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吃蟹
隨著淮安府物價的持續上漲和鹽使司衙門暗中的煽風點火,很快,大規模的騷動爆發了。
買不起米的灶戶和市民開始聚集在一起,在欽差解縉所臨時駐節的驛站外抗議示威,要求朝廷立即恢復因刺殺欽差案而受調查的淮安府衙的職權,平抑物價。
“放屁!”
驛站內有隨行官員勃然色變,拍案怒斥道。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才來幾天?淮安府物價漲成這個樣子,如何能賴到我們頭上?”
“欽差代表陛下,辦案又豈能為他們所擾?他們以為朝廷的律法是擺設嗎?國朝威嚴何存?”
“.”
眾人群情激憤,一頓唾沫星飛濺。
這些官員,都是從京中各衙門抽調過來,協同辦案的,既有都察院的,也有戶部的專業官僚,平素在京中當京官慣了,想的事情未必與地方相妥帖。
這時候解縉卻只是叫人搬來了一張桌子,然后鋪平把紙卷攤開放在桌上,寫了起來。
靜待隨行的官員們不吵了,解縉才開口。
“諸公聽我一言。”
解縉沉吟片刻,繼續道:“方才已經派人打探過消息了,這次鬧事的百姓足有上千人,而且其中多為老弱婦孺,這種情況下,就算強行驅趕走他們,恐怕也會出現傷者。”
“強行驅趕確實是下策,此事也未嘗不見得背后沒人搗鬼,即便驅散了民眾,誰知道待會兒會不會再來一波?不過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罷了。”
“解大人,莫非你忘記了國師的叮囑了?這件事關系重大,絕不能有任何閃失,否則我等都要受牽累。”
“就算再來,那也得先將他們驅散了再說吧?難不成要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圍在這兒?還辦不辦事了。”
解縉一席話,引來眾人的議論紛紛,氣氛一時間充滿了火藥味。
“都閉嘴!”解縉厲喝道。
見解縉神態堅毅,來自不同部寺的眾人終于安靜下來。
解縉掃視了下四周,繼續沉聲道:“整頓鹽務乃陛下旨意,不可違背,諸公還是回去準備接下來查賬的事情吧,外面這件事,我會親自負責到底的。”
聞言,湊在一起的官吏們這才四散離去。
“解大人,您可要考慮清楚啊,若是真鬧的大了,出現了人員傷亡,這么做會觸犯律法的,如果陛下降罪下來,我等都逃不掉!”
等到眾人離去,有此前相熟的官員才憂心忡忡的勸解道。
“我知道。”
解縉嘆了口氣,說道。
“不過這也是一件好事。”
“嗯?”
那人疑惑不解:“好事?這怎么還是好事?”
解縉笑道:“鹽使司衙門的一批官吏還在我們手里,鹽使司也清楚,如果不能及早讓我們打道回府,那么他們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等到有人頂不住的時候,一旦供出一連串的事情,到時候他們的損失就大了.現在這樣,是說明鹽使司衙門也急了。”
“賑濟饑荒,是地方官府該做的善政,如今淮安府的官員大半都戴著刑枷,這件事我們來做,也只會有功而無過。”
解縉沒說的是,既然國師能在千里之外早早地指點出這里面的疏漏,就表明他早就料到了,我們根本不必擔心,也無須顧忌什么,只需將事情辦好就是了。
聽到解縉如是說,那官員頓時恍然,不由佩服起來。
這位解大人可真是聰明,一針見血,說的確實沒錯,不過這一切的前提,還是有足夠的資源賑濟饑民,平抑物價。
事實上,姜星火早就已經為解縉準備好了李增枝這條線,吳家的糧食運輸生意已經被割讓給了李增枝,大量的糧食隨時都可以從常州府起運,經揚州府中轉,最終送到淮安府,而常州府和揚州府,都是處于控制之下的。
對于欽差解縉來說,只要將這件事情處理明白了,那他就不用冒險強行驅趕那些百姓,更加不需要為此付出“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的代價畢竟,就算是強行驅趕,也未必能保證毫發無傷,但如果按照國師指點的方法來操作,就算是遇到了意外,也能順利化解危機——而且還能借此獲益。
解縉對此充滿了信心,這一次,他將借助國師的力量,將鹽稅被貪墨這件事徹底調查個水落石出!
“朝廷整頓鹽政,讓咱們這些窮苦百姓怎么活啊?”
“大老爺,您是欽差大臣,咱們就仰仗你救命了!”
