普通民衆來說,仍是嚴重的威脅

老朱也不認爲,僅僅是因爲朝廷的大軍打了勝仗,那些小股匪寇,就會在一夜之間消失。

要真這麼容易的話,他們早就被各地官府清剿乾淨了。

那人笑道:“不敢說完全消失,但正常來說,應該是不會輕易遇到了。”

“如今想要在沿海遇上海盜,只怕比你在內陸的官道上遇上強盜還要難。”

老朱連忙問道:“這又是爲何呢?”

那人道:“倭寇都被太孫殿下率軍剿滅,倭國也征服了,不敢再放任倭寇前來,這是其一。”

“這其二嘛,以前是活不下去了,才鋌而走險。如今,大夥兒有吃有穿有活幹,誰還願意去當海上當海盜呢?”

“真以爲那是什麼好事嗎?”

“在海上討生活,可是要吃很多苦頭的,稍不小心,或是運氣不好,便會沒命。”

“若不是實在無路可走,誰又願意去呢?”

“眼下太孫殿下監國掌政,海禁也開了,沿海一帶,朝廷又四處修路建城開荒。”

“大夥隨便乾點什麼,都能謀生,何必下海去做海盜呢?”

“就算是以前的海盜,大部分也都金盆洗手,不幹啦。”

“這其三嘛。”他伸手指著遠處一座高高立起的塔樓,道:“看到那個了嗎?”

“那叫燈塔,到了晚上,燈塔就會點亮,方圓數十里內,都能看到上面的燈光。”

“朝廷還有專門的海軍艦艇,在海上巡邏,打擊海盜。”

“稅務司的人,也在駕著船查稅。他們碰到海盜,同樣會將其剿殺,稅務司可不是吃素的。”

“更別說,眼下出海跑的船,大多是朝廷的官船,哪有海盜吃了熊心豹子膽去打劫啊。”

“太孫殿下可不是原來的皇帝陛下,他厲害著呢。”

“多管齊下,海盜便再無立足之地。”

老朱聽得呆了,臉色微微一紅,笑道:“你覺得太孫殿下比當今皇帝陛下厲害?”

聞聽此言,旁邊的吉垣和蔣??都被嚇了一跳。

吉垣更是連忙向那人使眼色。

可那人並不知道老朱的身份,更沒有注意觀察吉垣和蔣??的臉色變化,聽到老朱的話,卻是哈哈笑道:“這還用問嗎?”

“當今陛下,就是一個泥腿子出身的糟老頭子。”

“他只懂得帶兵打仗,哪裡懂怎麼治理天下?”

“他治國的本事,依我看,連張士誠都比不上呢。”

“與太孫殿下相比,差太遠了。”

“沒法比!沒法比!”

那人連連搖頭,似是對當今皇帝陛下一臉鄙夷。

不屑一顧。

讓一旁的老朱臉色一陣青一陣白,臉色難看無比。

那人卻滿不在乎,繼續自顧自地往下說。

“就算是帶兵打仗,太孫殿下也比當今皇帝陛下厲害一百倍。”

“皇帝陛下剿了這麼多年的倭寇,卻還是對倭寇束手無策。”

“只會實行海禁政策,讓老百姓不許下海。”

“搞得沿海的百姓,難以維持生計,民不聊生,困苦不堪。”

“太孫殿下一掌權,輕輕鬆鬆便剿了倭寇,平了倭國。”

“就憑這一點,太孫殿下也比當今皇帝陛下強太多了。”

“聽說現在太孫殿下已經派軍去征伐北元,依我之見,用不了多久,北元也會向倭國一樣,乖乖向我大明投降,俯首稱臣。”

“這就是太孫殿下的本事啊!勝過當今皇帝陛下百倍!”

“不過,總算當今皇帝陛下做了一件大好事,選了太孫殿下當儲君,選得好啊!”

“就衝著這一點,咱們這一帶百姓,現在才稱他爲皇帝陛下。”

“若是擱在以前,我們私下裡,都叫他姓朱的小老頭子。”

“哈哈哈哈!”

