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到港大廠擔任生產主管後,工資比在深圳做工人時翻了幾倍,身份也變成了高級管理員,從那以後,他打心眼裡感激老餘對他的提攜,兩人的交情也越來越好。
鑑於這種關係,在港大廠工作期間,他們自然而然地結成了一派,成天與其它部門爭鬥不停,老餘讓王生做什麼,他從不推辭。
那時他們的工資都不到四千塊錢,可是每月從供應商那裡領的回扣就有一萬多塊。在利益的驅使下,他們很快拋棄良知與道德,每天的心思都沒有放在工作上,他們總是盤算著如何從供應商手中撈取更多的回扣。
俗話說得好:物極必反,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老餘和王生等人在採購物料的過程中,耍手段拿回扣一事,很快就被老闆調查得一清二楚。
爲了顧全大局,老闆並沒有貿然採取行動。直到柳絮入職,熟悉工作流程後,他才逐步著手整頓,並將採購大權轉交給她負責。
老闆收回採購大權後,王生和老餘發現從物料採購上撈不到好處,他們便開始鼓動工人罷工。
一旦車間停工,生產進度勢必受到影響,交期就會延誤。對於業務部來說,最害怕的事莫過於延誤交期。
不過老闆有所不知的是,老餘和王生就是要達到延誤交期的目的。
如果客戶的交期很緊張,但是車間又無法按時完成生產,老闆只得尋求外發廠家,將物料外發給他們生產。
這樣的安排,又給老餘帶來了一條生財之道。他就想通過這種途徑,打通額外賺取加工費的渠道。
東莞有很多小型加工廠,這些加工廠的老闆都是打工出生,他們打工幾年積攢了一定的積蓄後便想創業,苦於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他們只得從加工行業做起。
他們利用手中的人脈,從同行業的工廠那裡接點加工活,收取加工費。通常情況下,只要工廠沒有發生重大的品質問題,加工廠的利潤都很可觀,利潤的多少與加工單價有很大的關係。
老闆收回採購權後,老餘等人便開始琢磨著將車間的貨物外發給加工廠,這樣他們就能從加工廠那裡賺取加工費的回扣。
柳絮進廠短短幾個月裡,車間就發生幾起停工事件。剛開始幾次工人停工,老闆曾經向他們瞭解過情況,不過在主管的授意下,他們都不願意講實話。
很明顯停工事件與車間主管的唆使有很大關係,只是那些主管都不願意承認是他們鼓動的。
爲了推卸責任,他們只得找藉口說工人嫌工資低,待遇差才停工。
如此折騰幾次後,老闆考慮到招工確實比較困難,爲了安撫人心,穩定車間的生產,他只得給所有工人漲了一次加班費。與此同時,爲了更清楚瞭解車間的管理狀況,他給每個車間都安裝了監控探頭。
那時老闆既負責公司產品銷售,又要負責產品設計,他大部分時間都在香港和東莞兩邊跑,工廠很多事務他沒有辦法事事親爲。
有時候柳絮告訴他,車間不能在客戶規定的期限內完成生產,老闆便通知將貨物外發給加工廠。
老餘是品質部的主管,他對品質管控流程都很熟悉,老闆便讓他出面尋找合適的加工廠。
老闆有所不知的是,他的這個安排又給老餘帶來了額外賺取外塊的絕好機會。每當有貨物外發時,老餘都會要求加工廠給他一定數額的回扣。
當然這些都不是他一個人收取,如果注塑部有膠件外發,回扣就由他和黃生兩人收取;當噴油部有半成品外發時,他就會和王生一起拿回扣。
由於老闆很少呆在工廠,加上之前車間沒有安裝監控,因此裡面發生的一切,郭總根本就不知情。
作爲旁觀者,老餘夥同車間主管搞亂生產,趁機將貨物外發等的事情,魯生和柳絮全都看在眼裡。
不過出於某些顧慮,他們對這些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家都是打工的,誰也不想惹禍上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相信很多打工者都會信奉這樣的生存之道。
魯生很聰明,爲人處世圓滑老練,他經常對柳絮說,打工環境複雜多變,不要惹上事非,以免生出禍端。
可想而知,即使他們向老闆告發老餘等人私自收回扣的行爲,他們也拿不到任何好處,反而會得罪那幫小人。
何必多此一舉呢?當那些人折騰到一定的程度時,老闆自然會出面收拾他們。
如此過了幾個月,老餘等人嚐到了賺外塊的甜頭,他們越來越肆無忌憚。
在老闆沒有下手整頓外發業務之前,他們的行動可謂瘋狂到極點,在上班期間,他們經常鼓動工人停工,然後找藉口將貨物外發。外發的物料越多,他們賺取的回扣也越多。
以至後來出現了這樣的奇怪現象,上班時間工人都坐在車間裡聊天,打鬧,主管卻將貨物全部外發給加工廠。
這樣帶來的後果是,老闆既要支付工人的工資,又要付給加工廠高額加工費。