一片喧鬧聲響起,有些人甚至沖到驛站門口砸東西。
驛館里的趙海川等人臉色鐵青的站在臺階中央,看著門外的情景。
這種情況下,即便他身為錦衣衛,也不敢貿然出面,否則,他若是強行鎮壓了,恐怕立刻就成為眾矢之的。
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任由其中有些不知是否被指示來挑事的刁民暗中鼓動,將百姓的情緒挑動的愈發沸騰。
就在這時,后方突然有腳步聲傳來,眾人循聲望去,頓時露出喜色。
“是解大人來了。”
解縉來得不急不緩,但他一來,整個場面就平靜了許多。
“國師果然厲害,若是沒有這一手準備,恐怕即便推進到了如今的地步,想要更進一步,也是千難萬難。”
解縉透過門縫向外瞥了一眼,看著眼前這幅混亂景象,心中暗自慶幸。
雖然國師如今在京中面臨的困難也很多,但還是給予了他不遺余力的支持,不僅陛下通過了請求,備倭軍會被調動三個衛,而且后續戶部和大明銀行的專業人士,也在集結準備北上,幫助解縉完成大規模的查賬。
除此以外,糧食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沒有動用儲備糧,而是直接從肥富販賣的日本大米里調運,舍不著孩子套不得狼,這部分雖然是安撫百姓的成本,但實際上,只要能充分發動灶戶,那么查出來被貪墨的鹽稅,是一定能把這部分糧食成本給彌補回來的。
解縉沒急著出去,而是先組織控場。
由于錦衣衛人手沒那么多,所以又調用了一部分府里的衙役,看起來倒是頗具威懾力。
趙海川率領著幾十名錦衣衛,還有一百多名衙役,迅速地封鎖了路口,把這些聚眾鬧事的灶戶和市民驅趕到了里面,任由他們在里面大罵,不許離開。
“諸位稍安勿躁,欽差大人來了!”
趙海川站在高臺上,高聲喝道。
聞言,那些憤怒不平的灶戶和市民頓時安靜了許多,畢竟他們只是普通的老百姓,不是江洋大盜,目的達到后,也就不敢造次,尤其那些挑頭的看到他,也不敢亂砸了,乖巧的退到一邊,畢竟解縉代表的可是皇帝。
解縉見狀滿意的點點頭,隨即命人打開大門,走出驛站,朗聲說道:“諸位鄉親父老,朝廷對于兩淮鹽場的鹽稅收入的清理計劃已經確定,現在就是要對各地的鹽稅進行核算。”
“近期內,我們已經抓獲了數十名涉嫌貪墨鹽稅的官吏,案件推進的速度大大提高,這是非常令人振奮的數字。”
“但是,相比于鹽稅調查案件的推進,淮安府各地糧價的暴漲卻是觸目驚心。”
“諸位父老鄉親請想一想,難道真的是我們的到來,才讓糧價提高了?”
“顯然不是如此!是有人在背后搗鬼,是有人借著你們這些淳樸的百姓,來向我施壓!”
“但是,我可以向大家承諾的是,朝廷不會不管淮安府,雖然平抑糧價并非我受皇命之一,但這個責任,本官責無旁貸!”
“從明日起,就會有足夠的糧食從南方起運,由官府以此前的糧價投放到市面上,當然了,為了防止不法商賈大規模囤貨居奇,將以戶為單位,每戶每日限購。”
聽著解縉的話語人群中議論紛紛,有些人覺得朝廷出手太及時了,但也有人覺得這是誆騙他們回去的,一定不會有這種好事。
事實上,在古代,地方士紳對于農村的掌握遠勝于官府,每年的秋季,各地的糧食減產,士紳肯定會及時察覺,然后就是聯合糧商,對糧價進行打壓,導致農民的余糧被低價收購,繼而開始糧價的暴漲。
同樣,對于糧商來說,只要有了糧食就能獲取財富,但沒有高糧價就什么都沒有,所以糧商們寧愿付出大量的金錢和利益,也希望官府能夠不出手干預和維護糧食的供應,付出哪怕再多也愿意,因為只有保證了他們的利益,他們才能從饑餓的百姓手中獲取大量的財富。
而官府往往是對此不聞不問的,因為一旦出手平抑糧價,那么得利階層的空間就會被擠壓,甚至連賺錢的機會都沒有了,這也是官商勾結的基礎。
而這種做法,其實也是朝廷最喜歡的做法,因為朝廷需要的是吃不飽飯但沒力氣起來造反的饑民,而不是年年風調雨順養起來的健壯農家子。
解縉繼續說道:“這段時間,我們派人在各縣巡視了一遍,結合各地官員上報的,綜合統計后,我們發現了一個很糟糕的情況.”
