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氏族人,誠心持戒三日?!弧?
今日就是家族大祭……
寧澤早早沐浴,身著白色麻袍,腰系麻繩,腳穿草鞋,在中堂“禮”下端坐入定……
片刻寧澤睜開眼,朝著中堂的“禮”字和下方的打神鞭行作揖大禮。
他今日要去參加祭祀大禮,雖然他已明悟禮法,平時也依禮而行,但畢竟未曾參加過大祭,這樣的禮法不圓滿。
寧澤轉身,猶如一位虔誠的求道者,誠心誠然,祭祀篇章已經賦予了他足夠的力量,他手持榮耀令,一步一步向外走去,每一步都是大小一致,每一步都是那么莊嚴,好像所有的禮法都要通過這樣的步伐來演繹,他目不斜視,頭微低,散批肩,無畏無懼地向前邁著步子。
冬季寒風吹來,他絲后飄,衣袍獵獵作響,如此刺骨寒風,卻沒能使他眨一下眼睛,他一步一步向著寧氏祖祠走去,每走一步,都像在經歷一次洗禮,離禮又近一步。
路上去參加大祭的寧氏族人,見到寧澤走來,紛紛退讓,讓他先行,好像不這樣做就是不對,他們也說不出為什么?
幾位族老看到寧澤,肅然起敬,他們見識自然不比尋常,知道寧澤這是禮法大家持禮而行,別人自然得讓道,這就是有禮行遍天下,他們大為欣慰,家族出了這么一位禮法大家,真是家族之幸,祖宗保佑。
他們跟隨寧澤身后,默然恭敬,見到寧澤的寧氏族人,默默追隨,只有腳步聲,一片莊重……
到宗祠時,寧澤身后已經有數百族人,對此他毫無感覺,因為他今天來這里,是以虔誠的心來圓滿禮,唯有祭祀,別無他物。
他卻不知道,他的到來,是如此的不同,所有站在祭祀廣場的族人,紛紛回頭,他們看到了一股大勢,是寧澤攜著身后數百族人之勢,有武徒、武者、族老,甚至有幾位宗師,他們躬身讓開,讓他先行。
寧澤神情莊重,肅然前行,一位祭祀院執事,接過他手中榮耀令,帶他前往宗祠,只有他先到,其它令主還未到,他靜靜端立,眼睛微合,心中念誦祭祀之禮……
觀禮臺上很客人,都注意到了寧澤的存在……
一位頭戴金冠,身穿蟒袍的儒雅青年,盯著寧澤看了一會,轉向了身體顫抖的老者。
這位老者頭戴高冠,身穿紫色禮服,花白長須飄然胸前,眼中難藏睿智,一身儒雅,此時卻是如此的激動。
“老司卿,您這怎么了?如此神情?”青年問道。
老人怔了怔,欣慰道:“老夫,看到禮法亞宗了,你看到了嗎?那個少年,他并不是禮法大家,他已經是禮法亞宗,我豈能不喜而顏動,多少年了,多少年了,你們這些天才,都只習武道,可是文道凋零,百年來,我大禹竟無一人成就禮法宗師,我怕恩師百年之后,我大禹再無禮宗主持封禪大典,萬年之后,再無人懂得祖宗祭祀之禮,豈不悲哉?!?
青年被老者說的臉皮通紅,這位青年是代表皇室前來觀禮的十九皇子嬴瑞,而老者就是當朝禮部重臣司卿鐘山,他的老師是禮部部大司祭孟成疆禮宗,也是大禹唯一的一位禮宗,現已經百歲高齡,對一位只修文道的宗師來說,確實壽元將近。
在此同時,另一邊觀禮臺上兩位親王也交談起來,那位身材高大,聲若洪鐘的老者說道:“寧家,還真是氣運綿綿,竟然出了一位禮學亞宗?!?
“是呀,真是幸運,我們家那些兔崽子是越來越不行了,文宗成不了,連武宗都修不到,真是文不成武不就?!?
前面說話的老者姓竇叫竇建德,是虎威親王,同時也是寧侯的老泰山,侯妃竇氏的爹,后面這位是安國親王叫喬子玄,是寧侯爺的舅舅,也是寧澤的舅老爺。
大禹只有親王級別才有封號,王爵以下只以姓氏稱謂。
在虎威親王身后站著一位五旬男子,正一臉仇恨地看著寧澤,聽到父親和安國親王的贊賞,更是嫉恨不已,他就是竇然,他剛露出一絲殺機,就被兩位親王察覺。
虎威親王竇建德瞪了他一眼,安國親王玩味地盯著這對父子。
虎威見老友有興趣,也不遮掩,況且也掩不住,自嘲道:“家門不幸,出此逆子,竟然和自己外甥結了仇,老夫此次帶他前來,一是讓他給城兒陪個不是,至于他兒子寧遠,那是同輩相爭,自然揭過,都是一家人,這事鬧的……”
“我就知道,老友會這么做,這些后輩都仗著我等還活著,胡作非為,毫無大局觀…哎…我又能好到那里去……”老親王也苦笑道。
“咦……”兩位親王對視一眼,安國親王笑道:“看來除了我們,還有異族客人前來觀禮……”
“呵呵……百年大祭……也難怪她們前來……無礙……”虎威看了一眼百尺之外的屋頂。
……
家主寧城,身穿紫色麻衣,腰系麻繩,長散于腦后,此時一臉嚴肅,站在寧氏宗祠外,距祠堂九尺。
十四位榮耀令主身穿白色麻衣,距族長六尺處站立,這十四位令主,前三位,須如雪,滿臉褶鄒,臉上卻是一臉的感動,是啊,這是他們第二次參加宗族大祭,何其有幸。
剩下十一位年齡不等,除了寧澤,最年輕的也在六十開外,這些老者多數臉上帶傷,有一位缺少一臂,一位斷腿,拄著拐杖……
唯有年齡最小,只有十三歲,他一身白衣,淡定地站在末尾,身上充斥著禮學氣息,他站在一群老者中,非但不突兀,反而有一種說不出的韻味。
那是禮韻,讓人親近,是一種莊嚴,讓人恭敬。
在十四位令主之后,是三千四百五十六位身穿灰色族老服的寧氏族老,他們肅然站三尺之外……
再后,是寧乾為的寧家嫡系,十五位子嗣距族老三尺處靜立……
后面是寧家支脈六十四位族長,帶領本族長老、子弟,距前三尺而立……
再后,是三百二十二旁系族長帶領本系長老、子弟。
最后是家族散系子弟,有三萬五千九百九十七位躬身而立。
這次參加大祭的寧氏子弟十萬有余,這十萬人站在祭祀廣場上悄然無聲,一片靜寂。
兩邊觀禮臺在寧城出現時,靜了下來,不再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