……

第250章 權力運作的兩條線,反腐風暴!第245章 賣命!時勢造英雄!第二十八章 謠言!第220章 草原新神朱允熥,文章署名朱元璋!第86章 科技時代!技術的力量!第七十六章 陛下,天家總是不一樣的!第154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五十四章 成功在此一舉!第277章 處罰,權力的根本!第313章 熱議與準備,大明新徵程的開始!第一章 皇爺爺,請立我爲皇太孫,登基稱帝!第161章 潘多拉魔盒打開! 轉進如風的朱棣!第338章 平叛!逼宮!第236章 統治的藝術!多謝相助!第十七章 老朱的怒意!第177章 倭國大軍的末日!第287章 老朱:這是什麼情況?一個誤會引起的第二十二章 送你一個老師!第327章 兄弟爭執!走火入魔!第五十五章 以莽作刀,以孝爲盾!第328章 御廚之事,朱允熥的天威!第191章 大明的沸騰!驕傲自滿?第十二章 蔣瓛的提議,老朱的懲罰第234章 瞞天過海自毀長城!第311章 千古一帝!用兵之道,蕩平女真!第100章 大改革時代,來了!跨出關鍵的第一步!第119章 你可願爲天下蒼生,背千秋萬載之罵名?第202章 穩定的根本!稅務司的轉機!第213章 傅友德的提醒,朱棡的決定!第七十四章 監國!老朱的意圖!第145章 就讓他們去禍害海外吧!大明白撿萬里疆域!第85章 最高處的風景,真正的人生快事!第四十三章 藍玉的選擇!第247章 老朱的好朋友,以及心理疾病!第四十八章 朱元璋的賞賜!第203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八十章 爲了救你們,一定要狠狠地打!第226章 大工程!大明的稀奇事!第四十六章 武將與文官的區別!第347章 御前應對!考校 封賞和算計!第171章 瘋狂的理念!引狼入室!第五十八章 抓藍玉只是因爲誤會?第100章 大改革時代,來了!跨出關鍵的第一步!第86章 科技時代!技術的力量!第114章 挖坑坑自己?將戰神梟首示衆!第86章 科技時代!技術的力量!第四十七章 聖旨到!第299章 老朱的問題!爺孫配合,才能成大事!第154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三十四章 震動朝野!第129章 殺機 感慨!老朱的震驚!第340章 功勞與罪責!向皇帝攤牌了!第148章 大明的第一支海軍!第二十章 皇爺爺,孫兒願意認罪!第六章 詩詞歌賦,終是小道!第六十章 打死!立刻打死!第332章 謀略與掌握!何懼一死!第139章 爺孫談話!老朱的決斷!驚天指認!第二十四章 尋人,收服!第187章 定策!賭氣出走的老朱!第二十一章 皇爺爺,這是爲了讓您能真正的長生不老!第四十八章 朱元璋的賞賜!第323章 各懷鬼胎!朱橚的算計!第89章 坑爹的熊孩子朱高煦,徹底崩潰的朱允炆!第296章 老朱:何惜一死? 天子駕崩!第136章 老朱的震怒!立儲!第327章 兄弟爭執!走火入魔!第244章 敲打!試探與交鋒!第307章 射向老朱的箭!暗流!謀劃和消息!第196章 朱允熥的手段!第204章 威望!意外的驚喜!第190章 大明開疆,自今日起!黃子澄的黨羽!第232章 齊泰認罪,機密與疑惑!第331章 不祥之兆!狂妄與囂張!第328章 御廚之事,朱允熥的天威!第五十二章 夜談!第108章 識時務!遺忘之事,老朱的提醒!第294章 老朱:要你扶他登基稱帝!第七十四章 監國!老朱的意圖!第254章 開大明萬里海疆!第十三章 呂氏的安排,賀禮!第六十五章 朝堂上從來沒有笨蛋!第97章 查案! 老朱的決斷!第134章 戰爭的本質,呂妃之死!第312章 開商路,設行省,登基大典!第165章 戰鼓起!欲平倭寇,先收臺灣!第130章 老朱的擔擾,姚廣孝的請求!第193章 瘋狂的熱潮!第117章 羅貫中拜服,方孝孺辭官!第210章 屠夫?不,是草原上最尊貴的客人!第235章 老朱從未想過的角度!統一還是鬥爭?第三章 二哥仁義,弟弟就卻之不恭了!第230章 利益衝突的選擇!新風萌芽!第十五章 朱允熥的理由!第334章 殘酷的戰鬥!扭曲與驟變!第206章 開火,剿滅北元之戰!第123章 皇命無用,被氣炸的黃子澄!第163章 秦王朱樉之死!第218章 草原之變,除名!會盟!第十五章 朱允熥的理由!