“糧價上漲,不僅給沒有田地的市民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對于有一部分田地耕種的灶戶,同樣影響不小,本官知道伱們當中,就有很多灶戶,在這里本官要說的是,此前對于灶戶私賣余鹽的事情,朝廷不會為難灶戶,而兩淮鹽場南方靠近揚州府的部分地區,也都開始了正常的煮鹽復產,希望你們回去以后,也把這個消息向更多的人說清楚。” 解縉講了很多,民眾的情緒逐漸平復,還有人想挑事,卻往往是一發動,就被錦衣衛挨個拎走。
在解縉的再三保證下,前來此地的百姓逐漸散去。
顯然,這個消息,很快就會傳遍整個淮安府。
皇權在這時代的威嚴,依舊無可挑戰,而欽差代表皇帝,親自做出了許諾,哪怕如今江北諸府都普遍糧價高企,但百姓依舊愿意相信,會優先幫助淮安府的承諾。
解縉目送他們遠去,突然眼皮止不住的跳,不禁喃喃自語道:“總算糊弄過去了,不過,更大規模的亂子,怕是也馬上就要來了.”
但他剛坐下沒半盞茶,外面又有錦衣衛進來稟報道:“大人,外面有個人說要見您,自稱自稱是江家的家主。”
解縉一愣,脫口而出:“江舸?”
他想起來了,幾個大鹽商里,除了本地抱團的淮商,作為重要分銷商的淮商,也確實一直沒有主動與他接觸過,而江舸不僅是徽商的頭面人物,而且也有一定的宗室背景。
“這個江舸怎么會來這時候來見我,難不成”
解縉心里浮現出一絲猜測,不過他很快就搖了搖頭,將這個念頭摒除腦海之外。
江舸雖然是徽商的重要一支,但說到底,還是商人,除非是吳家那種被背后勢力拋棄的,否則的話,是不太可能背叛自己階層利益的。
想了片刻后,解縉倒也不托大,主動起身走出房門,果然瞧見一人被錦衣衛引著匆匆趕來,神情中有些焦急之色地望著這邊。
“欽差大人。”
解縉迎上前,抬起他的手。
“不知江家主駕臨此地有何貴干?”
“唉!”
江舸嘆了口氣說道:“本來這件事我們該報官處置的,奈何如今淮安府衙里沒人能管事,長話短說吧我家的糧倉被燒了個精光,就剩下些灰燼了。”
說到這,他露出悲痛欲絕的表情:“我們本來想將糧食運往各縣,也算是為平抑糧價貢獻一些綿薄之力,結果卻無故失火,我只好找到這兒來了.解大人,您是當今圣上信任的忠臣,這些百姓都是陛下的子民,我們江家也想盡份力,您看我們捐些寶鈔,給您分擔些壓力可好?”
解縉心中暗道:“這人得了消息動作的倒是夠快,更是油滑得很,馬上就想把自己撇清干系。”
不過明面上,解縉卻是皺眉:“江家主,失火的事情我也想幫你,可是這件事卻委實不歸我們調查,這樣吧,我煩請同行的錦衣衛幫忙調查一下?”
見解縉根本就是裝作聽不懂自己話語的意思,江舸哪還不知道這番急急撇清干系,多半是不太成功了,而更甚者,解縉還要派錦衣衛調查,如此“美意”,江舸哪敢接受?
“不過,鹽使司的事情,江家主有什么想說的嗎?”
江舸哭喪著臉,哀聲道:“我們這群商人在國朝最低賤不過,哪兒知道什么鹽鐵使司的事?這件事我是真的無能為力,希望解大人能體諒。”
“是你江家,還是你們?”解縉敏銳地捕捉到了江舸話語里的關鍵詞。
若是江舸代表著徽商而來,那恐怕就不會輕易動搖立場了。
“我們。”
解縉點點頭,說道:“我實在是愛莫能助。”
江舸也曉得世界上沒那么便宜的事情,沒有牽扯這么深,還能靠著三言兩語就能輕易脫身的可能,猶豫了下,最終還是決定再觀望一二,畢竟鹽務上面,鹽商肯定有不法的手段,但解縉此番卻不是直接沖著他們這些鹽商來的,就算開中法以后改革,那也是以后的事情,現在倒霉的是鹽使司衙門.鹽稅他們可都是只往多了交,不往少了交的。
不過眼下他雖然他很看好解縉,但也不能確認,最終是鹽使司衙門繼續屹立不倒,還是解縉能有所突破,倒也不好輕易選邊站隊,如果是國師親自到了此地,那他肯定就毫不猶豫了,但現在他也不僅僅是代表江家,而是代表了整個徽商商幫前來,而且剛剛說了這個“我們”,所以此時倒也不好做什么承諾。
“若是大人有需要,隨時喚我便是。”
江舸沒有堵死雙方合作的道路,而是留下了個口子,而且還把“我們”悄然間換成了“我”。
徽商,畢竟只是分銷商。
在這場變革的浪潮中,受沖擊最重的,是鹽使司衙門,隨后才是坐地戶淮商,最后的才是分銷商徽商。
江舸從驛站返回家中,立刻招集家中子弟。
徽商是客商,但在此地經營數十年,產業倒也做了起來。
“爹,那解縉怎么說?”