第250章 權力運作的兩條線,反腐風暴!第245章 賣命!時勢造英雄!第二十八章 謠言!第220章 草原新神朱允熥,文章署名朱元璋!第86章 科技時代!技術的力量!第七十六章 陛下,天家總是不一樣的!第154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五十四章 成功在此一舉!第277章 處罰,權力的根本!第313章 熱議與準備,大明新徵程的開始!第一章 皇爺爺,請立我爲皇太孫,登基稱帝!第161章 潘多拉魔盒打開! 轉進如風的朱棣!第338章 平叛!逼宮!第236章 統治的藝術!多謝相助!第十七章 老朱的怒意!第177章 倭國大軍的末日!第287章 老朱:這是什麼情況?一個誤會引起的第二十二章 送你一個老師!第327章 兄弟爭執!走火入魔!第五十五章 以莽作刀,以孝爲盾!第328章 御廚之事,朱允熥的天威!第191章 大明的沸騰!驕傲自滿?第十二章 蔣瓛的提議,老朱的懲罰第234章 瞞天過海自毀長城!第311章 千古一帝!用兵之道,蕩平女真!第100章 大改革時代,來了!跨出關鍵的第一步!第119章 你可願爲天下蒼生,背千秋萬載之罵名?第202章 穩定的根本!稅務司的轉機!第213章 傅友德的提醒,朱棡的決定!第七十四章 監國!老朱的意圖!第145章 就讓他們去禍害海外吧!大明白撿萬里疆域!第85章 最高處的風景,真正的人生快事!第四十三章 藍玉的選擇!第247章 老朱的好朋友,以及心理疾病!第四十八章 朱元璋的賞賜!第203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八十章 爲了救你們,一定要狠狠地打!第226章 大工程!大明的稀奇事!第四十六章 武將與文官的區別!第347章 御前應對!考校 封賞和算計!第171章 瘋狂的理念!引狼入室!第五十八章 抓藍玉只是因爲誤會?第100章 大改革時代,來了!跨出關鍵的第一步!第86章 科技時代!技術的力量!第114章 挖坑坑自己?將戰神梟首示衆!第86章 科技時代!技術的力量!第四十七章 聖旨到!第299章 老朱的問題!爺孫配合,才能成大事!第154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三十四章 震動朝野!第129章 殺機 感慨!老朱的震驚!第340章 功勞與罪責!向皇帝攤牌了!第148章 大明的第一支海軍!第二十章 皇爺爺,孫兒願意認罪!第六章 詩詞歌賦,終是小道!第六十章 打死!立刻打死!第332章 謀略與掌握!何懼一死!第139章 爺孫談話!老朱的決斷!驚天指認!第二十四章 尋人,收服!第187章 定策!賭氣出走的老朱!第二十一章 皇爺爺,這是爲了讓您能真正的長生不老!第四十八章 朱元璋的賞賜!第323章 各懷鬼胎!朱橚的算計!第89章 坑爹的熊孩子朱高煦,徹底崩潰的朱允炆!第296章 老朱:何惜一死? 天子駕崩!第136章 老朱的震怒!立儲!第327章 兄弟爭執!走火入魔!第244章 敲打!試探與交鋒!第307章 射向老朱的箭!暗流!謀劃和消息!第196章 朱允熥的手段!第204章 威望!意外的驚喜!第190章 大明開疆,自今日起!黃子澄的黨羽!第232章 齊泰認罪,機密與疑惑!第331章 不祥之兆!狂妄與囂張!第328章 御廚之事,朱允熥的天威!第五十二章 夜談!第108章 識時務!遺忘之事,老朱的提醒!第294章 老朱:要你扶他登基稱帝!第七十四章 監國!老朱的意圖!第254章 開大明萬里海疆!第十三章 呂氏的安排,賀禮!第六十五章 朝堂上從來沒有笨蛋!第97章 查案! 老朱的決斷!第134章 戰爭的本質,呂妃之死!第312章 開商路,設行省,登基大典!第165章 戰鼓起!欲平倭寇,先收臺灣!第130章 老朱的擔擾,姚廣孝的請求!第193章 瘋狂的熱潮!第117章 羅貫中拜服,方孝孺辭官!第210章 屠夫?不,是草原上最尊貴的客人!第235章 老朱從未想過的角度!統一還是鬥爭?第三章 二哥仁義,弟弟就卻之不恭了!第230章 利益衝突的選擇!新風萌芽!第十五章 朱允熥的理由!第334章 殘酷的戰鬥!扭曲與驟變!第206章 開火,剿滅北元之戰!第123章 皇命無用,被氣炸的黃子澄!第163章 秦王朱樉之死!第218章 草原之變,除名!會盟!第十五章 朱允熥的理由!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读书| 蒲城县| 壶关县| 焦作市| 湄潭县| 泗水县| 辽宁省| 合作市| 奈曼旗| 田东县| 凤城市| 内黄县| 济阳县| 宁德市| 乐至县| 闻喜县| 花垣县| 沐川县| 辉南县| 临清市| 江北区| 新疆| 靖远县| 新邵县| 云霄县| 济源市| 苍溪县| 增城市| 沂源县| 东辽县| 特克斯县| 绥滨县| 昌图县| 东台市| 涞源县| 伽师县| 格尔木市| 苏州市| 平定县| 茌平县| 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