“唉,別提了。”
江舸嘆了口氣,說道:“自然是不買賬的。”
“那咱們怎么辦?”
江舸想了想,說道:“給國師去信,把現在的情況和咱們的困難都說清楚.鹽使司之于國師,那便是蚍蜉一般的存在,跟鹽使司綁一起是沒好處的,如今只不過我們牽扯太深,不好退下來罷了,而解縉有些事情也決定不了,說到底,不過是提線木偶罷了。”
而他這么做,其實就是為了在姜星火那兒刷一波好感度。
上次在拍賣會上,江舸沒少出力,而作為頂級商人,他對于廟堂的變動,自然是有著敏銳嗅覺的,如今審法寺已經開始動手,那么接下來,各項商業制度和配套措施,乃至專營商品的售賣制度,定然會跟著出現變化。
大勢已成的前提下,還要以個體去硬抗時代浪潮,是沒什么好處的。
國師是何等強橫的存在?
即便是在黃淮地方上呼風喚雨的布政使、漕運總督,在他面前也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沒見解縉鬧得這么大動靜,都沒人敢在朝中吭聲嗎?若是換個別人,早就被弄到灰頭土臉了,還不是因為打狗要看主人。
而江舸確定了解縉的態度,再加上解縉的講話透露出的種種信息,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如今國師的計劃已經開始進入到收尾階段,他必須抓住這個機會,把該劃清的界限趕緊劃清,不然以后恐怕就來不及了。
——————
而隨著解縉講話內容的流傳,以及一些消息的匯聚,鹽使司衙門的官員們也開始忐忑不安了起來。
朝廷的一舉一動,并不能完全繞過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的耳目,畢竟他們管轄的區域,實在是太大了。
ωωω⊙ тт kān⊙ CO
而不管是北面山東與黃淮交接處的備倭軍的大規模調動,還是南方開始起運的運糧船,都讓施幼敏感到了深切的不安。
一年六七十萬兩白銀的鹽稅,他的團體貪了十年。
這時候被盯上了,再想輕易脫身,那可就太困難了。
原本施幼敏按照上次對付都察院陳瑛的經驗,覺得只要殺掉淮安知府,避免刺殺欽差的事情引火燒身,然后再處理好其他可能追到自己這里的線索,解縉查不出什么,也就同樣無功而返了.再然后,憑借著這么多年撈的錢,自然可以上下打點關系,去其他地方布政使司任職。
但現在,他卻發現自己錯了。
解縉不僅跟條瘋狗一般,不惜以自身為餌,掃清來自布政使司和淮安府的障礙,還趁著受傷的這個間隙,順勢做局通過劉富春抓了一批鹽使司衙門的基層官吏,更有甚者,還孤身赴宴,拿下了幾名鹽使司衙門的高層。
而在明面上,作為被調查的一方,欽差的意思,他是完全不敢違背的,而且還要盡力幫助欽差把事情順利進行下去。
所以這段時間,他故意裝模作樣地配合調查,暗中推動煽風點火的計劃,想要借助民意和輿論,逼迫解縉退步。
這些灶戶若是留在鄉下,分散在各個鹽場里,時間久了,高昂的糧價和之前向鹽商出售余鹽的罪責,必定會引起灶戶巨大的心理壓力,產生騷亂造成災難,而如果把它們的壓力給到解縉,那么事情就簡單許多了。
當然了,這件事并非沒有風險,稍微不慎,就會招致禍端,比如他自己在這里面,無論撇的多干凈,都是脫不開責任的,一旦事情敗露,勢必會遭到嚴懲,屆時即便能僥幸活下來,也會被貶謫充軍,從此一蹶不振,永遠翻不起浪花了但他沒得選擇。
一開始施幼敏有些一廂情愿地認為,今年糧食歉收,江南的存量又大多支援了安南的戰事,江北普遍缺糧,不太可能單獨用大量糧食來平抑淮安一府的糧價,如今看來,卻是大錯特錯了。
直到此前,施幼敏都還有信心平安過關,可事情卻開始向著完全脫離他掌控的軌道前行,如今解縉更是得到了姜星火的全力支持,要人手有人手,要糧食有糧食,這是要把他往死里整的意思。
中樞的那條線,施幼敏無法肯定一定能起作用。
黃淮布政使有大皇子保,漕運總督有皇帝保,他還能真的完全依靠誰呢?
施幼敏猶豫再三,還是寫了張帖子,喚來下人吩咐道。
“去給我送到東市的郝廚子那,告訴他,我想吃蟹(解)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